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粪便隐血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64
粪便常规隐血实验报告引言粪便常规隐血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胃肠道出血的存在与程度。
本报告将针对患者的粪便常规隐血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住院号:XXXXXX检测目的本次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出血的情况,并评估其出血的程度。
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了化学法进行粪便常规隐血的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收集新鲜的患者粪便样本。
2. 将粪便样本置于试管中,加入试剂进行混合。
3. 根据试剂的颜色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隐血。
检测结果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参考范围-隐血试验阳性阴性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本次患者的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说明存在胃肠道出血的情况。
结果解读通过粪便常规隐血实验,我们得知患者存在胃肠道出血的情况。
隐血试验主要用于初步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结肠炎等。
阳性结果表明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可能受到损伤或溃疡。
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明确出血的原因和程度。
下一步治疗建议由于患者出现胃肠道出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可能需要进行胃镜、结肠镜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出血的原因和部位。
同时,根据出血情况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进行停药、内科治疗或手术等不同治疗措施。
结论患者的粪便常规隐血实验结果呈阳性反应,提示存在胃肠道出血的情况。
针对阳性结果,建议患者寻求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便明确出血的原因和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资料1. 陈玲玲,肖凤昕. 临床医学检验学,第4版.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通过粪便隐血试验(FOBT)的实验操作,了解粪便隐血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掌握粪便隐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检测粪便中微量血红蛋白的方法,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当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的氧,将邻-甲苯胺氧化为邻-甲偶氮苯,呈现蓝色。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粪便中是否存在血红蛋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试剂:邻-甲苯胺冰乙酸溶液、1mol/L过氧化氢溶液、粪便隐血试纸3. 仪器:白瓷板、玻片、滤纸、竹签、滴管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取健康小鼠一只,禁食12小时,以便粪便中的食物残渣被排出。
2. 粪便采集:将小鼠放入代谢笼中,收集其新鲜粪便。
3. 粪便处理:用竹签挑取少许粪便,涂于白瓷板、玻片或滤纸上。
4. 检测步骤:a. 向粪便样本滴加邻-甲苯胺冰乙酸溶液2-3滴。
b. 再滴加1mol/L过氧化氢溶液2-3滴。
c. 混匀后立即观察结果。
5. 结果判断: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粪便中是否存在血红蛋白。
若出现蓝色,则表示阳性;若未出现蓝色,则表示阴性。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小鼠粪便隐血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本次实验中,小鼠粪便隐血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小鼠消化道无出血。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检测方法,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七、实验讨论1. 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粪便隐血试验是基于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原理进行的。
实验操作主要包括粪便采集、粪便处理和检测步骤。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试剂的配制和观察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法。
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红蛋白,可以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有助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粪便隐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目的】指导粪便隐血试验操作。
【该SOP文件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方法】邻甲苯胺法【测定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将邻甲苯胺氧化成邻甲偶氮苯而显蓝色。
【试剂】、1. 10g/L邻甲苯胺溶液:取邻甲苯胺1 g,溶于及无水乙醇各50ml的混合液中,置棕色瓶中,保存4C冰箱中,可用8-12周,若变为暗色,应从新配置。
2.3%过氧化氢液【操作步骤】:1、用竹签挑取少量粪便于粪便盒里。
2、滴加2-3滴邻甲苯胺溶液于粪便上3、再滴3%过氧化氢液2-3滴4、立即观察结果,2分钟内显蓝色为阳性。
【结果判断】:阴性:加入试剂2分钟后仍不显色。
+:加入试剂10秒后由浅蓝色变蓝色2+:加入试剂后初显浅蓝褐色,逐渐呈明显蓝褐色3+:加入试剂后立即呈现蓝褐色4+:加入试剂后立即呈现蓝黑色【注意事项】:1、便隐血对正常人结果阳性,可能是由于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刺激胃肠道造成的隐性出血。
2、在粪便形成的过程中,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不一定与之混合均匀,而且消化道出血具有间断性,所以需要连查三次以获得准确结果,只要有一次结果为阳性,就可认为有隐性出血存在3、如果处于月经期或有尿血,鼻腔出血都会引起试验的假阳性。
4、3%过氧化氢液容易失效,应做阳性对照5、强调实验前三天内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及富含叶绿素食物,铁剂,中药,以免出现假阳性。
6、用具应加热(如试管,玻片,滴管等),以破坏污染的过氧化氢。
7、本方法只作为筛查或辅助诊断,不能对胃肠道出血性病变做结论性的诊断,对于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做进一步的检查。
临床医学检验:粪便检验(题库版)1、填空题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原理是Hb中的_______具有_______活性,能分解________,催化色原物质氧化呈色,其呈色的深浅与Hb含量成正比。
正确答案:含铁血红素;过氧化(江南博哥)物酶;过氧化物2、单选乳凝块便见于()A.阿米巴痢疾B.慢性菌痢C.重症霍乱D.婴儿腹泻E.过敏性肠炎正确答案:D3、判断题粪便涂片检查原虫活滋养体时应特别注意挑选粪便中有粘液或脓血部分并及时镜检。
()正确答案:对4、判断题下消化道出血粪便常呈黑色或柏油样,质软富有光泽。
()正确答案:错5、问答?患者,男,39岁,半月前自觉腹胀,乏力,入院前2天加重,出现恶心、黑便。
既往病史:2年前患血吸虫病。
查体:T 36.5℃,P 64次/分,R 16次/分,Bp 14/8kPa,神清,精神差,心肺(-),脾肋下2指可及,质中等,全腹压痛,移浊音(+),双下肢水肿。
实验室检查:粪便OB阳性。
血液检查:RBC 3.28×10/L,HGB 96g/L。
WBC 4.03×10/L,PLT 84×10/L,中性分叶0.70,中性杆状核0.01,淋巴细胞O.17,单核细胞0.02,嗜酸性粒细胞0.10;粪便涂片镜检发现血吸虫卵,根据以上资料,该患者诊断为血吸虫病。
(1)血吸虫病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2)日本血吸虫卵的主要形态特征?正确答案:①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检查虫卵,毛蚴孵化法等;②直肠镜活组织检查:可通过对活组织的染色检查虫卵及鉴定虫卵的死活。
其形态学主要特征为:淡黄色,椭圆形,无小盖,卵壳均匀,表面常粘附有许多宿主组织残留物,侧棘短小,卵内含有一成熟毛蚴。
6、单选粪便中常可见()A.红细胞B.菱形血晶C.夏科-莱登结晶D.柱状上皮细胞E.结缔组织正确答案:E7、单选粪便出现菱形血晶见于()A.阿米巴痢疾B.伪膜性肠炎C.细菌性痢疾D.胃肠道出血E.黏液性肠炎正确答案:D8、单选脂肪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产生()A.鱼腥臭味B.酸臭味C.恶臭味D.腐败臭味E.强烈臭味正确答案:E9、单选黄色软便中见到假丝酵母菌,首先考虑的原因是()A.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B.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C.长期使用激素D.长期进行化疗药物治疗E.标本被污染正确答案:D10、多选有关粪便理学检查,正确的叙述是()A.正常粪便中可有少量黏液,呈黄色B.黑色一定是上消化道出血C.脓血便只见于细菌性痢疾D.直肠癌、肛裂、痔疮或食入大量西瓜、番茄等粪便可呈红色E.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常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正确答案:A, D, E11、多选有关粪便显微镜检查,正确的描述是()A.粪便涂片时,加1~2滴蒸馏水混合制成涂片B.厚薄以能透视纸上字迹为佳C.用低倍镜观察寄生虫卵、原虫及食物残渣D.粪便中的细胞、原虫包囊等可染色后观察E.为扩大观察面积,可用低倍镜检查细胞、包囊等正确答案:B, C, D12、判断题阿米巴痢疾时粪便中红细胞多粘连成堆,并有碎片。
用于规大便常规和隐血试验的操作。
合用于大便常规和隐血试验的检测。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检验根抵" 〔第三版〕、"隐血试验操作说明书"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不同而有差异,如普通检验留取新鲜指头大小(约5g)即可,放入枯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送检,标本容器最好用层涂腊的硬纸盒,便于检查后焚毁。
血吸虫毛蝴孵化那末留全量新鲜便(不少于 30g)。
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
2、检查蛲虫卵需要用软玻璃纸拭子,在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标本,也可用棉拭子拭取,但均须即将镜检。
3、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即将检查。
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迅速送检。
4、不应该采取尿壶或者便盆中的粪便标本。
假设标本中混入尿液,可使柔弱的原虫致死。
用白明胶膜法检查粪便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时,可因尿液中存在溶解白明胶的物质而导致其检查结果错误的增高。
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因腐生性原虫、真菌抱子、植物种子、花粉易混淆实验结果。
5、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
粪便标本应选择其中脓血黏液等病理成份,假设无病理成份,可多部位取材。
采取标本后,应在一小时完成检查,否那末可因 9H 及消化酶等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份破坏分解。
6、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应采集24h 粪便送验。
7、隐血试验,应嘱患者采集标本前 3 日禁食动物性食物。
连续检查 3 天,并选取外表及层粪便。
采集标本后须迅速发展检查,以免因长期放置使隐血反响的敏感度降低。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采集。
1、颜色可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者病理原因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
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疽、胆汁减少或者缺乏。
便潜血操作规程
《便潜血操作规程》
一、目的
便潜血检测是一种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本规程。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科室和相关医务人员。
三、操作流程
1. 患者准备:提醒患者在进行便潜血检测前避免食用含有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凝药。
2. 样本采集:在患者采集大便标本之前,有需要先进行指导,以保持标本的完整性。
3.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大便标本放入标本收集管中,并在标本收集管上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
4. 仪器操作:将标本送至实验室,通过专用的便潜血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5. 结果判读: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阴性、阳性的判读,并做好相关文书记录。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前需要对仪器进行内部检测和校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2. 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样本污染。
3. 仪器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关技术培训和资质证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检测准确性。
五、故障处理
1. 如发现仪器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故障排查及修复。
2. 如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需及时进行复测确认。
以上即是《便潜血操作规程》,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可以保证便潜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