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备课第二课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娱乐方面的作用。
2、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认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4、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现在大部分孩子家里都有计算机,也会用计算机上网、打字、画画等,在学习本课时,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计算机在学习、生活、娱乐方面的应用,教师补充即可。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学生也知道一些,可以让他们做介绍,教师补充,并给出计算机外设分为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让学生来分辨。
学生还用过很多软件,可以给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让他们说说自己用过软件是哪一类。
计算机的种类很多,学生见过一些,可以让他们说说特点,然后教师补充教师学生没说到的。
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计算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的主机和外设,明确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功能,了解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的关系,能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了解各种计算机的性能。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一、情境导入:1、师:计算机,它的英文名字叫做Computer,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学生看一段关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的视频。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如何使用计算机的。
2、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发现计算机不光可以用于学习、娱乐,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讲授】二、认识计算机:1、师:计算机的本领这么大,同学们想不想来认识它呢?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看课件中出示的计算机的图片,说说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2、师:它们的功能是什么?3、学生发言,教师给出正确的解释。
4、告诉学生主机以外的设备是外部设备,简称外设,引出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
5、师:通常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组成,但如果要实现更多的功能,我们还要给计算机配上相应的外设。
学生看概念图节点上分别出示的各组成部分的图片,分析显示器、键盘、鼠标,哪个是输入设备,哪个是输出设备。
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资源•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目录•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与规范上网行为引导•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0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过程与方法目标02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的观念。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是保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重要措施。
学生需要了解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办公自动化、图像处理、科学计算等。
通过了解这些应用领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鼠标和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学生需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复制、粘贴等。
知识点梳理02计算机硬件组成主机与外部设备主机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
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用于与主机进行信息交互。
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四年级信息技术备课教案课题年级四年级课时数1主备人备课时间1、了解上网的几种方式知识与技能2、知道几种上网方式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计算机连入因特网有许多方法,教学家庭中主要使用拨号、宽带等上网方式。
通过交目标流,使学生有总体初步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对上网的根本概念有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健康上网的兴趣重点重点:了解“拨号上网〞的方法。
难点难点: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连入因特网教学计算机〔可以登陆因特网〕环境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环节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前三分钟:请介绍自己家用何种方式上网?情境创设:〔师〕上节课,我们在因特网上浏览了迪士尼中国网站。
那么,一台独立的计算是怎样连接上因特网的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我了解常见的几种上网方式2、我知道这几种上网方式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出示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6-P7说一说常见的上网方式有几种?2、你找到的三种上网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三、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四、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完成:列个表,说一说三种上网方式各有什么不同?五、实践创作展示评价小组展示一:常见的上网方式有三种,分别为:1、拨号上网2、ADSL宽带上网3、专线上网小组展示二:拨号上网的特点是:需要将Modem(调制解调器)连接线。
它的特点是:速度慢,上网时无法接拨。
小组展示三:ADSL宽带上网的特点是:ADSL是运行在原有线上的一种高速宽带上网方式,它具有节省投资,上网速度快,安装简单等优点。
ADSL上网与拨号上网相比,传输速度更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展,ADSL宽带上网已成为家庭主流的上网方式之一,目前ADSL上网的付费方式一般采用月租式,即每月固定向ISP缴纳相应的费用,就可以24小时在线,而不用担忧高额的费。
小组展示三:拨号上网时,计算机中不必安装网卡,只需要1个调制解调器即可;ADSL上网时,计算机中必须配置网卡和专用的ADSLModem。
粤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2课《留住网上精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留住网上精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截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在网上捕捉和保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截图工具,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基础,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使用截图工具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截图工具,能够熟练地捕捉和保存网上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技,积极上网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截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截图工具,捕捉和保存有用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台可以操作的电脑。
3.教师事先了解和熟悉截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网络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想把这些图片保存下来,应该怎么操作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截图工具的快捷键和基本操作方法,并演示如何捕捉和保存图片。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网上寻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并使用截图工具将其捕捉并保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捕捉图片,截图工具还有哪些其他用途?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截图工具的其他功能,如捕捉文字、形状等。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课教案:指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指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数据分析和预测是息技术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一部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学会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事物的发展趋。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为孩子们介绍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方法,并教授他们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数据分析方法1.问题概述与目的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问题的概述和目的。
例如,我们需要分析一个班级的学生体重数据,我们需要先确定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体重是多少?还是体重分布是否均匀?确定问题的概述和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确定了问题和目的之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要注意,收集的数据应该是相关的,而且应该是可信的。
一般来说,数据的有效性取决于样本数量和采样方法。
数据整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统计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
3.数据的描述在数据整理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
数据的描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心位置: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2)数据的分散程度:如标准差、极差等。
(3)数据的分布形态:如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
通过数据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二、数据预测方法1.问题概述与目的在进行数据预测之前,我们同样需要先确定问题的概述和目的。
例如,我们需要预测科技公司未来一年的营业额,我们需要先确定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未来的营业额是多少?还是营业额的增长趋势如何?确定问题的概述和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
2.历史数据的分析在进行数据预测之前,我们需要分析历史数据。
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并从中得出预测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分析公司营业额的增长趋势,从而得出未来一年的营业额增长率。
粤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2课《留住网上精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留住网上精彩》这一课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收集、整理、保存网上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收集、整理、保存信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会筛选有用信息,不会归类整理,不会合理保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收集、整理、保存网上信息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关键词、分类法等筛选和整理信息;掌握将信息保存到电脑硬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保存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收集、整理、保存网上信息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使用关键词、分类法筛选和整理信息,将信息保存到电脑硬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电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网络故事,引发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收集、整理、保存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收集、整理、保存网上信息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使用关键词、分类法筛选和整理信息,将信息保存到电脑硬盘。
5.合作交流: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成果,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收集网上信息–途径:搜索引擎、专业等–方法:关键词、分类法等2.整理网上信息–筛选:有用信息与无关信息–归类:同类信息分组整理3.保存网上信息–方法:保存到电脑硬盘、移动设备等–注意:文件格式、命名规则等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2课《搜索引擎查信息》教案(一)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闽教版(2020)【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作用与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提炼关键字快速查找有效信息,这需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如关键词的选择、使用引号进行精确搜索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理解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使用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搜索引擎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搜索引擎的介绍,如百度、谷歌等。
3. 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包括关键词的选择、使用高级搜索等。
4. 网络信息的筛选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展示正确的操作步骤。
2.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实践操作中学习。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选择关键词,如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等。
4. 问题解决:设置一些搜索难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平时怎么找资料?”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搜索引擎的概念。
2. 讲解新知:教师介绍搜索引擎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3. 实践操作: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信息搜索,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讨论如何选择关键词,如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5. 问题解决:提出一些复杂的搜索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适时引导和解答。
6.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搜索经验和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搜索引擎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