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三大管理学家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古今中外100名著名管理者1 布鲁斯·亨德森布鲁斯1915年4月30日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农场里。
作为他父亲出版社里的一名《圣经》推销员,布鲁斯很早就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而且开局良好。
他获得了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的工程学学士学位,并进入了哈佛商学院。
然而1941年他又选择离开学校,加入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Corporation),此时离他毕业仅剩90天。
在西屋公司,他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挑选他参加五人小组,,负责评估马歇尔计划下的外国对德援助项目。
1959年,布鲁斯离开西屋公司,前往主持阿瑟·D·立特尔(Arthur D.Little)的管理服务社。
1963年,他从波士顿平安储蓄信托公司(Boston Safe Deposit and Trust Company)的首席执行官那里接受了一项难以想象的挑战,着手建立一支为银行业提供咨询的队伍。
这就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前身。
他所提出的许多管理理念,如经验曲线、波士顿矩阵,为战略咨询领域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四规则理论”最早的发明者也许是布鲁斯·亨德森。
他创造了咨询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全名: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 12年)。
3亨利·明茨伯格就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讲座教授,克雷霍恩(Cleghorn)讲座教授和位于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学客座教授。
★讲师简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式管理之父,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成功》杂志首席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被业界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被《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欢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企业总裁、总经理★企业其他各级管理者★政府各级领导★从事其他各种管理工作者★中国式管理的研究者★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领悟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智慧2.掌握中国式管理的完整架构3.形成完整的中国式管理思维4.学会用中国式的手法进行管理★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中道管理的思想体系1.科学不是整全的2.哲学、宗教也不是整全的3.道是整全的学问4.偏道与中道5.中道管理的六个组成第二讲虚以控实—虚以控实的道理(上)1.虚以控实的道理2.管理有两个层次3.管理哲学即是管理之道4.M理论代表管理哲学第三讲虚以控实—虚以控实的道理(下)1.管理以修己为起点、以安人为目标2.管理要分清本末、轻重、先后、缓急3.从格物致知着手、以诚意来正心4.德本才末,是选用人才的可靠标准5.知变不知常,妄作凶6.把经营理念当做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第四讲虚以控实—管理有两个极端(上)1.大家各执一端以自耀2.管理者先求头脑清楚3.最好先要求自己归零第五讲虚以控实—管理有两个极端(下)1.摆脱极端以讲求中道2.执两用中才能够合理第六讲虚以控实—管理的理念导向1.企业管理的历史2.举一隅应该以三隅反3.真理并不在二者之一4.日本率先采用理念导向5.美国企业也陆续跟进第七讲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精神(上)1.人性要受到尊重2.约法三章是重点管理3.约法三章的精神4.约法三章是管理非常重要的法则5.三是一至五奇数中点第八讲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精神(下)1.管理的原则要首先确立2.把管理的原则加以归纳3.管理原则的理想程度4.管理原则的基本要领第九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演进(上)1.管理的对象是人员2.X理论的几个假设3.霍桑研究的大启示4.Y理论有新的假定第十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演进(下)1.管理人性化的趋势2.人性管理的特性第十一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M理论(上)1.人性问题源远流长2.中庸是天人合一论3.中庸表示恰到好处第十二讲约法三章—人性管理的M理论(下)1.M理论即中道管理2.人性管理的M理论第十三讲约法三章—M理论有三个向度(上)1.“情、理、法”与“仁、义、礼”2.仁为安人之道3.义为经权之道4.礼为絜矩之道第十四讲约法三章—M理论有三个向度(下)1.M理论三大要项缺一不可2.M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3.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第十五讲约法三章—M理论三大要项(上)1.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2.将心比心3.安有各种不同状态第十六讲约法三章—M理论三大要项(下)1.虚安也是一种手段2.经权为致安的途径3.变时要以安为前提4.随时都应将心比心第十七讲约法三章—M理论的实际运作(上)1.管理必须制度化2.制度一定要合理3.制度要自生自长第十八讲约法三章—M理论实际运作(下)1.制度要适时修订2.依制度权宜应变3.务求人人都能安第十九讲易知易行—M理论合乎人性(上)1.M理论是易知易行的2.人性是可以塑染的3.安宁是人性根本需要第二十讲易知易行—M理论合乎人性(中)1.人性要多求安而应变2.将心比心是人性的需求3.人性喜欢简单明了4.易知易行是人性的需求5.M理论把安人作为最高目标6.M理论讲求合理应变第二十一讲易知易行—M理论合乎人性(下)1.M理论讲求将心比心第二十二讲易知易行—M理论贵在实践1.真正的管理功夫在行2.知识要配合实践3.坚持原则求合理应变4.圆融和谐效果才会好5.知识与实际永远存在差距第二十三讲易知易行—M理论大同小异1.实践的结果各有一套2.行的结果要虚心检讨3.时刻不忘以人为本4.管理无统一的模式5.慎始善终求己安人安★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如此缓慢?中国企业的管理突围之路究竟在哪里?中国人、中国的企业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中国式管理无疑是管理者们需要探究的方向,但是其核心究竟是什么?☆中道管理是中国式管理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不掌握中道管理,无以掌握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和全貌。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统治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是三大学派:儒家、法家和道家。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管理方式。
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王者之道,仁政德治;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主张“仁政”、“贤能政治”以及“重民”、“和为贵”、“仁义”等。
孔子在《中庸》中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将人作为管理的载体,把“治人”归结成为管理的本质。
同时,儒家学派强调用道德感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惩罚会收到更好效果。
正如《论语》中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凡事要“以德服人”,实行“中庸之道”。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礼为治的政治管理思想,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实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主要内容:①行“王道”,施“仁政”;②主张“贤能政治”;③“重民”思想;④“和为贵”思想;⑤“仁义”思想。
此外,儒家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身的管理,“君子务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体现管理者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德行的观点。
2.道家管理思想: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将“道”看作是一种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强调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做到天地相合,充分融会,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道常无为”,因此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实有似无,无为而治,达到一种较高的管理境界,即通过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把社会干涉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
本文由zp5821149贡献 中国式管理语录50条 曾仕强作品集 1952年7月1日出生 [编辑本段]现任 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北京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成功杂志首席顾问 中国统一促进会 理事长 无忧培训大师首席顾问 [编辑本段]学历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 荣誉 博士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编辑本段]兼任 国立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统一建设促进会理事长 人力资源发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管理基础会董事 美国东西方大学管理学教授,成功杂志首席顾问 管理杂志、统领杂志特约撰述,经济日报、工商时报专栏作家 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外贸中心、生产力中心讲师 中、美、日企业及管理顾问公司内、外训讲师 法界卫星电视跨越21世纪经营管理座谈会主持人 [编辑本段]曾任 中学校长、交大统务长、空大教务长 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中国式管理课业辅导长 [编辑本段]专研 中、美、日管理比较 易经管理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 人际关系与沟通 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 人伦关系与企业伦理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人伦关系与企业伦理;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二十一世纪易经管理法》、《胡雪岩成功秘笈》等百种管理著作。
现任国立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统一建设促进会理事长,人力资源发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管理基础会董事,美国东西方大学管理学教授 。
论文有 -儒家管理哲学(1984) -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及其现代诠释(1991) - 道与高阶管理(1987) - 易经三才之道在管理上的应用(1990) - 伦理可以补管理民主化之不足(1994 曾仕强校长开创的中国式管理,对咨询业观念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曾仕强教授的大师风范,对咨询业行为模式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曾仕强教授的演讲风格,对咨询业表达水平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大智若愚、厚积薄发、化腐朽为神奇是曾教授的三大风格,曾仕强是少数可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之一,曾仕强是咨询业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中国式管理的思想★讲师简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式管理之⽗,英国莱斯特⼤学管理学博⼠,美国杜鲁门⼤学⾏政管理硕⼠;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智慧⼤学校长,台湾交通⼤学教授;《成功》杂志⾸席顾问,中国统⼀促进会理事长,被业界誉为:中国式管理⼤师、华⼈三⼤管理学家之⼀、被《民⽣报》调查为交⼤最受学⽣欢迎的教授之⼀,⽣产⼒中⼼调查为最受企业界欢迎的⼗⼤名嘴之⼀。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企业总裁、总经理★企业其他各级管理者★政府各级领导★从事其他各种管理⼯作者★中国式管理的研究者★课程⽬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领悟中国式管理的核⼼智慧2.掌握中国式管理的完整架构3.形成完整的中国式管理思维4.学会⽤中国式的⼿法进⾏管理★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讲中道管理的思想体系1.科学不是整全的2.哲学、宗教也不是整全的3.道是整全的学问4.偏道与中道5.中道管理的六个组成第⼆讲虚以控实—虚以控实的道理(上)1.虚以控实的道理2.管理有两个层次3.管理哲学即是管理之道4.M理论代表管理哲学1.管理以修⼰为起点、以安⼈为⽬标2.管理要分清本末、轻重、先后、缓急3.从格物致知着⼿、以诚意来正⼼4.德本才末,是选⽤⼈才的可靠标准5.知变不知常,妄作凶6.把经营理念当做管理的最⾼指导原则第四讲虚以控实—管理有两个极端(上)1.⼤家各执⼀端以⾃耀2.管理者先求头脑清楚3.最好先要求⾃⼰归零第五讲虚以控实—管理有两个极端(下)1.摆脱极端以讲求中道2.执两⽤中才能够合理第六讲虚以控实—管理的理念导向1.企业管理的历史2.举⼀隅应该以三隅反3.真理并不在⼆者之⼀4.⽇本率先采⽤理念导向5.美国企业也陆续跟进第七讲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精神(上)1.⼈性要受到尊重2.约法三章是重点管理3.约法三章的精神4.约法三章是管理⾮常重要的法则5.三是⼀⾄五奇数中点第⼋讲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精神(下)1.管理的原则要⾸先确⽴2.把管理的原则加以归纳3.管理原则的理想程度4.管理原则的基本要领第九讲约法三章—⼈性管理的演进(上)1.管理的对象是⼈员2.X理论的⼏个假设3.霍桑研究的⼤启⽰4.Y理论有新的假定第⼗讲约法三章—⼈性管理的演进(下)1.管理⼈性化的趋势第⼗⼀讲约法三章—⼈性管理的M理论(上)1.⼈性问题源远流长2.中庸是天⼈合⼀论3.中庸表⽰恰到好处第⼗⼆讲约法三章—⼈性管理的M理论(下)1.M理论即中道管理2.⼈性管理的M理论第⼗三讲约法三章—M理论有三个向度(上)1.“情、理、法”与“仁、义、礼”2.仁为安⼈之道3.义为经权之道4.礼为絜矩之道第⼗四讲约法三章—M理论有三个向度(下)1.M理论三⼤要项缺⼀不可2.M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3.中国⼈的⾏为⽅式第⼗五讲约法三章—M理论三⼤要项(上)1.让合适的⼈做合适的事2.将⼼⽐⼼3.安有各种不同状态第⼗六讲约法三章—M理论三⼤要项(下)1.虚安也是⼀种⼿段2.经权为致安的途径3.变时要以安为前提4.随时都应将⼼⽐⼼第⼗七讲约法三章—M理论的实际运作(上)1.管理必须制度化2.制度⼀定要合理3.制度要⾃⽣⾃长第⼗⼋讲约法三章—M理论实际运作(下)1.制度要适时修订2.依制度权宜应变3.务求⼈⼈都能安第⼗九讲易知易⾏—M理论合乎⼈性(上)1.M理论是易知易⾏的3.安宁是⼈性根本需要第⼆⼗讲易知易⾏—M理论合乎⼈性(中)1.⼈性要多求安⽽应变2.将⼼⽐⼼是⼈性的需求3.⼈性喜欢简单明了4.易知易⾏是⼈性的需求5.M理论把安⼈作为最⾼⽬标6.M理论讲求合理应变第⼆⼗⼀讲易知易⾏—M理论合乎⼈性(下)1.M理论讲求将⼼⽐⼼第⼆⼗⼆讲易知易⾏—M理论贵在实践1.真正的管理功夫在⾏2.知识要配合实践3.坚持原则求合理应变4.圆融和谐效果才会好5.知识与实际永远存在差距第⼆⼗三讲易知易⾏—M理论⼤同⼩异1.实践的结果各有⼀套2.⾏的结果要虚⼼检讨3.时刻不忘以⼈为本4.管理⽆统⼀的模式5.慎始善终求⼰安⼈安★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为什么西⽅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本⼟化如此缓慢?中国企业的管理突围之路究竟在哪⾥?中国⼈、中国的企业具有⾃⼰的特殊之处,中国式管理⽆疑是管理者们需要探究的⽅向,但是其核⼼究竟是什么?☆中道管理是中国式管理最核⼼的思想体系,不掌握中道管理,⽆以掌握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和全貌。
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管理大师排行榜1成思危成思危简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著作:“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政府如何管理企业”、“软科学与改革”等。
2张维迎张维迎简介: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硕士,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
3陈国青简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1988年、1992年分获比利时鲁汶大学硕士(MBA)、博士学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比利时林伯格大学访问教授、学者。
国际计算机学会(ACM)会员,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SFA)会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
在国际上发表论著四十多篇/部,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部。
两部英文学术著作由国际著名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在美国出版。
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欧共体、“211”、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多项。
研究领域包括商业智能与数据挖掘、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软计算与模糊信息处理等。
4郎咸平郎咸平简介: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
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郎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成就斐然。
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
中国式管理之父——管理思维中西方管理根本差异在哪里?什么才是适合中国人的管理思维方式?组织成员的纷乱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调整自己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制度?中国式管理之父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学博士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成长》杂志首席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管理思维第一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上)1、管理制度化的三个步骤是非化→标准化→制度化2、是非判断与思维差异的来源是非判断来自思维二分法三分法一分法是非分明是非难明是非不明思维差异来自哲学的不同中国人从东方观察<地球>西方人从西方观察一生二一分为二二生三同一事情不同看法二分为四三生万物四分为八3、根本问题探讨“一何以生二”一生二一分为二因为一内通二因为二构成一↓↓分大于合合大于分个人秀以和为贵一何以生二?1.二构成的变化圆内直线→圆内曲线圆内直线→圆2.一内涵的变化圆内曲线→圆内直线圆内曲线→圆第二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下)1、思维的共同变形共同变形一统全局圆内直线圆内曲线>圆→日本人以死为美2、三种管理思维的统一运用圆内曲线→圆内直线→圆思考→决定→执行名言:有所不为——不吃嗟来之食!3、如何理解二分法和三分法不宜使用二分法的原因⑴、认识能力有限⑵、判断能力很薄弱第三讲“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上)第一节“二构成一”的特性1、是非明确,表达清楚;2、公平竞争,优胜劣汰;3、避免膨胀,有力制衡;4、注重权益,尽量维护;5、善于表现,容易成功;6、按照规矩,依法而行。
第二节“二构成一”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适合于稳定的环境,打固定靶;2、有一定途径可循,形成模式;3、权利义务相当明确,容易了解;4、看起来条理很分明,方便量化;5、有利于教育和学习,传播快速;6、相对的简单和专业,互不侵犯、缺点1、客观呆定,缺乏应变力;2、依法而行,丧失创造力;3、有例可援,不喜欢创新;4、单打独斗,不能够互助;5、口说无凭,书面才算数;6、按照制度,不容易调整。
一、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现任: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学历: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学位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二、成中英:专研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的创始人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东西方大学校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
于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七○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后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被称为“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成中英教授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的专业领域是中西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其治学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宏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
着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三、杜维明:新儒学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
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并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2006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位管理大师管理是生产力,也是企业的生命线。
对处于市场主体地位的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网站共同评选的2006年(第三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位管理大师”于9月17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经理人峰会上揭晓,成思危、吴敬琏、张维迎等10位管理学教授入选。
企业创新需要理论是实践两个支点,从管理理论上来说,中国管理学处于模仿和探索阶段,亟待一批管理大师来指导企业改革和管理。
2006年“中国10位管理大师”阵容分别来自人力资源、公司财务、市场营销等9个学科,全部名单是:成思危教授(管理工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吴敬琏(宏观经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项兵教授(公司财务/长江商学院)、郎咸平教授(公司财务/香港中文大学)、李维安教授(公司治理/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李新春(家族企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黎建强(运营管理/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王方华教授(公司战略/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赵曙明教授(人力资源/南京大学商学院)、张维迎教授(企业管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更多解释世界是“为什么,是什么”,管理学则注重“该怎么去做,怎么做最有效。
目前而言,中国管理大师在国际管理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管理大师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世界经理人周刊》总编辑丁海森说,“然而, 中国管理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
其中还不乏一些管理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
在美国, 管理学家要比经济学家更承担风险, 因为他们直接指导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实践。
管理学者要比经济学者更有挑战性,直觉、经验、勇气、敏锐、洞察都不可少。
所以, 管理学家的收入比经济学家的高出许多,很多管理学家自己开了咨询公司。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经理人周刊》是世界领先的管理类中文期刊, 今年6月起, 对中国1000多位企业领袖、财经记者和管理专家进行了专门调查,评选出“10位大师中的大师”。
一、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
现任:
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
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
曾任: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
学历: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学位
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授之一
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
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二、成中英:专研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的创始人
现任: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
美国东西方大学校长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
国际易经学会会长
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
于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七○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后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被称为“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成
中英教授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
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
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的专业领域是中
西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其治学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宏扬中国哲学的精华,
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
著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
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等,发表
学术论文近百篇。
三、杜维明:新儒学第三代领军人物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
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
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
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
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并自1996年
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作为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的代表,杜维明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
自20世纪70年
代以来,他由关注东亚经济发展并引发文化思考,在“工业东亚与儒家伦理”、“儒家发展与现代化”等诸
多著述中对儒家伦理与经济伦理、企业伦理、行政管理及企业管理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儒家
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现代化的不同类型,多元的现代性等宏观课题进行了理论性的开拓。
出版英文著作
11部,中文著作16部,发表论文数百篇。
他的思想广为学界所重视,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由于其杰出的贡
献,杜维明在2001和2002年分别荣获第九届国际toegye研究奖和联合国颁发的生态宗教奖等奖项。
杜维明教授多年来,致力於儒学第三期发展,文化中国,及现代精神的反思。
1988年担任哈佛东亚系系
主任,并荣膺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哲学组院士,1995年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发表《国
家讲座》1996年出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均为有史以来华裔的第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