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接口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提纲题型及比例:填空题25%选择30%判断10%简答题25%综合、编程题10%第一章1、几种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和体系结构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三总线2、CPU的组成3、8086内部结构的两部分(EU和BIU)重点是8086 寄存器组寄存器分类:通用寄存器—AX,BX,CX,DX,BP,SI,DI(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专用寄存器—IP,SP,FLAGS各寄存器的含义及作用FLAGS寄存器常用的标志位SF、OF、CF的含义。
段寄存器—CS,DS,ES,SS可作为16位又可作为8位的寄存器4、存储器存储器的编址方式,存储单元的地址,数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格式。
8086CPU的地址线有多少?能寻址的存储器空间?5、存储器分段和物理地址的形成:(1)在8086/8088 系统中,存储器是分段组织的,存储器物理地址计算公式。
PA=段地址*10H+偏移地址(2) 段内偏移地址是几位二进制数,每段最长为多少字节。
(3)用DEBUG上机调试程序时,存储器地址表示为2F00:1400,指出该存储单元段地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4)程序分段与四个段寄存器关系。
(5)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代码段的段地址存放在哪里?偏移地址存放在哪里堆栈段的段地址存放在那里,栈顶数据的偏移地址存放在那里。
(6)写出指令存放单元物理地址的计算公式,栈顶数据物理地址的计算公式。
(7)写出可用于寻址的通用寄存器名。
6、8086CPU的总线周期T1T2T3T4TW一个典型的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第三章8086的指令系统一.寻址方式与物理地址计算1.寻址方式1)立即寻址2)寄存器寻址3)存储器寻址EA=基址+变址+位移量判断指令语句的正确性A. PUSH DSB. SUB AX,[SI+DI]C. XOR AX,V AS[BX]D. MOV DH,100E. OR AX,[CL]F. MUL V AS ;V AS是变量G.INC CXH. MOV DX, [BX+BP]I. SBB CX,V AS[BP+DI]J. POP ESK. IN AL, 100HL. ADD [SI],[DI]2.已知(DS)= 15F0H (ES)= 25F0H (SS)= 35F0H(BX)= 0670H (SI)=1001H(DI)= 0B0H (BP)=0150HBUF 的偏移地址是0900H,计算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物理地址,指出寻址方式A.MOV AX,BUF[BP+6]B.CMP AX,ES:[SI]C.MOV CX,BUFD.MOV AX,ES:[BX+SI]E.AND DX,AXF.MOV AL,100G.DEC BUF[DI]H.MOV AX,BUF[BX+DI]二.指令系统1. 传送指令组:MOV ,PUSH,POP,LEA,IN,OUT一般指令不能直接对CS进行操作* 入栈指令PUSH :每PUSH 一次,SP 减2* 出栈指令POP:每POP 一次,SP 加2PUSH ,POP 指令操作对象是字。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闭卷)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考试章节范围:考试范围大体为:教材第1-8章。
二、考试题型:A卷(期末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20分): 20空,每空1分二.选择题(20分):10小题,每题2分三.简答题(12分):4小题,每题3分四.简述题(6分):1小题(集中在第2章)五.程序阅读填空题(22分):2个小题,共11空,每空2分类型:给出一段完整程序,要求指出其中某些语句的作用及整个程序的功能。
考点:单片机某并行口外接多个LED灯的控制;利用软件延时;利用定时/计数器进行硬软件结合延时;通过数码管实现0-9的简易秒表。
六.编程题(10分):1小题,(要求编出完整的程序)考点:利用定时/计数器实现要求的延时,包括定时/计数器相关寄存器,如TMOD的设置、计数初值的计算、定时器的初始化等,以及驱动某LED灯按给定的延时进行相应的闪烁。
七.存储器扩展题(10分):1小题考点:题目给出相关的芯片及引脚信号图,根据题意进行存储器扩展,画出硬件连线图(最好用直尺画线),并给出扩展后的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
B卷(补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和A卷题型、分值和考点均类似。
三、成绩比例: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考勤、作业等:15%实验:15%四、各章需掌握的知识点:第1章单片机硬件系统1.掌握单片机的定义(即单片机的组成部分)。
2.熟悉并记忆80C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和资源配置、常用信号引脚及含义。
3.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除单片机和电源外,还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4.理解80C51晶振频率、时钟周期及机器周期的数量关系。
80C51复位信号为高电平有效;80C51复位后的初始化状态:各寄存器的值(SP=07H、P0~P3=FFH、SBUF不定,其余均为0)。
5.掌握80C51单片机片内RAM的配置及寻址空间和容量:熟练掌握片内RAM低128字节的分区:工作寄存器区(能根据当前工作寄存器组号来确定实际的RAM地址)、位寻址区、用户数据缓冲区及范围。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主要由 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四部分组成。
2、8086 CPU的总线结构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种总线形成,其中地址总线是单向总线,数据总线是双向总线。
3、微处理器一般也称为CPU,它本身具有控制和运算功能。
4、简述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及微计算机系统三个术语的内涵。
答:微处理器即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
微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构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主机。
微计算机系统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外设置后,就成了微计算机系统。
1、8086是16位的微处理器,有16 根数据线和20 根地址线,可寻址的地址空间1MB 。
2、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充分使用总线,8086 CPU内部被设计成总线结构和执行部件两个独立的功能部件。
3、8086CPU的标志寄存器共有16 位,其中7位未用。
根据功能,8086的标志可分为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两类。
4、8086CPU被复位后,以下各寄存器的内容是:Flag:0000 H;IP:0000 H;CS:FFFF H 。
5、8086可以处理256 种类型的中断,这256种中断可分为两大类:硬件中断(外部中断)和软件中断(内部中断)。
6、简述8086CPU的编程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答:所谓编程结构,就是指程序员和使用者的角度看到的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与CPU 内部的物理结构和实际布局是有区别的。
从功能上,8086分为两部分,即总线接口部件和执行部件。
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执行部件的功能就是负责指令的执行7、什么是8086的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电路连接如何区分?(1)所谓最小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只有8086一个微处理器。
所谓最大模式就是在系统中,总是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其中一个主处理器就是8086,其他的处理器称为协处理器。
(2)1 MN/MX端接+5V,决定8086工作在最小模式,MN/MX接地,决定8086工作在最大模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目代码:891 一、微型计算机概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分类,微机技术的两大分支;●微控制器基本结构及其特点;指令、指令体系、程序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二.STC15注系列微控制器结构和原理●STC15系列微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微控制器内部组成及信号引脚;存储器配置情况;●并行输入/输出电路结构;●时钟电路与时序、系统复位。
三.基于C语言的程序设计●C51数据类型;●基本运算符的应用;●C51程序结构及语法特点;●常用程序的设计流程和调试方法。
四.微控制器存储器扩展●微控制器存储器的扩展结构和实现方法●存储器扩展的编址技术;五. 中断系统●微控制器中断的概念、功能、中断源、处理流程;●STC15系列微控制器中断系统结构、中断处理过程;●STC15系列微控制器中断控制方法和编程技术。
六. 定时器与计数器●STC15微控制器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STC15微控制器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方法和编程技术;七.模拟接口技术●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结构特点;●TLC5615接口芯片的内部结构与工作方式;●TLC5615与STC15系列51微控制器的连接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结构特点;八.串行数据通信●微控制器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STC15微控制器串口的内部结构、控制寄存器的结构、工作方式设置;●异步串行通信编程方法;●RS-232C和RS-485的概念;九.人机接口技术●矩阵键盘的行列式扫描法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动态数码管显示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十.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能够结合日常生活,描述单片机的具体应用。
参考书目:注:学生只需掌握和经典MCS51兼容部分的相关知识即可。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陈桂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武汉科技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82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电信学院物理电子学(077301)(理学)、机械电子工程(080202)(工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程,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程序设计技术及片内资源使用、片外芯片接口技术。
通过考试,检查学生是否具有单片机内部资源和单片机外部接口设计的基本能力。
是否掌握针对具体问题而进行相应的系统设计及接口实现的综合能力。
同时,检查学生的基本程序设计能力,程序设计可以使用汇编语言,也可以使用C51语言。
二、评价目标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电子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主要参考书目《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杨光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马忠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陈光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部分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及复习要求一、考试范围及考试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2)逻辑电路(3)布尔代数2、8051、8052单片机硬件结构和原理(1)内部结构及特点、8051/2的外部引脚(2)存储器配置寄存器组位寻址空间高128字节及低128字节片内RAMSFR片外程序及数据存储器(3)时钟及复位的概念及电路以及复位后芯片状态及各SFR初值(4)P0、P1、P2、P3输入/输出端口3、指令系统(1)寻址方式(2)指令系统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中断系统(1)微机的输入/输出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DMA方式(2)中断的概念(3)8051中断系统结构及中断控制(4)中断响应及中断处理过程(5)中断程序编写6、定时器/计数器及应用(1)定时器的控制TMOD、TCON(2)定时器模式1、2、3(模式0不考)(3)利用定时器设计方波发生器7、8051串行口及串行通信(1)串行通信基本知识(2)串行口通信编程(3)两片单片机之间的点对点异步通信程序设计8、单片机片外扩展数据存储器及接口电路(1)并行扩展DB、AB、CB三总线结构(2)扩展数据存储器二、考试要求1、建立单片机的相关概念,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考试大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考试大纲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概述1.2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1.3计算机中的数及其运算1.4 模型机重点难点1、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2、掌握数的概念及数制转换3、掌握微处理器、微机、微机系统的概念4、了解模型机的工作原理5、掌握补码的运算、溢出的判别方法第二章 80X86微处理器2.1 概述2.2 8086的分时复用技术2.3 8086的引脚功能2.4 8086的工作时序2.5 INTEL 80X86微处理器重点难点1、掌握8086CPU的编程结构,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单元部件(EU)2、掌握8086CPU主要的引脚功能及相关概念3、了解8086CPU工作的时序掌握8086与8088的区别4、掌握PSW、BP、SP等寄存器的使用及特点5、了解80X86微处理器第三章 8086/8088指令系统3.1概述3.2 8086的寻址方式3.28086的指令系统重点难点1、了解指令的概念2、掌握寻址方式3、了解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4、掌握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5、掌握主要常用指令功能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1 汇编语言源程序4.2 伪指令4.3 DOS功能调用4.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4.5 常见程序设计举例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伪指令2、了解DOS、BIOS功能调用3、了解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子程序的结构4、掌握常用简单程序的编写第五章存储器系统5.1 概述5.2 随机存取存储器5.3 只读存储器5.4 译码电路5.5 存储器扩展技术5.6 8086系统存储器的连接5.7 8086的16位存储器的接口5.8 高速缓存(cache)重点难点1、了解存储器分类:RAM、ROM、高速缓存等特点2、了解存储器芯片结构特点3、掌握存储器地址译码4、了解微机系统存储器结构5、掌握CPU与存储器连接6、了解存储器新技术第六章输入/输出方式和DMA6.1 I/O接口概述6.2 无条件传送方式6.3 查询传送方式6.4 中断传送方式6.5 DMA的传送方式6.6 可编程DMA控制器8237A重点难点1、掌握I/O接口的基本概念2、掌握I/O接口的地址译码3、掌握几种传送方式的特点4、了解DM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第七章中断技术7.1 中断的基本概念7.2 8086/8088的中断系统7.3 8259A可编程控制器7.4 8259的应用重点难点1、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2、掌握8086中断系统3、掌握INTR、NMI、INTn中断的特点及响应过程4、了解8259A的工作过程5、掌握8259A初始化编程6、了解8259A的应用第八章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其应用8.1 8253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 8253的引脚及结构8.3 8253可编程计数/定时器的应用8.4 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5 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的应用8.6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7 串行通信方式8.8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8.9 A/D、D/A接口芯片及应用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8253、8255接口芯片的应用(初始化、硬件连接、编写应用程序)2、了解 8251A串行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特点。
第1章绪论1.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整数小数之间的转换;2.十进制数的8421BCD码表示以及数字和字母的ASCII码;3.带符号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表示以及给定位数补码表示范围;4.冯.依曼结构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5.微型计算机的组成;6.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联系和区别。
第2章8086CPU1.8086、8088CPU数据线、地址线数目以及内存和I/O端口寻找空间的大小;2.8086CPU由哪两部分组成;3.8086CPU内部有哪些寄存器以及各自作用;4.8086CPU标志寄存器有哪些标志位以及各自的含义;5.8086CPU引脚(p28-31中的1、2、3、4、5、、8、、18)作用;6.8086系统中存储器分段原因,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默认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寄存器规定,堆栈的设置和操作;7.8086CPU有哪两种工作模式及它们的工作特点;第3章80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1.什么是寻址方式?8086有哪些寻址方式?2.数据传送类指令MOV、PUSH、POP、XCHG、IN、OUT、LEA,算术运算类指令ADD、ADC、INC、SUB、DEC、CMP,逻辑运算指令和移位指令,控制转移指令等指令的含义及使用。
8086开关中断指令3.段超越前缀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指令语句和伪指令语句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区别;2.各种运算符的作用;(逻辑运算符、算术运算符、SEG、OFFSET、DUP、PTR、$)3.段定义语句SEGMENT、ENDS,段分配语句ASSUME,过程定义语句PROC、ENDP变量定义语句,等值伪指令EQU的使用,其他常用伪指令如DB,DW;4.完整汇编语言程序的框架以及返回操作系统的方法;5.汇编语言上机的过程,各个阶段生成文件后缀名(图4.1)6.DOS功能调用的方法和1、2、9号功能的使用;7.统计数列中正数、负数以及0的个数,找出数列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求和和平均值,大小写字母的转换,利用查表指令进行数据的变换。
考试科目名称: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考查要点:
一、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微机系统组成和工作过程
2.计算机中的数制、编码、转换以及基本算术与逻辑运算
二、IA-32结构微处理器
1.IA-32结构微处理器内部结构及功能
2.IA-32结构微处理器内部寄存器结构及基本功能
三、Intel80X86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寻址方式
2.8086/8088指令系统组成及常用指令(包括伪指令)的基本功能、使用方法
3.掌握基本程序结构设计方法,能够读懂和编写完整的汇编语言程序
四、系统总线周期,8086/8088总线结构和总线时序
五、半导体存储器技术
1.半导体存储器分类及常用存储器的基本性能与使用方法
2.微处理器存储器的扩展
六、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和中断技术,输入输出端口及典型输入输出传送方式
七、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基本原理,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过程
八、接口技术及应用
1.并行与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8255、8253/8254、8251芯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分析题、简答题、编程题
参考书目(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主要参考书:
1、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四版)周明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主要参考书:
1、普通物理程守洙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专业课)考试大纲一、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数制(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2、逻辑电路(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布尔代数(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二进制的运算及其加法电路(要求达到领会层次)(二)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1、算术逻辑单元(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触发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3、寄存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三态输出电路(要求达到领会层次)5、总线结构(要求达到识记层次)6、存储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三)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微型计算机结构的简化形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2、指令系统(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程序设计(要求达到识记层次)4、执行指令的例行程序(要求达到领会层次)5、控制部件(要求达到识记层次)6、微型计算机功能的扩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7、初级程序设计举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8、控制部件的扩展及微程序设计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9、现代技术在微型计算机中的应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四)微处理器1、微处理器概述(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8086/8088 CPU的结构(要求达到领会层次)3、8086/8088 CPU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8086/8088 的主要操作功能(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五)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1、8086/8088汇编语言及指令的格式与寻址方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2、传送类指令(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3、数据操作类指令(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串操作指令(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5、控制类指令(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六)微型计算机的程序设计1、程序设计步骤(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简单程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3、分支程序(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4、循环程序(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5、子程序(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6、查表程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七)微型计算机汇编语言及汇编程序1、宏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伪指令(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3、宏指令(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系统功能调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5、汇编程序的功能及汇编过程(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八)输入/输出接口山东专升本1、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并行通信与并行接口(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串行通信与串行接口(要求达到识记层次)5、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要求达到领会层次)(九)中断控制器、计数/定时控制器1、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可编程计数/定时控制器8253(要求达到识记层次)(十)A/D及D/A转换器1、D/A转换器工作原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DAC 0832 D/A转换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A/D转换器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5、A/D转换器工作原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6、ADC 0809 A/D转换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二、有关说明与要求在“考核要求”中,提出四个能力层次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考试要点:
1.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编码(约10%)
进位计数制;带符号数的表示;定点数;浮点数。
2.运算算法及实现(约25%)
补码加减法运算及逻辑实现电路;溢出的判断;原码乘除法运算及逻辑实现电路。
3.运算器的功能及结构(约5%)
AM2901运算器的结构;AM2901运算器的运算类型、控制信号的设置、管脚及连接。
4.8088/8086的指令系统(约15%)
8088/8086的寻址方式;基本指令功能及格式;操作码的编码方法。
5.控制器的功能及结构(约15%)
基础指令执行步骤分析;控制器部件的功能、组成;微程序控制器下地址形成逻辑;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6.存储器(约20%)
多级结构的存储器概念;随机静态存储器;随机动态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
7.输入输出系统(约10%)
接口的概念及功能;端口的概念及编址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
●试题类型:
试卷的基本结构为:判断题(约占总分的10%)单项选择填空题(约占总分的15%)
计算题(约占总分的20%)作图题(约占总分的10%)分析简答题(约占总分的45%)
●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110分钟。
●主要参考书
⒈《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⒉《计算机组成原理》王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⒊《微型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技术》杨立、邓振杰,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