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图!比较正确!
展开全文
2楼:郁闷阿.Q 2010-12-05
首先一个坐标系,X轴和Y轴!这个没有矛盾吧!而后把地球放正!暂时不考虑它的自轴斜问题!夏天日出东北30度,冬天日出东南30度!而后作一条与赤道面30度的一条直线!圆心是月球,当农历二十三的时候,月球还没有处于地球下方(南极)的时候,我们月出就是东北,当地球继续上升运动,月球处于地球的下方南极的时候,我们再看月出它就处于东南向了!这种情况只一下半年,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才会发生这种现象!而其它月份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能量的,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
注意密封性要好。
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
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
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
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
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天)的时间。
1.2.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一)基本概念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教材第6页图1.4)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
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
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思考问题:请学生判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
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教材第7页图1.6)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层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很剧烈。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基本关系。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
(2)提出问题: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知识讲解(1)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地球的潮汐现象产生影响。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了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昼夜交替:白天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晚上需要休息。
地方时差: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与西八区相差一个小时。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的风向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向左偏。
(2)分析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四季变化:春暖花开、夏热酷暑、秋高气爽、冬冷雪飘。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
5.作业布置(2)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
1.2.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教材第9页图1.4)
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
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
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问题:请学生判断下列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
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就少。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教材第7页图1.6)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层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很剧烈。
一)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1、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常出现的一些暗黑的斑点。
问题——①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图1.7)分析太阳黑子“黑”的原因?②让学生依据(教材第8页图1.9)估算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答:①因为光球层黑子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它地方温度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②从图可看出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11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致。
2、耀斑: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耀斑爆发是太
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教材第8页图1.8)
3、二者关系: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它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教材第8页图1.9)
据图说明了太阳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如下:
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相对数的年变化有相关性,二者变化周期大体为11年;
2)不同地区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相关性不完全一致;
(教材第8页图1.9)中,12测站为正相关,而22测站为负相关,36测站则一段为负相关、另一段为正相关。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的电离层;从而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例如1989年3月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15次部分中断,24次全部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磁针不能正确的指示方向。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各国都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早作准备,把太阳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太阳释放的能量主要有()
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粒子的能量
C.氢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
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2、形成原因与太阳活动相关的自然现象有()
A.流星现象
B.极光
C.磁暴
D.极昼极夜现象
3、在光球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极光
B.黑子
C.耀斑
D.带电粒子流
参考答案:1、BC 2、BC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