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基因片段的电泳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6.70 KB
- 文档页数:6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DNA和蛋白质在电泳中的分离方法。
3. 通过电泳实验,观察和分析DNA和蛋白质的迁移率,从而进行遗传学分析。
二、实验原理电泳是一种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方法。
在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由于不同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大小和形状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也不同。
因此,通过电泳可以将带电粒子分离。
在遗传学实验中,DNA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DNA电泳主要用于分离和鉴定DNA片段,蛋白质电泳则用于分离和鉴定蛋白质。
本实验分别进行DNA和蛋白质的电泳实验,观察和分析其迁移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电泳仪、电泳槽、紫外检测仪、凝胶成像系统、剪刀、镊子、移液器、滴管等。
2. 材料:DNA样品、蛋白质样品、琼脂糖、TAE缓冲液、NaCl、SDS、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TEMED、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考马斯亮蓝、酚红等。
四、实验步骤1. DNA电泳实验(1)制备琼脂糖凝胶:将琼脂糖溶解于TAE缓冲液中,加入NaCl和SDS,混匀后加热至琼脂糖完全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60℃时,加入TEMED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匀后倒入电泳槽中,凝固成凝胶。
(2)制备样品:将DNA样品加入适量TAE缓冲液,混匀后加入等体积的Loading Buffer,混匀。
(3)加样:将制备好的DNA样品加入琼脂糖凝胶孔中。
(4)电泳:接通电源,设置电压为100V,电泳约1-2小时。
(5)观察和分析:电泳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凝胶,用紫外检测仪观察DNA条带,并拍照记录。
2. 蛋白质电泳实验(1)制备琼脂糖凝胶:与DNA电泳实验相同。
(2)制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加入适量考马斯亮蓝染料,混匀后加入等体积的Loading Buffer,混匀。
(3)加样:将制备好的蛋白质样品加入琼脂糖凝胶孔中。
(4)电泳:接通电源,设置电压为100V,电泳约1-2小时。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教案标题: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教案引言: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基因组测序、遗传多态性的研究以及疾病诊断等。
本教案将介绍DNA扩增的原理和方法、电泳鉴定的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技术。
一、DNA扩增的原理和方法:1. DNA扩增的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DNA扩增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在体外模拟DNA的自然复制过程。
2. DNA扩增的方法:a. 准备PCR反应体系:PCR反应需要DNA模板、引物、聚合酶、四个单核苷酸和缓冲液等组分。
b. 反应条件设置:反应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等参数的设置要合理,以确保PCR反应的成功。
c. 扩增步骤:(1) Denaturation(变性):将PCR反应体系加热至高温,使DNA双链断裂成单链。
(2) Annealing(退火):降温,引物与DNA低温下结合。
(3) Extension(延伸):提高温度,聚合酶利用引物为模板合成新的DNA 链。
d. PCR反应结果分析: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二、电泳鉴定步骤:1. 准备电泳装置和琼脂糖凝胶:设置电泳槽、注入电泳缓冲液并制备琼脂糖凝胶。
2. 样品制备:将PCR反应产物加入DNA加载缓冲剂,充分混合。
3. 装载样品:将样品缓冲液混合物垂直地装入琼脂糖凝胶槽中的孔内。
4. 电泳:连接电源,设置合适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电泳操作。
5. 鉴定和分析:根据DNA片段的大小进行鉴定和分析,可以使用DNA标准品作为参照。
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镜。
2. PCR反应过程中需避免引物和其他试剂的污染。
3. 电泳前需确认电泳装置的正确连接,以及电泳缓冲液的配制和浓度调整。
4. 电泳过程中需注意电流和电压的设置,避免样品过度迁移或溢出。
pcr及电泳实验报告PCR及电泳实验报告引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电泳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技术,它们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CR能够扩增特定DNA片段,而电泳则可以将扩增产物进行分离和检测。
本实验旨在通过PCR和电泳技术,对一段目标DNA 进行扩增和分析。
材料与方法:1. PCR反应体系:引物A、引物B、模板DNA、聚合酶、dNTPs、缓冲液、MgCl2、水。
2. PCR反应条件:预变性95°C 5分钟,变性95°C 30秒,退火55°C 30秒,延伸72°C 30秒,最终延伸72°C 10分钟。
3. 电泳装置:琼脂糖凝胶、TAE缓冲液、DNA标记物、扩增产物。
4. 电泳条件:电压100V,电流20mA,电泳时间30分钟。
结果与讨论:经过PCR反应,我们成功扩增了目标DNA片段。
在电泳分析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DNA条带。
这表明PCR反应成功,并且扩增产物的长度符合预期。
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和检测目标DNA。
PCR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它利用DNA聚合酶酶活性的特性,通过不断循环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步骤,将目标DNA片段扩增到数以亿计的复制。
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是起到定位和扩增目标DNA的作用,引物的设计需要根据目标DNA的序列进行合理选择。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引物A和引物B,它们的设计基于目标DNA的序列。
电泳是一种通过电场力将DNA分子在凝胶中分离的方法。
在电泳过程中,DNA 分子会根据其大小和电荷迁移速率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条带。
通过观察这些条带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对DNA样品进行分析和鉴定。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
琼脂糖凝胶是一种由琼脂糖和缓冲液制成的凝胶,它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可以使DNA分子在电场力下进行迁移。
电泳过程中,我们使用TAE缓冲液作为电解质,它可以提供适当的离子强度和pH值,保证电泳的正常进行。
实验4转基因植物PCR检测四、转基因植物PCR基因扩增及电泳检测一、实验目的1.学习转基因植物PCR基因扩增的基本原理。
2.掌握转基因植物PCR基因扩增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二、原理PCR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食品中待检的外源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合适引物,经PCR反应使待检靶标DNA序列得以扩增放大,最后经凝胶电泳分析靶标PCR产物的有无,从而对食品中是否含有靶标转基因序列成分进行判定。
由于目前商品化的绝大多数转基因食品普遍含有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这两种基因表达调控序列或其中之一,而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DNA序列早已公开。
故在对食品样品的转基因背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根据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DNA序列设计合适引物,通过PCR反应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序列,来判定该食品是否为转基因食品。
三、试验材料提取的甘薯基因组DNA。
四、试剂4.1 PCR反应引物序列35S:5,-GCT CCT ACA AAT GCC ATC A-3,//5,-GAT AGT GGG ATT GTG CGT CA-3,;NOS:5,-GAA TCC TGT TGC CGG TCT TC-3,//5,-TTA TCC TAG TTT GCG CGC-3,。
4.2 PCR反应试剂:无菌去离子水;模板DNA;20 μmol / LPCR 引物;5U/μL Taq DNA 聚合酶;2.5 mmol / L dNTPs;10×PCR 缓冲液;25 mmol / L MgCl2,25 mmol / L KCl , 20 μg / mL 灭菌无核酸酶的牛血清白蛋白4.2 核酸电泳相关试剂(见实验6)五、仪器5.1 PCR扩增仪。
5.2 微量移液器。
5.3 吸头。
5.4 电泳仪。
5.5 电泳槽。
5.6 凝胶成像仪。
5.7 PCR管。
六、实验步骤6.1 转基因植物PCR基因扩增6.1.1.1 按待检样品数(每一个样品分设35S和NOS两个检测反应)并加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取一定数量的无菌无污染的洁净干燥PCR管,按下表用记号笔在管壁上编号:6.1.1.2 之后按上述顺序依次加入各PCR反应液。
电泳分离dna片段的原理电泳分离DNA片段介绍•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中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其结构由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鳅嘌呤)组成的长链状分子。
•电泳分离(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纯化DNA片段。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
原理1.DNA电荷–DNA分子在生物体内带有负电荷,这是由于DNA中的磷酸基团(PO4)具有负电荷。
2.电泳作用力–在电泳实验中,利用电场的作用力来促使DNA片段在凝胶(通常是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移动。
–电泳实验中,DNA片段从阴极(负电极)移向阳极(正电极),因为DNA带负电荷,所以受到电场的引力而向阳极移动。
3.凝胶介质–凝胶是一种聚合物材料,可以形成微孔网络结构。
通过调节凝胶浓度和电场的力度,可以控制DNA片段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
–常用的凝胶材料有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它们的微孔大小不同,适用于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从生物体中提取DNA样品,并经过一系列处理,如DNA纯化和限制性酶切。
2.凝胶制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凝胶材料,并按照比例将其溶解于缓冲液中。
–将凝胶溶液倒入电泳槽,放置直至凝胶固化。
3.样品加载–在凝胶上开孔,通常使用微量移液器或自动样品加载器将DNA样品加载到凝胶孔中。
4.电泳操作–将电泳槽与电源连接,设定合适的电场强度和电泳时间。
–打开电源,使电场通过凝胶。
DNA片段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
5.可视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电泳,关闭电源,取出凝胶。
–将凝胶放入染色剂中,如乙溴化乙锭(EtBr)溶液,使DNA片段可见。
–使用紫外灯照射凝胶,观察和记录DNA片段的分离结果。
应用•DNA电泳分离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实验室诊断中,如:–分离和纯化特定长度的DNA片段,用于基因克隆和遗传工程等研究。
–DNA指纹技术的基础,用于犯罪侦破和亲子鉴定等司法领域。
DNA的电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电泳技术,对DNA进行分离及鉴定。
实验原理: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分离带电分子的方法。
DNA电泳实验中,DNA在电场作用下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根据DNA分子的大小不同,分子量大的DNA移动速度较慢,分子量小的DNA移动速度较快,从而实现DNA分离。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电泳仪连接至电源,检查并调节电流和电压,准备琼脂糖凝胶板和DNA样本。
2. 制备琼脂糖凝胶板:将琼脂糖加入缓冲液中,加热溶解后冷却至约60°C,倒入电泳槽中,待凝固。
3. 准备DNA样本:将所需的DNA样本提取并纯化,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
4. 加载DNA样本:将DNA样本与DNA标记物混合,待用。
5. 进行电泳:将混合好的DNA样本缓慢、均匀地注入琼脂糖凝胶板孔中。
6. 施加电场:将电泳槽浸入缓冲液中,通电,使电场通过琼脂糖凝胶板,开始电泳过程。
7. 结果分析:通过紫外光照射和摄影记录,观察并记录DNA分离的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电泳,我们成功地将DNA样本分离,并获得了DNA分离的结果。
通过观察琼脂糖凝胶板上的DNA条带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样本在琼脂糖凝胶板上的迁移距离以及参考DNA标记物的位置,对DNA样本进行分析和鉴定。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DNA的泳动距离来估计DNA片段的大小。
一般来说,分子量较大的DNA片段会在电泳过程中移动得更慢,而分子量较小的DNA片段则会移动得更快。
通过与已知大小的DNA片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对未知大小的DNA片段进行初步的估计。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还可以对不同样本的DNA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DNA条带的迁移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判断不同样本中的DNA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差异。
这有助于我们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电泳技术对DNA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有效地展示了DNA分子的特性。
电泳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分析中,对于深入理解DNA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电泳鉴定一. 【实验目的】掌握基因组DNA的提取原理和方法二. 【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反射透射分析仪、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实验试剂:氯仿、巯基乙醇、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三. 【实验原理】实验中有两种提取DNA的方法,即试剂盒提取法和普通手提法,本次试验采用试剂盒提取法。
试剂盒方法:试剂盒中有特异性结合DNA的离心吸附柱和独特的缓冲液系统,离心吸附柱是一种硅基质材料,可以高效、专一吸附DNA,最大限度去除植物细胞中杂质蛋白及其他有机化合物。
普通手提方法:用机械的方法使组织和细胞破碎,加入SDS等离子型活性剂,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
加入酚氯仿等表面活性剂使蛋白变性。
离心,除去组织和变性蛋白,上清液中加入冰冻的无水乙醇使DNA沉淀,离心,弃上清,用70%乙醇漂洗DNA,倒掉上清,风干,溶于灭菌的双蒸水中。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1.取出处理过的新鲜藻体0.1g,用液氮研磨至粉状。
2.将研磨好的粉末迅速转移到预先装有700μl 65℃预热缓冲液GP1的离心管中(实验前在预热的GP1中加入β-巯基乙醇,使其终浓度为0.1%),迅速颠倒混匀后,将离心管放在65℃水浴中加热20分钟,水浴过程中颠倒离心管以混合样品数次。
3、加入700μl氯仿,充分混匀,12000rpm 离心5min。
4、小心将上一步所得上层水相转入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加入700μl缓冲液GP2,充分混匀。
5、将混匀的液体转入吸附柱CB3中,12000rpm离心30s,弃掉废液(吸附柱容积为700l左右,可以分次加入离心)。
6、向吸附柱CB3中加入500μl去蛋白液GD(使用前确认是否加入无水乙醇),12000rpm 离心30s,弃掉废液。
7、向吸附柱CB3中加入700μl漂洗液PW(使用前确认是否加入无水乙醇),12000rpm 离心30s,弃掉废液。
8、向吸附柱CB3中加入500μl漂洗液PW,12000rpm 离心30s,弃掉废液。
dna片段的电泳鉴定原理
电泳鉴定是一种常用的DNA分析方法,它基于DNA片段在电场中迁移速率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DNA样品。
电泳鉴定的原理是将DNA样品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DNA片段的大小、电荷、形状等因素来分离,然后根据DNA片段的相对迁移速率进行鉴定。
DNA片段的大小和电荷是决定其迁移速率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电场中,DNA片段会受到电荷作用力和流体阻力的影响,因此大小和电荷不同的DNA片段在电泳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一般来说,较小、电荷较小的DNA片段迁移速率较快,而较大、电荷较大的DNA片段迁移速率较慢。
通过电泳分离后,可以使用染料或探针来检测DNA片段。
染料一般是亚甲基绿(Methylene Blue)或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它们能够与DNA结合并发生荧光反应,从而检测出DNA片段的存在。
探针则是一种特异性的DNA或RNA序列,它们能够与目标DNA片段特异性结合,并通过荧光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来检测目标DNA片段的存在。
电泳鉴定广泛应用于DNA分型、基因检测、疾病诊断和遗传学研究等领域。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并且可以同时分析多个DNA样品,因此是目前最为常用的DNA分析方法之一。
- 1 -。
毛细管电泳实验:分离DNA片段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下溶液内带电粒子迁移的分离技术。
在生物学领域中,毛细管电泳广泛应用于分离和分析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下面是利用毛细管电泳进行DNA片段分离的实验步骤:1.DNA片段制备:将需要分离的DNA样品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再加入一定浓度的酶切剂,在恒温下酶切一段时间,得到所需长度的DNA片段。
2.毛细管电泳仪预备:将毛细管电泳仪加入合适的缓冲液,调节电泳仪温度,预热至所需的电泳电场。
同时在电泳仪中放置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3.样品注入:在毛细管电泳仪的样品孔中加入所需的DNA片段样品。
4.电泳运行:将电泳仪的电场开启,样品在电场作用下逐渐分离。
DNA片段按照长度和电荷进行分离,较短的片段在电泳仪中运行得更快,较长的片段则运行得更慢。
5.结果分析:根据电泳仪中的标尺和样品在凝胶上的分布,判断所得到的DNA片段的长度和含量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DNA片段的制备和实验操作需要遵守一定的生物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同时,在进行毛细管电泳实验中需要准确控制电泳电场、电泳时间和缓冲液组成等参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所需的DNA片段的分离和分析结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再写一个磁共振成像实验:脑部结构成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的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
MRI可以用于对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器官以及生物分子等进行成像和检测。
其中,MRI脑部结构成像可以用于观察脑部各种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以下是MRI脑部结构成像的实验步骤: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钥匙、银饰、眼镜等,以避免金属物品对磁场的干扰。
2.患者安置:患者被安置在一个圆筒形的磁共振仪中,并保持安静不动。
任务4:基因片段的电泳分析㈠电泳原理:Ⅰ)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最常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核酸的方法.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线状高聚物.根据琼脂糖的溶解温度,把琼脂糖分为一般琼脂糖和低熔点琼脂糖.低熔点琼脂糖熔点为62~65℃,溶解后在37℃下维持液体状态约数小时,主要用于DNA片段的回收,质粒与外源性DNA的快速连接等.①凝胶浓度:凝胶浓度的选择依DNA分子的大小而定.琼脂糖凝胶的浓度与DNA分离范围琼脂糖浓度(%)线型DNA分子的分离范围(Kb)0.35~600.61~200.70.8~100.90.5~71.20.9~61.50.2~312.00.1~2②电泳缓冲液核酸电泳的缓冲液有三种,即Tris-硼酸(TBE)、Tris-乙酸(TAE)和Tris-磷酸(TPE).TBE与TPE缓冲容量高,DNA分离效果好,但TPE在DNA片段回收时含磷酸盐浓度高,容易使DNA沉淀.TAE缓冲容量低,但价格较便宜。
推荐选用TBE.缓冲液中的EDTA可螯合二价阳离子抑制DNA酶的活性,防止PCR扩增产物降解.10X TBE缓冲液的配制Tris base,108克EDTA,9.3克硼酸,55克H2O至,1000ul(其PH应为8.0~8.2)临用时用水稀至0.5X TBE(20倍稀释).③核酸电泳的指示剂与染色剂1.指示剂:核酸电泳常用的指示剂有溴酚兰和二甲苯青及银染色.溴酚兰在碱性液体中呈紫兰色,在0.6%、1%、1.4%和2%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溴酚兰的迁移率分别与1Kb、0.6Kb、0.2Kb和0.15Kb的双链线性DNA片段大致相同.二甲苯青的水溶液呈兰色,它在1%和1.4%琼脂糖中电泳时,其迁移速率分别与2Kb和1.6Kb的双链线性DNA大致相似.指示剂一般与蔗糖、甘油或聚蔗糖400组成载样缓冲液.载样缓冲液的作用有①增加样品密度,使其比重增加,以确保DNA均匀沉入加样孔内.②在电泳中形成肉眼可见的指示带,可预测核酸电泳的速度和位置.③使样品呈色,使加样操作更方便.染色剂:核酸电泳后,需经染色后才能显现出带型,最常用的是溴化乙锭染色法,其次是银染色.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是一种荧光染料,EB分子可嵌入核酸双链的碱基对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根据情况可在凝胶电泳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5ug/ml的EB,有时亦可在电泳后,将凝胶浸入该浓度的溶液中染色10~15min.琼脂糖凝胶EB染色,肉眼可见核酸电泳带,其DNA量一般>5ng,当溴化乙锭太多,凝胶染色过深,核酸电泳带看不清时,可将凝胶放入蒸馏水浸泡30min后再观察.银染色:银染色液中的银离子(Ag+)可与核酸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用还原剂如甲醛使Ag+还原成银颗粒,可把核酸电泳带染色黑褐色.主要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也用于琼脂糖凝胶染色.其灵敏度比EB高200倍.但银染色后,DNA 不宜回收.㈡电泳方法1.电泳装置:电泳装置主要有电泳仪,电泳槽及灌胶模具等.2.电泳方法:(1)用蒸馏水将电泳槽和梳子冲洗干净.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架好梳子.(2)根据核酸分子量的大小配制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一般200~400bp的DNA 片段,可配制1.2~1.7%浓度的琼脂糖用于电泳.3.配制0.5X TBE电泳缓冲液100ml于三角烧瓶中,称取一定量的琼脂糖粉放入后沸水锅或微波炉内加热熔化.冷却至60℃(需要时可加入溴乙锭),倒入电泳槽中,待凝固.4.向电泳槽中倒入0.5X TBE,其量以没过胶面2mm为宜,小心移去梳子.如样品孔内有气泡,应设法除去.5.在DNA样品中加入0.2体积的载样缓冲液,混匀后,加入样品孔内.6.接通电源,一般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切记DNA样品由负极往正极泳动(靠近加样孔的一端为负).电压为1-5V/cm(长度以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计算).7.根据指示剂泳动的位置,判断是否终止电泳.一般200~400bp的PCR产物50V 电压,电泳20~40min即可.(3)溴化乙锭染色后,紫外仪上观察电泳带及其位置,并与核酸分子量标准比较被扩增产物的大小.㈢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适宜分离鉴定低分子量蛋白质、小于1Kb的DNA片段和DNA序列分析.其装载的样品量大,回收DNA纯度高.长度仅相差0.2%(即500bp 中的1bp)的核苷酸分子即能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在催化剂TEMED(N,N,N,N'一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铵的作用下,丙烯酰胺聚合形成长链,聚丙烯酰胺链在交联剂,N,N'一亚甲双丙烯酰胺参与下,聚丙烯胺链与链之间交叉联接而形成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孔径的大小是由丙烯酰胺的浓度决定的,不同浓度丙烯酰胺和DNA的有效分离范围见表2.丙烯酰胺(%)有效分离范围(bp)溴酚兰*二甲苯青*3.5100~20001004605.080~500652608.060~4004516012.040~200307015.025~150156020.010~1001245*表中给出的数字为与指示剂迁移率相等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碱基对数目(bp).①材料1.电泳仪器:电泳仪及其附件.2.30%丙烯酰胺3.10%过硫酸铵4.1X TBE电泳缓冲液5.TEMED(四甲基乙烯基二胺)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与电泳:根据分离DNA片段的大小及需凝胶的容积,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1.按要求装配好垂直电泳板,两块玻璃板的两侧及底部用1%的琼脂糖封边,防止封闭不严而使聚丙烯酰胺液漏出.2.将装好的玻璃电泳板倾斜成45~60℃角.3.按表3配制所需%浓度凝胶的毫升数.4.加入TEMED后,立即混匀,缓缓倒入两玻璃板间的胶床中,直到液体接近溢出时为止.5.立即插入适当的梳子,密切注意防止梳齿下产生气泡,用一有力的夹将梳子夹在一边的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斜靠在物体上,使成10°角,可减少液体泄漏的机会.6.室温聚合一小时后,将玻璃板插入电泳槽中,上紧,倒入0.1X TBE缓冲液.7.小心取出梳子,立即用缓冲液冲洗加样孔,因为梳子取出后,梳子上吸附的及凝胶顶部未聚合的丙烯酰胺会流入加样孔内聚合,产生不规则的表面,将导致以后DNA电泳带型不规则.8.将DNA样品与适量的载样缓冲液混匀后,加到样品孔内,加样时不要产生气泡.9.接好电极,电压为1-8V/cm,进行电泳.10.根据指示剂迁移位置来判定是否终止电泳.11.电泳毕,切断电源,弃去电泳仪,取出胶床板,小心移去一块玻璃板,让凝胶吸附在另一块玻璃板上.浸入含0.5ug/ml的溴化乙锭溶液中,15~30min后取出水洗紫外仪下观察结果.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只能检出>10ng以上量的DNA条带.要求更高的灵敏度,可用银染.㈣SDSSDS--PAGE电泳一、实验试剂1、2×SDS上样缓冲液:0.1mol/LTris(pH6.8)、4%SDS、20%甘油、0.2%溴酚篮、200mmol/L DTT(或4%β-巯基乙醇),4℃保存。
2、10%APS,TEMED和DTT存放在4℃冰箱。
3、10×电泳缓冲液:Tris6g、glycine28.8g、SDS10g,pH调至8.3,定容至1L。
4、30%胶母液(Acr-Bis):30%acrylamide、0.8%bis(即acrylamide30g、bis0.8g定容至100ml),可在4℃存放数月。
5、分离胶缓冲液(pH8.8):1.5M Trsi-HCl。
6、浓缩胶缓冲液(pH6.8):1.0M Trsi-HCl。
7、10%SDS8、考马斯亮篮染色液:1.25g考马斯亮篮R250、450ml甲醇:水(1:1)、50ml 冰醋酸9、脱色液:450ml甲醇:水(1:1)、50ml冰醋酸二、实验方法1、配制适量的12%的分离胶,以10ml为例:H2O3.3ml、30%胶母液4.0ml、分离胶缓冲液(pH8.8)2.5ml、10%SDS0.1ml、10%APS0.1ml、TEMED0.004ml。
2、将配制好的分离胶加入制胶槽中,注意应沿着边缘缓慢加入,千万别进气泡。
凝胶液加至约距前玻璃板顶端1.5cm或距梳子齿约0.5cm处。
3、轻轻在分离胶溶液上覆盖一层双蒸水(或异丙醇)封胶,使凝胶表面变的平整,静止30min-1h,使凝胶聚合。
凝胶聚合后,在分离胶和水层之间将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界面,可以微微倾斜模具,检测凝胶是否聚合。
4、除去上面的水层,再用滤纸吸尽残留的液体。
5、配制5%的浓缩胶,以5ml为例:H2O3.4ml、30%胶母液0.83ml、浓缩胶缓冲液(pH6.8)0.63ml、10%SDS0.05ml、10%APS0.05ml、TEMED0.005ml。
6、迅速将配好的浓缩胶添加到分离胶上面,并将梳子插入凝胶内,至梳子齿的底部与前玻璃板的顶端平齐,小心避免混入气泡。
将凝胶垂直放置于室温下,约30min凝胶聚合。
7、将胶板放入电泳槽中,在上下电泳槽中添加1×电泳缓冲液,使凝胶的上下端均能浸泡在缓冲液中。
轻轻拔出梳子,注意不要将加样孔撕破。
8、在电泳槽的泳道中分别添加蛋白Marker和样品20ul。
加样时用微量移液器将样品加入样品孔的底部,避免带入气泡。
9、接通电源,上槽(加样孔端)接负极,下操接正极,恒流,起始电流20mA,待溴酚篮前沿进入分离胶,电流增加至30mA。
10、电泳大致需要1-3h(取决于凝胶孔径,特别是缓冲系统和电参数的选择)。
待溴酚篮前沿到达电泳槽底部时,切断电源,从电极上拔掉电极插头,取出玻璃板。
11、带上手套,小心移去两玻璃之间的隔片,利用专用的铲子轻轻撬开玻璃板,小心从制胶板上将凝胶剥下,弃去浓缩胶。
在右下角切去小片作为定位标记。
12、用清水洗胶,将分离胶放入染色液中缓慢摇动,染色20-30min,小心不要将胶撕破。
由于SDS和蛋白质分子竞争染料而干扰考马斯亮篮染色,所以SDS 凝胶的染色时间应比常规聚丙烯酰胺的时间要长,或用多倍体积的染色液,以排除SDS的影响。
13、从染色液中将凝胶取出用水漂洗后,将胶放入脱色液中进行扩散脱色,直到背景蓝色褪淡,见到条带,根据具体情况,大约换2-4次脱色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