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债原理与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9
第六章国债和国债市场一.填空1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的发展,如果社会上没有较为充裕的闲置资金,国债就成为无源之水。
2.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相互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的有机结合。
3.国债的的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的过程。
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定国债售出的方式,即国债发行的方式。
4、国债利率必须与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才能使国债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国债发行不遇到困难。
5、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其推理并不复杂,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相等。
6、国债的经济效应,从短期的观点来看,主要是分析国债的或流量效应。
但是,如果研究国债的长期效应,则不能仅限于国债的流量效应,必须分析国债存量对资产的影响。
7、或有债务是指由于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
或有债务的特点说明,或有债务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而是取决于转化的面和转化概率。
8、公募拍卖方式,亦称方式。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
其特点主要是: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织,即以它们为发行机构。
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的发行。
9、李嘉图等价原理是否成立具有深远的政策意义。
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加国债为手段的就不会影响总需求。
10、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资金供求紧张,发行国债会带动利率上升,可能对民间投资发生,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如果在经济萧条时期,实际上则是商业银行暂时闲置的资金由财政使用,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弥补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这样不但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二、判断1、政府举措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
国债法律制度从财政=税收+费用+利用+债务+其他收入这一等式中可以看出,在收支的总体平衡中,是由支出来打算收入的。
由于有了支出的需要,才有了对足以支撑这些支出的收入的要求,因而才产生了财政。
这是现代国家“以支定收”的根本财政理念。
同时,也可以看出,收入是随着支出的变动而变动的。
在支出肯定的状况下,各种收入之间则存在着此增彼减的关系。
一个人在自身收入足以满意生产、生活支出的状况下是不需要去借债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只有当以税收为主的其他收入缺乏以满意国家预算的状况下,才需要发行国债。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债在财政收入中扮演着一种补充性的角色。
所以从根本上说,国债只是赤字的伴生物。
因此,只有当税收、利润和费用等既定的收入形式不能满意政府的支出需要时,国债才能作为某种调整器在敏捷性上使财政收支的公式得以平衡。
由此可以得出国债的根本功能就是弥补财政赤字。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需要满意市场所不能供应的公共需要。
如此种类繁多、工程庞杂而经济效益又特别隐性的公共物品打算了政府用来满意这类支出的财政收入就必需具有稳定牢靠、数额浩大等特征。
与国债相比,税收恰好具有这一特性。
税收凭借其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这三大特性稳居财政收入的第一位,相形之下,国债的特征则是自愿性、有偿性和敏捷性。
自愿性是建立在群众自愿承受的根底上的。
所以其收入的量不是很稳定牢靠。
有偿性是任何债务本身都具有的一大特征,借债就必需归还。
敏捷性则是指国债确实立是以财政收支之间的差额为依据的,既不具有发行时间的连续性,也不具有发行数额的固定性。
国债在财政收入中所担当的角色就打算了国债应有的规模。
从理论上讲,一国在每一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下,必定客观地存在着某种适度债务规模的数量规定性,也就是说,在这一规模上,国债功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对经济生活的正面积极影响作用最大,相对而言负面的不利作用最小。
在现实生活中,打算或影响适度债务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进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政府治理水平和市场健全程度,国债的构造状况、筹资本钱与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益等等。
国债原理与制度章节总结
一、国债原理
国债原理是指国家与国民之间关于国债发行、流通、还本付息等事宜的规定。
1. 国债发行
国债的发行包括正式发行和特许发行。
正式发行是指国家采取开放招标或其他合法方式发行国债,以筹集资金。
特许发行是指国家采取批准制度,将国债授予具有一定资质的机构或个人,由他们代其公开发行,以筹集资金。
2. 国债流通
国债流通是指国家将发行的国债通过例如证券市场等途径流通。
国家发行的国债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大范围地流通。
3. 国债还本付息
国债还本付息是指国家依照其发行的国债的协议,在到期日正式向债权人支付债务的本金、利息等。
二、国债制度
国债制度是指国家对国债发行、流通和还本付息的有关规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财政稳定,并保障债权人的正当利益。
1. 国家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国家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财政预算、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等,以实现国家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
2. 国债发行审核制度
国债发行审核制度是指国家规定,国债的发行需要征得国务院或其他授权机构的批准或审核。
3. 国债流通制度
国债流通制度是指国家规定国债的流通,要求发行国债的机构必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以确保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4. 国债还本付息制度
国债还本付息制度是指国家规定国债的还本付息。
原则上国家应按时、按金额全额支付,以保证投资者的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