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血液制度与流程(参考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血液报废制度
为加强用血管理,珍惜血源,合理用血,减少血液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1、上班、值班的所有工作人员,要经常清理和检查血液的保存期、有效期,调剂有效期短的血液先用。
2、血液的领取、运输、合血检验等,要轻拿轻放,注意防止血袋破损。
3、对于临近有效期的血液,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力争在血液有效期内将血液使用出去,减少浪费。
4、对于超过效期、血袋破损等原因所致的血液报损,工作人员应填写“血液制品报废清单”,写明情况,签字后交科主任审查,医务科审查,最后请示分管院长,请求报损。
同时,填写“血液报损登记表”,登记备查。
5、报损血液批准后,报批单登记备案,以防查处。
6、血液报损后,同时从电脑中出库该血袋资料,并注明为报损血液。
7、报损血液送污物处理中心处理。
8、对于故意原因造成的血液浪费,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做出书面检讨赔偿经济损失并上报医院给予相应的处理。
血液报废流程
填表申请血液报废→科主任确认、审批→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长)审批→电脑中出库该血液资料→血液无害化处理→记录保存。
**医院输血科
血液报废审批制度
1、储存血液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作报废处理。
1.1血浆层表面产生进行性泡沫。
1.2血浆层或其表面有逐渐增加的雾状物、絮状物、块状物或粗大颗粒。
1.3血浆层进行性变色(呈灰褐色)或浑浊度增加;或出现凝血现象;或未摇动时血浆与血细胞分界线不清楚或溶血者。
1.4红细胞呈稀泥状,或其中出现大量凝血块。
1.5贮血袋有破损或封口不严,血袋标签模糊不清。
1.6超过贮存期限。
1.7其他明显质量问题者。
2.符合以上情况的,报科主任审批进行血液报废处理。
3.报废的血液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的传染性物品类处理,并做好完整的交接记录。
宣城市中心医院血液报废流程
工作人员发现储存血液出现报废情
况时,可提请对该血液作报废处理,
科主任签字确认
批准
血液报废
报废的血液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的
传染性物品类处理,并作好完整的交接记录。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废弃血液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废弃血液的科室、部门及个人。
三、废弃血液的定义废弃血液是指因以下原因不再使用的血液:1. 输血前经检测不合格的血液;2. 输血后因各种原因需要废弃的血液;3. 超过保存期限的血液;4. 其他不再使用的血液。
四、废弃血液的收集1. 废弃血液应使用专用容器收集,容器应具有防渗漏、防破损、防污染等性能。
2. 废弃血液容器应贴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注明“废弃血液”字样。
3. 收集废弃血液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五、废弃血液的暂存1. 废弃血液收集后,应立即送至指定的暂存场所,暂存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a. 通风良好,防止异味扩散;b. 防潮、防尘、防鼠、防蚊蝇;c. 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废弃血液安全。
2. 暂存废弃血液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六、废弃血液的转运1. 废弃血液的转运应由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负责,并签订废弃物处理合同。
2. 转运废弃血液时,应使用专用车辆,并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泄漏、污染。
3. 转运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废弃血液安全。
七、废弃血液的处理1. 废弃血液经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企业处理后,应取得相关证明,证明废弃血液已得到妥善处理。
2. 处理废弃血液的企业应定期向我院提供废弃物处理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废弃血液的种类、数量、处理方式等。
八、责任与奖惩1. 医院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废弃血液的管理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医院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2. 对在废弃血液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医院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
一、报废血液处理
(一)血液报废管理实行三级管理负责制:院办医、务科、检验科,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检验科主任。
(二)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三)血液报废程序
表”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部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四)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五)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
存,待处理。
(六)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
(七)血库于每季度将血液报损统计及报损情况上报至中心血站。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一)报废血处置登记
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报废血无害化处置经高温、高压处理后
(三)三方签字、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用血安全水平,保护用血环境,确保公众饮食安全,保证用血质量和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使用血液产品单位的用血活动,包括接受献血、采集、储存、分配、输送、配血、使用、报废等全部过程。
三、血液报废管理1、严格执行血液报废的管理制度,建立血液报废台账,及时记录血液报废的数量、原因、种类等信息。
2、血液报废前应当进行妥善处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封存,防止外泄带来的危害。
3、血液临近超期使用、过期使用或者超过规定的使用期限的应当被及时予以报废,并按规定填写报废记录。
4、严格规范报废血液的处理方式,不得进行再利用或以其他形式外流河流、湖泊等,必须选择环保处理方式。
5、对于存在污染的血浆和血制品,必须在封存的同时标明污染的范围和原因,并定期进行检测。
6、血液报废的具体操作程序应当有专人进行,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过程的安全。
四、血液报废管理的责任与义务1、各级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需建立专门的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血液报废的统筹管理和处理。
2、对于医疗废弃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于医疗废弃物管理和处理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3、建立血液报废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医疗机构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包括血液报废的数量、报废原因、报废种类等信息。
5、对于血液报废后的卫生医疗废弃物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六、责任追究1、对于违反血液报废管理制度的医疗机构和使用血液产品单位,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2、对于惰性厌恶、案情较轻,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根据有关规定和职务追究责任。
医院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1)血液报废判定标准。
①储存时间超过有效期的血液。
②储存温度超过10 C1小时以上的血液。
③血袋标签不清楚或有渗漏的血液。
④外观检查有异常情况的血液: a.血浆层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b.血袋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c.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d.红细胞呈紫黑色。
(2)申请血液报废程序。
①由申请部门填写《血液报废申请》。
②注明报废时间、数量、血型、种类、报废原因,科室负责人签字。
③《血液报废申请》交由医务科,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作报废处理。
(3)报废血液的处理方法。
①对报废的血液必须单独存放,注有明显标记、专人负责。
②按卫生防疫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并详细记录处理的数量、处理方式,处理人要在记录单上签字。
③对因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为造成血液报废的,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人,根据有关制度,给予必要处罚。
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一、血液出现下列情况时,由输血科工作人员报科主任并填写血液报废申请单,经分管领导确认、批准而作报废处理,经手人必须签字。
(一)血浆层表面产生进行性泡沫的;
(二)血浆层或其表面有逐渐增加的雾状物、絮状物、块状物或粗大颗粒的;
(三)血浆层进行性变色(灰褐、玫瑰色)或浊度增加或出现凝血现象;未摇动时血浆与血细胞的界面不清楚或溶血的情况;
(四)红细胞呈稀泥状后其中出现凝块;
(五)血袋有破损或封口不严、血袋标签模糊不清的;
(六)过期血液;
(七)其他明显质量问题者。
二、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后未输必须报废。
三、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后未输注、血袋已被打开未输注或有溶血现象,必须报废。
四、报废血液一经批准报废,在血袋上注明为报废血液单独存放,在《血液出入库登记本》上同时注明报废,并将血袋详细情况作好记录,登记在《血液报废及处理情况登记本》上。
五、报废血液经科室高压灭菌消毒后交后勤科统一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血液报废制度
一、凡属异常或变质(溶血、凝块、污染、热合渗漏等),以及保存条件超限、过期血和不合格血液或标签不清者均应作报废处理,不得再用作临床输血。
5、出现有需报废血液情况时,应认真分析造成报废的原因,吸取教训,严防同类现象发生。
属人为责任者,追查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并按医院规章制度处理,
三、输血属专款专用项目,所有需报废的血液由报废申请人逐项填写报废申请单,应详细说明报废理由,经血库主管审查核实签字确认以后,上报科主任审批签字,再报业务分管院长、院长审批签字,最后上报财务科。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血液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防止血液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报废血液的定义报废血液是指因以下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1. 保质期已过或临近保质期;2. 检测不合格;3. 患者血液成分异常;4. 输血前、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5. 其他无法继续使用的血液。
三、报废血液的管理流程1. 报废申请(1)发现报废血液的科室应立即填写《血液报废申请单》,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等信息。
(2)科室负责人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
2. 报废审批(1)科室负责人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输血科。
(2)输血科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血液的原因及数量。
(3)输血科将报废申请单报送至医院医务部。
(4)医务部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输血科负责报废血液的销毁。
3. 报废记录(1)输血科对报废血液进行销毁后,应填写《血液报废记录表》,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时间、销毁方式等信息。
(2)输血科将《血液报废记录表》报送至医务部,医务部负责归档。
四、报废血液的销毁1. 报废血液的销毁应在输血科监督下进行,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次使用。
2. 销毁方式:报废血液应采用专业设备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报废血液无法再次使用。
3. 销毁记录:输血科应填写《报废血液销毁记录表》,详细记录销毁时间、方式、数量等信息。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医务部负责对血液报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相关科室进行考核。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医院将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降低血液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报废血液制度与流程
1.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办、医务科、检验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检验科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3.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副院长审批后医务科备案,交财务科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4.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4.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4.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4.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转入“医垃”冰箱中上锁管理保存,待处理。
6.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7.血库每半年一次将度血液报损统计及报损情况上报至怒江州血液中心。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三.血液报废流程图
血库申请院领导、医务科科长、检验科主任三级审批怒江州血液中心
附:
表1:医疗机构血液报损申请、审批表
表2:医疗机构报废血液处置记录表
表3:医疗机构血液使用、库存、报损情况表
血液报废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