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 格式:ppt
- 大小:591.50 KB
- 文档页数:18
初二数学认识直棱柱;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三视图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3.1 认识直棱柱3.2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3.3 三视图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二. 重点、难点:重点:1.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画法2. 三视图的画法3. 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难点:1. 通过空间想象把一个物体的形状看成两个(或多个)几何体的组合2. 画直棱柱的多种表面展开图以及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有一定的难度3. 根据三视图描述实物原形三. 知识要点及学习目标1. 了解多面体、直棱柱的侧棱、侧面、底面等有关概念,会认直棱柱的侧棱、侧面、底面。
由若干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多面体上相邻两个面之间的交线叫做多面体的棱,几个面的公共顶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棱柱是多面体的一种,棱柱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根据其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而分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长方体和立(正)方体都是直四棱柱。
2. 了解直棱柱以下特征,能根据特征准确说出直棱柱的面、棱的关系。
(1)面的特征: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彼此全等的多边形;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
(2)棱的特征:直棱柱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3. 了解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
会画简单的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如下图,当我们沿着某些棱把一个立方体的盒子剪开,且使其六个面还连在一起,然后铺平,就得到这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由于可以从不同的棱剪开,所以一个立方体可以有不同的表面展开图。
反过来,如果我们有了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我们也可以把它折叠成原来的几何体。
4. 能根据表面展开图判断出原直棱柱形状。
5. 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得出关于三视图的概念。
主视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向下看时看到的图形。
一般来说,首先要指定正面。
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辅导科目:数学课题直棱柱教学目的1、认识直棱柱,并会判断直棱柱,能找出现实生活中的直棱柱;2、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并会表示直棱柱表面展开图的面积计算;3、表表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3.1 认识直棱柱10.课前思考1.观察家里的电冰箱、大衣柜,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图形?2.阅读课本3.1节“认识直棱柱”,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样的几何体是直棱柱?(2)直棱柱的侧面是什么图形?二、知识梳理1、了解棱柱、直棱柱的概念,会判断直棱柱;2、能说出一个直棱柱的顶点、棱、面的个数;3、直棱柱的相邻两条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三、重难点分析例1、已知一个直棱柱有11个面,这个直棱柱是直几棱柱?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表现上至少有多少个直角?例2、(1)长方体可叫做面体,也可叫做棱柱(2)一个直8棱柱的侧面个数是顶点个数是棱的条数是。
(3)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标有数字1、2、3、4、5、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A、B、C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可推出“?”处的数字是例3、(1)下列图形中直棱柱的是()(2)一个直棱柱有12个顶点,则它的棱的条数是()(A) 12 (B) 6 (C) 18 (D) 20(3)正多面体的面数、棱数、顶点数三在之间存在一个奇特的关系,若用f、e、v分别表示正多面体的面数、棱数、顶点数,则有f+v-e=2,现有一个正多面体共有12条棱,6个顶点,则它的面数f等于()(A)6 (B) 8 (C) 12 (D) 20四、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棱柱中,请补画被遮挡住的棱线。
2.阅读课本阅读材料,画一个长、宽各为2cm,高为3cm的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3、拓展思考:三个正方体木块粘合成如图的模型,它们的棱长分别是1cm,2cm,4cm,要在模型表面涂油漆,如图除去粘合的部分不涂外,求模型的涂漆面积。
4、火眼金睛:四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面都按相同次序涂黑、白、红、黄、蓝、绿六色,将四个正方体叠在一起,只能看到它们的部分颜色,从这个图你能识别最上面一个正方体的下面、背面涂的颜色吗?3.2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前思考1.自做一个长方体,展开之后有哪些不同情况?2. 阅读课本3.2节“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画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它是唯一的吗?(2)根据展开图怎样判断物体的形状?二、知识梳理1.了解直棱柱表面展开图的概念;2.会画简单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3.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会根据俯视图画出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2、体会立体图形的平面视图效果,并会根据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3、让学生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获取立体图形的实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立体图形的平面试图效果来描述简单的几何体,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的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获取立体图形的实感 【教学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教学难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实物原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六个小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然后让学生画出几何体的俯视图,并选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俯视图(如下图),教师在正方体上标上数字并说明数字含义。
问:能不能根据上面的俯视图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看哪些同学速度快。
二、 合作学习 你能从下面所给的三视图中推断出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几何体吗?(1) (2)(3)解:(1)该立体图形是底面是菱形的直四棱柱;(2)是直五棱柱;(3)是长方体上面放有一个球体例: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课本66页图3-24)所示,描述该几何体的形状,量出三视图的有关尺寸,并根据已知的比例求出它的侧面积(精确到0.1cm 2)。
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知道,这个几何体是直棱柱,但不能确定棱的条数。
再由俯视图可以2 11 2确定它是直四棱柱,且底面是梯形。
它的四个侧面都是长方形鼓侧面积容易求出。
三、学习反馈,逐步提高1、由三视图还原某物体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相等的正方形,该物体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相等的圆,该物体是;主视图、左视图都是相等的长方形,俯视图是圆,则该物体是2、教材第66页练习1、23、探究活动66页:用6个同样大小的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俯视图如图形那样。
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能用三视图表示你探究的结果吗?分小组请同学们拿出橡皮泥做出6个正方形来“搭一搭”就清楚了(学生动手做),会搭出不同结果。
29.2 三视图(第3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描述物体的形状,感受“综合”思考的过程。
2.内容解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内容,但当时没有明确给出“视图”这个概念;本章是从投影的角度解释三视图的概念,这与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一致的。
前一节课学生已经能够画出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体会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由物画图”的基础上“由图想物”,让学生体会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这种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化,不仅使学生对投影和视图的认识水平再次提升,更能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画三视图是将一个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分别表现这三个方面的分解过程;由三视图想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则是把物体的三个方面形状“综合”起来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反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形状和实物原型。
(2)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理解三视图中相关各线条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它们能形成一个整体性认识,并根据这些关系由平面图形得出对应的立体图形。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通过给出的三视图用语言来描述出立体图形的形状。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三视图描述立体图形,体会三视图在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内容后,又进一步引入“三视图”的概念,并通过观察能够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要准确把握三视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三视图想象并描述出立体图形,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根据三视图观察想象,描述出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