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 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案 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77.50 KB
- 文档页数:7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教案(新版)鲁教版(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教案(新版)鲁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教案(新版)鲁教版(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课时2
课标要求:
1。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2。
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学习目标:
1、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掌握过滤操作。
(重点)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定义并会区分。
(重点)
3、知道水的净化方法,初步总结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知识点(重点、难点):过滤操作混合物和纯净物定义并会区分
实验准备: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表面皿、玻璃片.
学习过程:。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单元探秘水世界2.1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2。
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
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
水的净化及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 2.1运动的水分子》(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5—28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
地球表面约71%覆盖着水,为什么还面临缺水危机?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分为哪几个步骤?具体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怎样区分硬水和软水?4.什么叫混合物?什么叫纯净物?5.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哪一步骤发生的是化学变化?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课题: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知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体会“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
2.通过对水的合成的微观分析,再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4.会写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的合成微观解释,再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易错点:纯净的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从微观上认识水的合成。
●学情分析: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谁电解后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并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了水分子是如何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因此本节课学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这一事实很容易理解,并可依据水的分解解释氢分子和氧分子如何变成水分子的。
而化合反应刚好和分解反应相反,所以理解上就更容易了。
性质对学生不难理解,对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较难理解一些,尤其是如何区分。
●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结果,反应的结果生成物是什么呢?【活动三】认识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探究]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蓝色火焰。
【获得结论】氢气+ 氧气水[质疑]观察这两个反应,分析共同特点是什么?[点拨]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课时2例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思路解析:过滤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吸附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将水中悬浮的杂质或臭味吸附到吸附剂的表面,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消毒是利用消毒剂将水中病毒细菌杀死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例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是()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D.无法判断思路解析:蒸馏是利用升高温度,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再冷却,气态物质又凝结成液态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例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A.吸附沉淀B.静置沉淀C.过滤D.蒸馏思路解析:蒸馏过程中由于物质的沸点不同,在不同温度下挥发的物质不同,当温度处于水的沸点时,只有水变成气体挥发出去,其他物质不发生变化。
因此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
答案:D例4.净化水的操作有多种,综合运用这些操作净化效果更好。
下面合理的先后顺序是()A.过滤、沉淀、蒸馏B.沉淀、蒸馏、过滤C.沉淀、过滤、蒸馏D.蒸馏、过滤、沉淀思路解析:沉淀不如过滤除杂效果好,因为沉淀难以把所有可以被过滤的杂质除去,有少量固体杂质剩余;最好的除杂方法是蒸馏,蒸馏过程中由于物质的沸点不同,在不同温度下挥发的物质不同,当温度处于水的沸点时,只有水变成气体挥发出去,其他物质不发生变化。
因此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
答案:C例5.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B.工业上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C.人们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ClO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将脏水随意排放思路解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2.1 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
学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
念;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和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蒸馏法;
3.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4.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
学习兴趣及节水意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①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②纯净物与混合物概念的掌握与运用;
难点:过滤操作的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实验准备:多媒体;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3个),玻璃棒,滤纸,石棉网,酒精灯,胶头滴管,玻璃片,表面皿;浑浊的天然水,明矾,活性炭。
板书设计:
2.消毒
学习过程:
师生活动活动意图【情景导入】展示水的天然循环图提出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这样得到的水能够直接作为淡水饮用吗?
[展示]这是老师在下雨的时候接的水,请同学们观察并展开想象这杯水中含有什么?(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含有泥沙、细菌、可溶性的物质等)
2、如何将这杯水变成纯净的水呢?(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对不同杂质的除去方法,老师给与肯定和指导)
[投影]地球全图及水资源的分布饼形图
(解说:地球表面四分之三被水所覆盖,可以说地球是个大水球)
从生活需要入手,自然的引起学生对天然水中所含杂质的分析,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对天然水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大胆的猜想能力
相信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做出科学有据的假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两个图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体会淡水资源的缺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使学生形成地球上淡水
[提出问题]地球上总的水资源当中,有多少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又有多少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呢?(学生观察图示,找出相关的数据)
【过渡】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与人类关
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的储量很小,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的淡水,但往往含有杂质(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和细菌等),为满足需要,人们还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净化天然水
【板书1】一、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布置任务自学】自学P26实验探究2-1,结合生活常识总结净化
天然水的步骤及实验的目的,完成表格的填写。
杂质种类除去杂质的方法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颜色和气味
微生物
可溶性杂质
学生自学总结除杂的步骤和目的,老师板书:
【板书2】
1、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固体
2、过滤:除去颗粒较小的固体
3、吸附:除色素、去异味
4、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
杀菌、消毒
【点拨】
1.自然沉降和明矾沉降:
提供资料: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资源匮乏、必须节约用水的认识,以提高学生保护并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总结能力。
通过总结、板书能够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理解明矾的沉降作用。
[演示]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浑浊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
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观察烧杯中的水,加入明矾后,使更多的小颗
粒沉降下来,水变的更澄清了。
这时的水中仍然含有少量的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采
用过滤法除去。
2.过滤:
[提出问题]过滤适用的范围是什么?与生产生活中的哪些操作相
似?
⑴过滤: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举例:如筛面、捞沙、炸丸子等)
[展示]过滤装置
学生根据过滤装置图说出需要的仪器,并强调滤纸、漏斗的名
称写法,以防写错别字。
⑵过滤操作要点: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
二低、三靠”(在课件上结合装置展示具体内容);分析玻璃棒的
作用。
[探究升级]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应该怎么操
作?(从操作上分析:如滤纸破损、液面超过滤纸的边缘,烧杯
不干净等)
3.吸附:
提供资料:活性炭可以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
味。
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
质。
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
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
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
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
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
理解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应
用,通过对滤液浑浊原因的分析,掌
握过滤操作要点,增强操作能力和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吸附现象,并结合生活常识加
深理解并指导生活的运用。
初步理解蒸发及结晶操作的原理。
A.取水 B.过滤 C.沉降 D.消毒
2.水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净化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蒸发
D.消毒
3.过滤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烧杯 B.漏斗 C.量筒 D.玻璃棒
4.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海水、、冰水共存物、矿泉水、自来水、蒸馏水、硬水、娃哈哈纯净水
5.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碳酸钠,还具有一些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非常复杂,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组成做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
问:
(1)采用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与泥沙?
(2)用可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6.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是;
(2)此时得到的水是物,因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A 3、C 4、冰水共存物、蒸馏水
5、(1)过滤(2)活性炭(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
6、(1)过滤、吸附 (2)混合、水中仍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和细菌等。
【布置作业】
1、完成助学P18课时2的内容。
2、家庭小实验:检验你家的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如果是硬水,那么使用的话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软化有益于身体健康?软化过程中有什么现象?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很好的利用了大量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上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引导完成天然水净化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感受化学的无穷乐趣。
二、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有效的达成了学习目标。
27351 6AD7 櫗{ 23164 5A7C 婼25565 63DD 揝 Hf23779 5CE3 峣,z27267 6A83 檃21993 55E9 嗩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