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健康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鼻中隔偏曲病人的护理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一、定义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鼻中隔偏曲的病因说法不一,比较多的说法有如下几种:1.外伤因素一般人多认为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是引起鼻中隔偏曲常见的原因。
直接外伤是指鼻部受跌伤或撞击伤后,发生鼻中隔骨折或鼻中隔软骨脱位等病变,而引起的鼻中隔变形。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鼻部外伤,但因当时各骨发育不全,因而不显症状。
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显出偏曲并发生症状。
所谓间接鼻外伤是指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颅骨在产道内受到压迫,使两侧颧骨及上颌骨向中线挤压,致使腭弓向上突起,并使鼻中隔的形态发生改变,或在成人以后,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形成偏曲畸形。
鼻中隔后部骨化较早,且有鼻骨及上颌骨额突保护,受伤机会较少,不易引起偏曲。
鼻中隔软骨部位于鼻梁软骨结构之下,易于受到外伤,发生脱位或偏曲的机会较多。
因此鼻中隔偏曲以前部或前下部多见,也说明鼻部外伤是鼻中隔偏曲的常见原因。
2.发育失衡鼻中隔上方的鼻骨、筛骨和后方、下方的犁骨、腭骨及上颌骨等发育较早,而鼻中隔软骨发育较晚,因而受到上述各骨质的限制,不能充分发展,易形成偏曲。
如果主要因前上方的鼻骨和后下方的鼻嵴的限制,使鼻中隔软骨向前发展困难,则将形成鼻中隔前部的偏曲。
如果因筛骨正中板和犁骨的限制,使鼻中隔软骨发育受阻,多形成嵴突或距状突。
这种学说可以解释临床上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嵴突或矩状突普遍存在的原因。
3.遗传因素有人提出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父为长形头颅,母为小平头颅,其子女可能有巨大鼻中隔与小型鼻外形,致使鼻中隔发育受限,因而形成鼻中隔偏曲。
有人曾发现某些同一家族的人,有同样鼻外形和鼻内畸形的趋势。
4.压迫因素鼻腔有肿瘤或息肉,有肉芽肿病变等的长期压迫,或者有鼻石或异物等长期压迫,均可使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常可见到,是不容置疑的。
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健康教育1 入院健康教育新入院患者对医院的环境有陌生感,对即将进行的操作、检查、手术有担心恐惧心理,护士应予热情接待,详细介绍医院及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探视、陪伴制度、作息时间等,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为患者讲解此病的一般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局部滴药,为以后的健康教育打基础。
2 术前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对手术有焦虑、恐惧心理。
担心手术效果,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持怀疑态度,担心麻醉安全性,担心经济负担。
因此,护士应适当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不适的原因、恢复时间和处理方法。
同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并请手术成功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例如,有的患者在术前不了解手术如何做,担心鼻部手术可能会留瘢痕而忧心忡忡,此时护士要为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消除患者顾虑。
同时积极指导患者增加营养,预防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术后早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3 术后健康教育在患者回病房前,整理床单位,保持病室温度、湿度适宜,待患者回病房后及时接待患者,帮助患者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减少出血,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告诉患者手术已经顺利结束,请患者放松心情,嘱患者术后3天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温凉流食或半流食,避免过热引起伤口出血;口内如有分泌物轻轻吐出,以免血液咽下引起胃部不适。
为患者准备消毒湿纱布覆盖口唇,以减轻患者因鼻腔填塞后张口呼吸引起的口咽干燥感。
必要时可给患者行超声雾化吸入以保持呼吸道湿润;并酌情给患者适当的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额部敷冰块可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疼痛。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需求,解决患者需要。
4 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后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勿用力擤鼻、挖鼻。
按医嘱定时准确滴用滴鼻液。
出院后1周复诊,如出现鼻部疼痛、鼻塞、出血,应及时就诊。
鼻中隔偏曲患者健康教育(一)疾病简介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出现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疼等。
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
大部分人有鼻中隔偏曲。
但并无明显临床症状。
此类偏曲又称为生理性偏曲。
有临床症状,并经检查有鼻中隔偏曲者,方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治疗原则为有临床症状的鼻中隔偏曲需行手术矫正。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腔、鼻窦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病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二)健康指导1.术前指导(1)完成各项相关检查。
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女性病人术前应避开月经期,以免术中术后大量出血。
(2)遵医嘱完成皮肤药物过敏试验和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剪鼻毛)。
(3)全麻手术从手术前一天晚上10点开始禁食、水。
(4)手术前晚洗头、洗澡,准备开衫睡衣,男病人剃净胡须。
保证稳定的情绪和充足的睡眠。
2.术后指导(1)全麻手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可把床头轻轻摇高30°~60°,以减轻鼻腔充血。
取出鼻腔填塞物前少下床活动。
(2)术后6小时可进温、凉流食。
避免辛辣刺激、坚硬粗糙食物,避免热水淋浴、洗头。
禁烟、酒。
(3)配合生命体征的测量,以便于评估病情。
(4)若疼痛难忍请告知医护人员,医生可根据病情将及时给予处理。
(5)不用手指抠挖鼻腔内的血块。
(6)鼻腔填塞物根据病情在手术后72小时内取出,取出填塞物后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减充血剂。
(7)术后出现鼻部胀痛、结膜轻度充血、流泪及鼻腔少量渗血等症状为术后暂时性不良反应,如出现鼻腔较多出血等其它异常时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8)填塞物取出后勿用力擤鼻,避免打喷嚏,避免鼻部外力撞击,如喷嚏抑制不住,可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
鼻中隔偏曲健康宣教
一、概念:凡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机能障碍者,均称为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轻度偏曲而不影响鼻腔生理功能视为生理状态。
二、病因:
1、外伤是引起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病因,当外伤发生鼻骨骨折时常并发中隔软骨脱位变形甚至软骨骨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中隔偏曲。
2、发育不均衡鼻中隔各部发育生长速度不一以至畸形,畸形易于发生各部结合处。
3、鼻腔占位性病变如息肉、肿瘤等。
三、临床表现:
1、鼻塞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鼻塞,如一侧偏曲多单侧鼻塞,若中隔呈“S”型偏曲则双侧鼻塞。
2、鼻出血偏曲的突起处粘膜薄脆,受吸入的气流刺激日久可发生炎症而致鼻出血,此类出血多为少量出血,偏曲的位置多在中隔的前部。
3、反射性头痛如偏曲部分正位于中鼻甲或下鼻甲,且与鼻甲接触甚至相抵,常引起同侧头痛,也可成为鼻部神经痛原因之一。
鼻内滴用血管收缩剂或鼻粘膜表面麻醉后,头痛可减轻或消失。
4、体征可见各种形态的偏曲,严重者可伴有外鼻畸形。
注:中隔偏曲依其偏曲方向,有“C”型、“S”型、嵴和矩状窦
等。
四、治疗:
临床症状明显者,应予以治疗。
据偏曲的形状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如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及鼻中隔重建术(可在鼻内窥镜下完成)。
五、护理:
术前准备:
1、备皮刮胡须、剪鼻毛。
剪鼻毛(一坐二仰三涂四剪
五粘六消);
2、意口腔卫生,教病人用含漱剂仰头含漱法;
3、医嘱予手术前30分钟镇静剂等;
4、前排空大小便;
5、麻者手术前4小时禁食。
术后注意事项:
1、体位:局麻者取半卧位;头晕虚脱改平卧位;全麻者取平卧侧头
位,按全麻术后护理。
2、面部肿胀明显者,术后24小时内用冰敷,可止痛止血;24小时
后用热敷,可消肿。
疼痛者可给止痛剂。
口腔进路者给予含漱剂。
口干可给薄荷片口含、湿纱布盖在病人唇上或涂抹润滑油。
3、饮食:口腔进路者进流质,以后酌情改半流质;非口腔进路者可
半流质饮食。
口腔伤口未愈者不宜刷牙。
4、注意鼻腔与口腔出血。
嘱病人尽量避免打喷嚏,可张口深呼吸,
或将下列切牙咬紧上唇抑制之。
取出鼻腔填塞物后2小时内宜制动,24小时不擤鼻。
5、术后并发症术后可能的并发症有: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梁下榻、颅内并发症。
6、其它:
ii.预防重点主要是防鼻部外膜损伤。
iii.矫正手术后鼻腔粘膜填塞物可于术后48小时后抽出,可先抽右侧,翌日再抽另一侧。
iv.由于鼻内镜术后粘膜反应较明显,抽出纱条后鼻内可薄薄的涂擦黄连膏。
v.若切口愈合良好,术后5-7天可拆除鼻中隔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