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岩性解译及地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76
遥感解译习题1.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遥感地质学指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
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
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和目的:对象: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目的: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是: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2.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遥感地质岩性解译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
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
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2.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
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
遥感解译及地学分析西藏干果山地区地质解译报告遥感地质解译报告——西藏干果山地区为例该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主峰北坡,狮泉河上游;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日土县,属羌塘高原湖盆区。
区内最高海拔6674m(昂龙岗日)、最低海拔4326m,平均海拔大于5000m;地貌类型为高山、极高山区,属丘状高原高山宽谷地带,湖漫滩、湖成阶地发育。
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
一、地质概况:1、地层:第四系(Qh ,Qp):以冲洪积、湖积物为主;古近系(E):以牛堡组E1-2n、邦巴组E2-3b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
白垩系(K):以多尼组K1d、郎山组K1l变质砂岩、砾岩、灰岩及变质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熔凝灰岩)及火山碎屑岩的一套地层体为主,占该区的绝大部分,局部出露去申拉组(K1q)、竟柱山组(K2j)长石石英砂岩或岩屑石英砂岩。
侏罗系(J):以木嘎岗日岩群(J M)灰—深灰色或灰绿色薄—中层状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为主,局部出露沙木罗组(J3s)绿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
三叠系(T):局部出露东巧蛇绿岩群(T3J D)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异剥橄榄岩、异剥辉石岩、橄榄岩、辉橄岩、层状辉石岩及均质辉长岩)、席状岩墙(床)群(辉绿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及硅质岩。
2、岩浆岩:该区岩浆岩分布较广,主要有蛇绿岩,中酸性侵入岩,中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位于该图西北及东南角。
3、构造:晚三叠世以来,该区经历了裂解拉张、挤压会聚、碰撞造山、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等地质发展演化阶段,形成了北西西向为主体的多期次断裂构造和一系列北西西向的褶皱构造。
二、使用的遥感图像: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2004年9月),经图像校正、图像镶嵌、单波段分析、波段相关性分析,选择最佳波段组合(TM7、4、1),得到该区最佳遥感影像图。
该影像清晰,纹理清楚,无云覆盖,包含的信息量大,适合遥感地质分析。
地质遥感解译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然后通过解译和分析这些影像,得到地质信息,以便对地球表面的地质特征和地质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地质遥感解译主要依靠遥感影像上的地貌特征、岩石特征、地层变化等信息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地形起伏、河流分布、山脉走向等地貌特征,可以识别出岩石类型、岩性变化等岩石特征,可以判断地层的厚度、倾角、断层等地层变化。
地质遥感解译在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勘查中,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在矿产资源调查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矿床的地质信息,帮助确定矿床的规模、类型和分布。
在环境地质研究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等。
目视解译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地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解读。
数字解译是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地物的特征和信息。
机器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大量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以自动识别和分类地物。
在地质遥感解译中,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分辨率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显示的最小地物的大小,分辨率越高,可以显示的地物越小。
光谱范围和波段组合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捕捉到的地物的光谱特征,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波段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征,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来识别和分类地物。
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研究方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可以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遥感地质解译实验报告1. 引言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对地表或大气属性的遥感观测,获取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手段来进行地质解译。
本实验旨在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来了解地质构造变化的特征。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多光谱遥感影像,该影像覆盖了实验区域的全景。
此外,还使用了地质调查报告,包含地质构造和地质岩性的信息。
2.2 实验方法1. 数据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以获得准确的反射率数据。
2. 生成特征图像:利用波段组合技术生成不同特征的图像,如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像等。
3. 地物提取与解译:通过目视解译或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提取出目标地物。
4. 地质解译:根据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结合特征图像和地物提取结果,进行地质解译。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特征图像生成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组合,我们生成了真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和NDVI 图像。
真彩色图像可以提供直观的显示结果,假彩色图像则能够增强地物的对比度,方便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NDVI图像能够反映植被的分布情况,用于分析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
3.2 地物提取与分类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对遥感影像进行了目标地物的提取与分类。
根据预先设定的分类标准,我们将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划分,包括农田、城市、水体和植被等。
通过对分类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田和植被的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城市和水体则呈现离散分布的特点。
3.3 地质解译结合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和遥感图像的解译结果,我们进行了地质解译。
通过观察遥感图像,我们发现在农田和植被分布区域存在着较多的断层和岩浆活动的迹象。
而在城市和水体区域,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地质演化导致的地质构造变化。
这些解译结果与地质调查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地质解译的可行性。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构造解译与勘探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地质构造解译和勘探。
地质构造解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特征。
地质勘探则是为了探测和发现地下的矿产资源、地下水等。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地质构造解译和勘探中的应用、技术原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构造解译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构造解译可以从地表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影像数据中的地貌、地貌剖面、地震构造、地物分布等信息,揭示地壳变形、地质构造隐伏等情况。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地质信息,为地域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辅助解决方案。
在地质构造解译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断裂带、褶皱带、地层岩性变化等地表地质构造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解译来识别潜在的矿产资源储量和地质灾害隐患。
例如,在地震构造解译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地震断裂带的特征,进而推测地震的活动情况和发生概率。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带的分布规律,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利用遥感影像中的表层水体分布情况以及地表的植被指数等信息,可以推测地下水的丰度和分布范围。
这对于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以及农田灌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地质勘探是为了探索和发现地下的矿产资源、地下水、石油等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探测、油气资源的勘探、以及地下水的勘探。
矿产资源勘探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获取遥感影像数据,我们可以识别出地表的矿石、矿床和矿产化石等特征。
通过进一步的解译和分析,可以推测地下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这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油气资源的勘探也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重点之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地表油气地质构造特征、油气田的储层特征以及由油气运移造成的地形和土地变化等信息。
第七章.遥感图像岩性解译及地层分析第七章遥感图像岩性解译及地层分析⼀、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岩⽯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1、岩⽯的颜⾊2、岩⽯的可溶性和粗糙度3、岩⽯的湿度4、岩⽯的透⽔性5、岩⽯抗侵蚀性(三)岩⽯所处的⾃然地理环境(四)地形和⽔系类型因素(五)植被和表⼟覆盖情况①灰岩、⽩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不甚发育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多⽣长灌⽊和针树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长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被⼀般不发育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或粘⼟,⼟壤肥沃,植物茂盛⼆、沉积岩的解译(⼀)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调特征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的矿物成分和岩⽯风化⾯的颜⾊是最关键的因素。
⼀般情况下,以浅⾊矿物为主,岩⽯风化⾯颜⾊较浅的岩⽯,其反射率偏⾼,⾊调较浅;以暗⾊和杂⾊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风化⾯颜⾊较深的岩⽯,其反射率偏低,⾊调较深。
(⼆)沉积岩的图形特征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在各种遥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
即为深浅不同的⾊调、⽔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三、岩浆岩的解译(⼀)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调特征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暗⾊矿物多少浅⾊矿物少多岩⽯反射率低⾼像⽚上⾊调深浅⿊⾊深灰灰浅灰灰⽩⽩(⼆)岩浆岩的图形特征侵⼊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形、团块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岩,由于⽕⼭机构保存⽐较完整,它们往往以醒⽬的图形:锥形、⾆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展现在图像上。
熔岩⾯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四、变质岩的解译(⼀)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调特征⼀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调特征与岩浆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岩接近。
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遥感地质解译的定义遥感地质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的遥感影像,结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知识,对地质构造、岩性、矿产等地质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获得地质信息,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应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1. 辅助地质勘查:传统的地质勘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地质勘查提供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
2. 精确定位矿产资源:遥感影像能够反映地表覆盖的特征,可以帮助矿产勘探人员准确定位矿床的位置、范围和赋存条件,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3. 监测地质灾害: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及时发现危险地质现象,为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1. 综合分析:遥感地质解译要综合利用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确保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差异化识别:地质构造、岩性和矿产等地质要素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形式各异,解译过程中要根据其特征进行差异化识别,以避免混淆和误判。
3. 实地验证:遥感地质解译的结果需要进行实地验证,通过地质勘查和取样分析等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提高解译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 制定组织:遥感地质解译标准的制定应由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制定依据:遥感地质解译标准的制定应以国家地质勘查政策和规划为依据,结合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确定解译目标和内容。
3. 制定内容: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应包括技术规范、数据要求、解译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评定等内容,具体规定解译流程和标准操作步骤。
1. 指导实践: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可作为地质勘查工作者进行解译工作的指导手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解译效率和准确性。
2. 评价成果:遥感地质解译标准可作为解译成果评价的标准,评估解译质量和可靠性,保证解译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地质遥感解译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岩性、矿产资源等重要信息,为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地质构造解译地质构造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构造形态,如山脉、断层、褶皱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的分布和特征。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山脉和断层线ament,可以推断出该区域存在地壳运动的活跃性,进而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二、岩性解译岩性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岩性是指岩石的种类和组成。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光谱特征和纹理信息,可以识别出不同岩性的分布情况。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可以区分出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等不同岩性的分布区域。
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产资源解译矿产资源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应用之一。
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各种矿产物质,如金、银、铜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光谱反射率和矿物成分,可以预测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特定光谱特征,可以识别出金矿、银矿等矿体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地质灾害解译地质灾害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应用之一。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泥石流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形、植被覆盖情况和地下水位等信息,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坡度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识别出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质信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情况,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地质遥感解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遥感解译标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 水系密度水系密度指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的数量或相邻两条同级水道之间的间隔。
定性的将水系密度分为密度大(密集)、中等、小(稀疏)三级(图5-3).水系的密度与岩石的透水性能有关,透水性好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片麻岩等分布区,地表径流不发育,形成密度小的水系;透水性差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粘土分布区,地表径流发育,水道密集,形成密度大的水系;透水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岩石区,发育中等密度的水系。
因此根据水亲密度的分析可解译不同的岩石类型。
2.水系类型水系类型指水系在平面上的展布图形,水系的类型很多(图4—5)。
定性描述通常以水系平面图形的形象命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系类型。
(1)树枝状水系是最常见的水系类型图形呈树枝状,各级水道与沟谷自由发展无明显方向性,主、支流多以锐角汇合,平面形状如树枝分叉。
这种类型的水系往往发育在岩性均一、岩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的地区。
在砂岩、砾岩、花岗岩、片麻岩分布区常形成稀疏的树枝状水系,在泥岩、页岩、黄土分布区常形成密集的树枝状水系。
树枝状水系中有一些特征性水系。
①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平面形状为树枝状,但一级冲沟成对出现,沟头向对弯曲,在其交汇处形成虎钳状称为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这种水系形式多见于酸性侵入岩发育区及我国南方中新代砂砾岩分布区。
其成因是节理发育的块状岩石经风化侵蚀而成的。
②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一级或二级水道发育,平行排列与主沟呈锐角或近直角相交,平面形状类似于鸟的羽毛,故称羽毛状树枝状水系。
在黄土高原发育此类型水系,在泥质含量很高的粉砂岩、片麻岩分布区亦可形成此类型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