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34.41 KB
- 文档页数:10
太阳与月球的相同和不同点太阳和月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天体之一。
太阳是地球的恒星,而月球则是地球的卫星。
它们在宇宙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相同点1. 都是天体:太阳和月球都是宇宙中的天体之一,它们都存在于太阳系中。
2. 都是地球的天体:太阳和月球都与地球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阳作为地球的恒星,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维持了地球上的生命;而月球则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的引力产生了影响。
3. 都具有一定的质量: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之一,其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而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4. 都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和月球都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太阳自转周期约为25天,公转周期约为365天;而月球自转周期与其公转周期相同,均为27.3天。
二、不同点1. 大小和质量: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质量约为2×10^30千克。
而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千米,质量约为7.34×10^22千克,相对于太阳来说,小得多。
2. 光度和亮度:太阳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天体,它的光度非常大。
而月球则是反射太阳光的天体,其亮度相对较小,不如太阳明亮。
3. 温度和表面特征: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5500℃,而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表面有大量的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表面特征非常丰富。
而月球的表面温度在白天可达130℃左右,在夜晚则会下降到-180℃。
月球表面有许多撞击坑和山脉,地形特征相对较单一。
4. 组成和结构:太阳主要由氢和氦等气体组成,其中氢占据了太阳质量的约74%。
而月球则主要由岩石和尘埃组成,其内部结构相对简单。
5. 功能和作用: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提供了光和热,维持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而月球则对地球的引力产生了影响,控制了地球的潮汐现象。
太阳和月球是地球附近的两个重要天体,它们在大小、质量、温度、表面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导语】地球所处的地球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理解。
宏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在⽆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粟,它处在永不⽌息的运动中。
1太阳辐射是电磁波
2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亿分之⼀到达地球
4⼈类利⽤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器等,煤、⽯油、天然⽓等化⽯燃料。
5太阳⼤⽓层分为三层:光球、⾊球、⽇冕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
⽇冕——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候的变化
(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扰⽆线电短波通讯
(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磁暴”现象。
地球太阳月亮之间的关系
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影响。
地球作为内层行星,处于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
地球每年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形成四季的变化。
地球从太阳处获得光和热,这使生命可以在地球上存在。
而月亮作为地球唯一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月亮的公转周期约为27.3天,形成月相的循环变化。
月亮的引力也对地球产生影响,引起海潮的涨落。
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互动关系系统: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地球为月亮提供重力牵引,月亮又对地球和大气层产生涨落效应。
这三者之间微妙的天文关系,构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运行机制。
它们之间细致入微的互动作用,也才使地球成为一个宜居的星球。
以上内容仅从天文学的角度概括了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希望能满足您提出的标题需求。
如果您需要其他补充,请指出,我将不断完善和丰富文章内容。
月亮和地球转动的关系
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是地球的主恒星,地球围绕太阳转,转一周是阳历1年。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同时月球也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转一周是阴历一个月。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相关信息:
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下:1、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是阳历一年。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是阴历一个月。
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地球和月球。
4,组成的行星系统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差异。
5,在地月行星系统中,随着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自转,白天和晚上都有差异。
6,当三者排成直线时,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
7,月亮从中央挡住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就会出现日食。
8,地球从中间挡住阳光,照向月亮,就会出现月食。
月球与地球关系新论。
最近几年科学界有新的说法,说地球刚形成时温度很高,所以周围挥发物质很多,后来凝聚到了月球上。
当然,这种结论需要天文学家进一步探索。
月球与地球海洋潮汐的关系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一天上两次就说高潮,下两次就说低潮。
白天发生的事叫潮汐,晚上发生的事叫试金石。
因为潮水是由太阳和月亮的重力引起的。
太阳比月亮大得多,但离地球较远,所以月亮对海水的影响是太阳的2.17倍,海水涨落主要是月亮的重力造成的。
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引起了数千年来对宇宙的无限遐想,月亮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和关系?我国农历是按照朔望月规律编制的。
地球对月球的重力是地球海洋潮汐的原因,直接影响地球的自转周期。
月球也是矿物报告,如用作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卫星等制造材料的金属钛,月球上也非常丰富。
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多云天气,这就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
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也是地球人移民到外行星的最佳转播站。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课设计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课要点】①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②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课手段】多媒体资料库【教课过程】(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观点2.太阳辐射能量的根源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多媒体资料展现,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 图 1。
5)经过资料、地图及同学平时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 图 1。
6)太阳外面大气构造由几部分构成?(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外面大气构造: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提出问题,指引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 有关图像思虑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板书) 2.太阳活动及主要种类①太阳活动②主要种类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 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 年,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3.对地球的影响: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天气的影响三、月相及其变化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指引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有关图像,思虑议论)为何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多长?不一样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向观察到哪一种月相?教材 P9 图 1.10 和 P10图 1.11 两副图像应当怎样判读 ?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因为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P9 图 1.10 阅读时应注意观察者是站在图像中心,所以上弦月时,是观察者右侧的月面光亮,下弦月时,是观察者左侧的月面光亮。
教材 P10 图 1.11 阅读时 ,应注意 ,观察者位于北半球 ,月球在南部天空 ,观察时间和方向: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一样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向,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列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一样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向,此图表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地球太阳月亮之间的关系
内容:
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太阳是地球的光和热的来源。
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这就是我们一天一夜的由来。
月亮围绕着地球转,是地球的唯一的自然卫星。
月亮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反射到月球表面再反射到地球的。
月亮绕地球转一周需要大约27天,这就是一个月的由来。
月球和地球之间有引力关系。
月球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海洋,产生了潮汐现象。
满月和新月时,潮差最大,这称为春潮和落潮。
月球的运行周期决定了月相的变化。
一个月期间,我们看到的月亮从新月到满月然后又到新月,这就是月相循环。
月球只有一半面朝地球,月相的变化是月亮公转时我们看到的部分不同造成的。
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周期构成了人类认知时间的基础。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地球环境,使生命得以在地球上存在并演化。
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
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为三者以不同的速度公转,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关系。
地球和月球围绕太阳运行,地球以每年365.25天行走一周天,月球以每月29.5天行走一周天。
月球比地球更接近太阳,因此月球快速掠过太阳,而地球慢慢移动,因此两者的关系是复杂的。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断变化,它们之间有六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它们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峨眉月和复活月。
新月是月球和地球同一面朝向太阳,所以从地球看月球是完全黑暗的,没有月光照耀,这就是最暗的夜晚。
上弦月是月球正向地球移动,从地球看,月球出现一半的月光,此时月亮正在升起,此刻的夜晚有明朗的星光闪亮。
满月是月球和地球背向一起旋转,从地球上的角度看,月球完整地照耀在地球上,月光明亮,夜空也就是最亮的时刻。
下弦月是月球向地球运动,从地球角度看,月球只有一半月光照耀,月亮刚刚落下,夜晚暗淡,但是仍然有较多的星光,可以弥补月光的不足。
峨眉月是月球离地球的最近距离,从地球来看,月球只有很少的月光照耀,夜晚依旧昏暗,但是会显得比新月更明亮一些。
复活月是月球和地球正向一起旋转,从地球角度看,月球的亮度是满月的一半,但比峨眉月更亮,夜晚也会比较明亮一点。
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的,通过观察,
我们可以了解三者之间复杂的运动规律。
太阳月亮和地球转动的关系太阳、月亮和地球是我们太阳系中三个最重要的天体。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精密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之间的转动关系。
太阳的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的体积非常大,可以容纳地球的100万倍。
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转动是由其核心的热气运动所引起的。
由于太阳的体积很大,因此它的转动速度非常慢。
它的自转周期为27.3天左右。
太阳的转动也造成它的磁场不稳定,会发生爆发、耀斑和磁暴等现象。
地球的转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每24小时绕自身轴心一周,从而形成了一天。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
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日出和日落。
月亮的转动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在绕自身轴心自转。
月亮的自转周期是27.3天,和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一样。
由于月亮的转速与公转速度一致,因此我们总是看到月亮的同一面。
这就是所谓的“恒面”现象。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亿公里左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8万公里左右。
由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有引力作用,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会影响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潮汐、日食和月食等。
潮汐:由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
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海水会被吸向月球一侧,导致这一侧的海水位升高,形成高潮。
而在另一侧,海水被“离心力”作用向外移动,形成低潮。
日食和月食:在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当月球挡住太阳时,会发生日食;当地球挡住太阳的光线,使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中时,会发生月食。
总的来说,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而又精密,它们的转动和位置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
高一地理月相必修一知识点月相是指地球上观测到的月亮的不同形状,它是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相对位置的结果。
理解月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对于我们了解天文现象和地球的运动很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一地理必修一中与月相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月亮的运动轨迹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
月亮在轨道上的运动会导致我们看到的月相的变化。
月亮绕地球的运动轨道称为月球轨道,它是一个椭圆形。
二、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太阳在地球中心的南方,地球在月亮中心的北方。
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是新月。
当太阳、地球和月亮呈一条直线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
除了新月和满月,还有半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等不同形状的月相。
三、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互影响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存在着引力相互作用。
地球对月亮产生引力,使月亮绕地球运动;太阳对地球和月亮的引力也会影响它们的运动轨迹。
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潮汐现象的发生。
四、月食和日食当地球、月亮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日食发生在地球被月亮挡住,太阳的光线无法照射到地球上;月食发生在地球挡住太阳的光线,遮住了月亮。
五、观测和记录月相为了了解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观测月亮的形状和位置。
观测月相的常用方法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使用望远镜。
观测月相的时间和地点记录下来,可以制作月相表和月历。
六、月相对地球的影响月相的变化对地球的生态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满月时月亮最亮,可以提供夜间照明;在赏月活动中,月相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结:了解月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天文学和地球运动至关重要。
通过观测和记录月相,我们可以了解月亮的不同形状和位置,也可以制作月相表和月历。
此外,月相的变化还对地球的生态和人类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月相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从中深化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日环食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关系:太阳位于月球后方,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太阳的部分会被月球遮挡,而太阳的周围则会出现一圈日冕。
拓展资料
日环食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
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
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发生日环食时,体物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
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
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
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
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
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
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
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月球、地球的基本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日、月、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3.掌握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及其周期性。
二、教学内容1.太阳、月球及地球的基本情况;2.日地系统、月地系统及太阳系的基本知识;3.月球的运动、月相变化及月食;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日食及黑子的形成;5.地球的旋转、公转及其周期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2.示范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方式,直观展示日、月、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3.观察法:通过肉眼或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相变化、日食等现象;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日、月、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实地、图片、视频等展示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太阳、月球、地球的基本情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日月地系统(20分钟)讲解日地系统、月地系统及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及其周期性。
第三步:月球及其现象(20分钟)讲解月球的运动、月相变化、月食等现象,采用模拟器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月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周期性。
第四步:太阳及其现象(20分钟)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日食及黑子的形成等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步:地球的旋转、公转(20分钟)讲解地球在公转、自转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可观测的周期性现象。
第六步: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本课所讲授内容,概括日、月、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日、月、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生在课中拍照、实地观测、模拟实验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2.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学生在单元考试中的成绩表现。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
注意密封性要好。
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
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
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
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
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
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
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
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
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
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12°,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
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是没有月亮,只不过由于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三、关于月相的方位
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
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
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借助多媒体软件。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使用教具(如地球仪、三球仪)等。
【教学重点】①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②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图1。
5)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图1。
6)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几部分组成?
(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板书)2.太阳活动及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相关图像,思考讨论)为什么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多长?不同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观测到哪种月相?教材P9图1.10和P10图1.11两副图像应该如何判读?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P9图
1.10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是站在图像中心,因此上弦月时,是观测者右边的月面明亮,下弦月时,是观测者左边的月面明亮。
教材P10图1.11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位于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观测时间和方位: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板书)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设计思想】本节教材主要由两个重点知识,一个是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另一个是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难点知识是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创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由形象思维想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的概念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可参考。
对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
注意,应该将学生分组制作。
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
若没有条件,可以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
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
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
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3)教师总结:总结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理、规律等作个
总结。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