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1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4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 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不仅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揭示了许多军事领域的共同规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领导我们的党和人民,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
他不仅最早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且多次在革命的转折关头,在革命遭到挫败的危难时刻,为革命拨正航向,使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是毛泽东整个革命活动中最精彩的篇章。
他集伟大的统帅、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不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而且是中国革命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其军事理论在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国际环境,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战争和军事实践的经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首领精神,善于集中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军事思想,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以后,又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和原则,形成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斗争的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中外优秀军事理论,尤其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是古今中外优秀军事理论的集大成。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有战争观.将帅修养治军.战略战术、战争其他保障理论等。
1.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1)战争的起因。
《吴子兵法》认为“一日争名,二日争利,三日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争夺霸主地位。
二是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
三是积恨深怨。
四是国家发生了内乱。
五是国家发生了饥荒。
《吴子兵法》虽然未能揭示战争的本质,但对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战争起因的归纳、论述是非常精辟的。
(2)战争的性质。
《吴子兵法》指出“一日义兵,二日强兵,三日刚兵,四曰暴兵,五日逆兵。
”唧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势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王震怒而出师的军队叫刚兵:悖理贪利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乱民疲,兴师动众而出的军队叫逆兵。
虽然没有明显的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但已经明确指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的界线。
(3)战争的作用。
《尉缭子》指出:“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即认为战争的作用是镇压暴乱制止不义行为。
《司马法》提出以战止战的思想,指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意思是杀掉坏人,保护好人,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其国,解放其民,进攻是可以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开战,也是可以的。
2.战争与政治、经济主观指导的关系(1)战争与政治。
《司马法》指出“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争,不出于中人。
”即采用合于正义的措施治理国家,是正常的方法,如用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目的就采取特殊的手段,特殊手段是用战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以和平方式表达出来的。
《孙子兵法》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尉缭子》指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
”他们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战争与经济。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以巨大的物资消耗为代价的。
《孙子兵法》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教学目的:树立公民的国防意识,同时也为大家提供理解当前政治军事问题的一个角度。
(《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孔夫子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北宋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汉武帝论》:“兵有所用……有所不用。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1.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研究的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
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关于战争、军队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传统的军事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的战争经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这就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
同时,我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道德理念等都对我国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和鲜明的特点。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丰富发展于秦汉至明清时期。
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它的起源和发展至少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一定数量战争经验的积累;二是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三是文字的产生。
思想只有以文字作为载体才能流传下来,有了文字之后,人类才进入了历史时期。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的商代军事著作,我们对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了解主要源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开始。
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思想内涵及其实践意义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安全环境变化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军事战略。
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军民融合、坚持一战必胜、坚持和平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思想内涵、实践意义一、引言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国特色军事战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安全环境变化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军事战略。
其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为读者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提供参考。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形成背景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
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形成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
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安全形势也发生了复杂变化,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博弈和地区热点问题不断涌现,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也在增多。
二是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面临的安全压力和威胁也在增加,不稳定因素和风险挑战不断增加,特别是涉及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三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形成也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国家对军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中国特色军事战略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思想内涵1.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军事战略的核心和灵魂。
树立文武兼备之壮志胸怀报效祖国之忠诚浅析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谈大学生要潜心学习军事学知识和树立坚强的国防观念2011-10-15☆、真实的历史与沉重的感言:地球上出现了国家,必然争夺地盘和资源而发生战争,从而建立起国防,这是互为一体的产物。
从此战争之神就降临人间。
人类的历史,自有文化记载以来,其实质内容就是一部战争史。
纵观人类50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从公元前的3200年到1964年,在5164年间,全世界共发生了14513场战争,没有战争的年代断断续续计算加起来也只有329年。
这些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得36亿4千万人丧生,损失的物质财富达2150亿瑞士法郎。
若折合成黄金,可以围绕地球筑起一座长4万千米、宽150千米、高10米的黄金城。
所以战争是残杀人的怪物,消耗人类资源的祸首,但也是社会变更的催化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到2005年的60年中,世界上又爆发了50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大约200多万人死于战火,无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战争还将继续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存在下去,而且其残酷性(原子弹核武器、激光武器、化学武器)将继续加大。
为了反对战争,制止战争,保卫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卫国家的经济利益,国家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每个国民必须有着强烈的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参军的情怀。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要学习我过古代的军事思想和掌握现代的军事理论,真正做到立文武兼备之志,怀忠诚报国之心,一旦外敌来犯,就能为捍卫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安全而英勇奋斗。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三士”素质:绅士:文化修养而高雅,更有文化,更有能力的象征;国士:有着强烈的国家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战士:激情满怀,志存高远,无私奉献,是民族的脊梁。
☆、当代大学生要掌握国防观念的鲜明主题: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军队当之无愧的绝对领导核心;2、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救中国才能建设新中国;3、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4、只有树立爱国之情才能忠诚报效祖国;5、大学生要常怀爱国之心、爱军之情、报国之志;6、大学生要提高国防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职业素质、创业素质。
☆、南昌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要有军魂育人的情怀:军魂育人壮志凌云爱校展风采,文武双全指点江山报国写新篇。
白云献给蓝天,绿树献给大地,江河献给海洋,有志青年献给祖国。
面对扩张、侵略、颠覆、挑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历史参考资料:美国历史上三次严重的损失和两次未打赢的战争:1、1914年被英军摧毁华盛顿;2、1941年被日军偷袭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受到重创;(127年后)3、2001年9.11恐怖分子袭击纽约的双子楼和美军指挥中心的五角大楼;(60年后)4、1953年朝鲜战争于板门店被迫签字停战;5、1970年前后从越南战场主动撤出,尼克松到中国来与毛泽东握手。
☆、南昌理工学院军魂育人的文化与境界:1、以武为荣保国防,以文为志兴中华;2、关心国防就是关心自己,建设国防就是建设国家;3、共建国防我有责,共筑长城我为先;4、国无兵不宁,民无兵不安;5、祖国在我心中,国防在我心中;6、常怀振兴中华之志,常思兴武强兵之念;7、祖国是我们心中的太阳;8、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9、宁做流浪汉,不当亡国奴;1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军魂育人新境界—南理赋——贺南昌理工学院获得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井冈巍巍,赣江滔滔。
学府南理,传承航天。
至立夸赞美丽,含神奇之内涵。
举军魂之大旗,集英雄之风流。
小林秀英远见,造就一代名校。
声播洪州,名动中华!九九申报,荣登教坛,感文化之兴国,领教育之先河;三年励精,升格大专,承教改之热望,担民族之重任。
五年图治,师生群雄,叹投入之巨大,创七大之特色;一唱雄鸡,春潮浪涌,西湖佳音,鄱湖陶醉,庆升本之成功,喜桃李之丰收。
评定学位,零捌获批,登本科之泰山,载学位之皇冠。
忆往昔,岁月稠;看今朝,更上楼!观今日之学府,三区在目,五园入帘,有绿草之茵茵,扬国防之特色。
生态校园,美不胜收。
春天万象更新,荷塘花香;夏至樟树浓郁,几多清凉;秋则和风送爽,丹桂醉人;冬有暖阳弥漫,春其荡漾;朝迎彩云出楼,鸟语昂扬;夕观灯月交辉,红霞唱晚。
更有饱学者,指点江山,激情讲堂之内;莘莘学子,求知若渴,仰望星空,放眼宇宙之大。
三万精英,人才济济;军旗军威,雄风犹在,八一精神永存。
青春激荡,精武爱国,迎时代之新潮。
科学底蕴,务实求是,书雄浑之气魄。
厚德指教,写报国之华章。
啊!四海五湖,万方才俊汇斯地;凤舞龙翔,打造圣殿育新人。
富民智为首,强国教为先。
厚望晚辈,俯首为牛,正心树人,抱朴守静;情智二商,奉献学子;仁爱忠诚,扬我校魂,航天科教,启我民智,勤奋求学,兴我中华。
一、牢记韬光养晦的战略价值,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梦想现在美国病了,欧洲老了,日本熊了,中国醒了——中国的大学生要学习军事科学了。
什么是军事科学呢?军事科学是以战争和其他军事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的同时,并用于战争的准备与战争实施的科学。
战争自出现以来,总是伴随这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斗争的最高形式,成为政治斗争的继续。
什么是中国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观念就是努力以自身的和平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但面对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的发展,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
我国的国防政策是奉献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为此将陆军按照机动作战,主体攻防的战略要求,推进部队整体转型;海军按照近海防御的战略要求,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空军按照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有计划推进现代化转型建设;第二炮兵按照精干有效的原则,提高快速反应、有效突防、精确打击、综合毁伤和生存防护能力以及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逐步提高。
二、当代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军事思想(一)军事思想基本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也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期理论常常被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竞争的借鉴的指导原则。
其中包括军事哲学和方针原则。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发展简史:1、古代军事思想:最早萌芽于我国古代的殷商时期,形成于西周,成熟与春秋战国,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其历史终结。
古代我国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春秋战国前后就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政》、《军志》,在《尚书》、《周易》等古代典籍中也包含一些军事思想,对治军、作战、变革、争霸、兼并和军事技术等领域百家争鸣,涌现出了一大批军事人才群体和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军事思想,是全球最兴盛的高峰时期。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渊源流长,是人类军事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近代军事思想:一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二是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宣告诞生。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于欧洲,提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致力于战争,真正掌握军事实力,要普遍实行义务兵役制。
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并明确论述了战争的目的、战争的本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军队的建设、战争艺术、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关系、民众战争的作用与使用原则、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集中兵力和积极防御的思想等。
同时还论证了军事领域的许多基本原理和规则,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各种因素,指出全民参加的民族战争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3、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作为一种崭新的军事思想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及时总结了无产阶级以特殊身份参加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推翻了封建统治制度和以后反资产阶级的起义,以及民族解放运动,为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对人民战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略战术和武装起义进行阐述,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的军事思想。
以后建立了城市工人武装起义、无产阶级军队和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原则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以党治军”、“军队与国民相结合”、“在军队中建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在建军思想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4、现代军事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标志着人类文明跨入现代历史时期。
但此时的资产阶级国家在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如下特点:①“总体联盟战争”的思想确立与实施;②火箭武器与核武器战略思想的确立;③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精神和军事综合“大战略”思想形成;④“核威慑条件下的有限常规战争”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归纳起来就是: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思想。
毛泽东的战争观、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中国国防战略思想:①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不向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②确立和平发展是立国之本;③认为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④实施韬光养晦是价值不变的手段,是老子“道”的哲学与智慧;⑤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标准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三)军事思想的作用及其发展规律:1、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①形而上学的战争观点:要么为侵略战争而战,要么否定一切战争,要么是“强存弱汰”。
②马克思的战争观点:坚持正义的、进步的、革命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反动的、反革命的战争。
③科学的军事思想,可以预测军事斗争的胜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指出革命的道路,坚定群众和军队的信心。
④还可以为从事各项军事活动的人和单位提供全局性的指导。
2、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①军事思想基础来源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②军事思想由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新的军事思想代替旧的军事思想。
③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战争的实践去发展。
④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对抗中发展。
⑤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军事成果中发展。
⑥军事思想一定在相应的哲学思想相互促进中发展。
三、经典军事著作与军事人物简介:1、孙子兵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成书于2500年前春秋时期,是世界军事理论鼻祖,比欧洲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早2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