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课程
- 格式:pdf
- 大小:275.04 KB
- 文档页数:6
脊柱微创的基本知识1、脊柱微创手术脊柱微创手术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疗效的一种外科手术,相对常规外科手术而言,它的最主要特征是对人体的的创伤微小化。
意外创伤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性,而又难以避免,外科手术作为有计划的创伤,术者应力求将手术的创伤降到最低限度,即达到微创的目的。
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他手段进行脊柱疾病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它几乎涉及了脊柱外科的所有疾病。
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是相当于开放脊柱外科手术而言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微创的手段来治疗脊柱疾病,在达到与开放脊柱手术相同或者更好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手术后遗症。
2、常规开放脊柱手术常规开放脊柱手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手术方式,它通过较大的手术切口来达到对手术部位的清楚显露以完成对病变部位的操作和处理。
腰椎后路的融合手术切口往往要达到10~15cm甚至更长,腰椎前路手术往往要做斜行的15~20cm 长的切口,腰椎前路手术需要打开胸腔,切口长达15~20cm,颈椎后路手术的切口在20cm左右,脊柱侧弯矫形的切口长达30~40cm.这些常规的脊柱开放手术不仅在手术部位的体表留下巨大的瘢痕,影响外观,而且在完成手术显露的过程中需要对正常的组织进行广泛的剥离,打开胸腔和腹腔,对人体的创伤和正常生理功能干扰很大,因此,这些常规开放脊柱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医源性伤害。
微创技术的本意是通过尽可能小的损伤来安全有效的达到治疗目的。
它贯穿于所有的外科手术当中,美观医生在进行脊柱手术时都必须时刻具有微创的意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损伤。
但是,脊柱微创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开展脊柱微创技术的外科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开放手术的经验,由于脊柱微创手术要求医生对脊柱的精细解剖有更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只有具备丰富开放手术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才能更好地保证脊柱微创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全面解析,椎间孔镜技术介绍微创手术是外科手术发展趋势,脊柱外科目前已经开展的微创技术有: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等,其中椎间孔镜手术是脊柱外科目前最先进的微创靶点治疗技术。
在欧美发达国家,椎间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主导手术方式,国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早已经开展。
椎间孔镜手术过程根据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不同,从背部侧方或后放入路,进入椎间孔,在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实施手术。
在内窥镜直视下清楚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治疗椎管狭窄、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证1、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的腰痛、腰腿疼,行走受限,间歇性跛行等。
2、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但是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3、颈椎病:慢性头晕恶心,颈肩部沉重、疼痛,上肢根性酸胀、灼痛等症状。
4、腰椎椎间孔狭窄:腰腿痛,椎间孔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等原因,形成椎间孔狭窄。
5、椎管狭窄:疼痛、麻木、感觉运动障碍。
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椎间孔镜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疾病的治疗,对于不同的病理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1、微创:通过侧方或后方入路到达病变区域,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2、直接:靶点穿刺直达病灶,能够可视下直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3、并发症低:创伤很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降低;避免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4、安全性高:整个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书中医生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5、康复快:由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摘要:近期,我有幸参加了脊柱课程培训,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我对脊柱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正文:近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脊柱课程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在此次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脊柱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脊柱健康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并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脊柱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因此,关注脊柱健康,预防和治疗脊柱疾病,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脊柱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详细讲解了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我了解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疾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精准,治疗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脊柱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等新型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新技术的掌握,使我更加坚定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念。
三、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这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分析案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疾病类型,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四、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脊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培训中,我认识到了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与影像科、康复科、营养科等科室的紧密配合,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五、终身学习的理念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此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结:此次脊柱课程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增强了我为患者服务的信心。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
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
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
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
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
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
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
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
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
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
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
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
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概述及优缺点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
脊柱内镜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1. 掌握脊柱内镜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2. 提高脊柱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对脊柱内镜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深入了解;4. 培养脊柱内镜手术的综合诊疗能力;5. 提升脊柱外科医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培训目标1. 能熟练掌握脊柱内镜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2. 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3. 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脊柱内镜手术;4. 能够在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和跟踪观察;5. 能够熟练运用影像学技术进行手术术前评估和术后疗效评估。
三、培训内容1. 脊柱内镜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2. 脊柱内镜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脊柱内镜手术的手术规划和术前准备;4. 脊柱内镜手术的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5. 脊柱内镜手术的术后管理和康复治疗。
四、培训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掌握脊柱内镜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手术和实际操作,提高脊柱外科医生的实际操作技能;3. 临床实习:在指导专家的指导下,参与临床手术实践,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4. 学术交流:参加脊柱内镜手术学术会议和讲座,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临床研究成果。
五、培训计划1. 第一个月:医生进行脊柱内镜手术的基础理论学习和模拟操作训练,掌握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2. 第二个月:医生进行脊柱内镜手术的实际操作训练,包括观摩手术和参与手术操作;3. 第三个月:医生进行脊柱内镜手术的临床实习,参与临床手术和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手术;4. 第四个月:医生进行脊柱内镜手术的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与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六、培训师资1. 我院邀请了国内知名的脊柱内镜手术专家担任培训导师,为医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2. 我院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将参与培训,共同掌握脊柱内镜手术的最新技术和临床经验。
七、培训条件1. 培训设施:我院拥有先进的脊柱内镜手术设备和设施,为医生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2. 培训环境:我院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科研条件,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习和科研机会;3. 培训费用:我院将为参与培训的医生提供相应的培训费用和补贴,保障医生的培训权益。
关于脊柱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脊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掌握脊柱各段的特点及其在身体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正常脊柱的生理弯曲,并解释其对人体运动和健康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几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及其成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正确标出脊柱的主要结构和各段名称。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动作对脊柱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脊柱保护措施,如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运动锻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其认识到良好脊柱健康对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理解尊重他人观点。
本课程设计针对中学生,结合其年龄段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脊柱相关知识。
课程旨在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脊柱健康知识体系,提升生活技能和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脊柱的解剖结构:介绍脊柱的组成部分,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以及椎间盘、韧带等辅助结构。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人体骨骼与肌肉系统2. 脊柱的功能与生理弯曲:讲解脊柱的支撑、保护脊髓、运动功能,以及颈椎、胸椎、腰椎的生理弯曲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人体骨骼与肌肉系统3. 常见脊柱疾病:分析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疾病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 教材章节:第八章 常见疾病与人体健康4. 脊柱保护与锻炼:教授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以及适合学生的脊柱锻炼方法,如瑜伽、拉伸运动等。
- 教材章节:第十章 人体运动与健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脊柱的解剖结构第二课时:脊柱的功能与生理弯曲第三课时:常见脊柱疾病第四课时:脊柱保护与锻炼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脊柱相关知识。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
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
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
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
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
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
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
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
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
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
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
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
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概述及优缺点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脊柱微创手术(UBE)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腰腿部疼痛,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主要原因。
发病率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三十五岁以上的男性人群的发病率较高,约为百分之四点八。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急性腰痛和进展性下肢疼痛会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症状抑制持续四到六周才缓慢消退。
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卧床休息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即可治愈,但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的患者病情严重时需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且保守治疗之后也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复发率。
年轻患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通常更偏向于手术治疗,希望通过手术解决疼痛问题,让他们可以更快地恢复工作能力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椎间盘境作为一种新兴的种经后路显微椎间盘髓核摘除系统受到广泛关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配合中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之一。
技术不断进步,微创手术逐渐发展成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后来逐步发展出了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术式。
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手术创伤较大,切口较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多,术后容易出现椎旁肌萎缩、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并发症类型较多、产生概率较大,术后住院恢复时间较长。
在不断的研究与改良下,通过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出的经皮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常用术式,脊柱内镜技术优点较多,例如微创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优势较为明显。
目前较为主流的手术方法有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主要包括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
脊柱微创培训
脊柱微创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创口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手术方式,在脊柱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推广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脊柱微创手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开展脊柱微创培训。
脊柱微创培训需要有专业的医师进行授课,按照逐步学习、逐步实践、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
培训的学员还需要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培训证书。
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供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医疗设备和手术场地,课堂教学结合实际,让学员能够深入了解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细节操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培训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员有充足的机会进行手术操作练习以及实际的手术操作。
在培训过程中还需注重安全,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足够的安全保障。
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课堂教学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总之,脊柱微创培训对于提高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推动整个脊柱微创手术领域的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脊柱微创业余学习计划我是一名脊柱外科医生,对脊柱微创技术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脊柱微创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学术水平。
下面是我的脊柱微创业余学习计划。
一、学习内容1.脊柱解剖知识脊柱微创手术需要对脊柱解剖有深刻的了解,包括脊柱的结构、生理功能、解剖位置和相邻组织结构。
因此,我计划通过查阅相关医学书籍和文献,学习脊柱解剖知识。
2.微创手术技术脊柱微创手术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微创手术技术,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和器械使用方法。
我计划通过观摩手术视频、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实地考察,学习微创手术技术。
3.临床案例分析通过研读国内外脊柱微创手术的临床案例,可以加深对脊柱微创手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4.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论文是学习和了解脊柱微创技术最直接的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临床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学习方法1.利用网络资源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医学网站、学术期刊、在线视频等,我计划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最新的脊柱微创技术和临床研究成果。
2.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可以帮助我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我计划参加相关的脊柱微创技术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学习。
3.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我学习脊柱微创技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观摩手术和与专家交流,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4.讨论交流通过与同行专家和同行同事的交流讨论,可以加深对脊柱微创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
三、学习时间安排由于我平时工作繁忙,业余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将学习时间合理安排,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
1.每周定时学习我计划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脊柱微创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例如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
2.利用节假日加大学习时间在节假日或调休日,我将加大学习时间,深入学习和研究脊柱微创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将一些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和研究,尽量避免浪费时间。
脊柱微创手术可根治腰突症
杨毅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杨先生今年57岁,患有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钙化及退变性腰椎不稳等多种腰部疾病已经4年了,经常出现腰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去医院进行诊治时,医生建议他进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
但杨先生在听完医生的介绍后,感到这种手术疗法太“残忍”,造成的创伤过大,因此没有进行手术治疗。
多年来,他因怕做传统的外科手术而一直拖延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重。
两个月前,他前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
该院骨科的贺石生教授采用代表脊柱外科界最前沿的精度脊柱微创经皮固定手术为刘先生进行治疗,很快就解除了他的烦恼。
【总页数】1页(P12)
【作者】杨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突症临床分析 [J], 李涛
2.OEC管理模式在脊柱微创手术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及效果分析 [J], 朱施翠
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J], 段志远
4.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疼痛评价及伤椎情况比较 [J], 庄宏刚
5.快速康复理念结合术前体位训练在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J], 彭欣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微创手术-康复-中西医结合MDT护理新进展》学习班课程考核试题1.按照快速康复理念,术前()小时禁食固体食物,()小时禁食水,()小时饮脉动。
[单选题] *A.6、4、2(正确答案)B.6、6、2C.8、6、4D.8、4、22.脊柱手术前,常规肠道需要准备() [单选题] *A. 灌肠B.排空大便(正确答案)C.输液D.给予开塞露3.脊柱手术后病人体位选择哪项正确() [单选题] *A.去枕平卧B.半卧位C.垫枕头D.麻醉清醒后根据需要调整体位(正确答案)4.患者,男性,30岁,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症,行L5/S1腰椎孔镜手术,术前患者应开始下列哪项体位练习() [单选题] *A.下床活动B.坐位练习C.俯卧位练习(正确答案)D.转移锻炼5.Ⅰ类无菌切口的内植物手术应选择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作为术前预防性抗生素,术前开始静脉滴注() [单选题] *A.30~60min(正确答案)B.10~20minC.60~70minD.20~50min6.手术消毒前先用含酒精的清洗剂清洁﹑进行消毒区皮肤的脱脂,再用含碘液消毒手术区域皮肤,范围至少大于() [单选题] *A.手术切口10cmB.手术切口20cm(正确答案)C.手术切口30cmD.手术切口40cm7.为降低引流管逆行感染风险,()引流量少于50~100 ml时拔除,引流管放置时间应() [单选题] *A.12h 、<48 hB.36h 、<36hC.24h 、<48 h(正确答案)D.48h 、<48 h8.术后继续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有切口渗液﹑肿胀等情况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至术后() [单选题] *A.24h 、48hB.48h 、72hC.72h 、96hD.24h 、72h(正确答案)9.行腰椎微创融合手术的患者术后()个月内避免弯腰、扭腰、下蹲、抬重物。
[单选题] *A.1B.2C.3(正确答案)D.610.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在术前血糖控制方案基础上,手术当日每2~4 h进行血糖监测,术后第1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根据血糖水平维持或调整术前降糖方案,控制血糖在水平()mm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