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追忆诗人抗元的艰辛历程,表 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
写作特色
慷慨激昂,情景交融。 这首诗格调慷慨,语势磅礴。颈联巧用谐音,组成绝妙的双关句,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的艰难处境。尾联直抒胸臆,慷慨悲 壮,是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和对偶,描写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南 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 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
双关 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当年的惶恐 和今日的零丁之感,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 工整,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地名和心境的巧妙结合,使这两 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背景介绍:
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兵败被俘。第 二年元月,元军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 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 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至崖山后, 元军首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 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 明志。
指遇到朝廷 选拔
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 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
春望
触景伤怀 忧思国家
泊秦淮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过零丁洋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重点) 2.把握主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感受诗人大义凛然的 情操。(难点) 3.感悟诗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