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12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省区和划分依据1、北方地区:(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3)划分依据: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位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4)主要特征:A、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人口密度大,汉族占绝大多数,主要少数民族为朝鲜族和满族。
B、平原广阔,主要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农产品丰富,以旱作作物为主,如冬小麦、棉花、花生、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C、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
2、南方地区:(1)位置范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临东海、南海。
(2)主要省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
(3)划分依据: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位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南。
(4)主要特征:A、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人口密度大,汉族占大多数。
B、平原、丘陵交错分布,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西部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盛产淡水鱼、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如蚕丝、甘蔗、柑橘等。
D、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3、西北地区:(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主要省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大部、宁夏北部和甘肃西北部。
(3)划分依据:是我国的非季风区,深居内陆,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4)主要特征:A、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的4%,其中汉族占2/3。
B、地形以高原、盆地、山脉为主。
有大兴安岭、天山、昆仑山、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C、降水量少,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长绒棉等。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特点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邻阿尔泰山,北部和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和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为邻。
由于其广袤的领土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我国被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地带、西部大开发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每个地理区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1.东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到珠江三角洲以及辽河三角洲、渤海湾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地理区域之一。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众多,交通方便,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适宜发展经济的地理位置。
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汽车、电子、化工、轻工业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这一地区的对外贸易也非常活跃,出口商品高度竞争力,这也使得东部沿海经济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2.中部地带中部地带是我国的内陆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江西等省份,位于我国的中心地带,地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
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良好,内外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农业重要生产区和工业重要基地之一。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中部地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地发展的重要课题,该地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目前,中部城市的发展趋势逐渐向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保健等领域转移。
3.西部大开发区西部大开发区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西的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份。
这一地区是我国较为贫困和欠发达的地区,地势较为复杂,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开发难度较大。
为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通过提供财政、税收、土地、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各地加强对内对外的经济合作,逐步发展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一.自然条件(ziranytiaojian)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高二地理:我国四大区域划分及特征与十大口诀
一、我国四大区域划分及特征
1. 东部沿海地区
•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这一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达的城市。
其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对外交往的窗口。
2. 中部地区
•特征: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省份。
这一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中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基础,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工业中心。
3. 西部地区
•特征: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省份。
这一地区地势高原和山地居多,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家的扶持下,西部大开发战略得到了大力推进。
4. 西南地区
•特征: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份。
这一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西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云雾弥漫,植被丰富。
这一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草药和特色农产品。
西南地区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有着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二、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十大口诀
1.。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梳理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水果:苹果、桃、梨等土壤东北地区冷湿的环境发育了“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一、北方地区自然环境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花生、大豆。
(3)华北平原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节水农业二、南方地区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地形复杂,东西差异显著: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干湿)区,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期,地表水丰富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水果:香蕉、柑橘、菠萝等农业发展优势: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热条件优越。
耕地为水田。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三、西北地区自然环境1、突出的位置特征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河流);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3、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400~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因此,西北地区河流稀少,水量较小,水源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水量较大。
中国农业地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农业地理因地域广阔和多样化的气候、土地和地形条件而变化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地理的特点和挑战。
中国的农业地理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南山地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
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从而决定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类型和规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作物。
此外,该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土壤质量,使得大规模养殖业得以发展,如养殖鱼类和虾类等。
中部平原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片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
农民在这里实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西南山地地区地势崎岖,气候多变。
这里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区内的河谷地带。
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等作物,同时养殖家禽和畜牧动物。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产品而闻名,如云南的普洱茶和四川的牛肉干。
西北高原地区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畜牧业的重要地区。
农民在这里以养殖动物为主,如绵羊和牛。
他们依靠草原和人工灌溉系统提供的饲料来维持养殖业。
尽管中国农业地理的多样性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理条件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例如,西北高原地区的干旱气候限制了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使其更多地依赖畜牧业。
此外,一些地区的气候不稳定,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然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田转为城市和工业用地,农民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
虽然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气候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地理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特点?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2、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比较表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知识重难点梳理
知识点: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2.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①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②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③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
3.人类活动也有明显的差异:
①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③经济发展:东部高,西部低。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
教学重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知识点1.东亚:东亚是指亚洲东部的地理区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
东亚地区的主要特点有:(1)人口众多: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东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尤其是中国。
(2)经济发达:东亚地区以其龙头经济体中国的崛起而闻名,同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较为发达的经济。
(3)文化多样:东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南亚:南亚是指亚洲南部的地理区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
南亚地区的主要特点有:(1)人口众多: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2)气候复杂多样: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等。
(3)贫富差距大:南亚地区虽然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如印度,但也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
3.欧洲:欧洲是一个位于北半球的地理区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
欧洲地区的主要特点有:(1)历史悠久:欧洲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许多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2)文化多元:欧洲地区由于历史上的相互交流和迁徙,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如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等。
(3)经济发达:欧洲地区有着发达的经济体系,许多国家在工业、科技、贸易和金融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4.非洲:非洲是一个地跨赤道的地理区域,包括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南非等国家。
非洲地区的主要特点有:(1)自然环境复杂:非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世界著名的大草原和沙漠。
(2)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非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国家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如南非,而其他国家经济较为落后。
(3)民族文化丰富:非洲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戏剧等。
以上是关于东亚、南亚、欧洲和非洲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特点和特色。
每个地理区域都有不同的人口、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这些特点和特色使得每个地理区域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1.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海南省和云南的西双版纳。
我国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势总的看起来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一月0℃等温线一致。
又是我国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温度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分水线。
3.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甘蔗、水稻;北方地区的是小麦、棉花。
传统民居特点是南方墙体高、坡度陡,北方墙体厚、坡度小。
4. 西双版纳可爱的热带雨林动物有绿孔雀、长嘴犀鸟、长尾猿、亚洲大象。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人多地少。
5.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西双版纳著名的热带雨林的奇观有望天树、板状根、独木成林、绞杀植物。
6.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的范围。
台湾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7.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8万km。
我国的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8.我国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西北地区常见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9.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方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傣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
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
10.西双版纳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原因是其他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干旱少雨,本地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11.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收回的时间是1997.7.1,第一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收回的时间是1999.12.20,第一任行政长官是何厚铧。
12.我国的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地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
13.我国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与“黑土地”。
“黑土地”上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14.四大地理分区中的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