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哮喘
- 格式:pdf
- 大小:33.11 KB
- 文档页数:7
中医治愈哮喘的案例中医治愈哮喘的案例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气喘和呼吸困难。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肺气虚弱、外邪侵袭、情志不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传统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体质、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等方面来治疗哮喘。
个案介绍:患者:李女士,女,45岁,从小就患有哮喘。
主诉:反复发作性气喘和呼吸困难,每次发作时咳嗽严重,胸闷难受,甚至出现窒息感。
既往史:患者从小就有哮喘史,每年春秋季节容易发作。
在西医院就诊多次,使用过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果。
诊断:中医诊断为肺气虚弱型哮喘。
治疗过程: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采用了“益肺化痰、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中药调理方案,包括人参、黄芪、白术、天花粉等中药。
患者每日口服中药两次,每次15克。
2. 针灸治疗采用了针刺“肺经穴”、“膈俞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以调整肺气和脾胃功能。
同时,采用艾灸“关元穴”、“神阙穴”等穴位,以温通经脉、扶正祛邪。
每周一次针灸治疗,连续8周。
3. 气功练习患者学习了太极拳和气功练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和身体锻炼。
通过调整呼吸方式和增强体质,达到缓解哮喘的效果。
4. 饮食调理医生建议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等有助于补气养血的食物。
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度油腻的食物。
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每年春秋季节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症状也较轻。
半年后复查时,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
两年后随访时,患者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结论:中医治愈哮喘是可行的。
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治疗、气功练习和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哮喘的症状,并达到长期控制和预防的效果。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选择。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人类用药的历史始于单味药,随着对药物认识和病因病机的理解不断深化,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
从单味药过渡到复方,是中医中药学上的一大进步。
方剂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哮喘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中医临床中常用治疗哮喘病的方剂如下:一、麻黄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主药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桂枝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并释出微量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二、小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9g、芍药9g、细辛3g、干姜3g、甘草6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
功效】解表蠲饮、平喘止咳。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口服小青龙汤可上调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儿茶酚甲基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拮抗组胺活性和抑制IgE合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抗炎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临床效应,从而缓解哮喘病的症状。
三、大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12g、桂枝4g、甘草5g、杏仁6g、石膏12g、生姜9g、大枣3枚。
功效】宣肺发汗、清热除烦。
主治】主要用于寒喘。
分析】本方是麻黄汤基础上加石膏、生姜、大枣,发汗之力尤峻,且清热除烦,适用于寒哮属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者。
四、定喘汤(明·《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21枚、麻黄9g、黄芩4.5g、款冬花9g、桑白皮9g、苏子6g、半夏9g、杏仁4.5g、甘草3g。
中医如何治疗哮喘一、哮喘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领域,哮喘属于“哮病”“咳嗽”“喘症”等范畴,哮喘病位在于肺,主要由宿痰伏肺,气道被痰阻塞,肺失宣肃所致,是一种由肺气上逆诱发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
临床上,哮喘的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喘息等一系列肺疾病症状,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哮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在哮喘的症状控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因消除方面,中医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为了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有效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痰瘀伏肺临床研究表明,哮喘的主要病因是宿痰伏肺,痰是贯穿哮喘患者发病过程的重要病理因素。
深究哮喘的发病机理会发现,痰瘀伏肺导致肺气壅塞,肺气壅塞造成哮喘。
一般情况下,哮喘的临证较为严重,如果最初忽视哮喘伏饮的存在,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病根宿存,即便哮喘症状得以改善,后期复发的几率也极高。
2、外邪侵袭寒热气温突变的时候属于哮喘的高发期,人们往往起病急、骤然起病,其主要由寒热之邪引起,但也与风邪相关。
多位学者指出,在秋冬寒冷季节或是气候骤变时机,人体多正气虚弱、阳气不足,所以极易被外邪入侵,咳嗽、哮喘频发。
“郁阻人体肌表的卫气受损,循行不利,进而肌肤失养,郁滞不畅而发病”,哮喘多由外邪侵袭所致。
3、脾、肾亏虚临床上,哮喘具有病程期长、病情反复的特点,由于哮喘容易反复发作,迁延性哮喘容易对人体脾、肾等重要脏器器官造成损害。
此外,脾肾亏虚也被认为是哮喘的基本病机,不管患者是处于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脾肾气虚都是哮喘的病机。
4、个人体质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哮喘的发病与个人体质存在紧密联系,尤其是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等均与其存在相关性。
而且,与血瘀体质、气虚体质及痰湿等体质相比较,其他体质者发生哮喘的几率更低。
此外,阴血亏虚也会诱发哮喘,除了风邪、痰阻等,肝经气郁不解、阴血不足等也是导致哮喘的重要原因。
除了以上身体上的影响,个人心理状态也与哮喘发病存在关联。
如何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哮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支气管哮喘,它是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并且患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阶段,许多医学专家将支气管哮喘看作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认为此项疾病的发生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环境之间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哮喘发病时会产生气道高反应性,一般情况下会引起可逆性气流受限,而且这种病症具备多变性特征,从而使得患者反复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经常会在夜晚发作,大部分患者能够自行缓解或是经过相应治疗后得到缓解。
1.哮喘的定义哮喘的全称是支气管哮喘,它是属于一种慢性气道性炎症疾病。
哮喘的显著特征就是慢性炎症反应在人体气道中出现,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包括咳嗽、胸闷、气急和喘息等,病发时间多为凌晨或夜间,并且在此时间段病症表现比较严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从流行病学对哮喘进行分析,据相关数据表明此疾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为 1.2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哮喘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哮喘还会引起诸多并发症,比如呼吸衰竭、呼吸骤停、纵隔气肿及气胸肺心病、肺气肿和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
2.哮喘的中医病因哮喘的中医病因主要是痰饮内伏,在平时可能不会发病,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后导致痰饮搏击于气道,继而开始发病。
导致哮喘发病的因素种类较多,比如受寒受冷之后引起的感冒发烧,并且没有及时表散,在肺内有邪气阻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
和平时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经常吃生冷腥腻的食物从而导致脾失健运,内酿痰湿,上干于肺,壅阻肺气。
自身身体素质较弱也是引起哮喘的病因,生病之后身体虚弱,经常出现感冒和咳嗽症状,从而导致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因此可以看出,痰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所谓“哮喘专主于痰”,外感风寒、不良饮食习惯、病后失调、情志内伤、疲劳过度等均是诱发因素。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秘方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气道持续性炎症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传统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体内痰湿内郁、肺气不宣所致。
在中药领域,有许多土方秘方被用来治疗哮喘,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秘方:一、附子黄芩汤【组成】附子、黄芩、人参、麦冬、柴胡、桔梗、炙甘草。
【功效】清热解表,开窍醒脑,宣降肺气,祛除痰湿。
【用法用量】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每次取5克,用40-60度温水冲服。
【注意事项】患者在服用附子黄芩汤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二、三黄片【组成】斑蝥、苦参、黄芩、防风、桔梗、羚羊角、紫草、雅贵人参。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宣肺化痰。
【用法用量】将上述中药研成细末,每次取15克,用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服用三黄片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多饮水。
三、葛根百合汤【组成】葛根、百合、粳米、生地、甘草。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将葛根、百合、粳米、生地、甘草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去渣后取汁,每日分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葛根百合汤适用于气虚型和痰湿型哮喘,但对体寒者不宜使用。
四、桑杏参汤【组成】桑叶、杏仁、人参、甘草。
【功效】润肺化痰,清热解毒,健脾养胃。
【用法用量】将桑叶、杏仁、人参、甘草研成粉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患者在服用桑杏参汤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多饮水。
以上是几种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秘方,但请注意,这些秘方并非适用于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除了中药治疗,哮喘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护。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刺激性气味的存在;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增加肺活量;避免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灰尘等;定期检查哮喘的发作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哮喘的土方秘方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中医药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总结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式,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总结一些调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经验。
一、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中医药强调调理整体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首先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合理搭配膳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方式来改善睡眠。
二、药膳调理,缓解症状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通过食疗的方式调理身体。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一些药膳调理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等,煮成汤或炖煮,有助于清热润肺,缓解咳嗽和气喘。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痰、止咳作用的食材,如冰糖、苏子、蜂蜜等,制作成药膳或茶饮,有助于舒缓呼吸道症状。
三、穴位按摩,舒缓症状中医药强调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身体,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足底中央凹陷处,每次按摩5-10分钟。
按摩太渊穴位可以舒缓咳嗽和气喘,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在胸骨下缘凹陷处,每次按摩5-10分钟。
此外,还可以按摩风池、肺俞等穴位,以缓解呼吸道不适。
四、中药调理,改善病情中医药中有很多经典的方剂可以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
这些方剂通过调理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改善气喘、咳嗽等症状。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单味中药进行调理,如白芍、黄芪、连翘等,具有清热、祛痰、止咳的作用。
五、调理情绪,减少诱因中医药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方式,如听音乐、读书、做瑜伽等,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中医治疗哮喘能治愈吗舒利迭能治愈哮喘吗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会导致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情志内伤等原因导致肺的气机失调,从而引起气喘。
中医治疗哮喘旨在调整肺的气机,让气机回归正常,达到治愈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哮喘是中医治疗哮喘最常用的方法。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季节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贝、杏仁、黄芩、板蓝根、苦参等。
这些中药有清热、散寒、消炎、润肺等功效。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哮喘主要是通过在患者身上针刺某些穴位,调整肺的气机,达到治疗哮喘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太溪、列缺、肺俞等。
针灸治疗哮喘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
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哮喘通过推按胸部、肋间隙、背部等部位来调整肺的气机,消除胸闷、气喘等症状。
推拿治疗哮喘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
4. 食疗治疗食疗治疗哮喘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使之搭配符合中医调理肺的饮食,调节肺的气机,达到治疗哮喘的效果。
常用的食物有梨、香菇、沙参、胡萝卜、草莓等。
患者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5. 气功治疗气功治疗哮喘主要是通过调节呼吸,练习特定的呼吸技巧,达到治疗哮喘的效果。
常用的气功有深呼吸、闭口吸气、呼吸操等。
二、注意事项1. 一定要去正规的中医机构进行治疗治疗哮喘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进行治疗。
2.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中药中药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患者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中药。
3. 推拿治疗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推拿治疗哮喘需要由专业的中医推拿师进行,患者不要自行进行。
4. 食疗不要过量食疗治疗哮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饮食方案,患者不要过量食用或忽略其他的治疗方法。
5. 针灸治疗需要注意卫生针灸治疗哮喘需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一、研究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喘息、咳嗽和胸闷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目前,欧美国家对哮喘的治疗主要是依赖药物控制,但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会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二、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内环境失衡导致气运失常,从而导致加重气喘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是以调节气机为核心原则。
同时,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与脾胃、肾虚、肝郁等有关,因此中医治疗哮喘不仅要调节气机,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三、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方法1.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哮喘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温通肺气、化痰止咳等作用。
以苏子降气汤为例,该方的主要药物是苏子、厚朴、枳实等,是一种具有温通气机和化痰止咳作用的方剂。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哮喘另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
比如说,针灸肺经的膻中穴,可以扶正气机、温通肺气;针灸胆经的风池穴,可以解郁宣肺。
3.艾灸治疗艾灸是一种在穴位上取穴,然后用艾条进行灸热刺激的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机、治疗哮喘等病症。
中医认为,艾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气血运行,从而起到疏通气机、平喘止咳的作用。
四、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治疗哮喘可以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比如,一项在中国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汤剂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中药汤剂可以显著降低哮喘的复发率和病情恶化率。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探寻了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理。
例如,有研究认为,中医治疗哮喘主要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和神经内分泌等过程实现。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中药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类等成分,对哮喘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疗效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
同时,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多样化,有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中西医结合,让哮喘患者自由呼吸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传统的疗法主要侧重于西医药物治疗,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哮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理念逐渐被认可,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让哮喘患者能够自由呼吸。
一、介绍哮喘疾病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性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症状方面,哮喘患者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和喘息等,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哮喘的发作往往是由各种刺激物引起的,如过敏原、冷空气、感染等。
哮喘的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能够自由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追求。
然而,单一的西医药物治疗往往无法根治哮喘,只能控制病情的发作。
而中医则强调全面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体质,提升免疫力,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势在于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哮喘的急性发作,而中医则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体质,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改善患者的环境和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单一的西医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完全控制病情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调理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帮助患者实现自由呼吸的目标。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为哮喘患者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理论基础中医和西医对于哮喘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过敏性哮喘发作期以表实为主,要先辨寒热,以攻邪治标;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应细辨肺、脾、肾的虚实及阴虚阳虚,以扶正固本。
明代医家就已提出了“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治则,提示了补肾是过敏性哮喘“治本”的关键。
对于许多常年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过敏性哮喘则可标本兼治,只是应在治本方面和治标方面有所侧重而已。
临床医生应细心辨证施治,才能把握住治标、治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一、辨证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法因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证候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中医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应首先辨明过敏性哮喘之虚实;缓解期多属虚喘,应再细辨属肺虚、肾虚、脾虚,是阳虚还是阴虚。
急性期多属实喘,须再细辨属寒喘还是属热喘,并注意寒热的相兼和转化。
除辨虚实寒热的证候外,还须细辨有无痰壅。
(一)实喘实喘主要发生在过敏性哮喘急性期,主要为风寒或躁热犯肺,加之痰湿停聚,气逆痰升所致。
实喘有寒喘和热喘之分。
1.寒喘为过敏性哮喘的主要类型,绝大多数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属于寒喘范畴。
寒喘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烦燥不安、夜间尤重、畏寒背冷、喷嚏频频、流涕不止、痰液清稀或带泡沫、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浮滑,重者可见呼吸短促、面色苍白、两唇青紫、大汗淋漓。
寒喘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相似。
若伴有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脉浮紧者为兼有风寒表证。
2.热喘主要表现为发热烦躁,面唇较红,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若伴发热自汗者为兼有风热表证。
热喘与现代医学的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相似。
(二)虚喘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主要证候为虚证,分肺虚、脾虚和肾虚三型,这里主要描述的是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前后的平素表现,西医往往容易忽略这些表现,而中医则较为重视,通过对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调养来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
冬季哮喘的中医药防治与调养发布时间:2022-12-01T06:36:33.8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月14期作者:米德海[导读]米德海(南部县万年镇卫生院;四川南充637325)一年四季里的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比如我们常听闻的哮喘,说到哮喘,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呼吸困难、喘不上气,当然,这是哮喘发作时的典型表现,那么到底什么是哮喘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哮喘。
哮喘是什么?至今为止,哮喘已经发展成我国第二道呼吸道疾病,冬季是哮喘高发季节,发作起来非常痛苦,最直接的感觉是喘不上气,如果在晚上发作,无法平躺,只能坐着才会感觉稍微舒服一点,哮喘如此恶劣,到时是由于什么而发病的呢?哮喘分为哮和喘,喉中有痰,呼吸气急,为哮,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为喘,哮必喘,但喘不一定哮。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哮喘的发生发展和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了气道慢性炎症性改变有关,诱发气道高反应,表现出可逆性气流受限,胸闷、喘息、咳嗽、气急等反复发作,尤其是凌晨和夜间,可自行缓解,但大多数都需要临床治疗后才可缓解。
哮喘的危害有哪些?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很多影视巨星、歌星都死于哮喘,哮喘在发作时如果未及时治疗,死亡率非常高,危害非常大。
比如发作时有很强烈的窒息感,无法平卧,同时感到烦躁,并且大汗淋漓,说话困难,呼吸急促,如果情况严重,会意识模糊,未及时抢救有一定的生命风险。
另外还会增加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风险,原因在于,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痉挛表现,反复多次发作,可出现病毒感染,降低呼吸道免疫功能,感染风险增加。
哮喘还会导致水、电解质、酸解失衡,原因是哮喘在发作的时候会缺氧,再加上摄食不足,常导致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最后,严重之下哮喘还可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与多脏器衰竭,在严重缺氧、感染以及酸碱失衡等状态下,再加上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导致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
哮喘治疗常见误区由于对哮喘的认识不多,很多人都存在一些治疗误区,比如:(1)不喘不治,喘了才治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尤其是老年人,只要是疾病没有发作,或者程度没有达到一个高点,都认为不需要治疗,自己会痊愈,比如哮喘,并不是24h发作,所以在没有发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忽视治疗的重要性,到了发作时再治疗,有些人为时已晚,或者导致之后发作频率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重,发展到肺心病、肺气肿的程度,劳动能力丧失。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由于基因遗传因素、生活与工作环境质量差、不合理饮食行为、长期吸烟、药物副作用等各种因素致使其产生哮喘病症,进而表现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等均产生严重影响。
且此病症在临床中具有根治难度大特点,常规西药治疗仅可促使患者表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于其身体机理无明显改善。
而通过中医进行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身体气血循环、脏腑功能等促使患者病症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
1中医认为哮喘病症产生具体病因哮喘病症在中医中隶属于“呷嗽”、“喘鸣”、“哮吼”、“哮证”等范畴。
哮喘病症在临床中主要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2种不同症状类型,针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病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包含患者呼吸道内胶固痰液、体内壅赛气体及季节变化侵袭等,当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内与“伏痰”相接触后可促使顽痰伴随着呼吸运动而不断上升,阻塞呼吸道,促使人们气体循环不畅,进而肺失宣降,肺与顽痰相互影响,促使人体呼吸道内有痰鸣、呼吸急促等现象产生,甚至有喘咳现象产生,在日常休息过程中无法保持平卧体态。
患者哮喘病症时间若较长时,则可促使患者有瘀血积聚于呼吸道内,对患者正常呼吸再次产生有效遏制,促进痰液不断形成,加剧患者病症。
由此可见瘀、痰是导致患者产生哮喘病症根本性因素。
针对缓解其哮喘病症,中医则认为此病症产生与患者脾、肺、肾脏功能性密不可分,脾脏具有运化功效,痰液主要在此生成,肺部与人体呼吸密切相关,可有效储藏痰液,肾脏内含有真阴气与真阳气,具有蒸腾、气化作用。
若患者哮喘病程时间较长时,寒痰可对患者身体脾肾阳气产生严重损伤,热痰可对患者肺肾阴气产生严重损伤,进而促使患者表现出脾、肺、肾脏气虚弱现象,进一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2中医对哮喘病症辨证论治2.1中药内服治疗法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常规且高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病症具有高效改善效果。
在利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内服治疗时,为促使患者病症可快速、高效改善,医生还需及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对其实施辩证治疗,加速患者身体康复进程。
哮喘中药治疗方法
哮喘中药治疗方法:
1. 柴胡加芍药汤治疗:柴胡、白芍、生姜、甘草、黄芩、桔梗、茯苓、杏仁、炙草等中药组成,可调节体内免疫系统,缓解哮喘症状。
2. 逍遥散治疗:茯苓、白术、泽泻、黄柏、山楂、橘红等组成,可清热泻火,消除痰饮,缓解哮喘。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哮喘症状。
4. 草药泡脚:将药材(如薄荷、艾叶、桂枝等)煮熟后放入水中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哮喘症状。
5. 中药油膏外敷: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蒲公英、菊花、桃仁等)油膏外敷在胸部和腰部,可以缓解哮喘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选取市场上正规的中药材,最好是有专业中医师指导。
此外,中药治疗也需要时间和耐心,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疗效评估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等。
传统的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分析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疗效,并进行评估。
一、中医药对哮喘的疗效评估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的可逆性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理论基础是“肺为主要脏腑”,主要通过平衡肺经、脾胃和肾气来调节呼吸系统功能。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哮喘可以减少症状发作次数、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
中医药治疗COPD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改善气道通畅性,改善肺功能。
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减少COPD的急性加重次数、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慢性咳嗽、咳痰和肺功能下降。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则是疏肝清热、祛痰止咳,改善肺气机能。
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四、中医药的优势和不足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通过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
其次,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中医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少有明显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然而,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药的治疗过程相对较长,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或接受针灸等治疗。
此外,中医药的疗效评估标准相对缺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来评估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建立科学的疗效评估标准,提高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水平。
中医哮喘的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哮喘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调整气机: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气机紊乱造成的,因此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气机。
常用的方法包括舒肝理气、祛痰化湿、理肺降火等,以恢复气机的平衡。
2. 祛痰化湿:中医认为哮喘多由痰湿阻滞而引起,因此治疗中强调祛痰化湿。
常用的方法包括导痰通络、清热化痰、温化寒痰等,以清除痰湿,畅通气道。
3. 补益虚损:中医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哮喘患者中的虚损症状,需要进行补益。
常用的方法包括益气养阴、补肺健脾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 调节情志: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气机的运行,进而导致哮喘的发作。
因此,在治疗中也需要调节情志。
常用的方法包括舒缓情绪、调整作息、保持心情愉快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哮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药养生调理肺功能缓解哮喘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养生调理经验,可以很好地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养生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控制哮喘,改善呼吸系统健康。
1. 中药调理方剂中药配方是中医学的核心,通过搭配不同的药材,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方剂,能够改善肺功能、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几种中药方剂包括:(1)麻杏石甘汤:主要由麻黄、杏仁等药材组成,有温肺散寒、止嗽平喘的功效。
(2)麦门冬颗粒:由麦门冬、甘草等药材制成,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对缓解哮喘咳喘症状有效。
(3)养草汤:由麻黄、苏叶等药材煎煮而成,具有疏风解表、润肺止咳的作用,对改善哮喘有一定效果。
2. 中药调理饮品除了方剂,一些中药饮品也适合哮喘患者食用。
中药调理饮品主要通过草药的热效应和药效,达到舒张支气管、平喘止咳的作用。
(1)蜜枇杷膏:以枇杷叶为主要原料,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痰多、咳嗽频繁的哮喘患者。
(2)柴胡疏肝散:主要由柴胡、白芍等药材组成,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对于哮喘伴有情绪不稳定、胸闷胁痛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3. 中药调理养生方法除了药物的使用,中药调理养生方法也能帮助改善肺功能、缓解哮喘。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养生方法:(1)艾灸:使用艾叶对特定的穴位进行灸热刺激,可以促进气机调和、活血化痰,改善呼吸道阻塞,缓解哮喘症状。
(2)按摩:通过对胸部和腹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肺气流通、疏通经络,对于改善肺功能、缓解哮喘有一定帮助。
(3)养生饮食:合理的饮食摄入有助于改善肺功能、调理呼吸系统。
建议多吃一些梨、苹果等生津润肺的水果,同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等。
综上所述,中药养生调理方法在缓解哮喘、改善肺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使用中药治疗哮喘仍需慎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中药养生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