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温度计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搜索教案第一章:互联网搜索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高效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
2.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方法:关键词搜索、布尔运算、短语搜索等。
3. 互联网搜索的技巧: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筛选搜索结果、评估信息来源等。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互联网搜索实践,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作业:2. 练习使用互联网搜索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
2. 掌握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3. 培养学生选择合适搜索引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常见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百度、谷歌、必应等。
2. 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限定搜索范围、筛选结果、排序等。
3. 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介绍常见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实践,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作业:2. 练习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网络信息评估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信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掌握评估网络信息来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判断和评估网络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特点:多样性、碎片化、主观性等。
2. 网络信息存在的问题:虚假信息、误导性信息、版权问题等。
3. 评估网络信息来源的方法和技巧:查看信息发布者的资质、对比多个来源、查看更新时间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介绍网络信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网络信息评估实践,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作业:2. 练习使用网络信息评估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互联网搜索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搜索策略的重要性。
2. 掌握制定互联网搜索策略的方法。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有用信息轻松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信息技术与网络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信息。
2)、搜集游览黄鹤楼的信息。
二、教学课题使学生轻松选择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辨别信息的真假。
2、体会有用信息的时效性,提高学生探究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有用信息轻松选》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组编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这一课是对生活中有用信息的挑选。
作者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文中设计了三大板块:“轻松学”“快乐做”“互动评”,且在其中穿插安排了“试一试”“说一说”“读一读”栏目,以便分层教学。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了解有用信息对生活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真假。
教学难点:领悟并处理信息的真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搜集游览黄鹤楼的有用信息和有关黄鹤楼的信息时效的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黄鹤楼的图片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鹤楼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图片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黄鹤楼天气预报、黄鹤楼天文镜观赏券、黄鹤楼特产、黄鹤楼工艺品等图片。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手机中奖图片、河边禁止游泳信息图片高压电线塔上的防止触电信息、算命先生口中的人生祸福信息图片等制作成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
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Module2 Unit2 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标准英语第八册在全面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小学英语学习进行全面巩固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更多的练习方式。
Module2通过谈论Plan,计划话题,重点复习巩固be going to句型表示的将来时。
Unit1重点练习的是复数形式的 be going to句型。
Unit2将重点通过天气预报的描述着重练习 be going to的单数形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运用单词snow, rain, sunny, hot, cold, warm, windy等表示天气的单词。
句型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等描述天气的语句;运用句型I’m going to watch TV.表述自己的1计划。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口头运用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语句描述某地的天气,用I’m going to watch TV谈论自己的打算计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合理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口头运用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 It’s goi ng to be sunny and warm in Dalian.预报某地的天气。
2.识别运用单词snow, rain。
教学准备:录音机,中国地图天气符号的图片与单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StepⅠWarming up(复习导入)T: Hello, boys and girls.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 t the weather tomorrow, first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and say the weather .教师与学生打完招呼后,课件出示表示不同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师说出天气学生指出天气符号。
2012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教师活动】下面就以“百度”搜索引擎为例学习搜索的技巧。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打开“百度”主页。
请同学们观察百度的分类搜索栏目:
注:幻灯片链接:/view/f9dcdc6727d3240c8447efa9.html 【设计意图】用数字说话,让学生对勤俭节约的好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学生看了之后感觉很震撼,意识到了节约确实很有用,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
请各小组探索,试着保存两张关于节约的图片。
说一说保存图片的方法。
请小组派代表到教师机前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探究,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授之以渔,让学生尝试不同媒体内容的搜索和下载方法,并且分享下载的图片。
4)声音信息检索
【教师活动】大家听过有关节约的歌曲吗?。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思想品德3、课时:1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发布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加强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做到胸有成竹。
2、要做好教学资料的准备,如搜集反映民族特色、西部大开发战略、反映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图片、歌曲、真实资料,教学时做到有理有据。
学生准备:1、搜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西部开工建设或建成的标志性工程的图片、资料等。
2、调查、了解、搜集本地民族团结的事例,及本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的能力。
3、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内容:本教材是山东版九年级教材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的第二节内容,本课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实现了共同繁荣。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从而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温度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天气和季节》第三节《温度计》。
内容主要包括温度计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基本结构,理解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2.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温度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人一个温度计、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准备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幼儿观察并用手感受温度差异。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这两杯水的温度?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记录在记录表上。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操作错误,解答幼儿的疑问。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温度变化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温度计的结构2. 温度计的原理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 温度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温度计测量家中不同房间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并分析温度差异的原因。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度较高,但对温度计的测量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温度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气象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温度计的原理2.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3.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一、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温度计》教案:温度计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 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进行温度的转换和比较;3. 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 温度的转换和比较。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温度的转换和比较。
教具准备:1. 温度计;2. 温水和冷水;3. 不同温度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显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外观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是什么?我们平时是如何感受温度的?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表现。
2. 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表现。
3. 要求学生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总结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三、温度的转换和比较(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温度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如何将摄氏温度转换成华氏温度?如何将华氏温度转换成摄氏温度?2. 将温度计分别放入摄氏温度为0、20和40度的水中,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3. 要求学生将这些读数转换成华氏温度,并进行比较,看哪一个温度更高。
四、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小实验来比较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2. 学生写下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3.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与温度计和温度转换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进行实时批改,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温度的转换和比较。
通过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学生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并进行转换和比较。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Module2 Unit2 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标准英语第八册在全面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小学英语学习进行全面巩固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更多的练习方式。
Module2通过谈论Plan,计划话题,重点复习巩固be going to句型表示的将来时。
Unit1重点练习的是复数形式的 be going to句型。
Unit2将重点通过天气预报的描述着重练习 be going to的单数形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运用单词snow, rain, sunny, hot, cold, warm, windy等表示天气的单词。
句型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等描述天气的语句;运用句型I’m going to watch TV.表述自己的计划。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口头运用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语句描述某地的天气,用I’m going to watch TV谈论自己的打算计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合理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口头运用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 It’s goi ng to be sunny and warm in Dalian.预报某地的天气。
2.识别运用单词snow, rain。
教学准备:录音机,中国地图天气符号的图片与单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StepⅠWarming up(复习导入)T: Hello, boys and girls.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 t the weather tomorrow, first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and say the weather .教师与学生打完招呼后,课件出示表示不同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师说出天气学生指出天气符号。
一、教案背景: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一种奇异的人文景观。
即使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古老的汉字仍然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汉字的音节少,最适合未来声控计算机使用;汉字,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
汉语正在沿着强势化的道路向国际通用语的方向靠拢,一个新的华语共同体正在形成。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完全可以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但是,今天无论是汉字的教与学,还是汉字的应用,都存有不和谐的音符。
2、面向全体学生3、课时:一课时4、课前准备:A、多媒体教室以及投影设备B、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C、教学的PPT课件D、利用“百度”引擎搜集相关资料二、教学课题:《专题汉字》三、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专题汉字》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专题教材,它介绍了汉字的特点和功能,不仅能让学生具体感受汉字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游戏、活动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特点和造字方法,感受汉字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在活动中,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汉字的特点和造字方法,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难点:在活动中,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专题汉字》,教者注重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中国娃》/m?f=ms&rf=idx&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 ord=%D6%D0%B9%FA%CD%DE&lm=-1师:今天我们先一起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段字模表演视频。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温度计》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温度计》「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活动准备:1、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热水,冷水各一杯,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3、温度计模型,词卡。
4、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一)帮助幼儿认识温度计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逐一认识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
(1)一位幼儿身体不舒服,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不是在发烧?(2)我们什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有几度?(3)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2、小结:这些东西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
找出相同之处。
4、小结:这些温度计是一根玻璃管子,中间有一根红柱子,管子上还有许多数字。
5、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滠氏几度来表示。
(二)指导幼儿测量水温1、提出操作的要求:现在请小朋友用水温计测量绿杯子里的冷水的.温度,把它记录下来,和好朋友讲一讲,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
2、幼儿交流3、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的温度并记录。
第二次操作。
提问:我们刚才测了冷水和热水的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变化的?从热水到冷水又会什么变?幼儿第三次操作。
并交流。
4、教师小结:热长冷缩。
(三)游戏:热胀冷缩。
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四)了解温度计的用途1、提问:温度计有什么用。
2、组织幼儿看课件,知道温度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温度计》「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性情。
2、学习用"情绪温度计"的方法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
4.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定义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3、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温度(今天气温是多少?今天和昨天气温一样吗?如何判别?)
探究实验1----同学们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
结论: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你们通常凭借判断。
二、新授
知识点1:温度的测量
探究(演示)实验2---把右图装置分
别放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分类.
结论:常见的温度计如右图甲
乙
丙。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知识点2:温度的单位
自学课本76页,完成下列问题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在0℃至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
现在室外气温是20℃,读做 ,-10℃
读 或 .
讨论:看下表,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我国北极温度?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
自学:请同学们结合手中温度计自学课本77到78页上部分,思考并交流要注意什么问题。
汇报: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体温计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 。
为什么?
寒暑表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他们要甩吗?
实验:测温水、热水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温水,热水.
步骤:①先估测水温②观察温度计量程,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校正对温度的感觉
(1)测温水温度 (2)测热水温度(步骤同上)。
结论: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 和 ;
使用时: ○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
3 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反馈练习:
1.如右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 ℃,示数是 ℃,读作: 。
2、如图2所示的是甲、乙二个温度计的一部分,甲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乙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
3.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
38
37
A、37℃和39℃
B、38℃和38℃
C、37℃和38℃
D、38℃和39℃
4.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三、课堂达标,请用3分钟完成
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3.20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种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如右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和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2)(3)。
四、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五、我行我秀(学有余力课下完成)
4.在气温为16℃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面经过“16”和“100”之间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D.什么也不表示5.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六.教(学)后记:
我的收获:今天我讲的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温度计》,我觉得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不足:一是在教学结构方面。
2、在观察温度计时,没有给足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在摄氏度的读和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教学时机,最后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
二是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1、语言不够精炼,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指示不够明确,在学生做出正确观察(量程、分度值)没有及时板书。
2、实验操作设计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