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综合测试卷 苏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语文综合练习2苏教版必修4请同学们注意:本卷分第Ⅰ卷、第Ⅱ卷;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试卷上;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粗糙.(zào)笞.刑(chī)针砭.(biān) 沉湎.(miǎn)B.肇.事(zhào)恫.吓(dòng)抽搐.(xù)桎梏.(gù)C.惊愕.(è)拙.劣(zhuō)铿.锵(kēng)缴械.(xiè)D.卓.越(zhuó)玉砌.(qiè)伺.候(cì)崔嵬.(wé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编篡磐石良辰美景缄口不语B.贤慧融合战死疆场袖手旁观C.萦绕暮霭江山社稷艰苦卓绝D.今宵缥缈恻隐之心义愤填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田锋回头看了一眼被自己甩在后面的其他选手,微微一笑,并依靠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自豪,向终点线奋力冲刺。
B.据这家慈善机构最后的统计,这次为残疾儿童捐款数量最多的并非那些大方之家....,而是生活在底层的许多普通的市民。
C.人家叫伽西莫多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
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
D.在日本今年举办的世博会上,张宁与小学同学不期而遇,二十年后他乡相遇,一见如故....,两位老同学激动万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祖国的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综合测试题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综合测试题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基础知识(27分,每题3分)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4、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当填入下列四句话,这四句话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总结语文教学理论的工作是无止境的。
我们必须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B.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明日黄花。
C.早在30年代,萧老就因小说《梦之谷》名噪一时,成为学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气象万千,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二阅读下面片断,完成10-12题(9分,每题3分)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台上只有周朴园、周萍。
周萍(过意不去地)爸爸周朴园你太莽撞了。
周萍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半晌。
……周朴园哦。
(沉吟,忽然)来人!仆人由中门上。
周朴园你告诉太太,叫她把鲁贵跟四凤的工钱算清楚,我已经把他们辞了。
仆人是,老爷。
周萍怎么?他们两个怎么了?周朴园你不知道刚才这个工人也姓鲁,他就是四凤的哥哥么?周萍(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周仆园(向仆人)跟太太说,叫账房给鲁贵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叫他们今天就走。
去吧。
周萍爸爸,不过四凤同鲁贵在家里都很好,很忠诚的。
周朴园嗯,(呵欠)我很累了,我预备到书房歇一下。
你叫他们送一碗浓一点的普洱茶来。
周萍是,爸爸。
周朴园由书房下。
周萍(叹一口气)嗨!(急走向中门)10、对舞台说明中周萍“过意不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萍觉得自己行为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有效地制止,周萍感到对不起父亲。
C、周萍觉得自己对待鲁大海太粗暴了,因此心有歉意,在父亲面前不好意思。
专题测试三(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niù)橹棹.(zhào)稽.首(qǐ) 同仇敌忾.(kài)B.押解.(jiě) 关卡.(qiǎ)折.本(zhé) 矫.枉过正(jiǎo)C.炫.耀(xuán) 狙.击(jū)上溯.(sù) 溘.然长逝(kè)D.玄奘.(zànɡ) 恸.哭(dònɡ)模.样(mú) 严惩.不贷(chénɡ)解析B.解—jiè,折—shé;C.炫—xuàn;D.恸—tònɡ。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把汉语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梅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很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解析A.梅—枚;B.浩首穷经—皓;C.胜—盛。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平安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峻,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倾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高校毕业生进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果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才智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美丽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专题二专题检测(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葱茏.笼.头笼.罩垄.断贸易B.贿赂.俸禄.杀戮.绿.林好汉C.诓.骗框.架粗犷.旷.世未有D.汲.取脊.梁济.事雨雪初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跛脚烟蒂明信片响誉中外B.推搡敲诈挖墙角慢条斯理C.脸颊贤惠哈密瓜察颜观色D.怜悯惊惶汗涔涔恻隐之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14年春晚,着实让导演冯小刚又火了一把,然而在风光背后,冯小刚也有着____________的奋斗史,比如冯小刚从美工到电影大师的艰难岁月,以及坎坷的感情路。
②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在现有基础上,__________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③黄金价格一跌再跌,投资黄金明显比投资股票风险大得多,____________如此,还是有不少人选择投资黄金。
A.辛酸健全尽管B.心酸健全虽然C.辛酸建立虽然D.心酸建立尽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各地楼市新政“国五条”细则落地后,4月全国主要城市的楼市成交量相比3月大跌,购房者原来纷纷慷慨解囊....,现在变成了理性的消费者。
B.评委们的精彩点评和示范演唱成为新亮点,这使得第十五届青歌赛愈加吸引眼球。
但评委的水平确也参差不齐....,广受好评者不少,饱受诟病的也不乏其人。
C.699万,这是教育部统计的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
这个庞大的群体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很多人还缺乏降低就业期望、做到无所不为....的心理准备。
D.禽流感近期又回来了,从H1N1变成了耸人听闻....的H7N9。
现有证据表明,H7N9感染风险主要集中在活禽市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个别同学常常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随手将用过的垃圾扔在地上,给美丽的校园抹上了不和谐的色彩。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佚。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本册综合检测二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猥.亵(wěi) 晃.动(huǎnɡ)数.见不鲜(shuò) 翘.首以望(qiáo)B.尽.管(jìn) 应.用(yìnɡ)光风霁.月(jì) 崭露.头角(lù)C.脊.梁(jǐ) 创伤(chuānɡ)博闻强识(zhì) 畏葸不前(xǐ)D.缫.丝(sāo) 攻讦.(jié)闷.声闷气(mèn) 螳臂当.车(dānɡ)答案:C A“晃”读huànɡ,B“尽”读jǐn,D“闷”读mē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开启与古巴关系的新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树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B.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兴趣。
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
D.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答案:C A.搭配不当,“树立”与“关系”不搭配,“树立”可改为“建立”。
B.语序不当,“应用及运行”应改为“运行及应用”。
D.结构混乱,应改为“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足够重视,”或”安全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足够的重视”。
3.阅读下面这段话,写出普京所说的话中包含的潜台词。
(4分)俄罗斯总理普京曾向所有公务员发出警告说:“如果你们想赚钱,那就去做生意;如果你们想继续做公务员,那就请你们靠一份国家工资生活。
”答:答案:普京要求公务员不要腐败。
(或:做公务员就应保持廉洁)4.(2010·邯郸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单元综合检测(二)(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惊愕.(è)沉吟.(yín)弥.补(mǐ) 伺.机而动(sì)B.本分.(fèn)笞.刑(chī)脚镣.(liáo) 大腹便.便(pián)C.缄.默(jiān) 憎.恨(zēnɡ)犄.角(jī) 濒.临绝境(bīn)D.搭讪.(shàn)逮.捕(dǎi)烟囱.(cōnɡ) 恻.隐之心(cè)解析:选C。
A项,“弥"读mí。
B项,“镣"读liào.D项,“逮”读d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砖坯寥廓义愤填膺艰苦倍尝B.湮没发迹良晨美景杯盘狼藉C.萎缩佼洁骇人听闻蝇头微利D.窥伺坟茔屈尊下顾安之若素解析:选D。
A。
倍—备。
B.晨—辰。
C。
佼—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14年春晚,着实让导演冯小刚又火了一把,然而在风光背后,冯小刚也有着________的奋斗史,比如冯小刚从美工到电影大师的艰难岁月,以及坎坷的感情路。
②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在现有基础上,________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③黄金价格一跌再跌,投资黄金明显比投资股票风险大得多,________如此,还是有不少人选择投资黄金。
A.辛酸健全尽管B.心酸健全虽然C.辛酸建立虽然D.心酸建立尽管解析:选A。
辛酸:辣和酸,比喻痛苦悲伤。
心酸:心里悲痛。
健全:强健而没有缺陷;(事物)完善,没有欠缺;使完备.建立:开始成立;开始产生,开始形成。
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常与“但是、然而、还是”呼应。
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常与“但是、可是”等呼应.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墓地敢定出令人惊诧的价位的原因,除了市场之手的推动,有关部门的监管之手是不是太软弱了?房价过高,政府接连出台调控措施,甚至要求明码标价,而墓地价格高涨,也不该听之任之。
期中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围歼.缄.默草菅.人命兼.收并蓄B、汲.取慰藉.嫉.恶如仇佶.屈聱牙C、惬.意窃.取锲.而不舍雕栏玉砌.D、绚.丽驯.服徇.情枉法出言不逊.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糅合平心而论绵里藏针口惠而实不至B、轻佻气喘吁吁如愿已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C、迄今大名鼎鼎遮天避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蛰居纹丝不动入不付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他讲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文不厌改”。
前者要求“精约笔墨,词正而理备”,后者要求“反复修改,言畅而意美。
”B、每个人都有三种性格:他所显露出来的;他所具有而未显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该具有的。
C、怎样衡量一具人记忆力的好坏呢,一般有四个标准:记忆的广度,记忆的速度,记忆的准确性。
根据这些标准,我们最好问问自己究竟常常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D、“这笨蛋!”磨房的若望·孚罗洛向他的朋友罗班·普斯潘说道(这两个学生当然随着犯人到这儿来了),“他还没有一说道(这两个学生当然随着犯人到这儿来了),“他还没有一只关在盒子里的金龟子明白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省博物馆仍着这位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笔耕不辍的伟人生前用过的钢笔。
(2)在《彷徨》和《幻灭》的扉页上,鲁迅和茅盾不约而同地引用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这并非偶然,因为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小说对社会、人生逃行严肃的探索。
(3)为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国务院决定在农村进行税费。
A、保存力图改革B、保留力求改制C、保存力求改革D、保留力图改制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被别人威胁而犯罪的,罪不容诛....,应从轻处理。
B、对于作文和笔记中病句和错别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专题二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承并重塑一个诚信社会①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
《左传》记载,“人之所以立,信、智、勇也”。
诚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一个原则,“与朋交友,言而有信”。
诚信是从商之道,是儒家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廉贾、义商,无一例外地都把诚信作为自己经商成功的要诀。
②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项普遍性伦理规范,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③诚信应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个人品质。
传统诚信伦理表明,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本体,还是人的本性,诚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
传统的诚信对现代社会个体失落的症状有直接的诊疗作用。
因为传统诚信是最内在、最根源的德性工夫,它要求个体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对外恪守于“信”,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
如此,独立的人格便可凸现,个体尊严便可彰显,岂不正是现实人性统一和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当然,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只是外在的要求,仅当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它的时候,才被逐渐内化为个人的一种品德修养。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
④诚信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
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
现代社会更需要诚信伦理的支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交易增多,这就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个人、单位和社会都要把诚信放在首位,作为基础性的公共伦理规范。
传统诚信是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的基石,现代诚信也只有在传统诚信的基础上才能生息和繁衍。
继承和改造传统诚信道德,是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精神的唯一可行之路。
⑤以诚信重塑一个诚信社会。
专题二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
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
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
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
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
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
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
”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
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
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
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
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B.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C.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D.悲剧美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
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
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解析B.第②段,说的是美学悲剧,而非悲剧美(答非所问)。
A.在①段2、3句,C.在②段,D.在①段2句和②段。
答案 B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B.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
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C.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进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D.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也是一种崇高。
解析A.在⑥段末和①段。
B.在③段首行和4段首行,少“大多数美学家认为”限定,C.在②段,是“从而”,非“进而”。
D.在②段末倒数第2行,“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
“是”错。
答案 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B.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
C.悲剧重在人们反抗苦难和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在渲染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
D.人们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交流、体验等需要的满足,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鸣,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解析C.⑤段首句,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不是“抗争之美……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偷换概念。
A.在④段,B.在③段,D.在⑥段。
答案 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为南京兵部主事。
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伍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
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
麾兵薄其营,以火孢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顺之学无所不窥。
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
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
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
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纵:放任B.贼窘,退巢.庙湾巢:驻扎C.顺之疾.甚疾:痛恨D.辍.扉为床,不饰祸褥辍:拆除解析病,动词。
答案 C5.结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答案 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顺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
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唐顺之向王畿学习良知学说,他关起门来,专心致志,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不少心得。
解析此役为小胜,不是“全部歼灭”。
答案 B7.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1)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伍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并奏陈了九条建议。
(2)李遂计划长期包围,困住倭寇,唐顺之则认为这不是好办法。
参考译文唐顺之,字应德,江苏省武进人。
顺之生下来就有超常的天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
二十三岁时,在嘉靖八年的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庶吉士。
主考官张璁厌恶翰林,将所有庶吉士调出翰林院担任其他职务,唯独想让唐顺之留下。
唐顺之坚决拒绝,于是被调任为兵部主事。
倭寇侵扰蹂躏江南的时候,赵文华出任军队统帅,他向皇帝上书,推荐唐顺之,唐顺之就担任了南京兵部主事。
(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并奏陈了九条建议。
不久,朝廷命令唐顺之前往浙江统帅军队,和胡宗宪一起商议抗击倭寇的办法。
唐顺之认为对付倭寇最好的办法,应该把他们阻截在海外,假如放任倭寇让他们登上陆地,那么,内陆就会都遭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