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本框题地位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中的一目。
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是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学生分析“矛盾”一词对高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
陌生的是哲学上的矛盾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抽象、概括、总结,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
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
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的层次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通过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帮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提高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第九课知识点梳理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高中政治必修4第九课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九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第九课知识点梳理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①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一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⑤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①原理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①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②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的教学内容。
本目紧紧围绕矛盾基本属性“对立、统一”为主线,分析了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即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含义及表现;矛盾与联系、发展间的关系;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及如何运用矛盾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对矛盾基本属性的认识、了解、掌握,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处处时时充满着矛盾,它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一目的内容既是对七八两课(联系与发展)内容的探究延伸又是对下一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矛盾观又是我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而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掌握是学好矛盾观的关键。
因此上好这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我们学好唯物辩证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好两个属性及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两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从人们日常的消费生活入手,分析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在第一、二单元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学好它不但能正确理解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矛盾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哲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两年高中阶段的学习,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
但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仍从具像出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迷茫、困惑,走进学习的死胡同,产生事倍功半和弃学现象。
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感性事物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的教学内容。
本目紧紧围绕矛盾基本属性“对立、统一”为主线,分析了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即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含义及表现;矛盾与联系、发展间的关系;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及如何运用矛盾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对矛盾基本属性的认识、了解、掌握,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处处时时充满着矛盾,它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一目的内容既是对七八两课(联系与发展)内容的探究延伸又是对下一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矛盾观又是我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而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掌握是学好矛盾观的关键。
因此上好这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我们学好唯物辩证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好两个属性及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两方面内容。
课程内容从人们日常的消费生活入手,分析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在第一、二单元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学好它不但能正确理解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矛盾观,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哲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两年高中阶段的学习,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
但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仍从具像出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迷茫、困惑,走进学习的死胡同,产生事倍功半和弃学现象。
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感性事物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设计思想1、生活化教学理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逻辑体系来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的第一目。
不仅承接本单元前两课所讲的联系观、发展观,也为后一课讲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做铺垫,因此在本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现实层面来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好本节内容对于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考虑到教学时间,本节课只讲以下三个知识点内容。
即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三)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是讲解矛盾知识点的开端,只有真正理解了矛盾的含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所以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无疑是重点。
由于哲学上“矛盾”的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一开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较大难度,所以矛盾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并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2、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及其两个表现;3、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含义的学习过程,感受“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2、通过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看问题绝对化的倾向,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对立统一的意识,务求全面、公正、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三、说教学理念1.从学生生活出发,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生态课程观。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
四、说教学方法,我主要会使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具体的运用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对应说明)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逻辑体系来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的第一目。
不仅承接本单元前两课所讲的联系观、发展观,也为后一课讲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做铺垫,因此在本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现实层面来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好本节内容对于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
考虑到教学时间,本节课只讲以下三个知识点内容。
即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讲解矛盾知识点的开端,只有真正理解了矛盾的含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所以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无疑是重点。
由于哲学上“矛盾”的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一开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较大难度,所以矛盾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并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
2、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及其两个表现;
3、知道并深入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含义的学习过程,感受“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看问题绝对化的倾向,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对立统一的意识,务求全面、公正、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三、说教学理念
1.从学生生活出发,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生态课程观。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
四、说教学方法,我主要会使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具体的运用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对应说明)
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课堂导入
我将以视频“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接见哈格尔”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明确中美之间存在冲突。
之后播放中美在经济、科技方面合作的照片,让学生在看到中美之间不仅有冲突也有合作,引出本节课主题:矛盾。
我这样设计主要是想结合时政,引起学生的关注。
同时通过对中美关系的解读,启发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抽象的原理,进而引出矛盾的含义。
接下来进入新课,在讲矛盾的含义时,我主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先由教师列举生活中的“矛盾”例子,随后让学生自己试着举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学生对矛盾含义的正确理解。
这样做旨在化抽象为具体,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
讲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的第一个表现相互依赖时,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请学生欣赏并解读漫画含义,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得出漫画的哲学寓意。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利用漫画吸引学生的目光,还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讲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的第二个表现相互贯通时,我同样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请同学讲述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并谈谈对该故事的理解,随后老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所反映的现象中得出哲学道理。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随后,我将以课堂讨论法的形式讲解矛盾的另一个基本属性斗争性。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斗争以及政治用语中的斗争,与哲学上的斗争性是否相同。
设置课堂讨论,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和区别,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矛盾斗争性。
最后,我将以情感升华法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对“赢”字的哲学解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人生!
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利用哲学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说我的主板书设计。
这就是本节课的全部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