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设计强度及年限
- 格式:xlsx
- 大小:14.31 KB
- 文档页数:6
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摘要:1.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定义与意义2.C40混凝土的强度特性3.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4.影响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因素5.总结与建议正文:【1】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定义与意义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是指在正常施工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其轴心抗拉强度的一个预期值。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C40混凝土的强度特性C40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其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40MPa。
轴心抗拉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抗拉性能的关键指标,C40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般在2.5-4.0MPa之间。
【3】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依据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进行。
根据规范,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0.6fck,其中fck为混凝土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4】影响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因素影响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因素主要有:1.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强度、骨料类型和级配、拌合水及外加剂等;2.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骨料用量、水胶比等;3.施工工艺:浇筑方式、养护条件、拆模时间等;4.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紫外线辐射等。
【5】总结与建议C4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充分了解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同时,密切关注环境条件变化,采取措施减小不利影响。
混凝土抗震性能标准要求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因此,制定混凝土抗震性能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二、强度标准混凝土的强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规定,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 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0MPa,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5MPa。
2. 中等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MPa,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5MPa。
3. 高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50MPa,抗拉强度应不小于3.5MPa。
三、韧性标准混凝土的韧性是指其在接受外力作用后,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发生一定形变而不破坏的能力。
韧性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规定,混凝土的韧性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 普通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
2. 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发生一定形变而不破坏。
3. 高韧性混凝土:应具有较高的韧性,能够在较大程度内发生一定形变而不破坏。
四、耐久性标准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力学性能和外观性能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其长期使用效果。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 普通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使用年限为50年。
2. 耐久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使用年限为100年。
3. 超耐久混凝土:应具有极好的耐久性,可使用年限为150年以上。
五、配筋标准混凝土在受力时需要通过钢筋的配合来增强其抗震性能。
因此,配筋标准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规定,混凝土的配筋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 普通混凝土:钢筋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配筋,其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
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极限要求,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规范》(GB/T50476)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胡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作出相应规定,见表1A411013-4。
2.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一般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普通钢筋胡保护层最小厚度与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1A411013-5的要求。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低于表1A411013-5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应超过两个强度等级,且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和50年的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和C30。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表1A411013-4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当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表1A411013-5的规定低一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当低两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10mm。
具有连续密封套管的后张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且不应小于孔道直径的1/2;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10mm。
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在全预应力状态下的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否则可比普通钢筋增加10mm。
直径大于16mm的热轧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
1A411021 掌握结构平衡的条件一、力的基本性质(1)力的作用效果促使或限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力的运动效果;促使物体发生变形或破坏,称力的变形效果。
(2)力的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置称力的三要素。
(3)作用与反作用原理力是物体之间的作用,其作用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作用线相互作用于两个物体。
(4)力的合成与分解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用一个力来代替称力的合成。
力可以用线段表示,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起点表示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力的合成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见图1A411021-1,与合成R。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强条》GB50010-20103.1.7 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总说明中必写)。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此条,以前房子交戸使用后甲方怎么用就怎么改,出了问题又找设计,此条对设计人员是一种保护。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暂短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γ0S ≤R (3.3.2-1)R=R(f c, f s, a k,...)/γRd 3.3.2-2)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不应小于1.0;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暂短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 (·)——结构构件的抗力力函数;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静力设计,一般结构构件取1.0,重要结构构件或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对抗震设计,采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代替γRd 的表达形式;fc、f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4.1.4 条及第4.2.3 条的规定取值;a 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可另增减一个附加值。
注:公式(3.3.2-1)中的γ0S,在本规范各章中用内力值(N、M、V、T 等)表达。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γRd—对静力结构构件取1.0;2、γRd—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见3.2.2条解释):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影响时,需考虑不利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引用标准名录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93 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3 结构构件截面配筋计算或验算;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5 对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3.1.2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3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结构的连续倒塌;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3.1.4 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及相关标准确定;地震作用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确定。
间接作用和偶然作用应根据有关的标准或具体条件确定。
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结构构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应考虑相应的动力系数。
对现结构,必要时应考虑施工阶段的荷载。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
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一、混凝土技术指标1、强度等级:C35;2、施工坍落度要求:180mm~220mm;3、使用年限级别:100年;4、抗渗等级:/二、设计依据1、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2、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要求1、最大水胶比:C35≤0.50;2、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00kg/m3;3、设计坍落度: 180mm~220mm。
四、试验所选用原材料1、水泥:P.O42.5,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经长期统计28d抗压强度为48MPa;2、粉煤灰:F类II级,符合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技术指标要求,粉煤灰掺量20%;3、砂:Ⅱ区中砂,细度模数2.6,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验收方法标准》技术指标要求;4、碎石:采用5~16.0mm和16~31.5mm二级配碎石按5~16.0mm:16~31.5mm=40:60 的比例复配成5~31.5mm碎石,其质量满足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验收方法标准》技术指标要求;5、水:自来水;6、减水剂:PCA-I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推荐掺量2.0%,减水率25%,其他技术指标满足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技术要求。
水下C35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1.1计算配制强度(1)选用JGJ55-2011中4.0.1计算公式fCU,O≥fCU,K+1.645σ考虑水下混凝土的复杂水文环境,配制混凝土时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即C35水下混凝土按照C40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设计,其标准差依据JGJ55-2011中表4.0.2取σ=5.0MPɑ,即:fCU,O≥40+1.645×5=48.2MPɑ(2)粗骨料采用碎石时,其回归系数按照JGJ55-2011表5.1.2中的要求选用:ɑa=0.53,ɑb=0.20(3)使用的P.O42.5水泥经长期统计28d抗压强度为fce=48.0MPɑ。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4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0-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3.1.8、3.2.1、4.1.3、4.1.4、4.2.2、4.2.3、6.1.1、9.2.1、9.5.1、10.9.3、10.9.8、11.1.2、11.1.4、11.3.1、11.3.6、11.4.12、11.7.1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2月20日编辑本段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规定、材料、结构分析、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造及构件、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及有关的附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要素1.设计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 10005-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4-20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2009《铁路混凝土》 TB/T 3275-2011;图纸及相关设计规范2.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1)设计强度等级C402)设计所处环境等级为:L1、Y2、H1、Y1,设计年限:100年;3)设计坍落度160~200mm4)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分别为:0.45,320kg/m35)56d电通量:〈1200C6)56d氯离子扩散系数:D RCM≤7×1012m2/S;7)混凝土含气量:≥4.0%;8)56d抗硫酸盐结晶破坏等级:≥KS150;9)56d抗蚀系数:≥0.80;10)56d气泡间距系数(μm)<3003.原材料使用情况:水泥:天瑞集团许昌水泥有限公司低碱P.O42.5;砂:信阳罗山县河砂、中砂碎石:河南皓龙、由(5~16mm、16~25mm)按60%:40%掺配5~25mm连续级配碎石;粉煤灰:许昌龙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F类粉煤灰(掺量:20%);减水剂:四川银凯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的1.0%);引气剂:四川银凯引气剂(掺量为减水剂质量的1.0%,为便于现场施工拌合计量方便,其掺量可以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条文说明6.2.6条执行);水:地下水;4.拟用工程部位:承台、墩台身、底座板、道床板、桥涵附属。
二、配合比设计过程1)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的设计方法,确定基准配合比见表1:表1 C40混凝土配合比单位:kg/m32)通过对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增、减0.02进行计算,得出相应配合比见表2表2 调整水胶比后C40混凝土配合比单位:kg/m3行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计算单第 1 页共 5 页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TB 10425-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 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TB 10005-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设计图纸要求二、技术条件及参数限值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强度等级:C50;要求坍落度:160~200mm;胶凝材料最小用量360 kg/m3;最大水胶比限值:0.55;耐久性指标:56d电通量<1000C;第 2 页共 5 页三、原材料情况1、水泥:徐州丰都物资贸易有限公司,P·O 42.5(试验报告附后)2、粉煤灰:中铁十五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F类Ⅱ级(试验报告附后)3、砂子:(试验报告附后)4、碎石: 5~31.5mm连续级配碎石,5~10mm由石场生产;10~20mm 由石场生产;16~31.5mm由石场生产;掺配比例5~10mm 为30%;10~20mm 为50%;10~31.5mm为20%(试验报告附后)5、外加剂: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试验报告附后)6、水:混凝土拌和用水(饮用水)(试验报告附后)四、设计步骤(1)确定配制强度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采用下式确定:)(a9.590.6645.150645.1,0,cu MPkfcuf=⨯+=+≥σ(2)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设计规范》TB10005-2010规定,根据现场情况:1、成型方式: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