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6课戊戌变法的“五步导学法”导学案一、明确任务1、教学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经过;知道戊戌变法的主张、代表人物、变法内容及结果。
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民族危亡的努力;感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辛。
加深戊戌变法的认识,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理解维新变法的进步性。
2、教学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3、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影响二、自主学习(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3、粱启超在上发表,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等主持的,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分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3、变法触犯了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1、公车上书的背景是什么?2、公车上书产生了什么影响?3、百日维新发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四、展示交流1、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五、巩固拓展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2、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 )A、同治B、光绪C、康熙D、乾隆3、维新变法运动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4、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和戊戌变法的政策大都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戊戌变法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案班级:小组:姓名:等级:【学习目标】梳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史实,激发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勾画学习目标,明白这节课的学习方向。
2、根据预习案勾画课本,标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思考戊戌变法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
【自学导航】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击碎了洋务派的自强梦,却唤醒了更多的有识之士。
1、如果你是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在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会参与什么政治活动?请说出此次政治活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影响。
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变法又做了哪些努力?3、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
后来光绪帝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请你为康有为起草一份奏折,陈述变法的主要内容,以供光绪帝参考。
4、戊戌变法成功了吗?为什么又叫“百日维新”?【体系构建】只有经过自己内化构建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请围绕戊戌变法的史实自主构建,不要拘于形式,既要有创新,更要有内涵,体现自己的思想。
第 1 页【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的疑问或你知道的精彩进行补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分享。
【史海泛舟】梁启超[1](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6课《戊戌变法》探究案班级:小组:姓名:等级:【学习目标】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启示。
第六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公车上书的意义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二、课堂检测戊戌变法的内容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三、能力提升1.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A.公车上书B.各地学会的创建C.梁启超《变法通议》D.《马关条约》的签订2.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3.公车上书的领导人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四、知识拓展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意义【学习重点】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自主学习】1.背景:1895年春, 的签订。
2.序幕:和联合各省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历史上称为“”,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准备:(1)组织学会,团结变法力量(2)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上发表《》,强调维新变法。
等主持天津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4.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 年6月11日-9月21日。
(2)领导人: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内容类别颁布的新法影响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8.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晋升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文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官9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戊戌变法【学校目标】(1----2分钟)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记住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的时间、内容和戊戌变法的时间,2、知道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建立的政治团体和戊戌六君子,3、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历史意义。
【自学指导】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32---36页的内容勾画书中重点内容。
(10分钟)【自学检测】(10分钟)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2、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领导阶级:代表人物:直接原因:公车上书时间:主要内容:重要影响:创办的报刊建立的学会直接背景:时间:开始标志:戊戌变法政治:主要内容经济:文化:军事:结果及影响:【合作学习】1、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既是一次爱国运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得到了哪些教训?【目标检测】1.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北京,想了解维新变法的思想,可通过的途径有()①阅读《万国公报》②参加强学会③阅读《新青年》④参加兴中会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2.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事件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3.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禁令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5.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6.戊戌变法法令与洋务运动措施相似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兴办新式学堂7.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海军8.下列人物中,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9.“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的“五步导学法”导学案(无答案)一、明确任务1、教学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经过;知道戊戌变法的主张、代表人物、变法内容及结果。
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民族危亡的努力;感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辛。
加深戊戌变法的认识,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理解维新变法的进步性。
2、教学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3、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影响二、自主学习(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3、粱启超在上发表,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严复等主持的,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分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3、变法触犯了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1、公车上书的背景是什么?2、公车上书产生了什么影响?3、百日维新发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四、展示交流1、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五、巩固拓展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2、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 )A、同治B、光绪C、康熙D、乾隆3、维新变法运动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4、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和戊戌变法的政策大都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戊戌变法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