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关键词肠梗阻导管;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之一,是指肠腔内容物通过受阻,发病初期,梗阻肠段闭塞,肠壁水肿,第三间隙液体积聚,伴随着血管内水分丢失,并有大量电解质丢失,肠壁血供受影响,缺血,坏死,然后继发肠道感染,可导致毒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致死亡。
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腹腔积液和体内电解质失衡及感染和毒血症[1,2]。
上述情况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及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的血运情况表现不一。
本院2011年9月~2015年3月应用肠梗阻导管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例,与同期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8例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11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31例,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肠梗阻导管治疗)和对照组(非肠梗阻导管治疗),其中治疗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50~79岁,对照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1~78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3] ①症状表现:腹痛,腹胀,伴肛门排气、排便停止,伴有恶心、呕吐或有腹部包块等;②既往右腹部手术病史;③腹部CT见有肠管扩展,肠壁增厚,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肠蠕动减弱,X线腹部见有多发液气平面,符合肠梗阻影像学征象;④疑似有恶性肿瘤者行腹腔穿刺活检及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本次对比全部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1. 3 治疗方法①绝对禁食、禁水。
②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组将行胃肠减压,见少量胃肠内容物引出时,给予行留置肠梗阻导管。
留置方法:在无痛胃镜下操作,先由胃镜确认食管至十二指肠降段近端是否通畅,排除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禁忌证。
将肠梗阻导管由鼻腔插入胃内,在胃镜直视下引导肠梗阻导管通过幽门,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水平段以远,向导管前球囊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15 ml,缓慢退出胃镜,拔出超滑导丝,导管可随肠蠕动到达梗阻部位行全小肠腔内减压。
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临床观察作者:韩廷超王贝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8月选择性地对粘连性小肠梗阻38例经鼻将导管置入胃内45-50cm,患者取左前斜卧位X线透视加硬导丝的引导下,将肠梗阻导管导引子通过幽门及十二指肠过屈氏韧带进入空肠,导管前球囊内充盈蒸馏水约10-15ml形成水囊,球囊随肠道自身蠕动在小肠内前行,带动导管边吸引减压边向小肠远端前行,同时在导管支撑作用下,使粘连的小肠重新排列,解除肠梗阻。
结果X线透视引导下38例肠梗阻导管全部置入空肠成功,肠梗阻解除33例,解除率为86.8%,3例转手术,1例因意识不清自行拔出导管放弃继续治疗,1例直肠癌全身多发转移带管死亡。
结论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小,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个无创的方法。
【关键词】介入;插管法;肠粘连梗阻;重新排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1.0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4301-02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可见胃肠型蠕动波[1-2]。
粘连性肠梗阻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发生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肠壁缺血坏死、休克甚至死亡。
传统治疗方法是禁食、胃肠减压,症状不能缓解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传统胃肠减压法对小肠深部潴留物不能引流,减压不彻底,对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欠佳。
经鼻肠梗阻导管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充分利用肠道自身的蠕动,随蠕动缓慢前行,加上其对肠道的支撑作用,使粘连小肠重新排列,同时对梗阻以上部位深部引流、减压,最终达到解除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
我院介入放射科对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38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5:46:56.4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作者:张俊[导读] 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张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710089【摘要】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30例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结论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成功放置导管并成功实施减压引流,治疗成功率为93.3%,2例患者经2次置管成功。
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肠梗阻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结论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在通气排便、减轻腹胀痛和恢复肠功能等方面效果十分明显,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肠梗阻导管护理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的病因和类型很多,发病后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并可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病理改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多数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肠梗阻手术大都是在急诊情况下进行,术前准备不如择期手术那样完善,且肠管高度膨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肠壁水肿致愈合能力差,腹腔内常有污染,故手术后易发生肠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或裂开等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基础治疗方法的改进,特别是肠梗阻导管的应用,解除梗阻症状,为改善患者全身状况进而行择期手术赢得了时间,避免了急诊剖腹探查术,使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有很大提高。
现将本院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30例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基础治疗的护理体会,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利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插人法治疗肠梗阻的病例30例。
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洪钟1,沈林艳2,何庆时1,李俊生1,刘云宾1,王晓斌2,唐婷2,滕正发11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通外科,广西桂林541004;2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胃肠道激素变化。
方法 难治性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
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鼻胃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置管情况,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72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和胃动素(MTL)。
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较好,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
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
两组术后24 h血清VIP水平高于术前,血清MTL水平低于术前(P均<0.05)。
两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低于术后24 h,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仍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后24 h,观察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前(P均<0.05)。
观察组术后24、72 h血清VI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5%、18.18%,P<0.05)。
结论 与鼻胃管相比,内镜下鼻肠梗阻导管置入用于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调节胃肠激素分泌。
关键词: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胃肠减压;序贯外科手术;血管活性肽;胃动素;难治性肠梗阻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0.015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0-0062-04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究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6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评分与疼痛指数评分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综合护理对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疼痛指数改善效果明显,患者依从性评分得到显著提高,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肠梗阻;粘连性;综合护理作为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粘连性肠梗阻目前并没有较好的预防方式,治疗主要措施为经鼻肠梗阻导管,其可迅速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1]。
但由于其属于一种新兴治疗措施,因此患者及其家属认识不足,极易出现紧张等不良情绪[2]。
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指数,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3]。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象:随机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96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照摸球法分组,各48例。
研究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在23-67岁,平均为(33.49±1.35)岁;阑尾炎术后粘连肠梗阻24例,胆囊切除术后18例,其他6例。
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在25-69岁,平均为(28.57±1.73)岁;阑尾炎术后粘连肠梗阻32例,胆囊切除术后14例,其他2例。
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排除准则:严重基础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严重认知、精神或者语言障碍患者。
纳入准则:均存在不同程度腹痛;停止排气与排便;意识清楚可配合护理工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制定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心理、生活与导管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肠梗阻患者的效果郑伟;江福生;欧阳锋;王樱花;胡军【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22(19)27【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患者选择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5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及其家属自己选择的是否行肠梗阻导管治疗分为两组。
观察组46例,采取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36例,采取传统鼻胃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相关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炎症指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24 h胃肠减压量、24 h内腹围缩小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液气平面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老年肠梗阻患者皮下注射生长抑素,并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进行减压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29-32)【作者】郑伟;江福生;欧阳锋;王樱花;胡军【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相关文献】1.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2.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3.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用于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4.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护理效果观察5.生长抑素联合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胃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郭文斌,E m a i l :549367317@q q.c o m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郭文斌,孙希明(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定西74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㊂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㊂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方法(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试验组采用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方法(经鼻插管介入)㊂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的时间(具体比较前3天的平均引流量㊁排气时间㊁腹胀腹痛减轻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穿孔㊁出血㊁狭窄㊁中转手术)㊂结果 治疗期间试验组引流量㊁排气时间㊁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v s58.0%,P <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9.0%v s 21.0%,P <0.05)㊂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可以广泛推广㊂关键词:肠梗阻;插管法,胃肠;肠穿孔中图分类号:R 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1-0085-0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1.022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p e r n a s a l c a t h e t e r i na d h e s i v e i n t e s t i n a l o b s t r u c t i o nG u o W e n b i n ,S u nX i m i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a d i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o f D i n g x i ,D i n g x i 743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u oW e n b i n ,E m a i l :549367317@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c l i n i c a lef f e c to f p e r n a s a li n t u b a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i n a d h e s i v ei n t e s t i n a l o b s t r u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At o t a l o f 200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d h e s i o n i n t e s t i n a l o b s t r u c t i o nw e r e s e l e c t e d f r o mo u r h o s pi t a l ,a n d 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 r o u p ,100p a t i e n t s i n a g r o u p .T h e p a t i e n t s o fc o n t r o l g r o u p u n d e r w e n tc o n v e n t i o n a lt r e a t m e n t (n a s o g a s t r i ct u b e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d e c o m pr e s s i o n ),t h o s e 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 r o u pg o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 e n t .C o m p a r i s o nw a sm a d e i n t h e d r a i n a ge f l o w i n t h r e e d a y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e x h a u s t t i m e ,r e m i s s i o n t i m eo f 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s i o na n d p a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a n d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p e r f o r a t i o n ,b l e e d i n g ,n a r r o w ,t r a n s i to p e r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w o g r o u p s .R e s u l t s T h e d r a i n a g e f l o wa n de x h a u s t t i m e ,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s i o n ,a b d o m i n a l p a i n r e l i e f t i m e i n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we r eb e t t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e r a t eo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i gh e r t h a nt h a t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89%v s 58%,P <0.05).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 r o u p w e r e l e s s t h a n t h o s e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9%v s 21%,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P e r n a s a li n t u b a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a d h e s i v ei n t e s t i n a l o b s t r u c t i o ns h o w e do b v i o u s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q u i c k r e m i s s i o n o f s y m p t o m s ,h i g h e r c u r e r a t e ,b u t f e w e r c o m pl i c a t i o n s ,s o t h em e t h o dm a y b eu s e dw i d e l yi n c l i n i c .K E Y W O R D S :i n t e s t i n a l o b s t r u c t i o n ;i n t u b a t i o n ,g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i n t e s t i n a l p e r f o r a t i o n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腹部盆腔手术㊁炎症㊁创伤㊁腹腔异物等原因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肠管的一种急性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㊂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㊁呕吐㊁腹胀以及停止排气排便,在腹部可见特征性的胃肠型蠕动波[1-3]㊂大部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如若反复发作且没有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加重,发生水㊁电解质㊁酸碱平衡紊乱,更有甚者可出现较窄性肠梗阻,发生肠壁缺血坏死㊁休克㊁腹膜炎㊁胃肠出血甚至死亡[4]㊂粘连性肠梗阻传统治疗方法是禁食水,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同时辅以肠外静脉营养症状,该种治疗方法对高位肠梗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对于低位肠梗阻的疗效差,不能有效引流,减压效果不彻底,常常治疗中间病情恶化转为手术治疗[5]㊂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发现介入在消化内科的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更有治疗优势㊂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的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和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方法(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法)的临床效果,㊃58㊃‘临床荟萃“ 2016年1月5日第31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6,V o l 31,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探讨介入技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0例㊂入选标准:①所有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㊁腹胀㊁呕吐㊁肛门停止排气㊁排便等具体的临床表现,并且院内经腹部X线片㊁C T扫描等各项检查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㊂②排除伴有其他合并肠道肿瘤和肠息肉的患者;③患者自愿参加研究,配合试验㊂试验组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25~70岁,平均(35.5ʃ4.5)岁,病程1~5天,平均(2.4ʃ1.2)天;对照组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27~72岁,平均(33.5ʃ5.2)岁,病程1~6天,平均(2.6ʃ1.5)天㊂两组性别㊁年龄㊁病程等非研究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本试验中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㊂1.2方法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禁食水,补液,纠正酸碱平衡,静脉肠外营养等㊂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胃管植入胃内,外接负压吸引盘,进行胃肠减压㊂1.2.2试验组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㊂首先行鼻咽部的局部麻醉,经鼻将导管置入胃内(45~50 c m),在C型臂透视下,经导管向胃内注气约100 m l,通过观察胃型提示导管在胃内,在导丝引导下,使导引子先后经过幽门和十二指肠,逐渐到达空肠,使前球囊充盈10m l蒸馏水,使前球囊在肠本身的蠕动下向前行进㊂鼻外固定,接负压进行引流,定期通过X线透视了解导引子到达的位置以及肠道内部情况,并观察导管是否有曲折,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㊂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并且确认肠梗阻解除后,最后在X线透视下回抽前球囊逐渐缓慢的拔出导管㊂1.3观察指标1.3.1肠梗阻缓解情况观察前3天的平均引流量㊁排气时间㊁腹胀腹痛减轻时间㊂1.3.2疗效评定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腹胀㊁腹痛消失,立位腹部片显示气液平面消失,排气和排便通畅;②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腹胀㊁腹痛好转,未完全消失,立位腹部片显示气液平面好转;③无效:患者腹痛㊁腹胀㊁呕吐㊁肛门停止排气㊁排便等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㊂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ˑ100%㊂1.3.3并发症记录患者穿孔㊁出血㊁狭窄㊁中转手术等情况㊂1.4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比较㊂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肠梗阻缓解情况治疗期间试验组引流量㊁排气时间㊁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1),见表1㊂表1两组肠梗阻缓解情况比较(x-ʃs)组别例数平均引流量(m l)排气时间(d)腹胀腹痛减轻时间(d)对照组100570ʃ706.7ʃ1.05.8ʃ0.9试验组100980ʃ853.8ʃ0.62.8ʃ0.6 t值22.50211.6466.735P值<0.01<0.01<0.01 2.2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㊂表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试验组10042(42.0)47(43.0)11(11.0)89(89.0)对照组10028(28.0)30(30.0)42(42.0)58(58.0)*注:u c=3.960,P<0.012.3并发症试验组穿孔㊁出血㊁中转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㊂表3两组并发症比较[例(%)]组别例数穿孔出血中转手术合计对照组1006(6.0)7(7.0)8(8.0)21(21.0)试验组1003(3.0)4(4.0)2(2.0)9(9.0)χ2值5.647 P值<0.05 3讨论急性肠梗阻是一种能够引起肠道和全身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急腹症,其中尤其以粘连性肠梗阻多见,该急腹症严重时能够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㊂粘连性肠梗阻的具体病理改变为梗阻部位上方的肠管逐渐扩张㊁充血㊁水肿,肠黏膜受到严重破坏,严重者后期可蔓延为感染性休克㊁肠穿孔出血,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 D S),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故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其重要[7]㊂绝大多数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手术引起,再次手术治疗可能会造成新的粘连,同时会造成其他手术并发症,故临床㊃68㊃‘临床荟萃“2016年1月5日第31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6,V o l31,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治疗以非手术为主[8-10]㊂过去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为鼻胃管负压引流治疗,但是由于该种方法对于远端小肠的引流量少,效果差,且多在后期转为手术治疗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介入技术弥补了该方面的缺陷,且有更多的优势㊂介入治疗中用到的肠梗阻导管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材质不断改进,其独特的结构能够借助肠道本身的蠕动使导管在肠道中逐渐前行,到达梗阻部位后,有支撑㊁扩张作用,使粘连的肠梗阻重新排列,对低位肠梗阻也能有效引流[11-12]㊂多项国内外研究均显示,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相比较传统的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效果较好,尤其对于远端小肠梗阻更具优势,弥补了传统保守治疗的不足[13-14]㊂本研究显示,治疗期间试验组的引流量㊁排气时间㊁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期间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穿孔㊁出血㊁中转手术)明显少于对照组㊂可见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具有安全㊁方便㊁有效的优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缓解肠梗阻症状,快速的引流,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挽救患者生命㊂综上所述,介入技术在消化内科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相对于传统的单纯消化内科鼻胃管负压引流法,介入治疗结合消化内科治疗(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大力实行㊂参考文献:[1] 祝实荣.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00例[J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6):68-69.[2] 许杰,许三林,严松,等.有效肠减压在肠梗阻急诊处理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7(8):678-679.[3] A t t a r d J A ,M a c l e a n A R.A d h e s i v es m a l lb o w e lo b s t r u c t i o n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b i o l o g y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J ].C a nJS u r g ,2007,50(4):291-300.[4] 韩廷超,王贝贝.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1(下):4301-4302.[5] 柳松.经鼻肠梗阻导管置人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34):63-64.[6] 董江楠,蔡晓燕,乔德林.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5):430-433.[7] 郑其龙,邹寿椿,张成武.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6):471-473.[8] D u r o n J J ,S i l v a N J ,d u M o n t c e l S T ,e t a l .A d h e s i v ep o s t o pe r a t i v e s m a l l b o w e l o b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r i s kf a c t o r so fr e c u r r e n c ea f t e rs u rg i c a lt r e a t m e n t :a m u l t i c e n t e r 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J ].A n nS u r g ,2006,244(5):750-757.[9] 王丽波,何平,吴双,等.经鼻肠梗阻导管在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50-251.[10] 金殷植,冯野,李永超,等.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排列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1,32(14):2740-2741.[11] 张林,杨传永,陈贵武,等.肠内置管排列及经管肠内营养治疗复杂肠梗阻[J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6):386-387.[12] 徐小炉,陈勇强,耿全群.X 线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5):790-792.[13] M i l l e r G ,B o m a n J ,S h r i e r I ,e t a l .E t i o l o g y o f s m a l l b o w e l o b s t r u c t i o n [J ].A mJ S u r g ,2000,180(1):33-36.[14] D u r o n J J ,S i l v a N J ,d u M o n t c e l S T ,e t a l .A d h e s i v e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s m a l l b o w e l o b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o fr e c u r r e n c ea f t e rs u r g i c a lt r e a t m e n t :a m u l t i c e n t e r 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J ].A n nS u r g,2006,244(5):750-757.收稿日期:2015-10-12 编辑:﹏﹏﹏﹏﹏﹏﹏﹏﹏﹏﹏﹏﹏﹏﹏﹏﹏﹏﹏﹏﹏﹏﹏﹏﹏﹏﹏﹏﹏﹏﹏﹏﹏﹏﹏﹏﹏﹏﹏﹏﹏﹏﹏﹏﹏﹏﹏﹏﹏﹏张卫国‘临床荟萃“2016年专题预告‘临床荟萃“作为临床医学类内科学杂志,报道内科领域的新理论㊁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中青年医师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参加内科学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的良师益友㊂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 A )㊁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 l r i c h P D )㊁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数据库C S A (N S )㊁波兰‘哥白尼索引“(I C )㊁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 A B I )等多家国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㊂本刊同时被中国知网㊁万方数据收录,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㊁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㊂为对中青年医师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帮助㊁回馈读者,2016年本刊拟组织以下专题,具体内容如下㊂①心房颤动;②年度进展;③肺栓塞;④甲状腺疾病;⑤糖尿病;⑥肝病;⑦免疫风湿病;⑧炎症性肠病;⑨睡眠障碍;⑩血脂异常;췍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其他临床的治疗;췍对临床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诊断学指标㊂刊出顺序可能有调整㊂欢迎广大读者订阅,也同时欢迎医药厂家洽谈合作,提供支持!(临床荟萃编辑部)㊃78㊃‘临床荟萃“ 2016年1月5日第31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6,V o l 31,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摘要】目的: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
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研究组(行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行传统肠梗阻松解术)。
对比(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2)两组术后12月肠梗阻复发率。
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月肠梗阻复发率分别为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复发率低,手术创伤小。
【关键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肠梗阻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由手术引起,传统手术松解术术后复发率高,术后6月发生再次肠梗阻的几率达到15%~22%。
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1]。
因此本文拟收集2011年4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探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手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分为研究组(行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行传统肠梗阻松解术)。
研究组平均年龄(47.8±12.8)岁,男性23人,女性17人;对照组平均年龄(49.8±11.7)岁,男性24人,女性16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1.2.1 对照组从原手术切口入路,根据术前X线提示选择梗阻严重部位作为手术切口,逐层切口腹部皮下组织,找到梗阻部位,无血运障碍者,将引起梗阻的粘连带进行松解;血运障碍者,行肠切除肠吻合;肠粘连成团状时,行局部切除;不易切除的部分,可用梗阻的上下肠襻间做侧侧吻合捷径手术。
术后胃肠减压、抑酸、补液等治疗,逐步开始进流质饮食、半流质及普食。
1.2.2 研究组麻醉方法及手术入路同对照组,行全小肠游离,血运障碍或粘连成团的肠段处理同对照组,切除阑尾后于残端开口处插入M-A管,逆行插入空肠,并将肠袢作盘状排列。
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68-01【摘要】目的: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对56例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例数28例。
治疗组在x线监视下,对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运用;对照组对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进行运用,治疗病症。
结果:通过一周时间的治疗。
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2.9%。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可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梗阻;肠梗阻导管;引流技术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老年患者病情更为严重。
由于年龄较大,其心肺功能差,出现的合并症较多,进行手术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本文对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了分析,治疗安全有效。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月收治的5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9.7岁。
5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有18例,阑尾炎术的患者有4例,直肠癌术的患者有6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有8例、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有11例。
另外包括5例剖腹产术和4例子宫肌瘤术。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排气停止、腹胀、腹痛等,借助ct提示肠壁水肿粘连、增厚。
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肝肾功能没有出现任何状况。
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的病例数为26例。
1.2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给予抗感染、静脉营养、抑酸等措施,对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水等进行纠正。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进行治疗,并外接负压吸引器。
治疗组运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治疗。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6例发表时间:2015-10-20T17:00:30.64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蒲晏均1 青廉(通讯作者)徐成飞叶华平邓杰[导读]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肠梗阻,而粘连性的肠梗阻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
蒲晏均1 青廉(通讯作者)徐成飞叶华平邓杰文(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四川成都 610513)【摘要】目的:研究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36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治疗想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6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给予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总有效率是91.67%,无效率8.33%。
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实施治疗后,可以使病人的各种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提升病人的临床治愈率,且还可以使治疗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改善病人生活的质量,可以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大量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90-02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肠梗阻,而粘连性的肠梗阻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该疾病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粘连性的肠梗阻在腹部、盆腔手术后比较常见,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肠管会受到机械损伤、血运破坏而致使术后发生肠管粘连现象[1]。
尤其是在老年病人中,因为病人的机体功能明显降低,所以老年病人中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几率较高,且因其年龄较大会导致并发症增多,使手术治疗的风险加大,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予老年病人足够的重视,选择比较适合老年病人的治疗方法。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能够使胃肠减压的深度增加,使肠梗阻的情况迅速减轻,解除病人的痛苦。
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
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
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3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b)-0060-02
粘连性肠梗阻属于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其治疗难度较大,且病死率较高,但临床一般认为在肠梗阻的状态下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的难度较高,且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
该研究通过观察
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黏连肠梗组患者62例,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年龄在35~89岁,中位年龄为(66.5±2.5)岁,男34例,女28例,其疾病病种为结肠癌术后7例,胃切除术后15例,胆囊切除术后4例,阑尾炎术后3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2 方法
两组皆采取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抑酸、抗感染、禁饮水禁食等综合对症治疗。
1.2.1 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c臂机透视下,把肠梗阻的导管送至梗阻部位或者小肠上段的近端,往导管前的气囊内将10~15 ml的生理盐水注入,然后将导丝拔除,继续向胃内把肠梗阻的导管适度地送入,保持其在胃内呈现出松弛的状态,并保持外端不固定,有利于肠梗阻的导管可以随肠蠕动进行向前移动,外接负压吸引器进行操作[3]。
1.2.2 对照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外接负压吸引器进行操作。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的变化制定出以下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腹胀、腹痛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立位腹平片显示气液平面消失,排气和排便通畅;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腹胀、腹痛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立位腹平片显示气液平面好转,排气和排便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腹胀、腹痛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立位腹平片可见有气液平面,尚未排气和排便[2]。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组患者从治疗效果及中转开腹手术率的数据通过χ2软件1.61版本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该组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以(x±s)表示,采取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7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该研究中统计发现,采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总有效率达93.6%,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
且治疗后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比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要缩短,显示出此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与其他文献[4]报道一致。
采取肠梗阻导管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利用近端肠蠕动推动气囊与前导子重力的作用,把导管往小肠的远端进行推进,促使其能够送至梗阻部位的近端位置,直接行吸引减压的处理,明显使肠内容物的引流效率增高,并显著降低梗阻近端的肠管内压力大小,使梗阻肠管水肿与扩张作用减少,全面改善肠管的血液循环,缓解肠梗阻的症状,因此,也能有效避免再次行开腹手术治疗,使患者的痛苦减轻,避免由于反复手术治疗造成再次粘连的发生[5]。
综上所述,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褚庆明.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39):68-70. [2] 柳松.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63-65.
[3] sanai fm,bzeizi ki. systematic review:tuberculous peritonitis-presenting features,diagnostic strategies and treatment[j].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05,
8(11):536-537.
[4] 王红岩,董齐,柳青峰,等.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9):472-473.
[5] singh h,latosinsky s,spiegel bm.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colonic stenting as a bridge to curativ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sided malignant colonic obstruction:a canadian perspective[j]. canad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12(9):572-573.
(收稿日期:201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