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8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下面是我对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详细解释。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思考并主导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主导主体教学设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探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问题解决过程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思维习惯养成。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总结起来,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主导主体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导主体主导主体论的提出者主导主体教学历史主导主体教学何老师篇一:“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一、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ID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为主的ID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ID模式。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ID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为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
这是因为,以教为主的ID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
这种ID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就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
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
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以学为主的ID模式,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AECT1994、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的领域、范畴、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
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包括:教育技术发展的含义、模型、特点、新进展,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资源概述、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四章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
第六章教学系统开发包括:教学系统开发概述、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网络课程的开发、、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集成化教学系统开发。
第七章教育技术运用包括:教育技术运用概述、教学资源的应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绩效技术。
第八章教育技术管理包括:教育技术管理概述、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
第九章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包括: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教学资源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网络教学评价、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第十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求:1.系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式以及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2.理解、掌握不同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方法。
3.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不同层次的教学产品和教学设计案例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
考试内容:(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系统特征和本质;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规定性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中药学·泻下药——大黄”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围绕“主导-主体”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辨证选药的思维和合理安全用药的意识。
以泻下药——大黄为例,根据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以问题为核心,结合情境导入法、直观法、案例导入法、讨论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临床思维,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有助于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检验。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er dominated-students centered” teaching mode,through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designs,could inspire strong interests on study,promote well-cultivated study habit,foster the thinking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lay solid emphasis on appropriate and safe drug selection. The article,providing the example of Dahuang,a famous purgative Chinese medicinal,according to every element of teaching design,applied multiple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s,such as situation introduction,direct introduction,case analysis,intro-class discussion,in order to inspire study interests and set up clinical thinking,thus upgrading independent study capabilities of learners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teachers.[Key words]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Teaching design;Teaching method;Purgative Chinese drug中药学是中医药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从专业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重要桥梁,对于联系基础理论与临床课起重要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摘要: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教师应当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思考如何展示学生能力、如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设计课堂教学。
关键词:学生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成为职业院校竞相研究的课题之一,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成了教师展示课设计的困惑和难点。
基于教育部主推的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作品的课堂教学分析,结合我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经验建议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一、导入环节该教学环节中应当包含上一节课作业检查结果的展示、评价以及不完善作业的改进与处理,且在该环节中应当有基于教学平台或大数据分析或学生学习成果分析的数据展示;部分老师还采用了翻转课堂形式在课前推送微课及预习报告或练习题等。
该环节教学时长在3分钟左右。
环节内容设计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宏观展示学生作业或预习报告成果宏观展示作业或预习成果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的重视,也能给予学生心理暗示,要学生及时、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或预习任务,这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性培养,同时也是养成良好班风的方法之一。
这一点希望所有学科老师都能认真去落实。
该环节可以展示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责任意识,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二)优秀学生讲解分享学习经验教师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表扬点评后由学生本人讲解分享学习经验,这是学生主体展示的机会也是巩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人都有被尊重、被表扬的需要。
所以老师在这里不要吝啬自己的肯定性评价,“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尽可能从成绩前几名同学中轮流提问,让前几名同学都有机会分享学习心得。
(三)后进生提出改正的方案与方法班级后进生才是最需要鼓励的群体,对于作业或预习任务完成不理想的结果,需要老师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
做错不要紧,关键要懂得及时纠正避免再次犯错。
以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尊重学生在思想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得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也是整个教育体系重新构建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明确主体性教育内容与目标的方式,大幅度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思想与思维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支持。
关键词: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在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在传统应试教学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以纯理论知识为主,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学习。
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从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原则入手,关注学生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主人翁。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原则1层次性原则高中学生思维、认知、学习等能力素养正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也应该关注学生自身的差异化与个性化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相应的层次之中实现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在主体性教育设计和构建之中,遵循层次性的原则,满足对于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能够实现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层次性理解,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实践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格外遵循实践性的基本原则,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氛围比较低沉枯燥,主要是因为实践性不足,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中,无法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排解,必然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通过营造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这样能够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关注到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性的价值和意义。
以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基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教学设计,就是要通过预测学情,预测可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教学重点,使目标更加全面而明确,成效更加凸显且持续。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主体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基础教育新思想,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
可见,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是其主要目标之一。
其理念与主体陸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真正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实施主体性教育,需要国家、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社会主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主体陸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
首先是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我们必须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让“讲台”成为师生课堂民主、平等交往的“平台”。
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陸,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而不是扼杀、摧残。
基于“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VB教学设计方案开发摘要:通过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结合讲授《VB程序设计》课的实际教学经验,开发了基于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VB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方案Development of VB Teaching Design Plan that Based on “Teacher Dominated-Students 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VB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I developed the VB teaching design plan that based on“Teacher Dominated —Students 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ffectively.Key words: VB programming language“Teacher Dominated—Students Centered”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 teaching design plan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B)是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这门课程能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本门公共课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和大多数高等院校一样,我校本科生也开设了VB公共基础课,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编程思想,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觉困难,也就提不起兴趣。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教学系统设计ISD:是1、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2、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二、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从各种教的理论中吸取精华,综合应用而保证教学设计过程的成功;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最大贡献在信息传播模式中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
(P10-P11)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四、有人提出根据学习理论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划分为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也有人认为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只是各个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没有必要如此划分,浅谈自己对此有什么看法?(P19)答:我认为它们都存在着各自的弊端,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虽然也说明了首先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但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这对教学效果不利,诸如教学系统设计不能最终落到对教学活动进程的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