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思想政治

3.课时:1课时

4.版本章节:此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二、教学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教材分析

本框题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展开,包括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和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四部分内容,第四课和第五课探究的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就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言,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就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而言,创新离不开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所以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前提,由此也可以看出本框题的重要地位。

1.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全面的观点评价传统文化,自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

判继承,古为今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

情境表演、探究性学习、问题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百度视频】于丹《论语》

/u52/v_NDIyODM0OTE.html

【百度文章】/o/2007-03-06/103711349783s.shtml

导言:曾经被誉为“超女学者”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在北京签售新作《于丹〈庄子〉心得》时,被读者以“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进行“批判”。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用百家讲坛这种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争议颇多,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走进新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文化具有继承性

【百度图片】有关中秋节、北京故宫、京剧、论语的图片。

/i?word=%D6%D0%C7%EF%C9%CD%D4%C2&opt-image=on&cl=2&lm=-1&ct =201326592&ie=gbk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33229108635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 d=%B1%B1%BE%A9%B9%CA%B9%AC&s=0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33229110815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 d=%BE%A9%BE%E7&s=0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33229117221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 d=%C2%DB%D3%EF&s=0

(设计说明:之所以选取这几幅图片,一是因为这几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学生耳熟能详。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进行铺垫。)

【自主探究】

▲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并简单谈谈对你的认识。

▲你能总结出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吗?

总结: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师导语:文化具有继承性,我们应成为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参与者,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继承传统文化呢?

2、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百度图片】春节习俗、清明节习俗、端午节习俗、中秋节。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春节&z=0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33229162226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 d=%C7%E5%C3%F7%BD%DA%CF%B0%CB%D7&s=0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33229168067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 d=%B6%CB%CE%E7%BD%DA%CF%B0%CB%D7&s=0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33229170184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 d=%D6%D0%C7%EF%BD%DA%CF%B0%CB%D7&s=0

(设计说明:国家发改委在广泛的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从2008年开始对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调整的最大变化便是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把传统节假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学生小组探讨:

▲结合自身的经历互相交流在庆祝四大传统节日时,你们家乡的习俗有哪些?

▲请选取其中一个节日,谈谈其由来。

▲讨论这些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

学生讨论及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