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 格式:ppt
- 大小:7.96 MB
- 文档页数:86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课时科学立法一、选择题1.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B.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遵法守法C.文明执法、职能科学、公开公正、守法诚信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职能科学、公开公正答案A解析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A正确。
其余皆不正确。
2.我国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科学立法,下列对科学立法的认识有误的是()A.科学立法就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C.科学立法要立足国情与实际D.科学立法必须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民主化答案D解析科学立法必须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不是民主化,D错误;A、B、C说法皆正确;故选D。
3.进行依法治国的第一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科学立法。
关于如何推进科学立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依法立法,把立法法作为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唯一法律依据B.要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C.要合理设定权利和义务,权力与责任,重权利、轻义务D.坚持科学立法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答案B解析A错误,把宪法和立法法作为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C中“重权利、轻义务”说法错误。
D与题意无关。
B正确,入选。
4.我国的立法机关不仅包括部分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包括()A.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及法院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察院或人民法院D.国务院、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答案A解析我国的立法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县的人大。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围绕“遵守法律”和“维护权利”两个重点展开,引导学生通过三个话题的学习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法律指导日常行为。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法治的内涵,掌握了一些法律规定,能够将生活中的现象对应到法律中,在这一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
话题一:用好法律维护权利。
本话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习运用法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意识,使学生掌握针对具体问题寻找相应法律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法、用法维护权利。
话题二:守法不违法。
本话题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
教材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比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应有态度和方法。
话题三:依法维权有途径。
本话题帮助学生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学习依法维权的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依法维权的意识,遇事时想到用法律维权,本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维权的有效途径,在能力范围之外主动寻求帮助,在能力范围之内积极采取行动。
三个话题之间有逻辑关系,也能够相互补充和印证,先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观念,再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法律的方法。
【学情分析】江苏省、苏州市对小学五年级、新初一学生学习背景、相关因素调研显示,同时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六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接触了许多生活情境,对于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想法。
但是,在权利受到侵害,或是遇到纠纷时,学生很难运用法律维护权利。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遇事时要想到法律维护权利,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法律的救济。
六年级的学生知晓许多不良行为,但并未将这些行为提升至违法的高度,也认识不到自己有“不触犯法律”的义务。
通过本课教学,也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不良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
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教案
XXX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有举报和控告的权利。
监督权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也是保障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
权的重要手段。
二)广泛的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
1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定义
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
理的权利。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
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
2我国公民的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
1)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公民可以参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等基
层组织的民主管理活动,对基层事务进行讨论、决策和监督。
2)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
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和委员,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
公民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向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
3小结
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包括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民主决策权和管理权。
行
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国家民主政治的
重要保障。
和服务对象,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和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监督权,以及如何寻求政府的帮助。
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交流。
听讲、讨论、思考、归纳总结。
PPT、白板、黑板、案例分析材料。
第四框全民守法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理解坚持全民守法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明确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4.辨析与评价:客观评价法治与德治的作用。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因、要求。
2.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公共参与: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要求(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①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辨一辨] 有人认为,坚持全面守法,就应该引导人们依法行使权利。
你是如何认识的?提示: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推进全民守法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判一判] (1)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已经蔚然成风。
教案序号32——17、18 课题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政治担负的主要职能及其内容;懂得我国政府的性质;懂得如何行使监督权运用目标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学会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途径;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本领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依法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教学重点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教学难点对于“服务型政府”的理解(重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板书设计一、公民享有民主权利1、广泛的政治权利与自由2、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3、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1、感受服务型政府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3、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复习】[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99页[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100页[3]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哪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导入】展示“学生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小区评议会”和“大灾有大爱”三张图片,体会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进而探讨政府权力行使的监督。
提问:1、我们的社会生活包括哪些生活领域?你能提出哪些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2、我国政府在汶川大地震期间采取的措施,体现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假如没有这样一个政府,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政府履行职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政府的职能与职权有什么不同,作为公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讲授新课】一、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一)公民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民主选举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的首要政治权利。
如果连选举权都没有,就谈不上参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权利。
所以公民的选举权是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我国的选举遵循以下原则:[1]普遍、平等的选举原则一般情况下只要年满18周岁,并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都有平等地参与选举的利权。
全民守法1、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诉求日益增强,切实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 )A.摆脱道德观念束缚的必然要求B.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C.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D.公民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2、四川省首届1100家民营企业“诚信百千工程”评选活动入围名单已于2019年8月27日在四川新闻网首页、信用中国(四川)平台正式公示。
其直接意义在于( )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②健全违法失信惩戒机制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④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9年甘肃推进全民守法,谋普法对象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的是( )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②“官本位”“权力崇拜”③“忍一时风平浪静”④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素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要求( )①全体公民尊法守法,信法用法②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④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科学民主立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守法应是政府“第一形象”。
政府带头守法( )①有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提高施政的质量和构建政府的威信②有利于排解矛盾,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进而带动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③有利于增强政府效能,提高民主管理水平④有利于推进政府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切实保障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文明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 )A.树立服务思想B.树立法治观念C.树立合作意识D.树立维权意识7、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论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理性的心态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
这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 )①增强公民意识,维护个人利益②自觉履行义务,尊重他人权利③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表达意愿④遵守宪法法律,有序政治参与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人越来越方便快捷地参与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一)学考达标练1.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下列符合科学立法要求的是( )A.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C.依纪依规严厉打“虎”,追究其法律责任D.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答案】A【解析】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法过程中要遵循的规律,符合科学立法要求,A符合题意;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属于立法环节,B排除;C、D体现的是执法环节,排除。
2.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82部、行政法规610部、地方性法规12 000部,不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我国推进科学立法,依法治国方略取得了重大成就C.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得到全面贯彻实施D.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答案】B【解析】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国方略取得重大成就,B正确;“享有立法权”的是全国人大,排除A;C说法绝对化;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不是根本目的,D错误。
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表明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D.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答案】B【解析】材料中通过制定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表明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正确。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就是中国共产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A、C、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