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值法分析法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1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广泛运用于软件测试中的测试方法,它通过选取边界值来代表测试输入的典型情况。
边界值分析法能够帮助测试人员发现输入值造成的异常或错误,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边界值分析法是基于一种假设:在一个连续输入范围内,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是输入的边界处。
在进行测试时,我们将关注这些边界值,通过测试它们来验证软件是否能正确处理这些情况。
边界值分析法能够有效地缩小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又能覆盖到各种典型情况。
在边界值分析法中,我们通常选取以下几种边界值进行测试:1. 最小边界值:这是在输入范围的最小边界处的值。
通过测试最小边界值,我们可以确保软件能够正确处理最小的输入情况。
2. 最大边界值:这是在输入范围的最大边界处的值。
通过测试最大边界值,我们可以确保软件能够正确处理最大的输入情况。
3. 边界值:这是在输入范围的边界处的值。
通过测试边界值,我们可以确保软件能够正确处理输入范围的边界情况。
4. 错误边界值:这是在输入范围之外的值。
通过测试错误边界值,我们可以确保软件能够正确处理非法输入情况。
边界值分析法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更全面地覆盖不同的输入情况,发现潜在的错误和异常。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并减少因输入错误而导致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使用边界值分析法进行测试,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输入范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输入的范围。
例如,如果我们要测试一个接受年龄输入的软件,那么输入范围可能是0到120岁。
2. 选择边界值:根据输入范围,我们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的边界值进行测试。
例如,在上述的年龄输入例子中,最小边界值可能是0,最大边界值可能是120。
3. 编写测试用例:针对不同的边界值,我们需要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的边界值和期望的输出结果。
4. 执行测试用例:根据编写的测试用例,我们需要执行相应的测试。
在执行测试时,需要确保输入的范围和边界值都被正确覆盖到。
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在软件开发中,单元测试是一种对软件系统中最小实体(通常是函数、方法或类)进行测试的方法。
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是确保软件系统的各个单元在不同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系统在取最小、最大和边界值时的行为来检测错误。
例如,对于一个接受整数参数的函数,可以选择最小值、最大值和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
2. 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将输入条件划分为一组等效的类别,并选择代表这些类别的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数量,同时保证了覆盖各个等效类别的能力。
3. 错误猜测法:
错误猜测法是一种基于错误猜测的测试方法,通过假设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场景来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集中精力关注可能导致错误的操作或条件。
4. 边界条件测试法:
边界条件测试法是对特殊值和边界情况下的行为进行测试的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接受字符串参数的函数,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空字符串、长度边界情况等。
5. 正交试验法:
正交试验法是一种通过设计正交表来进行测试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冗余的测试用例。
正交表能够覆盖各种可能的参数组合,从而提高测试用例的效率。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劣势。
在实际项目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和资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软件测试技术,它可以有效地用于发现系统功能的边界问题。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系统在各种边界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边界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黑盒测试技术,它通过选取合适的输入数据,来检测系统在边界情况下的行为。
通常我们将输入域分为有效值和无效值两类。
有效值是指符合系统要求的输入,而无效值则是指不符合系统要求的输入。
在边界值分析法中,我们通常关注的是输入域的边界情况。
边界值包括最小边界值、最大边界值以及边界值的前一个和后一个值。
通过选择这些边界值进行测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发现系统的问题。
边界值分析法适用于各种软件系统测试,特别是在输入值的范围很大或者输入值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边界值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系统的行为。
在使用边界值分析法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了解系统的输入域,并确定边界值。
输入域是指系统可以接受的所有输入值的范围。
通过仔细分析系统要求和设计文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输入域和边界值。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输入值进行测试。
在边界值分析法中,我们通常选择最小边界值、最大边界值以及边界值的前一个和后一个值进行测试。
然后,需要编写测试用例并执行测试。
测试用例应该包括输入数据以及预期结果。
通过执行测试用例,我们可以验证系统在各种边界情况下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
最后,需要记录测试结果并分析问题。
在执行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以及系统的行为。
如果发现系统在某些边界情况下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及时记录并分析问题的原因。
总的来说,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系统在边界情况下的问题。
通过选择合适的边界值进行测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系统的行为,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边界值分析法并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输入情况。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测试技术进行综合测试,以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介绍: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输⼊或输出的边界值进⾏测试的⼀种测试⽅法。
它不是从⼀个等价类中任意选⼀个值作为代表,⽽是选⼀个或⼏个 值,使得该等价类的边界值成为测试关注⽬标,通常,边界值分析法作为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则边界值分析法的测试⽤例往往来⾃ 于等价类的边界,针对边界的取值进⾏特别关注。
边界值分析法特性:
>>单单依靠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例并不能完全充分覆盖测试点,往往在边界区域更容易暴露程序问题
应⽤步骤:
>>确定边界。
通常,输⼊或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即为边界值分析法着重测试的边界区域
>>选取等于、刚刚⼤于或刚刚⼩于等价类边界的值作为边界值测试数据,⽽并⾮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
应⽤实例:
>>登录窗⼝需求说明⽤户名限制为6~10位⾃然数,⽤边界值分析法补充可得以下⽤例:。
3.2.2 边界值分析方法举例例1:成绩报告生成程序现有一个学生标准化考试批阅试卷,产生成绩报告的程序。
其规格说明如下:程序的输入文件由一些有80个字符的记录组成,如右图所示,所有记录分为3组:1) 标题:这一组只有一个记录,其内容为输出成绩报告的名字。
2) 试卷各题标准答案记录:每个记录均在第80个字符处标以数字"2"。
该组的第一个记录的第1至第3个字符为题目编号(取值为1一999)。
第10至第59个字符给出第1至第50题的答案(每个合法字符表示一个答案)。
该组的第2,第3……个记录相应为第51至第100,第101至第150,…题的答案。
3) 每个学生的答卷描述:该组中每个记录的第80个字符均为数字"3"。
每个学生的答卷在若干个记录中给出。
如甲的首记录第1至第9字符给出学生姓名及学号,第10至第59字符列出的是甲所做的第1至第50题的答案。
若试题数超过50,则第2,第3……纪录分别给出他的第51至第100,第101至第150……题的解答。
然后是学生乙的答卷记录。
4) 学生人数不超过200,试题数不超过999。
5) 程序的输出有4个报告:a) 按学号排列的成绩单,列出每个学生的成绩、名次。
b) 按学生成绩排序的成绩单。
c) 平均分数及标准偏差的报告。
d) 试题分析报告。
按试题号排序,列出各题学生答对的百分比。
解答:分别考虑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以及边界条件。
给出下表所示的输入条件及相应的测试用例。
输出条件及相应的测试用例表。
通过上面表中列出的43个测试用例可以发现程序中大部分常见的错误。
如果采用随机和任意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不一定会发现这些错误。
如果使用得当,采用边界分析法的测试用例是很有效的。
在边界情况复杂的情况下,要找出适当的测试用例还需针对问题的输入域、输出域边界、耐心细致的逐个考虑。
补充(错误推测法):例2:三角形问题的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在三角形问题描述中,除了要求边长是整数外,没有给出其它的限制条件。
细节测试的三种测试方法
1、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发现和验证设计功能中出现的问题的测试方法。
它基于在最小和最大值之间测试系统表现(有时用特定输入值替换最小和最大值)。
一般来说,会将边界值分成三组:
①小边界值,对应文档中的可接受最小
②极限边界值,介于可接受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③大边界值,对应文档中的可接受最大
2、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一种按输入输出条件将测试环境划分成不同类别的技术。
它有效地通过查询相关联的条件和限制,选择有意义的测试用例,缩短测试时间。
3、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法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它通过建立应用程序的假设,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实性,来测试系统的功能。
假设检验可用于测试特定功能,也可用于检查数据驱动应用程序或测试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边界值分析法⼀、定义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或输出的边界值进⾏测试的⼀种⿊盒测试⽅法。
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例来⾃等价类的边界。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做补充的⼀种⿊盒测试设计⽅法。
实践中,由于⼤量的错误发⽣在输⼊、输出值的边界上,所以,对于各种边界值进⾏测试⽤例的设计,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边值点的定义:上点:边界上的点,闭内开外(闭指域的边界是封闭的,即闭区间;开指域的边界是开放的,即开区间)。
离点:离上点最近的点称为离点。
开内闭外。
内点:域范围内的任意⼀点。
⼆、边界值和等价类的相关等价类划分法:将测试过程中的输⼊、输出、操作等相似内容分组,从每组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测试⽤例,划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边界值分析法:确认输⼊、输出的边界,然后取刚好等于、⼤于、⼩于边界的参数作为测试⽤例测试;他俩的定义就是不同,⼀个属于确认有有效区间,⼀个属于确认边界,联系就是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要⼀起考虑,边界值分析法属于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任何等价区间都有边界,有边界就有等价区间。
三、三点分析法结合等价类划分的具体情况,针对边界值的选择就包括开区间、闭区间以及半开半闭区间。
(1). 闭区间:闭区间中的情况,上点为可以取值的点,在上点之间任取⼀点就是内点。
⽽紧邻上点范围之外的第⼀对点被称为离点(也称为外点)(2).半开半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中,上点与内点的定义不变。
离点是开区间⼀侧上点内部范围内紧邻的点,⽽在闭区间⼀侧是上点外部范围内紧邻的点。
(3).开区间:开区间中,上点与内点的定义仍然不变。
⽽离点就是上点内部范围内紧邻的⼀对点。
总结为,上点就是区间的端点值,⽽内点就是上点之间任意⼀点。
对于离点,要分具体情况,如果开区间的离点,就是开区间中上点内侧紧邻的点;如果是闭区间的离点,就是闭区间中上点外侧紧邻的点。
所以,当⼤家在尝试针对划分好的等价类进⾏边界值取值的时候,⼀定要有适当的范围,不是根据我们的端点值往左右两侧随意选择测试值,⽽是也有科学的⽅法进⾏选择。
编号R P 预期输出结果1101102⾮法输⼊2101101⾮法输⼊3101100⾮法输⼊410199⾮法输⼊5100101⾮法输⼊6100100n50=0,n10=0,n5=0,n1=0710099⾮法输⼊850101⾮法输⼊950100n50=1,n10=0,n5=0,n1=0105099n50=0,n10=4,n5=1,n1=4115075n50=0,n10=2,n5=1,n1=0125051n50=0,n10=0,n5=0,n1=1135050n50=0,n10=0,n5=0,n1=0145049⾮法输⼊150101⾮法输⼊160100⾮法输⼊17050⾮法输⼊1800⾮法输⼊190-1⾮法输⼊20-1101⾮法输⼊21-1100⾮法输⼊22-150⾮法输⼊23-1-1⾮法输⼊24-1-2⾮法输⼊边界值分析法实例分析实例:找零钱最佳组合题⽬:假设商店货品价格(R )皆不⼤于100元(且为整数),若顾客付款在100元内(P ),求找给顾客的最少货币个(张)数?(货币⾯值50元,10元,5元,1元四种)题⽬分析:设四种货币的张数分别为n50、n10、n5、n1(均为整数)它们的值即为结果。
1)输⼊情况有R>100, 0<R<=100, 0<R, P>100, R<=P<=100, P<R 。
2)输出情况有n50=1||0, 0<= n10 <5, n5=1||0, 0<= n1 <5。
3)测试实例(R ,P )有本例采⽤的是最坏情况测试,因为两个变量中P 变量的边界是随着R 变化⽽变化的,因此在测试中先确定R 的取值,然后在此基础上对P 的取值进⾏分析。
由于采⽤最坏情况测试,出现了⽐较多的⾮法输⼊。
其实这些⾮法输⼊可以根据R 的值分成三个等价类⾮别是R>100, 0<R<=100, R<=0,在此为了展⽰所有情况,所以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操作。
转载测试用例设计边界值分析法原文地址:测试用例设计-边界值分析法作者:雨露清晨1.相关概念1.1定义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边界值分析(Boundary Value Analysis,BVA)是一种补充等价划分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不是选择等价类的任意元素,而是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
实践证明,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对边界附近的处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检验边界附近的处理专门设计测试用例,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
BVA不仅重视输入条件边界,而且也从输出域导出测试用例。
1.2边界点边界值的取值依据输入的范围区间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都需要用到上点值、离点值和内点值,只是取点的位置不同。
边界点分为上点、内点和离点。
上点,就是边界上的点,不管它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就是说,如果该点是封闭的,那上点就在域范围内,如果该点是开放的,那上点就在域范围外;内点,就是在域范围内的任意一个点;离点,就是离上点最近的一个点,如果边界是封闭的,那离点就是域范围外离上点最近的点,如果边界是开放的,那离点就是域范围内离上点最近的点举例:闭区间[1,10]的上点为1和10,离点是0和11,在域范围内的都是内点;开区间(1,10)的上点为1和10,离点是2和9,在域范围内的都是内点;半开半闭区间(1,10]的上点为1和10,离点是2和11,在域范围内的都是内点;2.与等价类划分法的区别1)、边界值分析不是从某等价类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使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条件。
2)、边界值分析不仅考虑输入条件,还要考虑输出产生的测试情况。
3)、边界值分析使用与等价类划分法相同的划分,只是边界值分析假定错误更多地存在于划分的边界上,因此在等价类的边界上以及两侧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例:测试计算平方根的函数--输入:实数--输出:实数--规格说明:当输入一个0或比0大的数的时候,返回其正平方根;当输入一个小于0的数时,显示错误信息"平方根非法-输入值小于0"并返回0;库函数Print-Line可以用来输出错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