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安全培训记录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在幼儿园中,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我们尽力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是事故仍然可能发生。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情况,我们进行了安全培训并记录了急救知识。
一、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性在开始介绍急救知识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性。
预防事故是比仅仅应对事故后果更加重要的。
保持幼儿园的环境整洁、安全,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是确保孩子们身体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常见意外伤害及其处理方法1. 摔倒和跌倒孩子们在玩耍中,常常会因为玩得过于兴奋而导致摔倒和跌倒的情况发生。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查看孩子是否有明显的外伤;- 如果孩子能够站立,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我们可以观察孩子一段时间,并确保孩子没有出现其他症状;- 如果孩子感到疼痛或者存在其他症状,我们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2.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窒息、哮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
遇到孩子呼吸困难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清除孩子面部周围的任何可能堵塞气道的物体;- 如果孩子无法正常呼吸,我们应该寻求紧急医疗援助;- 如果孩子有哮喘症状,我们应该寻找其哮喘紧急药物并按照使用指南使用。
3. 头部受伤头部受伤有时难以避免,但我们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如果孩子撞到头部,我们需要冷静下来观察孩子是否表现出任何不寻常的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 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状出现,我们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4. 溺水幼儿园中的水池或其他水域是孩子们喜欢玩水的地方,但是溺水是一种严重的意外。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水域周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孩子及时远离;- 孩子在使用水域时应有成人的监护;- 孩子必须穿着合适的救生衣。
三、急救知识的培训记录为了提高幼儿园职工的急救知识和应对意外伤害的能力,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培训内容如下:1. 心肺复苏(CPR)CPR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维持血液循环。
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常识培训
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常识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教职人员和家长们了解如何应对幼儿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伤害情况,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常见意外伤害类型:如跌倒、烫伤、烧伤、割伤、咬伤等。
2. 急救基本原则:如保持冷静、判断伤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等。
3. 急救技能培训:如止血、包扎、固定骨折、心肺复苏等。
4. 预防措施:如加强安全意识、环境安全检查、儿童监管等。
5. 紧急呼救和就医指导:如如何拨打急救电话、选择合适的医院等。
通过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常识培训,教职人员和家长们可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培训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以确保大家始终掌握最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培训对于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来说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幼儿园急救常识及安全教育培训一、培训目的1. 增强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2. 普及常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培训内容(一)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1. 擦伤、割伤-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杂质。
- 止血:对于小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对于较大伤口,可用止血带在伤口上方绑扎,但需注意定时放松,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 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 包扎: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2. 烫伤- 冲: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 15 - 20 分钟,降低局部温度。
- 脱:小心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有粘连,不要强行撕扯。
- 泡: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 10 - 15 分钟,缓解疼痛。
- 盖: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
- 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 扭伤- 休息:停止活动,让受伤部位休息。
- 冰敷:在受伤后的 24 - 48 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减轻肿胀和疼痛。
-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 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4. 鼻出血- 让幼儿保持身体前倾,头部略低,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按压 5 - 10 分钟,同时张口呼吸。
- 可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幼儿的额头或鼻部,促进血管收缩,止血。
- 若出血不止,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二)突发疾病的急救1. 高热惊厥- 让幼儿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 解开幼儿的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通畅。
- 用筷子或压舌板放在幼儿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 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 气管异物-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 3 岁以上儿童):站在幼儿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幼儿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幼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幼儿的腹部,重复多次,直至异物排出。
常见急救知识培训一、前言急救知识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它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降低意外伤害带来的风险。
为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常见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将对常见急救知识培训进行详细介绍,以提高大家对急救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常见急救知识培训内容1.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方法维持心肺功能的一种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
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及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2.外伤处理外伤处理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环节。
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各类伤口,如擦伤、切割伤、挫伤等,以及如何使用绷带、三角巾等物品进行止血和包扎。
3.骨折处理骨折处理包括判断骨折、固定骨折和搬运伤员等环节。
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判断骨折,如何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进行骨折固定,以及如何正确搬运伤员。
4.中毒处理中毒处理包括判断中毒原因、排除毒物和给予相应救治等环节。
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判断中毒原因,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以及如何进行初步处理,如催吐、洗胃等。
5.高热、中暑、低血糖等突发状况处理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应对高热、中暑、低血糖等突发状况,如如何进行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给予糖分等。
6.常见急症识别与应对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常见急症,如心脏病、脑卒中、癫痫等,以及如何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进行初步处理。
三、培训方式与要求1.培训方式常见急救知识培训可采用理论讲授、实操演练、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
理论讲授主要介绍急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实操演练让学员亲自操作,掌握急救技能;情景模拟则通过模拟真实急救场景,提高学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培训要求(1)学员要求: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培训道真县人民医院:王加礼1、狗咬伤2、电击伤3、烧伤4、骨折5、心肺复苏狗咬伤急救处理最近常有报道关于狗咬人的事件发生,其实被狗咬伤,不管是疯狗,还是正常狗,都应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冲洗伤口。
若周围一时无水,那么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然后再设法找水。
冲洗伤口要彻底。
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沾污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
若伤口出血过多,应设法立即上止血带,然后再送医院急救。
记住:不要包扎伤口!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忘了冲洗伤口,或者只是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汞包扎好伤口就上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
电击伤的急救•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
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电击伤是由电流通过人体所致,其损害程度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度和接触时间长短有关。
电压越高、电流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
每秒钟30~150赫兹频率的交流电最能致人于死命。
微小的电流(100毫安),如果通过脑部或胸部要害,也有致死的危险。
触及电路或被闪电打击后,轻伤可有头晕、肌肉痉挛和抽搐;重者则呼吸中枢麻痹,出现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有心室纤维颤动者也可昏迷,心音和脉搏消失。
电击烧伤的创面较深,甚至烧焦、炭化,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接近触电部位可能有骨折或骨质疏松等损害。
患者被抢救脱险后,常有长期的肌肉疼痛、无力、头痛、神经过敏或部分肌肉麻痹等。
•通常人们遇到的电击多数是220伏的民用电或380伏的工业用电,而不是高压电。
如果是自己触电,附近又无人救援,此时需要触电者镇定地进行自救。
因为在触电后的最初几秒钟内,处于轻度触电状态,人的意识并未丧失,理智有序地判断处置是成功解脱的关键。
触电后并不象通常想象那样会把人吸住,只是因为交流电可引起肌肉持续的痉挛缩,所以手部触电后就会出现一把抓住电源,而且越抓越紧的现象。
此时,触电者可用另一只空出的手迅速抓住电线的绝缘处,将电线从手中拉出解脱触电状态。
如果触电时电器是固定在墙上的,则可用脚猛力蹬墙同时身体向后倒,借助身体的重量和外力摆脱电源。
能够地自我解脱的触电者一般不会出现诸如耳聋、视力障碍、月经紊乱、轻度性格改变等后遗症。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作为救助者必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现有条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绝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增加了电流的损伤,而且使救助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电击的威胁。
正确的救护方法是: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关闭电源:如触电发生在家中,可迅速采取拔去电源插座、关闭电源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刀的办法切断电流。
b.斩断电路:如果在野外郊游、施工时因碰触被刮断在地的电线而触电,可用木柄干燥的大刀、斧头、铁锹等斩断电线,中断电流。
c.挑开电线:如果人的躯体因触及下垂的电线被击倒,电线与躯体连接下很紧密,附近又无法找到电源开关,救助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手杖等绝缘物将接触人身体的电线挑开• d.拉开触电者:触电者的手部如果与电线连接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燥木棒将触电者拨离触电处。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往往神志不清,救助者应立即进行下一步的抢救。
松解影响呼吸的上衣领口和平腰带,使其呈仰卧位,头向后仰,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取下假牙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发现呼吸停止、颈动脉处触及不到搏动,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直至伤员清醒或出现尸僵地进行,直至伤员清醒或出现尸僵、尸斑为止。
在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设法与附近的医院取得联系,以便为伤员争取到更好的抢救条件。
对于雷电击伤的伤员也要采取相同的急救措施。
毒蛇咬伤在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
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
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
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
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
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
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
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
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
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
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
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
(如不能确定是哪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毒蛇咬了怎么办?(二)如果是在野外遭毒蛇咬了,事先又没带蛇药,那么可以就近寻找一种称做瓶尔小草(俗名一支箭)的蕨类植物(多生长在阴湿草地),搓碎敷在伤口处,然后在就近求医。
•被毒虫(毒蝎子、毒蜘蛛、蜈蚣、大蚂蚁、黄蜂)咬了怎么办?---毒蝎子被毒蝎子咬后剧痛,到医院治疗时会做封闭。
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碱性肥皂水(别用香皂)、苏打水、3%氨水、4%碳酸氢钠等清洗伤口,用碘酒、酒精进行消毒。
可以用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
如果有蛇药的话。
用温开水化开抹在伤口上,没药可用泡开的冷茶叶(碱性)敷上。
---毒蜘蛛毒蜘蛛有很多种,毒性也不一样,有神经毒、细胞毒、溶血毒等。
被咬后伤口剧痛、出血、甚至导致神志不清。
蜘蛛毒也是酸性毒,处理办法与毒蝎子一样,越早越好。
•---蜈蚣、大蚂蚁这两种毒也是酸性毒,救治方法与毒蝎子相同。
---蜜蜂被蜜蜂蛰了救治方法与毒蝎子一样。
但蜜蜂蛰人后会把刺留在人体,刺不出、毒不出,因此必须先把刺拔出来,才能去毒。
---黄蜂在上述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毒呈碱性,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用醋敷抹在伤口上。
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骨折的急救•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时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
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
因而,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应在现场进行,首先扼要地了解伤情,先查生命体征,后查局部伤情,以确定损伤性质、部位和范围。
•要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紫绀、异常呼吸等现象;注意病人有无休克;有无伤口出血及内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无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颅脑损伤体征;有无胸、腹、盆腔内脏损伤;有无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肢体瘫痪,注意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表现,确定是否有骨折及脱位。
•急救处理应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防止休克。
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
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减轻组织损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内或外出血为损伤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会加重休克,一般伤口局部加压包扎,即可止血。
对于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带,但绑扎的部位要正确,松•紧要合适,否则会加重出血,上止血带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二小时,应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险,轻易将止血带放松。
在可能条件下,应立即输液、输血和给氧。
③骨折肢体临时固定:上肢骨折主要用夹板固定,用三角巾悬吊,并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环托马斯架固定或绑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夹板上;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损伤时,应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
不论病人是仰卧或俯卧,尽量不变动原来位置将四肢理直,准备好硬板担架后,由两人轻轻将病人滚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宽布带捆在担架上。
如骨折位于颈部,则一人必须把住下颏和枕部略加牵引。
滚翻时脊柱应保持中立位。
腰或颈下垫一小布卷则烧烫伤的急救•灼伤是工业生产、战争和日常生活常见的损伤,它包括高温(火焰、沸水、蒸气、热油、灼热金属)、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电流(高压电)及放射线(X射线、γ射线)等引起的机体组织灼伤。
烧烫伤其实家庭中经常有被烧伤、烫伤的事故发生,但由于伤者及家属往往没有做紧急处理,错过了事故发生最初的时间里救治的机会,而使伤者的痛苦加深,留下瘢痕的机会也越大。
那么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首先,不要慌。
如果是开水烫伤、蒸气烫伤或火烧伤,只要面积在40%以下,烧烫伤后立即起了水泡并明显感觉到疼痛的,总之属于小面积、浅度的,就要立刻取来冷水或冰水,把伤处浸泡在冷水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等到从冷水中拿出来感觉到不疼了,再把伤处的衣物慢慢地脱掉,用干净的敷料、绷带包扎好,送往医院。
如果伤处的面积很小,程度很淡,经过冷水浸泡后涂些常用药物再包扎上,过几天就会自行好转。
所以家中应常备些烫伤、烧伤的药物以备万一,而这些药物在一般药店都可见到。
•早期的冷水处理对创面的愈合有很大的好处,第一可减轻疼痛,第二可以减轻水肿,早期的烫伤引起血管改变,好多血浆样的东西会从血管流出来,经过冷水处理以后,水肿就轻,渗出就少。
第三用了冷水以后就可以使创面的一些毒性物质减轻,对创面的继发性损伤就减轻。
所以这种病人就愈合比较快,今后的瘢痕也比较轻。
所以早期的处理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是很简单的。
如果是热水烫伤,有的人说被热水烫伤再加冷水激是不是热火归心,我们认为不会。
这种烧伤面积在40%以下的病人用冷水处理是没问题的,如果烫伤面积过大而用冷水来处理,可能全身反应会比较重,但是小面积的是不会有问题的,只会有好处。
•有些烧烫伤病人,烧烫伤的部位是在头部或呼吸道,那么即使面积不大,也可能出现合并症,除了用冷水进行紧急处理外,为防止发生休克,家里准备点盐化成盐水,口服补充点盐水,这样可以补充他的血容量,可以减轻休克程度,等有条件了,再转到医院去。
化学烧伤强酸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或3%~5%碳酸氢钠液冲洗创面;强碱烧伤用大量清水或1%~2%醋酸冲洗创面;生石灰烧伤应先去净石灰粉粒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千万不要将沾有大量石灰粉的伤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生热加重伤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