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78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时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时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主要的16国指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该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东晋十六国:指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在长江以南东晋王朝与长江以北先后建立的十六个少数民主政权形成分庭对抗之势,持续100多年之久。
联系: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十六国都是讲述了西晋王朝灭亡后,南北方政权变化的这一段历史
区别:确切的讲五胡十六国主要讲的是北方的十六个更替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东晋十六国是讲的东晋建立后的东晋与与十六国的对抗历史
附赠:
北方:五胡十六国——北魏一统北方——之后分为东魏、西魏——再后来王朝更替为北齐和北周
生活常识分享。
东晋十六国名将东晋十六国史上31位著名将领导语:1、邓羌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
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1、邓羌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
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
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
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
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
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
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
此后事迹史书无载。
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
2、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
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3、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公元425年),是匈奴大酋长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卫辰的血缘可以上溯到匈奴单于栾提氏,和叱咤中原的汉帝刘渊也是亲戚。
在匈奴部落中,可谓显赫。
赫连勃勃这个人,从小家族被屠,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小小年纪便从部落王子改做了流浪孤儿,心理上遭受极大的挫折。
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又没有现代心理学诊疗办法,在心理上有着极大的缺陷,来到后秦,又遭受另一种境遇,他的人格十分不完整。
自立之后,又没有能力与强大的北魏相对抗,心理十分压抑。
两晋十六国大事年表265年12月 -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帝国。
旋大封司马氏皇族为王,亲王统率500-5000人不等的封国军队,内斗从此埋下祸根。
270年6月 - 鲜卑秃发部落首领树机能在万斛堆起兵叛晋。
271年1月 - 并州匈奴监国右贤王刘猛叛晋出塞。
279年12月 - 秃发树机能战败被杀,凉州平定。
280年3月 - 晋龙骧将军王浚率军攻入建业,吴主孙皓请降,吴国亡,中国一统。
281年10月 - 鲜卑慕容部落兴起,首领大单于慕容涉归开始攻击辽西。
290年4月 -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掌权。
291年3月–贾皇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消灭当权的杨氏集团(皇太后杨芷的娘家),并召汝南王司马亮进京辅政。
八王之乱开始。
6月 - 不满司马亮削夺诸王军权,司马玮与贾皇后再次发动政变,杀司马亮。
而贾皇后在太子少傅张华建议下,随即又瓦解司马玮所部,逮捕并处死司马玮。
294年5月 - 匈奴部落首领郝散叛晋。
8月 - 郝散归降后被杀。
295年本年 - 鲜卑索头部落拓跋氏兴起。
296年夏季 - 郝散的弟弟联合羌人和卢水胡人起兵叛晋。
秋季 - 秦、雍二州匈奴、羌、氐各部落全部起兵叛晋,拥立氐人齐万年为皇帝,官军不能平定。
12月 - 仇池氐族首领杨茂搜自略阳返仇池,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
298年本年 - 略阳巴氐人李特兄弟,受秦、雍流民拥护,率流民自汉中进入梁、益二州以避战乱。
299年1月 - 齐万年叛乱平定。
本年 - 太子洗马江统上《徙戎论》,主张将中原各少数民族外迁,未被采纳。
300年3月 - 贾皇后使人杀害废太子司马遹。
4月 - 赵王司马伦借机发动政变,逮捕并废黜贾皇后,随即又假传圣旨将其毒死。
贾氏集团被消灭。
8月 - 淮南王司马允(不在八王之列)因不满司马伦剥夺其军权,出兵攻击司马伦,失败被杀。
本年 - 益州刺史赵钦,因是贾皇后亲族,拒绝朝廷征调返京,起兵攻略州郡,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并自建年号。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中国东晋⼗六国地图及其说明中国东晋⼗六国地图及其说明张书林编辑1.全图2.东晋3. 成前赵前凉后赵4. 前凉前秦前燕代5. 前秦6. 后秦后燕西秦后凉魏7. 后秦魏南凉北凉西凉南燕夏西秦北燕东晋⼗六国时期图说晋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于四世纪初为东汉以来⼊居内地的各族所推翻。
317年镇守江东的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次年称帝;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
传⾄420年禅国于刘宋。
⾃西晋末到刘宋初,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了⼆⼗多个割据政权,史称其中前后⼆赵、前后西三秦、前后南北四燕、前后南北西五凉及成、夏为⼗六国,并⽤以泛指这⼀时期晋宋以外各国。
这⼀时期各个政权的疆域政区变化极为频繁,本图所画是淝⽔之战前⼀年即382年的概况。
其时⼗六国中的前秦臻于极盛,《禹贡》九州有其七,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以南、汉⽔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长江以南。
前秦境内共有⼆⼗⼆州:关中为司⾪校尉及秦、南秦、河、凉州;河淮间为豫、东豫、兖、南兖、青、徐、扬州;河以北为雍、并、冀、幽、平州;汉中南阳为梁、洛、荆州;巴蜀为益、宁州。
辖有⼀百多郡。
东晋境内分为⼋州:长江中下游为扬、江、荆三州,江北为徐、豫⼆州,珠江流域为⼴州,越南北部为交州,云贵⾼原为宁州。
辖有⼋⼗多郡。
⼜有兖、青、幽等侨州和若⼲侨郡侨寄在⼤江南北。
前秦的西境尽于敦煌、⾼昌,后⼆年(384)西域三⼗余国降附,始置西域校尉于龟兹以领护葱岭以东,天⼭以南诸国。
其时前秦的东北是⾼句丽、契丹、库莫奚、夫余、⾢娄、寇漫汗、乌洛侯、地⾖于等国族。
北边鲜卑、柔然收⼊境内,境外为⾼车、契⾻、匈奴等族。
西域校尉诸属国的西北是乌孙国。
青藏⾼原羌族有宝髻、孙波、象雄、⼥国、⽩兰等国族,⼜有从辽东迁来的鲜卑、吐⾕浑部建国于黄河河曲⼀带。
淝⽔战后前秦分裂⽡解,延⾄394年为西秦所灭。
东晋乘胜收复了⼀些失地。
⾄安帝义熙中刘裕北伐,六年(410)灭南燕,⼗三年(417)灭后秦,晋⼟遂北以黄河与北魏为界,西有关中,置北徐州治彭城,北兖州治滑台城,北青州治东阳城,司州治虎牢城,雍州治长安以统新得郡县,这是东晋⼀代的极⼤版图。
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目录[隐藏]• 1 淝水战前政权o 1.1 成汉o 1.2 汉赵o 1.3 后赵o 1.4 前凉o 1.5 前燕o 1.6 前秦• 2 淝水战后政权o 2.1 后燕o 2.2 北燕o 2.3 南燕o 2.4 后秦o 2.5 西秦o 2.6 胡夏o 2.7 后凉o 2.8 西凉o 2.9 南凉o 2.10 北凉• 3 十六国外政权o 3.1 冉魏o 3.2 西燕o 3.3 桓楚o 3.4 代国o 3.5 段部鲜卑o 3.6 宇文部o 3.7 谯蜀o 3.8 仇池o 3.9 吐谷浑o 3.10 柔然▪ 3.10.1 蠕蠕(芮芮、茹茹)部落▪ 3.10.2 柔然汗国淝水战前政权成汉汉赵后赵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一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前凉前燕《晋书》:“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
“焉”为语气助词,意思是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慕容焉”并非名字。
前秦淝水战后政权后燕北燕南燕后秦西秦胡夏后凉西凉南凉北凉一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十六国外政权冉魏西燕桓楚代国所有庙号、谥号皆是由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所追尊的。
段部鲜卑宇文部谯蜀仇池柔然蠕蠕(芮芮、茹茹)部落柔然汗国扶余国翟魏丁零翟魏鮮于趙高车(敕勒)邓至(白水羌)《通典》曰:邓至,羌之别种也。
后魏时兴焉。
有像舒者,代为白水酋帅,因地名为号,称至王。
“者”字应为语气助词,并非名字。
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