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病例
- 格式:ppt
- 大小:94.33 MB
- 文档页数:35
脊柱病科病例报告病人信息•姓名:李先生•年龄:45岁•性别:男性•就诊日期:2022年5月10日主诉李先生主要就诊原因是腰背部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已达两周。
疼痛主要集中在腰椎区域,尤其是左侧腰背部。
疼痛的程度从轻微到中等不等,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病史•李先生在过去曾有过腰部受伤的经历,但并未引起较大问题。
•他平时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和搬运重物,可能对腰椎产生了过度的负荷。
•他并未有其他慢性疾病,过去也没有类似的脊柱问题。
•近期并无明显的外伤史或其他病例相关的病史。
体格检查•腰部皮肤无明显异常,无红肿、瘀血等症状。
•左侧腰背部明显触痛,特别是在腰椎L4-L5和L5-S1的区域。
•腰椎活动度受限,屈曲和伸展动作受限。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检查结果1. X射线片经过腰椎X射线检查,显示以下结果: * L4-L5和L5-S1椎间盘间距减小。
* 在L4-L5椎间盘区域观察到轻度退变性变化。
2. MRI(磁共振成像)经过腰椎MRI检查,显示以下结果: * L4-L5和L5-S1椎间盘膨出,压迫了周围的神经结构。
* L4-L5椎间盘存在轻度退变。
诊断根据李先生的主诉、体格检查以及X射线和MRI检查结果,我们做出了以下诊断: * 脊柱病科病例:L4-L5和L5-S1椎间盘膨出。
治疗方案基于以上诊断,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 1. 休息:建议李先生减少长时间站立和搬运重物的工作,增加休息时间。
2. 物理疗法:推荐进行物理疗法,如热敷、理疗和腰部牵引等,以减轻腰背部的疼痛和不适。
3.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4. 康复训练: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腰部肌肉的加强、柔韧性训练和姿势纠正等,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和减少再发病的风险。
随访计划我们计划对李先生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 第一次随访:预计在治疗开始后的两周内进行。
* 后续随访:根据病情进展,可能需要每个月或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C3-C7颈椎前路手术记录之答禄夫天创作手术日期: 0000-00-00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术者:医生姓名助手1:医生姓名助手2:医生姓名麻醉方法:麻醉麻醉医师:医生姓名手术经过:行颈XX椎体次全切除并上下潜行减压,沟槽宽约XXcm,术中流露硬膜囊,可见脊髓脑脊液搏动,神经剥离子探查脊髓神经无压迫,减压完全满意。
丈量长度后在直径XXcm钛网椎间融合器内装满异体骨(或自体骨),植入颈XX-XX减压沟槽内。
(单纯椎间盘摘除后使用cage植入:使用试模测试后椎间隙高度后,于颈XX-XX间隙内植入XX号cage。
)松开撑开器使之嵌入间隙内,革除椎体牵开固定针,用XX孔钛钢板进行内固定,颈XX各上两枚XXcm螺钉,术中及术后电视透视位置良好,完全冲洗,清点器械敷料无误,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颈阔肌及皮下组织。
无菌敷料包扎,手术后应用颈托外固定。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XXml,输血,患者术后清醒,病情稳定,安返病房。
术中所用内固定器材为XX公司提供。
(一定要注明)手术名称: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异体骨/自体骨植入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项部及枕下垫枕并固定,惯例消毒铺无菌巾。
取颈前右侧横行(或斜行)切口,长约XX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胸锁乳突肌内侧肌肉间隙向内分离,经颈动脉鞘内侧达颈长肌前并分离之,显露颈XX、颈XX、颈XX椎体前方,以注射针头定位电视透视下确认颈XX-XX椎体间隙,自动牵开器向两侧及头尾方向牵开周围组织,清理颈XX-XX 椎体前方增生骨赘。
同时用冰盐水冲洗包管术野脊髓低温,甲强龙1000mg及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用咬骨钳咬除颈XX椎体前方骨质,完全切除颈XX-XX椎间盘,然后用磨钻磨除后纵韧带前方骨质,三角刮刀分离硬膜后完全咬除颈XX-XX椎体后方增生骨赘及向后突出之髓核组织、纤维环,2008-06-20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记录手术日期: 0000-00-00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术者:医生姓名助手1:医生姓名助手2:医生姓名麻醉方法:麻醉麻醉医师:医生姓名手术经过:手术名称:颈椎后路椎管成形、"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固定于头架上,使颈部平伸,碘酒、酒精惯例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
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记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压迫症状而进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本手术记录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步骤和过程,以及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X医生手术步骤:1. 患者定位:患者采取俯卧位,并根据术前CT/MRI影像确定手术部位。
2. 局部麻醉:在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患者感到轻微疼痛。
3. 皮肤切开:医生在定位后,通过医用刀具在患者的腰部进行皮肤切开,露出手术部位。
4. 钢针导向:医生通过X光引导下将钢针插入到患者的椎间孔位置,确保手术的精确性。
5. 制作通道:医生在钢针导向下逐步扩大通道,最终露出神经根和椎间盘突出部位。
6. 摘除髓核:医生使用椎间孔内窥镜等微创器械,将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突出部分或髓核摘除,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7. 清理术野:医生清洁手术部位,并确保术野内没有残留的碎片或出血。
8. 定位封闭:医生将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止血,并逐层缝合皮肤,完成手术。
术后护理:1. 术后密切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在病房内密切观察,注意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2. 术后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提重物。
3. 术后用药:根据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物,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
4.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5. 康复锻炼:术后患者可以根据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帮助加速康复和预防复发。
总结: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微创的神经根减压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术后的合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患者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第二篇示例:腰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该手术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摘除,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第31卷第1期济 宁 医 学 院 学 报2008年3月Vol131,No11J OU RNAL O F J ININ G M EDICAL COLL EGE Mar,2008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董孟政 秦素萍(济阳县人民医院) 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已引起国内学者重视。
利用该系统术中显露过程中组织剥离范围小,伤口出血少,术野显露清晰,并且术后局部恢复快。
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脊柱内窥镜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均经C T、MR I影像学检查后确诊。
术后3d离床活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6例,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9例,优良率93%。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8~58岁,平均3611岁。
腰椎间盘突出突出平面分别为:L346例,L4528例, L5-S114例;其中中央型突出11例,单侧单平面30例,两个平面突出7例。
本组病人均以主诉腰腿、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
均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X线拍片、CT扫描或MR I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器械:德国Rud olf公司生产的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由光学系统、图像采集显示系统以及手术器械3部分组成。
术前准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影像学表现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平面和部位。
选用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
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
根据术者和助手的习惯,将监视器放置于患者的头侧或尾侧。
“C”型臂X线透视机监视下,于病变椎间隙的后正中线插入长针头进行术前定位。
手术操作:以定位针头为中心做一117c m长的纵切口,将切口皮肤稍向病变侧牵开,置入导针并顺序插入扩张管及工作通道达椎板,清除椎板表面软组织,用固定臂连接工作通道后行椎板开窗,用椎板安全钻于椎板上钻一圆形骨窗、安装内窥镜、调整焦距使监视器的图像达到最佳,校正监视器图像的方向。
在监视器显示屏直视下,用剥离子分离椎板下黄韧带。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发表时间:2016-07-28T15:27:07.1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作者:周世英任占虎李振坚张力平[导读] 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患者心理容易接受,减少了患者出院时间。
周世英任占虎李振坚张力平(甘肃省陇西县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8100)【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骨折复位,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VAS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5.5±16.3)min;术中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2.5±21.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5±1.5)天。
与术前VAS评分比较,术后一个月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发症发生率为16.7%。
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胸腰椎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83-02胸腰椎骨折是指因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是青年人群中常见的脊柱损伤,多因车祸、重力重击、高空坠落等原因引起,因此此类骨折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临床上多表现为剧烈疼痛、压痛、腹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神经功能损伤等[1]。
目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是治疗的首先方法,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早期下床,避免长期卧床造成的压疮等并发症[2]。
传统的切开手术切口大,具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并且对椎骨周围肌肉群破坏大等缺点,患者治疗时心理上难以承受。
七叶皂苷纳合脊柱微创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静滴合脊柱微创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七叶皂苷钠合脊柱微创镇痛术疗法,对照组只采用脊柱微创镇痛术,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下腰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疗效及下腰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七叶皂苷钠能明显提高脊柱微创镇痛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不少病例对常规保守治疗无效,但没有明显的开放手术指征,本科对该类患者采取了脊柱微创镇痛术结合七叶皂苷钠针静滴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
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9~60岁,平均(36.8±6.8)岁;病程8 d~3年,平均(2.1±0.5)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1岁,平均(37.2±6.6)岁;病程10 d~3年,平均(2.0±0.5)年。
60例患者治疗前均经CT或/和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病变节段均为L4~5或L5~S1,其中治疗组L4~5突出者17例,L5~S1突出者13例,对照组L4~5突出者18例,L5~S1突出者12例,所有患者的突出椎间盘大小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上观察均未超过椎管前后径的1/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探索创新,齐鲁典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教授UBE椎管减压手术【优选案例】2020年6月1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教授团队成功开展UBE技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下椎管减压术,本次手术全程采用了UBE专用综合器械包和专用等离子射频手术系统,手术完成顺利并达到满意效果。
UBE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微创脊柱内镜技术,通过建立两个通道(一个视野通道,一个操作通道)进行手术操作,在UBE内镜辅助下可完成中央椎管、双侧神经根及侧隐窝狭窄的减压,并可在镜下进行椎间植骨融合的一项技术。
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系统完全弥补单通道椎间孔镜工作效率低、视野范围小、适应症少的缺点;以及大通道技术失血多,创伤面大、视野模糊的的不足之处。
患者病例患者男性,59岁,因“腰痛5年余,加重伴双下肢疼痛麻木8月余“ 入院。
入院依据详细查体和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L4/5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需要行椎管减压。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透视确定手术节段。
常规消毒铺巾,透视下将双通道内镜穿至L4/5左侧椎板间隙,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安装内窥镜系统,见关节突内聚,黄韧带增生肥厚。
镜下磨除L5左侧下椎板,显露并切除双侧黄韧带,彻底减压椎管及双侧神经根,射频止血。
撤出通道,缝合切口。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未输血,未应用抗生素。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术前及术后对比图1:术前图2:术前MR图3:术前图4:UBE双通道置放位置图5:术中磨钻打磨椎板图6:术中咬切黄韧带及骨质图7:神经根充分减压图8:刘新宇教授手术操作中图9:术中镜下影像图10:UBE0.7cm双切口图11:术后。
腰椎间盘突出阅片病例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多数患者出现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病因主要与脊柱的老化、劳累、姿势不良、体重过大等因素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严重的痛苦,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
患者XXX,男性,52岁,既往体健,因腰痛、腿痛,伴有下肢无力、麻木感,就诊于我院脊椎外科。
患者主诉腰痛、腿痛伴下肢无力、麻木感约6个月,疼痛加重明显,影响行走。
查体:患者双下肢肌力减弱,腓肠肌反射减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侧跛行。
MRI平扫示:L4/5椎间盘突出,切线位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神经根。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肌力减退、麻木感等症状,重症患者甚至会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较轻的患者,有效缓解疼痛和症状。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方式一般采用微创手术或腔道镜手术,恢复快、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
对于该病例患者XXX,我们采用了手术治疗方式,通过脊柱微创手术技术,成功清除了压迫腰神经根的椎间盘突出物,术后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行走困难明显改善。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术后康复训练,使患者康复情况良好。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过程中,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过重体力劳动。
定期接受康复治疗,加强腰部和腿部的肌肉锻炼,保持良好的体态和体重,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及时发现并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非常重要。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C3—C7颈椎前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 0000—00—00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术者:医生姓名助手1:医生姓名助手2:医生姓名麻醉方法:麻醉麻醉医师:医生姓名手术经过:行颈XX椎体次全切除并上下潜行减压,沟槽宽约XXcm,术中暴露硬膜囊,可见脊髓脑脊液搏动,神经剥离子探查脊髓神经无压迫,减压彻底满意。
测量长度后在直径XXcm钛网椎间融合器内装满异体骨(或自体骨),植入颈XX-XX减压沟槽内。
(单纯椎间盘摘除后使用cage植入:使用试模测试后椎间隙高度后,于颈XX-XX间隙内植入XX号cage。
)松开撑开器使之嵌入间隙内,拔除椎体牵开固定针,用XX孔钛钢板进行内固定,颈XX各上两枚XXcm螺钉,术中及术后电视透视位置良好,彻底冲洗,清点器械敷料无误,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颈阔肌及皮下组织。
无菌敷料包扎,手术后应用颈托外固定。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XXml,输血,患者术后清醒,病情稳定,安返病房。
术中所用内固定器材为XX公司提供。
(一定要注明)手术名称: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异体骨/自体骨植入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项部及枕下垫枕并固定,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取颈前右侧横行(或斜行)切口,长约XX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胸锁乳突肌内侧肌肉间隙向内分离,经颈动脉鞘内侧达颈长肌前并分离之,显露颈XX、颈XX、颈XX椎体前方,以注射针头定位电视透视下确认颈XX-XX椎体间隙,自动牵开器向两侧及头尾方向牵开周围组织,清理颈XX-XX椎体前方增生骨赘。
同时用冰盐水冲洗保证术野脊髓低温,甲强龙1000mg及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用咬骨钳咬除颈XX椎体前方骨质,彻底切除颈XX-XX椎间盘,然后用磨钻磨除后纵韧带前方骨质,三角刮刀分离硬膜后彻底咬除颈XX-XX椎体后方增生骨赘及向后突出之髓核组织、纤维环,2008-06-20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记录手术日期: 0000-00-00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术者:医生姓名助手1:医生姓名助手2:医生姓名麻醉方法:麻醉麻醉医师:医生姓名手术经过:手术名称:颈椎后路椎管成形、”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固定于头架上,使颈部平伸,碘酒、酒精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于颈部后正中纵形切口,长约XX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肌肉,暴露颈XX—XX棘突与椎板,自动牵开器向两侧牵开。
完整版)脊柱矫正病例范例1患者信息姓名:___性别:男年龄:42岁主诉:脊柱畸形引起的背痛和不适感既往病史患者___无其他重大疾病史,仅有轻度高血压及BMI超标。
病情描述___患有脊柱畸形,导致背部长期存在不适感和背痛。
他曾在其他医院接受过物理治疗和调整,但效果并不显著。
初诊时患者呈现明显的脊柱侧弯和圆肩驼背,身体姿势不正常。
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脊柱呈现明显的侧曲,伴有椎骨结构异常。
患者自诉活动受限,行走时感到疼痛明显增加。
诊断与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脊柱侧弯(脊柱畸形)。
鉴于患者已尝试过物理治疗并未见明显效果,我们决定进行脊柱矫正手术。
手术计划包括脊柱矫正和椎骨结构修复。
目标是恢复脊柱正常形态,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感,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手术预计在下周进行,术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血液检查和心电图。
手术后,患者将需要适度的康复训练和定期的随访。
手术后效果手术后,___的脊柱侧曲明显改善,而且圆肩驼背得到纠正。
患者的背部不适感和背痛明显减轻。
他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也是积极的。
患者恢复了正常的身体姿势和运动能力,能够自如地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
结论脊柱矫正手术对于脊柱畸形引起的背痛和不适感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病例中,患者___过手术获得了明显的临床改善,术后康复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
脊柱矫正手术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术后康复训练和定期随访也非常重要。
该病例展示了脊柱矫正手术在治疗脊柱侧弯方面的积极效果,并提醒医生和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谨慎,并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要求,请随时告诉我。
收稿日期:2019-03-04作者简介:张国伟(1979-),男,汉族,河南襄城人,本科,主治医师㊂研究方向:脊柱外科㊂ 文章编号:1004-4337(2020)03-0362-02 中图分类号:R 681.5 文献标识码:A㊃临床科研分析㊃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探讨张 国 伟(许昌仁和骨伤医院 许昌461000)摘 要: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㊂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㊂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椎间盘镜下切除微创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㊂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创口出血㊁创口感染㊁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各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脊柱微创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㊂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 并发症; 临床疗效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0.03.021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极其常见的一种腰椎疾病[1],主要症状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㊁腰痛及下肢一侧放射性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疾病痛苦,致使生活质量降低㊂目前,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案㊂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我院所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采用分组的方式探讨脊柱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81ʃ6.13)岁㊂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㊂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㊁腰痛,部分患者有一侧下肢放射疼痛㊂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活动明显受限,表现为在进行腰部活动时有疼痛加剧现象,而在休息时疼痛现象明显减轻㊂患者对本次研究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㊂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如性别㊁年龄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取俯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微微垫高双侧髂嵴使腹部状态保持悬空,例行常规消毒㊁铺巾等,在后正中部位沿着骨膜向下作切口处理,向外牵引并剥离骶棘肌,使其病变椎间隙充分暴露,切除上位椎板及下位椎板的上下缘部分,扩大黄韧带开窗,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伤口消毒,未伴有出血情况则可放置引流管,最后进行伤口缝合,于术后48h 拆除引流管㊂研究组患者实施腰椎间盘镜下切除术,患者体位及麻醉方式与以上趋同,取患者病变间隙棘突0.5~1.0c m 处进行穿刺定位,铺巾并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导针刺入穿刺点椎板下缘[2]㊂按照手术规程安装椎间盘镜及摄像系统,充分暴露患者椎板下缘㊁关节突内缘㊁黄韧带㊁神经根以及硬膜囊[3]㊂术中需保护好患者的神经根,将后纵韧带与纤维环同时切除,清洗与消毒伤口,并在伤口完全止血后进行缝合㊂术后24h 拆除引流管㊂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㊁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㊁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观察指标主要为:伤口出血㊁创口感染㊁静脉血栓形成等㊂依据国家医学会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㊂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采用(x ʃs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㊂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患者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明显更低(P <0.05),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x ʃs)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 i n )术中出血量(m l )住院时间(d )对照组4058.71ʃ9.6292.16ʃ17.5014.19ʃ2.55研究组4037.34ʃ7.1149.33ʃ14.826.5ʃ1.16t 8.179.1816.25P0.010.020.01㊃263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33 N o .3 2020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创口出血㊁创口感染㊁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㊂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创口出血创口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总发生率对照组(n =40)5(12.50)2(5.00)1(2.00)8(20.00)研究组(n =40)3(7.50)1(2.50)0(0.00)4(10.00)χ210.25P0.01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医学的一项常见疾病[4]㊂腰椎间体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连接椎间盘及周围韧带组织,在外力等因素的影响极易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疾病㊂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临床通常会采用全切开暴露术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该项手术的成功率比较高,但创伤也较大,出血量多,容易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且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给患者疾病恢复带来不利影响㊂随着医疗技术㊁光纤技术及显微摄像系统的快速发展,椎间盘镜下切除术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在临床得到了推广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5]㊂椎间盘镜下切除术在患者皮肤所做的切口只有1.6c m 左右,直接插入工作通道穿越肌肉及筋膜,直至韧带与椎板,从而彻底避开了神经根及血管,并在摄像系统的支持下,能够通过监视器更为清晰的显示手术位置,相较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可更加有效地对神经根及硬膜囊进行识别与保护,切除病变髓核等各项操作的精准性也更高,使得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㊂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优(P <0.05),表明脊椎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㊂综上所述,脊椎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㊁疗效确切的优点,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加快患者疾病恢复,临床可积极推广使用㊂参 考 文 献1 李相军.脊柱微创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0):3761~3762.2 高琨,杨隆秋,胡美琴,等.脊柱微创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21):2003~2006.3 孙金子,马俊萍,杨福生,等.脊柱内镜下T E S S Y 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1):60~62.4 范有福,王想福,石瑞芳,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4):55~57.5 翟沛,孙永强,岳宗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8):78~80.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p i n e S u r g e r y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L u m b a rD i s cH e r n i a t i o nZ h a n g Gu o w e i (X u c h a n g R e n h eO r t h o p a e d i cH o s p i t a l ,X u c h a n g 4610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p i n e s u r g e r y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l u m 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80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u m 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w h ow e r e t r e a t e d i n ah o s -p i t a l f r o m A u g u s t 2017t oA u g u s t 2018w e r e e n r o l l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n d s t u d y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o r d e r o f a d m i s s i o n .E a c h g r o u p h a d 40c a s e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us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o p e n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p r o g r a m ,t h e s t u d yg r o u p u s e d i n v a s i v e r e s e c t i o nu n d e rd i s c e c t o m y ,a n dc o m p a r e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R e s u l t s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t i m e a n d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t i m e o f t h e s t u d yg r o u pw e r e s h o r t e r t h a nt h o s eo f 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b l o o d l o s sa n d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 w o u n db l e e d i n g ,w o u n d i nf e c t i o n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 a n d o t h e r a d v e r s e c o m pl i c a t i o n s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i t h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m i n i m a l l yi n v a s i v e s u r g e r y o f t h e s p i n e i s e f f e c t i v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l u m b a rd i s ch e r n i a t i o n ,w h i c h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re d u c e t h e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b l o o dl o s sa n dt h e i n c i d e n c eo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s h o r t e nt h es u r g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t i m e a n d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t i m e ,a n dh a v e ah i g hc l i n i c a l pr o m o t i o nv a l u e .K e y wo r d s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p i n e s u r g e r y ;l u m 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㊃363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年第33卷第3期。
微创手术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用微创手术疗法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8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及术毕至能够活动的时间均较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01)。
结论:微创手术法在临床治疗脊柱创伤中疗效较好,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手术;脊柱创伤;治疗效果脊柱创伤是骨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主要是指机体的骨结构、软组织、神经结构等中任何一部分或所有结构遭受的损伤,多发生于各种意外事故。
脊柱创伤对人体的伤害轻则行动不便,重则损伤神经导致瘫痪痴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严重打击。
近年来,随着医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疗法在治疗脊柱创伤方面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探究用微创手术疗法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我院80例脊柱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然后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8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标准。
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33.56岁,其中有15例因工矿事故而受伤,10例因遭遇自然灾害而受伤,11例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4例因受到人为伤害而受伤。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脊柱微创手术(UBE)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腰腿部疼痛,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主要原因。
发病率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三十五岁以上的男性人群的发病率较高,约为百分之四点八。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急性腰痛和进展性下肢疼痛会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症状抑制持续四到六周才缓慢消退。
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卧床休息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即可治愈,但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的患者病情严重时需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且保守治疗之后也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复发率。
年轻患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通常更偏向于手术治疗,希望通过手术解决疼痛问题,让他们可以更快地恢复工作能力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椎间盘境作为一种新兴的种经后路显微椎间盘髓核摘除系统受到广泛关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配合中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之一。
技术不断进步,微创手术逐渐发展成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后来逐步发展出了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术式。
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手术创伤较大,切口较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多,术后容易出现椎旁肌萎缩、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并发症类型较多、产生概率较大,术后住院恢复时间较长。
在不断的研究与改良下,通过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出的经皮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常用术式,脊柱内镜技术优点较多,例如微创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优势较为明显。
目前较为主流的手术方法有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主要包括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