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通道阻滞药(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45
钙通道阻滞药一、维拉帕米(一)药理作用维拉帕米(verapamil)具有明显的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及负性肌力作用。
其降低慢反应组织的舒张期自动去极化速率,使窦房结的发放频率减慢。
过高浓度甚至可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电活动消失。
抑制慢反应动作电位的上升速率,使传导减慢,此作用在房室结表现较明显,减慢房室传导是其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所在。
研究表明,该药能使心电图的P-R间期延长,且呈剂量依赖性。
维拉帕米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
实验性结扎冠状动脉后,维拉帕米可增加结扎处远端(缺血区)的血流量。
提高细胞外Ca2+浓度可使维拉帕米的扩血管作用减弱或完全消失,而β受体阻断药或迷走神经切除则对其无影响。
维拉帕米对外周血管具明显的扩张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平均动脉压下降,继而心脏氧耗降低,对冠心患者有利。
明显抑制非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活动。
维拉帕米静注后1~2分钟,房室传导时间开始延长,持续6小时。
静注5分钟后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出现,持续6小时。
扩张血管作用5分钟时达高峰,持续30分钟。
以上结果说明维拉帕米易被房室结摄取和结合。
静注0.075~0.15mg/kg后,有效血浆浓度为125μg/ml,静注后其血浆浓度变化为二室模式、t1/2α = 3.5分钟,t1/2 β = 110.5分钟。
药物在肝中被代谢成多种代谢产物,其中去甲基维拉帕米(norverapamil)为活性代谢产物,作用强度约为原药的20%。
总清除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肝血流及肝功能,严重肝病(如肝硬化)需减少用量。
该药可通过胎盘屏障,也可经乳腺分泌。
约70%以代谢物形式经肾排泄,以原形排泄的药物不足4%。
维拉帕米是肝P450 3A4的强抑制剂。
(二)麻醉和围术期应用1.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预激综合征除外。
推荐使用静脉缓慢注射,用维拉帕米2~4mg稀释后每隔1分钟缓慢静注1mg或静脉输注5μg/(kg·min)。
钙通道阻滞药分类1、钙通道选择性阻滞药Ⅰ、苯烷胺类(PAAs):维拉帕米Ⅱ、二氢吡啶类(DHPs):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Ⅲ、苯硫氮卓类(BTZs):地尔硫卓2、钙通道非选择性阻滞药Ⅳ、氟桂嗪类:氟桂嗪、桂利嗪Ⅴ、普尼拉明类:普尼拉明Ⅵ、其他类:哌克昔林作用特点1.电压依赖性: 膜极化程度愈高,药物的阻滞作用愈强。
高血压时,去极化程度强,DHPs与失活态钙通道蛋白结合力强,抑制通道的复活2.频率依赖性:通道单位时间内开放的次数越多(心率越快),药物进入细胞越多,对通道的阻滞作用就越强,呈频率依赖性。
苯烷胺类和地尔硫类药物与开放态钙通道结合,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更有效,DHPs无频率依赖性药理作用:(一)对心肌的作用1.负性肌力作用:(心肌兴奋-收缩脱耦联)作用强度: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硝苯地平舒张血管作用强,可反射性兴奋交感N,抵消部分负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窦房结、房室结Ca2+内流↓→4相自动除极速率↓→自律性↓→0相除极减慢→减慢房室传导作用强度: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3、保护缺血心肌:减轻钠泵,钙泵抑制,抑制钙超载4、抗心肌肥厚作用:抑制Ca2+介导的促生长信号通路(二)对血管的作用1、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A>V;外周阻力↓→后负荷↓;冠脉和脑血管敏感作用强度: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2. 松弛其他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胃肠道、输尿管及子宫平滑肌(三)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抑制腺细胞的兴奋-分泌偶联,抑制多种激素的分泌e.g.催产素、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醛固酮等(四)对肾脏的作用:1.↓肾血管阻力→↑↑肾血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小2.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排钠利尿;3.抑制肾脏肥厚特别是肾小球系膜增生,改善肾微循环(五)改善组织血流作用1.对红细胞膜的稳定作用:抑制Ca2+内流,减轻Ca2+超载→红细胞的损伤↓,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
钙通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又称钙拮抗药,是一类选择性阻滞钙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降低细胞内Ca2+浓度的药物。
Ca 2+内流↓→“兴奋-收缩脱耦联”→心肌收缩力↓。
扩血管→交感↑→收缩力↑抵消(硝苯地平)1.负性肌力:2.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Ca 2+内流↓→4相自发除极速率↓→窦房结自律↓0相除极↓→房室结传导速度↓→心率↓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I Ca(L)I Ca(T)I f I Ca(L)I K(一)对心肌的作用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二)对平滑肌的作用:1. 松弛血管平滑肌:特点:扩小A>V→外周阻力↓→后负荷↓;对冠脉较敏感,脑血管亦敏感;舒张外周血管,解除痉挛;2. 松弛内脏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输尿管、子宫平滑肌。
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①↓钙超载所致动脉壁损伤;②↓平滑肌增殖和A基质蛋白合成,↑血管壁顺应性③↓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④硝苯地平↑胞内cAMP→↑溶酶体酶和胆固醇酯水解活性→↑A壁脂蛋白代谢→↓细胞内胆固醇。
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四) 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Ca2+内流,并保护钠、钙泵活性,↓Ca2+超负荷对红细胞的损伤。
2.↓血小板活化血小板Ca2+内流↓ 血小板聚集与活性产物合成释放↓;↑膜磷脂合成,稳定血小板膜。
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五)对肾功能的影响舒张血管↓ BP,不伴水钠潴留,增加肾血流。
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1.高血压:轻、中、重度及高血压危象。
2.心绞痛:对各型均有不同程度疗效。
①稳定型: 三代钙通道阻滞药均可使用。
②不稳定型: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疗效较好,硝苯地平宜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
③变异型: 硝苯地平最佳。
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3.心律失常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后除极触发活动所致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Nif可致反射性心率↑,故不用。
4.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显著舒张脑血管,↑脑血流量。
钙通道阻滞剂展开全文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又称钙拮抗药(calcium antagonists),是一类能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流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Ca2+浓度的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钙通道阻滞药主要包括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verapamil等)、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和地尔硫卓类(如地尔硫卓diltiazem等)。
维拉帕米是最早发现的钙通道阻滞药。
1967年德国Fleckenstein等发现维拉帕米对心脏的作用与溶液中去掉Ca2+后作用相似,能降低心脏的收缩性,而不影响膜电位的变化和幅度,故称之为钙拮抗药。
自此大量的钙通道阻滞药便开始应用于临床。
一、细胞内Ca2+的作用与来源在体内Ca2+广泛参与组织细胞的生物反应,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各种平滑肌)的收缩。
②自律性细胞的自律性动作电位的形成。
③各种腺体的分泌。
④血小板的聚集、释放、收缩、胞排。
⑤肥大细胞的释放反应(脱颗粒);多型核白细胞的运动、溶酶体酶的释放。
⑥神经递质的释放。
⑦大多组织在受损伤时,细胞内Ca2+增加,这种状态叫做Ca2+超载或Ca2+超负荷,Ca2+超负荷进一步加重细胞的损伤。
许多组织细胞要产生生物反应需要胞浆内的游离Ca2+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由于这些钙离子可使细胞激动,故又称激动钙(activator calcium)。
细胞静息时,细胞浆内游离Ca2+ 的浓度小于1μmol/L,细胞外液约为1.5mmol/L。
激动钙的来源主要有三:①经电位依赖性慢通道(potential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 PDC)跨膜内流;②经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eceptor-operated calcium channel, ROC)内流;③从细胞内贮存或结合部位释放。
此三种来源常相互影响。
钙通道阻滞剂Ca2+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偶联的关键物质,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使肌肉收缩加强,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速。
钙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于收缩肌细胞膜的钙通道,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氧耗量下降;同时,使血管舒张,外围血管阻力降低,减轻心脏负担。
因而,钙拮抗剂具有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等多方面的作用。
Ca2+通道有多种亚型,其中L型最为重要,是细胞兴奋时Ca2+内流的主要途径。
钙拮抗剂按结构可分为1,4-二氢吡啶类、苯噻氮卓类、芳烷基胺类以及二苯基哌嗪类和普尼拉明类。
依据钙拮抗剂与离子通道的结合方式可分为选择性钙拮抗剂和非选择性钙拮抗剂,前三类对L通道具有选择性,后两类属于非选择性钙拮抗剂。
1,4-二氢吡啶类1,4二氢吡啶类为钙拮抗剂中特异性高,作用最强的一类,这类药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为较好的抗心绞痛及抗高血压药,且在整体条件下不抑制心脏,副作用小。
临床上使用的1,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较多,主要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9-29)、尼卡地平(nicardipine,9-30)、尼莫地平(nimodipine,9-31)、尼群地平(nitrendipine,9-32)、尼索地平(nisodipine,9-33)、氨氯地平(nmlodipine,9-34)、依拉地平(isradipine,9-35)等。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用通式9-36表示,构效关系研究表明:1)1,4-二氢吡啶环是必要的,N1上不宜带有取代基,若带有取代基或将二氢吡啶变为哌啶或吡啶,则活性大为降低,甚至消失。
2)苯环上邻位或间位取代,活性较大;对位取代或无取代,活性降低。
3)C3、C5位上的羧酸酯取代优于其它基团。
若为其它吸电子基团,则拮抗活性减少,甚至可能表现为激动活性。
例如,当以-NO2取代依拉地平的3位羧酸酯时,则从钙通道阻断药变为钙通道开放剂或激动剂。
钙通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引言: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窦房结节律的不规则性和不稳定性。
钙通道阻滞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钙通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估。
一、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的开放,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
此外,钙通道阻滞剂还能抑制窦房结节的自律性和传导速度,从而调节窦性心律。
二、钙通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疗效1. 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缓解:钙通道阻滞剂能够减慢心率,使心脏的收缩力减弱,从而减轻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心悸、气短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改善: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窦房结节的自律性和传导速度,使窦性心律的规则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从而在心电图上呈现出更加正常的窦性心律。
3. 钙通道阻滞剂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在一些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中,单独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能效果不佳,此时可以考虑与β受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三、钙通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安全性评估1. 常见的不良反应:钙通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低血压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短暂的,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 心律失常的风险:钙通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尤其是在剂量过高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
因此,在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窦性心律不齐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特殊人群的安全性评估:钙通道阻滞剂在老年患者和存在心脏病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这些患者可能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增加了药物的积累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