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PPT
- 格式:ppt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14
,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
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
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
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
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
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
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12°,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
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是没有月亮,只不过由于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三、关于月相的方位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
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
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借助多媒体软件。
地球太阳月亮之间的关系
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确的运动关系。
这三者的运动形成了日月食、潮汐等许多自然现象。
1.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
地球的公转速度为每秒29.8公里。
地球公转时,自转轴保持近乎垂直太阳的方向,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会经历四季的更替。
2. 月亮围绕地球公转
月亮以椭圆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转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11秒,即一个朔望月。
月球的公转速度为每秒1.02公里。
月亮绕地球公转时,也以稳定的一个面朝向地球。
3. 日蚀和月蚀的发生
当新月时,如果月球经过地球和太阳连线之间,就会发生日食。
如果满月时,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连线之间,就会发生月蚀。
日月食的发生需要三者精确对齐,是天文现象。
4. 出现昼夜和月相变化
地球自转与公转造成昼夜交替。
月球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同步,始终
以一个面朝地球,所以从地球看,月亮会出现盈亏圆缺的月相变化。
5. 影响潮汐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形成潮汐。
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和月球引力叠加,生产的潮差最大。
月球离地球近,引力主导着潮汐的周期变化。
地球、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是天体运动的典范,它们之间精妙的关系维持了地球上的生命环境。
这种天体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存在于整个太阳系和宇宙之间。
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
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为三者以不同的速度公转,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关系。
地球和月球围绕太阳运行,地球以每年365.25天行走一周天,月球以每月29.5天行走一周天。
月球比地球更接近太阳,因此月球快速掠过太阳,而地球慢慢移动,因此两者的关系是复杂的。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断变化,它们之间有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它们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峨眉月和复活月。
新月是月球和地球同一面朝向太阳,所以从地球看月球是完全黑暗的,没有月光照耀,这就是最暗的夜晚。
上弦月是月球正向地球移动,从地球看,月球出现一半的月光,此时月亮正在升起,此刻的夜晚有明朗的星光闪亮。
满月是月球和地球背向一起旋转,从地球上的角度看,月球完整地照耀在地球上,月光明亮,夜空也就是最亮的时刻。
下弦月是月球向地球运动,从地球角度看,月球只有一半月光照耀,月亮刚刚落下,夜晚暗淡,但是仍然有较多的星光,可以弥补月光的不足。
峨眉月是月球离地球的最近距离,从地球来看,月球只有很少的月光照耀,夜晚依旧昏暗,但是会显得比新月更明亮一些。
复活月是月球和地球正向一起旋转,从地球角度看,月球的亮度是满月的一半,但比峨眉月更亮,夜晚也会比较明亮一点。
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的,通过观察,
我们可以了解三者之间复杂的运动规律。
日环食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关系:太阳位于月球后方,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太阳的部分会被月球遮挡,而太阳的周围则会出现一圈日冕。
拓展资料
日环食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
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
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发生日环食时,体物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
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
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
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
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
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
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
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