《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筋伤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综合历代中医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所谓“筋”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凡因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的人体上述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损伤范畴。
引起筋伤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的结果。
全身性的内在因素与局部筋伤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局部筋伤也可引起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但是骨折、脱位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筋伤。
骨折愈合或脱位整复后仍遗留有各种筋伤症状的病例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这表明筋伤与骨折、脱位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外来暴力、强力扭转、牵拉压迫、跌扑闪挫或慢性劳损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导致筋伤,故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或日常生活中筋伤的发病率较高,在骨伤科患者中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筋伤诊断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是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之一。
祖国医学很早就对筋伤疾病有所认识,据古文字专家考证,出土于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病名记载,并有使用按摩、外敷药物治病的记录。
《吕氏春秋·古乐篇》介绍有:“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周礼·天官》载:“以酸养骨,以辛养筋……”等。
据史料考证:原始先民在劳动、生活和原始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在与虫蛇猛兽的搏斗中,各种创伤疾病在所难免。
古人通过用手抚摸、按压肿痛之处以祈减轻疼痛,用树叶、草茎等涂擦、包扎伤口或固定肢体以止血、消肿、止痛,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也是筋伤原始疗法的起源。
《中医伤科学》(精编)教学大纲(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第六章筋伤第一节筋伤概论【目的要求】1、了解筋伤的病因病理、临床分类。
2、熟悉筋伤的诊断要点与并发症。
3、掌握筋伤的治疗原则。
4、熟悉筋伤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内窬】l、病因病理(1)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慢性劳损。
(2)内因:包括身体素质、生理特点和病理因索。
2、分类:根据不同的暴力形式、筋伤的病理变化与病程分类。
3、筋伤的诊断要点:早期、中期、后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4、熟悉筋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小骨片撕脱、神经损伤、损伤性骨化、关节内游离体及骨性关节炎。
5、筋伤的治疗:理筋手法、药物、针灸、小针刀疗法、穴位注射、固定及练功等。
6、筋伤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颈部伤筋【目的要求】l、了解颈部急性扭挫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2、掌握失枕、颈椎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颈部急性扭挫伤、落枕、颈椎病的病因病理、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2、掌握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颈部扭挫伤1、病因病理:多因外伤引起。
2、诊断要点:明确外伤史,颈部一侧疼痛,活动受限,局部明显压痛,触及肿块或条索状硬结。
3、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练功、药物、针灸、理疗等。
失枕l、病因病理:颈部一侧肌肉长时间紧张、兼感风寒之邪引起。
2、诊断要点:晨起突感颈部疼痛不适,活动欠利,局部压痛及触及条索状硬结。
3、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针灸、练功。
颈椎病1、病因病理: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
可分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四种基本类型。
(1)神经根型:颈部单侧局限性疼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颈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2)椎动脉型: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
(3、交感神经型: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教学大纲《中医筋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403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4.5学分,总学时72,理论58,见习14。
一.课程简介《中医筋伤学》是骨伤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
祖国医学所谓“筋”的概念,含盖了现代医学所指人体除内脏.大脑之外的所有软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膜.半月板.椎间盘.除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血管等。
《筋伤学》就是研究这些软组织疾病及创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大纲是根据骨伤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与要求,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教学使用。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伤学的新进展。
要通过创新的多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特点,筋伤的辩证诊断.临床表现.辩证诊断方法.筋伤的治疗。
熟悉筋伤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筋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筋伤的预防。
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筋伤常见疾病的手法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辩证诊断及治疗。
《中医筋伤学》实践大纲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见习大纲《中医筋伤学》课程见习大纲一.总学时:14学时二.内容及学时分配:(一)上肢筋伤4学时(二)下肢筋伤5学时(三)躯干筋伤5学时三.具体安排(一)上肢筋伤【目的要求】1.掌握肩.上臂.肘.前臂筋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熟悉肩.上臂.肘.前臂筋伤的病因病机。
【地点】骨伤教研室各临床科室。
【时数】4学时【教具】挂图.CT.MRI.X线摄片.石膏.绷带.夹板。
【见习内容及方法】一.教师带领学生见习上肢筋伤病例。
(一)询问病史重点:1.发病诱因:是否有外伤史;2.询问疾病的发生经过:如起病时间.发病急缓.疼痛性质(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等);3.既往史:外伤史.手术史。
(二)查体要点:1.一般生命体征。
2.四肢肌力.肌张力。
3.搭肩试验,肘后三角位置等。
浅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深反射:右肱二头肌.三头肌键反射.膝反射.髋阵挛.踝阵挛;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Chaddock征.Gordon征.Hoffmann征。
(三)实验室检查:各类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二.通过病例分析了解上肢筋伤主要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三.由教师带领学生制定治疗治疗方案,并了解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四.用对比方法讨论各种上肢筋伤的鉴别诊断。
【思考题】一.试述上肢筋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试述上肢筋伤的各种体格检查方法.阳性体征。
【病案分析】见临床病例。
(二)下肢筋伤【目的要求】1.掌握下肢髋.大腿.膝.小腿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踝.足部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地点】骨伤教研室各临床科室。
【时数】5学时【教具】挂图.CT.MRI.X线摄片.石膏.绷带.夹板。
【见习内容及方法】一.教师带领学生见习下肢筋伤病例。
(一)询问病史重点:1.发病诱因:是否有外伤史;2.询问疾病的发生经过:如起病时间.发病急缓.疼痛性质(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等);3.既往史:外伤史.手术史。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筋伤学第一节伤筋概论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其他各种软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筋的范围比较广泛,伤筋是伤科最常见的疾患。
一、伤筋病因(一)外因外因主要指外力的伤害,与外感六淫之邪关系密切。
根据外力的性质,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持续劳损三种。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撞击、挫压、牵拉、扭转等均可引起急性伤筋;持续劳损可造成慢性伤筋。
某些长期、单调、反复的动作,积劳也可发生劳损伤筋。
伤筋之后,复感风、寒、湿邪,局部伤瘀挟痹,使伤筋病程较长,恢复缓慢,易转为慢性伤筋。
(二)内因伤筋的病因与患者年龄、体质、局部的解剖结构等内在因素关系密切。
小儿筋骨发育不全,易发生扭伤、错缝、桡骨小头半脱位。
青壮年活动运动多,故筋肌断裂、撕裂伤较为常见。
而老年人气血虚弱、脏腑衰惫,则关节劳损、筋肌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
体质虚弱,稍过劳累,即感筋骨酸痛,易发劳损。
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弱或解剖结构特殊也容易造成一些损伤。
如肩关节关节盂浅窄,关节前下韧带较薄弱,故损伤的机会较其他关节多。
伤筋疾病的发生,外因是重要条件,内因是基础。
不同的外因可引起不同的筋的损伤,但由于内因的影响,在同一外因情况下,伤筋的种类、程度和性质都可有所不同。
只有这样全面地理解伤筋的病因,审因论治,才会对伤筋的诊断、治疗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伤筋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1,根据病程不同分类(1)急性伤筋:指由暴力引起的,不超过2周的新鲜的筋的损伤。
(2)慢性伤筋:多指急性伤筋失治或治疗不当,超过2周的筋的损伤。
积劳成伤筋,慢性劳损造成的筋的损伤也属此类。
慢性伤筋好发于多动关节及负重部位。
急性伤筋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迁延日久,伤处气血滞涩、血不荣筋,导致筋肉挛缩、疼痛、活动受限,变为慢性伤筋。
2,根据暴力形式不同分类(1)扭伤:扭伤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
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教学大纲《中医筋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403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
4.5学分,总学时72,理论58,见习14。
一.课程简介《中医筋伤学》是骨伤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
祖国医学所谓“筋”的概念,含盖了现代医学所指人体除内脏.大脑之外的所有软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膜.半月板.椎间盘.除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血管等。
《筋伤学》就是研究这
些软组织疾病及创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大纲是根据骨伤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与要求,供高等中医
药院校骨伤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教学使用。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
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
伤学的新进展。
要通过创新的多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特点,筋伤的辩证诊断.临床表现.辩证诊断方法.筋伤的治疗。
熟悉筋伤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筋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筋伤的预防。
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筋伤常见疾病的手法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辩证诊断及治疗。
2. 熟悉筋伤学的概念.
3. 了解筋伤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概论。
1.1筋伤学的概念。
1.2筋伤学的发展。
2.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3.筋伤的辩证诊断。
3.1筋伤的临床表现。
3.2筋伤的辩证诊断方法。
3.3筋伤的检查方法。
4.筋伤的治疗。
4.1手法治疗。
4.2固定治疗。
4.3练功疗法。
4.4药物治疗。
4.5其他疗法。
第二章上肢筋伤
【目的要求】
1.掌握肩.上臂.肘.前臂筋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 熟悉肩.上臂.肘.前臂筋伤的病因病机。
3. 了解腕部和手部常见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肩.上臂部的筋伤:肩部扭挫伤.冈上肌肌腱炎.肩袖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滑脱.肱二头肌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肩锁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肘.前臂部筋伤:肘部扭挫伤.肱骨内.外上髁炎.尺骨鹰嘴滑囊炎.旋后肌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骨化性肌炎.前臂缺血性
肌挛缩.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桡尺近侧关节错缝及肱桡关节错缝
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腕手部筋伤:腕部扭挫伤.桡尺远侧关节损伤.腕管综合征.腕部尺神经管综合症.腕三角软骨(关节盘)损伤.腱鞘囊肿.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指屈肌腱腱鞘炎.掌指关节扭挫伤.腕骨间关节错逢及腕掌骨间关节错逢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章下肢筋伤
【目的要求】
1.掌握下肢髋.大腿.膝.小腿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 熟悉踝.足部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 了解踝.足部筋伤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髋部.大腿部筋伤:髋部扭挫伤.股四头肌损伤.股内收肌损伤.股二头肌损伤.犁状肌综合症.髋部滑囊炎.弹响髋.臀大肌挛缩.小儿髋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膝.小腿部筋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髌骨软化症.膝部滑囊炎.伸膝装置外伤性粘连.小腿三头肌损伤.小腿开放性损伤.膝关节错缝.胫腓近侧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踝.足部筋伤:踝部扭挫伤.跟腱断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跟痛症.跟腱周围炎.踝管综合症.跗跖关节扭伤.跖痛症.平足症.拇趾滑囊炎.踝关节错缝.距下关节错缝.跟骰关节错缝.距舟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第四章躯干部筋伤
【目的要求】
1.掌握颈部.腰部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 熟悉骶尾部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 了解骶尾部筋伤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颈项部筋伤:颈部扭挫伤.落枕(失枕).项韧带劳损与钙化.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项部肌筋膜炎.先天性肌性斜颈.颈椎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胸背部筋伤:胸部迸挫伤.胸出口综合症.胸椎小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腰部筋伤:急性腰扭伤.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急性腰部韧带损伤.急性后关节滑膜嵌顿.腰部劳损(腰肌筋膜劳损.棘上韧带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背部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症.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腰椎弓峡部不连与腰椎滑脱症.腰骶部骨骼先天性畸形(移行性.隐性脊柱裂.关节突畸形).腰椎间盘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4.骶尾部筋伤:骶髂关节扭伤.骶髂关节错缝.骶臀部肌筋膜炎.尾骨挫伤.尾骨痛.耻骨联合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有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伤学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
1.筋伤手法治疗的操作要点。
2. 肩.上臂.肘常见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 下肢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 颈部.腰部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教学难点
1.各部位筋伤的相关解剖结构。
2.上肢筋伤的手法操作要点。
3.下肢筋伤的手法操作要点。
4. 颈部.腰部筋伤手法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总学时
第一章总论10 010第二章上肢筋伤16420第三章下肢筋伤15520第四章躯干筋伤17522 共计581472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
3. 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考察来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偏离,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标。
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
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
效
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
通过课堂调查表评价表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韦贵康主编《中医筋伤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2.参考资料:房敏主编《推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撰写人:陈锋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