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组织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01.50 KB
- 文档页数:29
《公共组织理论》笔记(登哈特著人大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笔记时间:05年10月3日—10月20日)1、宪政主义行政思想:关注社会公正、平等、民主、回应性。
代表人物:杰斐逊、沃尔多、戈尔姆比斯基、奥斯特洛姆、登哈特。
2、管理主义行政思想:关注效率。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威尔逊、威洛比、古利克、西蒙、奥斯本和盖布勒。
3、奥斯本和盖布勒在《重塑政府》中提出了十大原则构成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认为,政府不仅应该采用企业管理的技术,而且也应该采用企业的某些价值观。
本书作者认为这些观点是不可接受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支柱)的中心原则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受到自我利益的驱使,它总是抵制一些类似公共精神、公共服务的概念。
”4、本书作者试图以公共服务取代新公共管理。
他主张的公共服务的核心是:民主治理。
但既然是治理,就离不开官僚组织,以及由官僚组织所引发的一系列被认为是不民主的命令、控制和官僚主义。
作者的一个弱点是,他所主张的新公共服务除了告诫人们注意对民主、公正、回应性登社会公共价值的追求外,也无法提供一种可替代的东西,或者说理论。
官僚制在还没有被一种新的组织体制取代以前,还会存在。
在目前状况下,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官僚制进行改进,使之适合新的时代需要。
新公共管理作了一些努力,但它过分偏重于管理主义,从而丧失了一些社会公共价值,这就需要宪政主义行政思想进行努力校正。
5、作者认为,过往有关行政组织理论的著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主流的公共行政理论致力于论述所谓的理性行政模型和建立在政治-行政两分法基础上的民主责任观;第二,作为一种学习理论,两分法把自己局限于对知识学习的实证主义理解中,没有认识到或者采用替代方法来观察组织,尤其没有将公共组织理论中的批评、理解和解释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作为一种组织理论,两分法把自己局限在由等级制结构表现出来的工具主义的关怀中,没有认识到或寻找一些可替代的组织设计,尤其没有将交流、一致性和控制问题结合起来。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
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A。
竞争性B。
排他性C。
自然垄断性 D.顾客导向性答案:C2.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A。
公共性 B.历史性C。
政策引导性 D.管理参与性答案:A3。
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A.管理的一般职能B。
管理的性质C。
管理的使命 D.责任的性质答案:A4。
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公共危机管理B。
传统行政管理方法C.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D。
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答案:C5。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管理途径C.政治途径D.法律途径答案:A6。
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A。
案例分析法 B.实体分析法C.系统分析法D。
实践抽象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成为了公共行政学中主流学派的是()A.新公共行政学B。
行为科学C.政策科学 D.公共政策分析答案:CD2.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
按照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AB)A。
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C。
有形的公共产品D。
无形的公共产品3。
威尔逊(Woodrow Wilson)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spheres)即()A。
政治 B.行政C.治理D。
公共服务答案:AB4。
“公共组织学”考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公共组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社会地域中,已维护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公共责任的实体。
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法制规范(5)技术和信息(6)权责体系【包括: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划分】3、公共组织的分类(1)中共组织(2)政协组织(3)国家权力机关(4)行政机关(5)司法机关(6)事业单位【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依靠公共资源开展活动,不具有国家机关的公共权力,但替政府承办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组织】(7)社会中介【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分类:①行业自律性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
②监督社会行为的组织,如消费者协会。
③为市场提供经营性、技术性服务的组织,如证券登记公司、拍卖行.④为社会劳动力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如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
⑤为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组织,如各类学会、研究会、基金会。
】4、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
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共性”,这种公共性集中体现在其组织目标(实现公共利益)和组织的基本功能(提供公共服务)上.(2)政治性。
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是政府组织,政府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关,实现国家意志的工具.(3)法治性.一方面,公共组织的成立必须经过合法程序,为法律所认可;另一方面,公共组织的公共权力要受到法治的约束。
(4)权威性。
权威性是公共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保障。
(5)广泛性。
一方面,公共组织所涉及的内容即管理对象具有广泛性;另一方面,公共组织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了各层级的政府组织与各类型的非政府组织.(6)独占性。
一方面,公共组织通过政治权威或公共权力限制私人加入竞争,另一方面,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私人不愿意去提供。
5、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
(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宿.(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公共组织学》课程内容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一)组织与公共组织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
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
(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
(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
(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
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
(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
(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