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地理认识省内区域复习全面版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54
2014中考地理基础知识汇总:认识省内区域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认识省内区域考点说明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了解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地理条件。
2、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举例说明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促进作用。
3、分析西双版纳地区人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经典例题例西双版纳拥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些年来,迅速崛起并成为该地区重要支柱产业的是( )A.旅游业B.加工工业C.农业D.汽车工业[评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拥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先后建成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使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该地区重要支柱产业。
[答案]A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旅游业属于一项综合性的( )A.商业B.流通行业C.服务行业D.加工行业2、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装备大多处于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设备近1/5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技术开发投资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
这说明要( )A.从国外引进工业设备B.加强基础工业的建设C.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D.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3、发展和建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C.劳动力资源充足D.位置优越4、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为(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区C.京津唐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5、唐诗中赞美其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中考地理总复习:(级上册)第章认识省内区域1、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对外开放的前沿〔P50中的图7.1〕⑴位置: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⑵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道众多。
⑶气候:暖和潮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⑷条件:①区位因素〔地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大,产品大量销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②人文因素〔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又是有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
③政策因素〔天时〕——国家制定了特别的经济政策。
2、外向型的经济⑴贸易:产品通过港澳贸易管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⑵港澳 2、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⑶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地区经济特色和条件的差异:珠江三角洲辽中南地区位置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区面临渤海、黄海资源钢铁、机械、石油、化工、造船区内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重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优势利用靠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优越位置条件,吸引外资进展起来的外向型工业基地。
就近原料和燃料产地进展起来的我国重工业基地。
3、城镇的进展⑴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进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进展。
这些非农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促进了城镇化的进展。
⑵城镇化的主要表现:①非农业人口的增长;②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⑶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交叉分布的独3、特土地利用景观。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丰富的旅游资源〔P57中的图7.10〕⑴位置:云南省最南端,北回来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缅甸、老挝接壤。
⑵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是回来沙漠上的一片“绿洲”。
2014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考试说明考试性质初中地理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学科的终结性测试。
2014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业水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选拔新生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命题依据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紧扣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命制试题。
命题原则地理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思想是强调基础性、突出主干内容;落实新课标、新理念,体现三维目标;注重情境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凸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地理素养的提高。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1.考试形式:地理试题满分30分,与政治、历史合考,共150分。
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包括读图、析图、材料解析等题型。
试题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3.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部分约占15%;世界地理部分约占30%;中国地理部分约占55%。
考试内容与范围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考试内容与范围:知道地球运动的形式---公转和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臵;知道南北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及五带的名称、范围。
知识点1、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经度纬度2、东西半球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 --0°--160°E属于东半球,20°W--180--160°E属于西半球。
可以借助下图理解:3、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4、利用经纬网定位。
2014年地理中考说明解读与复习策略一、2014年考试说明与2013年考试说明对比(一)相同点1.从五大方面进行阐述,即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命题依据、考试范围与要求、试卷结构。
2.考试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地球地图部分占10%、世界地理部分占40%、中国地理部分占45%、乡土地理部分占5%。
3.乡土地理考查内容为黑龙江省地理。
4.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
5.试题难度比例:易中难试题所占分值比例约为8∶1.5∶0.5。
6.试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题型,其中综合题包括填空、读图、析图、材料解析、问答、探究、连线等题型。
题型分数比例:单项选择题占40%、填空题占10%、综合题占50%。
(二)不同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14年考试说明对七上的处理采用章节对应的方式进行,更为细化。
明确提出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总计40分,明确指出版式为4版。
具体内容比较如下:1.地球与地图部分:重提出了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地球运动部分提出了记住南北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及五带的名称、范围,在地图的阅读部分提出了了解地图的三要素,知道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世界地理加了“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删除了“列出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名称;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在认识区域的认识大洲部分将河流改为水系,删除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在认识地区部分将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的行为动词描述和说出改为归纳和解释,突出了对地理思维的考量。
并删除了“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在认识国家部分删除了“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成因”,将“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改为“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