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当时,大宋江山基本上被元军占领,坚持抗元的宋军已退 至广东沿海,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是再 恰当不过了。就在文天祥被俘的次年,元将张弘范攻破宋 军的最后据点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大臣陆秀夫背着年 幼的皇帝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用“雨打萍”比喻文天祥身世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 起时沉。中状元后,文天祥历任刑部郎官及湖南、江西等 地方官职。元军南侵后,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赴敌 营谈判,被扣留。后从镇江逃脱,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 通),渡海南归。祥兴元年(1278)在五坡岭(今广东 海丰北)战败被俘,其一生浮沉,其实比“雨打萍”还要 惨。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天祥, 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 山、浮休道人,吉安(今江西 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 (1256)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 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并率兵 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 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 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 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的后面 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 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 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 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 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 坚强决心。 作品有《文山先 生全集》。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
个人命运如风吹 雨打的浮萍,无 所依托。
身世浮沉雨打萍。
颔 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名词解释
修辞手法:比喻
风飘絮: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国家命运:山河破碎
雨打萍:身世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个人命运:身世浮沉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