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图分析法实例讲解教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6
因果图分析法实例讲解-附带象棋马的走法因果图分析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i 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 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 和ei 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如上图所示。
①恒等:若ci 是1,则ei 也是1;否则ei 为0。
②非:若ci 是1,则ei 是0;否则ei 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 是1;否则ei 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 为1;否则ei 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因果图概念--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 E 约束(异):a 和b 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 和b 不能同时为1。
② I 约束(或):a 、b 和c 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 、b 和c 不能同时为0。
③ O 约束(唯一);a 和b 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 约束(要求):a 是1时,b 必须是1,即不可能a 是1时b 是0。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d )与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 约束(强制):若结果a 是1,则结果b 强制为0。
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法(CCA)
1、因果分析图法的步骤:
1)确定要分析的特定问题或事故,写在图的右边,画出主干,箭头指向右端。
2)确定造成事故的因素分类项目,如安全管理、操作者、操作对象、环境等,画出大枝。
3)将上述项目深入发展,画出中枝并写出原因,一个原因画出一个枝,文字记在线的中枝
的上下。
4)将上述原因层层展开,一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5)确定鱼刺图中的主要原因,并标上符号,作为重点控制对象。
6)注明鱼刺图的名称。
2、应用实例:某靶场进行实弹射击试验,发生一起炮弹爆炸伤亡事故,死亡一人,轻伤三
人。
事故调查得出的直接原因为:弹丸飞行不正常,实际弹着点比预计落点近950m,横向偏左706m,如下面事故概况图。
炮弹正好落在观测人员附近爆炸,造成伤亡事故。
据调查,炮弹质量、瞄准方法、射击情况均正常。
事故概况图
北
炮位
根据事故情况及事故的原因分析,绘制出因果分析图如下:
从图中的分析可看出造成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条:操作者没有按要求擦拭炮膛,致使仍然使用不合格的火炮进行射击试验,造成弹丸飞行部稳定;操作者没有考虑风向的影响,瞄准方位偏左,使弹丸飞行轨迹偏左;由于高、低空风力的影响,使弹丸飞行更向左偏移,致使最后弹着点落到观测人员附近,爆炸伤人。
上述三条为客观原因,而观测人员没有进入掩体,则是使事故过大,增加伤亡的因素。
因果分析法案例分析[1]以给排水管道漏水的质量问题为例,阐述采用因果图来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逐一控制,将施工质量问题消灭在可能发生的时候,最终实现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
所谓因果图,就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下图)。
通过因果图来分析控制施工质量,就是根据下图中所指出的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因”的控制,以实现工程质量合格这一“果”,即通过控制“因”以实现合格的“果”,从而实现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
1.人的控制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要控制施工质量,首先要实现对人的控制,人是质量控制中最活跃,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人既是质量控制的主体,又是质量控制中的受控对象,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作为受控对象,要尽可能地避免犯错误。
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直接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
产品质量归根结底是制造出来的,工人的状态如何,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
但是,管理层的质量控制意识才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进行人的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全面、全过程、全员质量控制的基础。
施工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应包括: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主管施工员的管理职责;质量员的监督职责;施工人员的直接责任。
例如:在管道安装施工前,施工员、质量员必须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施工时,应按规定进行监督,质量员按规定进行抽检。
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身上的岗位责任制度是实现全员管理、主动控制、事前控制的具体体现。
(2)强化管理意识一般认为,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
在同样的专业技术条件下,由于管理水平参差,其产品质量、消耗、效益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别。
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有强烈的管理意识,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人员,不仅要熟悉管道的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质量管理理论、手段和方法。
1.引言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Cause-EffectGraphing)提供了一个把规格转化为判定表的系统化方法,从该图中可以产生测试数据。
其中原因是表示输入条件,结果是对输入执行的一系列计算后得到的输出。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介绍2.1图例说明1、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如图2-1所示。
图2-1 因果图关系2、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2.2因果图概念1、关系(图2-1 因果图关系)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2、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如图2-2所示。
图2-2因果图约束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和c不能同时为0。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因果分析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因果分析图的应用。
某工厂生产线上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经过初步调查发现,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尺寸不准确和表面粗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使用因果分析图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召集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共同进行问题分析。
经过讨论,我们将问题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人为因素和机器因素。
在人为因素方面,我们发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操作人员对产品尺寸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疏忽现象。
在机器因素方面,我们发现设备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精度下降,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人为因素和机器因素进一步细化。
在人为因素中,我们发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受到培训和经验的影响,而疏忽现象可能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影响。
在机器因素中,设备维护不及时可能是因为维护计划的不合理安排或者维护人员的技能不足。
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受到培训和经验的影响,而疏忽现象可能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影响。
在机器因素中,设备维护不及时可能是因为维护计划的不合理安排或者维护人员的技能不足。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环境对产品尺寸不准确和表面粗糙问题有一定影响,而设备维护不及时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优化设备维护计划,并提高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分析图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可以指导我们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因果分析图这一工具,来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果分析法案例分析[1]以给排水管道漏水的质量问题为例,阐述采用因果图来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逐一控制,将施工质量问题消灭在可能发生的时候,最终实现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所谓因果图,就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下图)。
通过因果图来分析控制施工质量,就是根据下图中所指出的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因”的控制,以实现工程质量合格这一“果”,即通过控制“因”以实现合格的“果",从而实现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
1。
人的控制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要控制施工质量,首先要实现对人的控制,人是质量控制中最活跃,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人既是质量控制的主体,又是质量控制中的受控对象,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作为受控对象,要尽可能地避免犯错误。
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直接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归根结底是制造出来的,工人的状态如何,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但是,管理层的质量控制意识才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进行人的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全面、全过程、全员质量控制的基础。
施工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应包括: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主管施工员的管理职责;质量员的监督职责;施工人员的直接责任。
例如:在管道安装施工前,施工员、质量员必须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施工时,应按规定进行监督,质量员按规定进行抽检.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身上的岗位责任制度是实现全员管理、主动控制、事前控制的具体体现。
(2)强化管理意识一般认为,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
在同样的专业技术条件下,由于管理水平参差,其产品质量、消耗、效益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别。
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有强烈的管理意识,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人员,不仅要熟悉管道的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质量管理理论、手段和方法。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因果分析图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因果分析图的应用。
某工厂生产线出现了频繁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厂决定利用因果分析图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列出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境等。
然后,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
接着,我们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生产线上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最终,我们得出了因果分析图,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因果分析图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由于生产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够高,导致了操作不规范;其次,是由于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导致了设备故障频发;再次,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导致了产品质量波动;最后,是由于生产环境的不稳定,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针对这些根本原因,工厂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对生产操作工人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操作技能和规范化程度;其次,加大了设备的维护力度,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再次,加强了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性;最后,对生产环境进行了优化,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跟踪,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产品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分析图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因此,因果分析图是质量管理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通过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因果分析法什么是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也叫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石川图。
它是将作为问题的特性(结果)和最次特性给予影响的要因(原因),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并将其画在类似鱼刺形的图上。
它对查找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工程的管理和改善,都是一种简明而有效的方法。
因果分析图的一般格式如图7-3所示。
采用因果分析图既可以对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又是用于对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
因此,编制因果分析图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用于质量分析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
图7-3 因果分析图的一般图式因果分析图的编制步骤绘制因果分析图最一般的方法是“大枝展开法”,这种方法是从大枝到中枝、从中枝到小枝,按此次序提出各种要因,这样往往可以将各种因素限制在预先确定的框框内,容易形成小而整齐的因果图。
因果分析图的具体绘制一般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在因果图中,作为特性经常出现的,在质量方面有尺寸、重量、纯度、废品率、疵点数;在效率方面有工时、需要时间、运转率、负荷系数、产量;在成本方面有收得到率、损耗、材料费、废品率、人工费。
此外,特性要因在大的方面一般可以分为5M1E(操作者、机械设备、操作方法、材料零件和生产环境)和八大要素(除了4M1E之外,加上工卡具、检测、搬运)。
因果分析图的应用实例同样以尿素合成塔焊缝质量分析为例,我们对材料、人员、工艺方法和设备这四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
例如,在工艺方法方面,导致焊缝质量的因素可能有图纸混乱、要求不清等;在设备方面,可能原因有电流不稳定、仪表不准等。
将各个方面可能造成焊缝质量缺陷的所有原因都列举出来后,就可以用鱼刺图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再逐一进行论证。
焊缝质量鱼刺分析图如图7-4所示。
图7-4 焊缝质量鱼刺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法案例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公司生产线上出现了频繁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客户投诉率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采用因果分析图法进行分析。
步骤一,确定问题。
首先,团队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主要问题为产品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和材料损坏。
步骤二,制作因果分析图。
在制作因果分析图时,团队首先确定了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状态、操作人员技能和生产环境等。
然后,团队将这些因素列为因果分析图的主要分支,进一步细化每个分支的子因素。
步骤三,收集数据。
团队开始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报告、设备维护记录、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生产环境的监测数据等。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团队对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
步骤四,分析因果关系。
在分析因果关系时,团队发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设备维护不到位、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和生产环境不合理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分析发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可能是由供应商的管理不善导致,设备维护不到位可能是由设备老化和保养不当造成,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可能是由培训不足或员工流动频繁引起,生产环境不合理可能是由车间布局不科学或环境污染等原因引起。
步骤五,制定改进方案。
最后,团队根据因果分析图的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他们与供应商进行了沟通,要求提供稳定的原材料质量;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保养,并更新了部分老化设备;加强了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对生产环境进行了调整和改善。
结果:经过改进方案的实施,产品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产品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和材料损坏的情况明显减少,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客户投诉率也大幅下降。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分析图法在解决质量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因果图分析法实例讲
解
因果图分析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i 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 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 和ei 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d )与
因果图概念—关系
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如上图所示。
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因果图概念--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
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E
I O
一、分析中国象棋中走马的实际情况(下面未注明的均指的是对马的说明)
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
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
3、如果落点处有自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
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
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
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游戏结束。
二、根据分析明确原因和结果
原因:
1、落点在棋盘外;
2、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
3、落点处为自己方棋子;
4、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
5、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
6、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
7、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
结果:
21、不移动棋子;
22、移动棋子;
23、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24、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结束游戏。
因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