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20.都市精灵课件(优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27
21.都市精灵(舒乙)(一)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柳叶儿》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了解二、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柳叶儿》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文中“乐”、“苦中带涩”的情感内涵。
3、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的生活。
重难点:体会文中“乐”、“苦中带涩”的情感内涵。
三、教材分析《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二单元从写作体例上说是散文单元,本单元要点是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柳叶儿》这篇课文属于时令行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我们讲述了关于柳叶儿的故事,把人们带入了那个苦涩的时代。
设喻精巧,将精致描写可以说发挥到了一种极致。
学生通过前面散文的学习,已积累了一些关于散文意境的欣赏方法,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赏析的绝佳文本。
通过赏析,唤起同学们对那段困难岁月的关注,体会到过去父辈的艰辛,从而能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
四、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学领悟和心里体验的思维方法,运用引导探究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
2、在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发挥大家的智慧,来挖掘文本内涵。
3、充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校园幽径,到处都可看见柳的身影。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8%CA%F7%CD%BC%C6%AC&in=13064&cl=2&lm=-1&st=-1&pn=0&rn=1&di=64558826235&ln=2000&fr=&fm= index&fmq=1332144736836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 e=2/show/1/47/d28b86151c5edfb6.html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对柳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学生畅所欲言)可是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完全不同。
都市精灵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富有感情的语言,明确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
3.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畅谈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通过欣赏感知,体会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之美。
5.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6.培养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善心、爱心、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灵,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和思想。
教学重点1.生动的描写与精辟的议论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1.对和谐画面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畅谈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播放旧金山海鸟捕鱼的视频教学步骤:一、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样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师生共诵)这些诗句都展现了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画面。
是呀,曾经,一处浓阴,三五声鸟鸣,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一洗身上的疲惫和心上尘埃。
但是近来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急促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
我似乎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
(停顿)这一刻,我怀念起鸟声,就像怀念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
在喧闹和寂寞的都市中,有一位先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怀念和渴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
(板书:都市精灵)二、介绍作者和检查预习积累词语师: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舒乙先生?作者:舒乙,老舍之子。
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以散文、传记创作为主,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13部,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
钟爱荒诞无所事事肆无忌惮退避三舍孤城(家)寡人司空见惯三、整体感知,初识精灵。
1.解题:课文标题是由哪两个词组成?(板书:都市精灵)“精灵”在课文中指什么?把标题改成《城市动物》行不行?为什么?(动物;包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都市精灵》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课前播放班得瑞的钢琴曲《清晨》。
)(师导入后,请生介绍作者。
师补充。
)师:课文标题是由哪两个词组成的?生(众):“都市”、“精灵”。
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作“都市”?生(众):大的城市。
师:咱们合肥算吗?生(众):算!师:老师能听出同学们作为合肥市民的自豪之情。
大家知道“精灵”的本意是什么吗?生1:神仙,精怪。
师:在课文中又指什么呢?生2:动物。
师:如果“精灵”指动物,我们把课文标题改为“都市动物”行不行?生3:不行!“精灵”包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那么,怎样解释课题中的“精灵”才准确呢?生4:“精灵”指可爱的动物。
师:对,比如动画片里可爱的蓝精灵。
看到课文标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文章写了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生2:为什么要写“都市”里的“精灵”?师:这正是文章的独到之处。
生3:舒乙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师: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主旨,很有研究价值。
生4:都市精灵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好处?生5: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精灵?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懂文意,积累词语。
思考:①课文写了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和愿望?(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
大家觉得这篇文章里哪些词语值得积累,或者你认为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1:175页倒数第5行,“退避三舍”中的“舍”读shè,不读shě。
师: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生1: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生2:179页第1行,“栖息”中的“栖”读qī,不能读成xī。
“栖息”指鸟儿的停歇。
生3:177页“肆无忌惮”中的“惮”是竖心旁。
师:这个词怎么解释?(生回答不出。
)师:谁能帮帮他?生4: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
师:大家同意吗?(没有生回答。
)师:在我们学过的《社戏》这篇文章里有这样的话:“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4、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四)走近文本,揣摩结构
1、作者介绍了哪些城市的哪些精灵 ?
2、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3、谈谈文章结构安排的妙处?7
(五)探究文本,品味语言
文章有人与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的描写,有人与自然和谐如何相处的议论,你觉得哪一处描写生动、哪一处议论精辟,说说理由。
(六)一课一得
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
(七)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结合几幅图片,flash动画谈感受。
2、说说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处或不和谐之处。
(八)布置作业:
1、同步完成导学;
2、小实践:关于禽流感的调查报告。
(从产生的根源、危害、预防、教训等方面着手)
五、板书设计:
都市精灵
现在的北京鸟、小松鼠
惋惜
过去的北京麻雀、老鸹、燕子怀念
昆明红嘴鸥
羡慕
上海鸽子
佩服
旧金山海鸟、海兽
向往
联想丰富,取材广泛。
《都市精灵》教案设计执教:泰兴市古溪初中孙爱军一、教案背景1.学段:八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已有网络搜索的能力,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搜集并整理作者的相关介绍,以及搜索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广告词、倡议书等课外知识。
二、教学课题:《都市精灵》“用心感受优质生活,用爱共建和谐环境”——《都市精灵》是一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之随笔。
文章用现在北京的“一景”、“一宝”,动物稀有而珍贵的现象开篇,与几十年前的北京“成群”“遮天”的现象纵向对比,又与其它拥有标志性动物的都市横向对比,以此抒发作者情感,发表作者观点,提出“与狼共舞”的都市生活,优化生存环境。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人与动物共处的观点和态度,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文中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表现观点的方法,进而掌握其写作方法。
三、教材分析《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人与自然”。
《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随笔,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人与动物共处的观点和态度。
②体会文中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表现观点的方法。
③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①诵读品味,在揣摩中主动发现,解决问题。
②讨论交流,在合作互动中加深理解。
③比较阅读,在探究中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感情的流露。
课文重点与难点的理解是否透彻,关键在于对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的外延分析是否透彻。
开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都市精灵》的教学素材,深入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了该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