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运算应用题》难题2(含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运算应用题》难题2(含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运算应用题》难题2(含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运算应用题》难题2(含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竞赛班能力训练题

【基本知识】

【例题及练习】

1、2006加上它的12得到一个数,再加上所得的数的13

,又得到一个数,再加上这次得数的14,又得一个数,……依此类推,一直加到上一次得数的12006

,那么最后得到的是_____. 解:所求数为1111200611112342006?????????+?+?+??+ ? ? ? ?????????

345200620072006234200520061200620072013021.2

=??????=??= 2、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积木,每个长方体上相对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

1-,现将两个长方体并列放置,看得见的五个面上的数如图所示,问看不见的

七个面上所写的数之和等于______.

3、在自然数:1,2,3,4,5,…中,前15个质数之和的负倒数等于( B )

A.-

1

328

; B.-

1

329

; C.-

1

337

; D.-

1

340

.

4、若a=

3.14

3.12

3.13

-

??

÷

?

??

,b=

2.14

2.12

2.13

??

÷

?

-

??

,c=

1.14

( 1.12)

1.13

??

÷-

?

??

,则a,b,c的大小关系

是( A )

A.a>b>c. B.a>c>b. C.b>c>a.D.c>b>a.5、容易看出a,b,c均为负数,我们看|a|,

6、-19191919019019001900 93939393093093009300

--的值等于 .-

19

31

7、一条直线上距离相等地立有10根标杆,一名学生匀速地从第1杆向第10杆行走,当他走到第6杆时用了6.6秒,则当他走到第10杆时所用时间是( ) A.11秒. B.13.2秒. C.11.88秒. D.9.9秒

8、从第1根标杆到第6根标杆有5个间隔.因而,每个间隔行进6.6÷5=1.32(秒).而从第1根标杆到第10根标杆共有9个间隔.所以行进9个间隔共用1.32×9=

11.88(秒),选择C.

2.1993-{1993-[1993-(1992-1993)]}的值等于 ( C ) A.-1994.B.1991.C.1994.D.1993.

9、甲的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4,-1,-2.5,-0.01,-33

4

,-15,乙的6张卡片上分别写

有-5,-1,0.1,-0.001,-8,-121

2

,则乙的卡片上的最小数a与甲的卡片上的最大数

b的比a

b

的值等于( 1250 )

10、甲、乙两个火车站相距189公里,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分别从甲、乙两个车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1.5小时,两车相遇后又相距21公里,若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12公里,则慢车每小时行______公里.

按上表中的要求,填在空格中的十个数的乘积是______-1_.

11、设P=-

1

1234512346

?

,Q=-

1

1234412346

?

,R=-

1

1234412345

?

,则P,Q,R,的大小

关系是[ ]

A.P>Q>R. B.Q>P>R.C.P>R>Q.D.R>Q>P.因为12344<12345<12346

所以12344×12345<12344×12346<12345×12346

即R<Q<P.选(A).

12、若n =1791113151713122030425672

-+-+-+,则n 的负倒数是______.

13、若a =1995199519961996, b =1996199619971997, c =1997199719981998

,则( ) A .a <b <c B .b <c <a. C .c <b <a D .a <c <b

【解】设A =19951995,B =19961996,C =19971997,D =19981998,则有B =A +10001,C =B +10001,D =C +10001.

∵ (B +10001)(B -10001)=B 2-100012

亦即,C ·A =B 2-100012 ∴ C ·A <B 2.

由于B 、C 均为正数,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B ·C ,得到

14、已知:

2000

20002000200120012001,199919991999200020002000,199819981998199919991999+?-?-=+?-?-=+?-?-=c b a 则=abc ( )

A 1-

B 3

C 3-

D 1

【解答】∵ a=-1999(19991)1999199811998(19981)19981999

?-?=-=-?+?, b=2000(20001)2000199911999(19991)19992000

?-?=-=-?+?,

c=2001(20011)20012000

1 2000(20001)20002001

?-?

=-=-?+?

,

∴ abc=(-1)×(-1)×(-1)=-1,故应选(A).

初一数学——有理数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有理数练习题及答案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太平洋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记作-11034米,则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记作______。 2、+10千米表示王玲同学向南走了10千米,那么-9千米表示_______;0千米表示_____。 3、在月球表面上,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那么-183℃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 4、七(8)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数学智力大比拼的竞赛中的平均分数为90分,张红得了85分,记作-5分,则小明同学行92分,可记为____,李聪得90分可记为____,程佳+8分,表示______。 5、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 6、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___,____点表示零。 7、数轴上示-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离开原点6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是____ 8、数轴上表示2 1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 9、在1.5-7.5之间的整数有_____,在-7.5与-1.5之间的整数有_____ 10388.21.0 .、+、 、 、  ,其中正整_________。 ( ) 3米 3米,也可记作向西运动-3米。 ( ) +4℃ 5.8米 5% 5元。 D 、零不是整数 、不存在 D 、0 是有理数 6、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 A 、整数集合 B 、有理数集合 C 、自然数集合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 0是取小的自然数;②0是最小的正数;③0是最小的非负数;④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 偶数;⑤0表示没有温度。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若字母a 表示任意一个数,则它表

初一数学必考的个知识点重难点

初一数学必考的个知识 点重难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三、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数轴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数轴动点问题专项练习知识导航 1、数轴 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 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若点向右移动a个单位长度,则该点对应的数增加a; 若点向左移动a个单位长度,则该点对应的数减少a. 2、数轴上表示距离 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知道这两点对应的数的大小关系,则可以用“大减小"来表示距离; 如果不确定这两点对应的数的大小关系,则两数相减再取绝对值来表示距离。 例如,数轴上A、B两点分别对应数a、b: 若己知a>b,则A、B两点的距离为a?b; 若a、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则A、B两点的距离为|a?b|(或|b?a|),即A、B两点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a?b|={a?b(a≥b) b?a(a

②对于|ax+b|=cx + d类型的绝对值方程,在解出x的值后需代入cx+d z 0中检验是否; 成立,若不成立则舍去; ± ③对于|ax + b||x+ d|=k类型的绝对值方程,在解出x的值后,需检验是否满足分段时的x范围,若不成立则舍去;在分段时,每个零点只能取等一次. 刻意练习 1. 在数轴上,点A表示?3,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_,从点B再向左移动10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 2. 点A、B、C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x、3、?4,那么A到B的距离为_________,到C的距离为___________(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 3. |x?5|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x?6|=1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m?n|的几何意义是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且|m?n|=|n?m|; . |m+n|的几何意义是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新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

新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2.有理数3.有理数的加减4.有理数的乘除5.有理数的乘方 重点: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计算、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 难点:绝对值. 易错点:绝对值、有理数计算. 中考必考:科学计数法、相反数(选择题)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及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同类项、整式加减 难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合并同类项 易错点:合并同类项、计算失误、整数次数的确定 中考必考:同类项、整数系数次数的确定、整式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分母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解法、应用)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易错点:去分母时,不含有分母项易漏乘、解应用题时,不知道如何找等量关系 第四章图形认识实步 1.多姿多彩的图形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4.课题实习——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 重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认识、中点和角平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方位角等 难点:中点和角平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易错点:等量关系不会转化、审题不清 新初一生如何做好数学衔接做好小升初衔接对之后初中学习大有帮助,那么在没有进入初中之前,我们要对其有一个大概的把握,首先从数学学习入手。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2—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难题)单元测试(2)(解析版)

苏科版七上第二章《有理数》(难题)单元测试(2)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已知a 是实数,下列说法:①a 2和|a |都是正数;②如果|a |=?a ,那么a 一定是 负数;③a 的倒数是1 a ;④绝对值最小的实数不存在;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 计算(?1)0?(12) 2018 ×(?2)2019的结果是( ). A. 3 B. ?2 C. 2 D. ?1 3. 若用A 、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c ,O 为原点如图所示.化简|a ?c |+|b ?a |? |c ?a |的结果为( ) A. a +2b ?c B. b ?3a +2c C. a +b ?2c D. b ?a 4. 取一个自然数,若它是奇数,则乘以3加上1,若它是偶数,则除以2,按此规则 经过若干步的计算最终可得到1.这个结论在数学上还没有得到证明.但举例验证都是正确的.例如:取自然数5.经过下面5步运算可得1,即: ,如果自然数m 恰好经过7步运算可得到1, 则所有符合条件的m 的值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 如图,数轴上两定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8和14,现在有甲、乙两只电子蚂蚁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沿着数轴爬行,速度分别为每秒1.5个单位和1.7个单位,它们第一次相向爬行1秒,第二次反向爬行2秒,第三次相向爬行3秒,第四次反向爬行4秒,第五次相向爬行5秒,……,按如此规律,则它们第一次相遇所需的时间为( )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代数式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任何一个整数N,可以用一个的多项式来表示: N= . 例如:325=3×102+2×10+5. 一个正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y. (1)列式表示这个两位数; (2)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试说明新数与原数的和能被11整除. (3)已知是一个正三位数.小明猜想:“ 与的差一定是9的倍数。”请你帮助小明说明理由. (4)在一次游戏中,小明算出、、、与等5个数和是3470,请你求出这个正三位数. 【答案】(1)解:10y+x (2)解:根据题意得:10y+x+10x+y=11(x+y),则所得的数与原数的和能被11整除(3)解:∵ - =100a+10b+c-(100b+10c+a)=99a-90b-9c =9(11a-10b-c),∴ 与的差一定是9的倍数 (4)解:∵ + + + + + =3470+ ∴222(a+b+c)=222×15+140+ ∵100<<1000,∴3570<222(a+b+c)<4470,∴16<a+b+c≤20.尝试发现只有a+b+c=19,此时 =748成立,这个三位数为748. 【解析】【分析】(1)由已知一个正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y ,因此这个两位数是:十位上的数字×10+个位数的数字。 (2)根据题意将新的两位数和原两位数相加,再化简,即可得出结果。 (3)分别表示出两个三位数,再求出它们的差,就可得出它们的差是否为9的倍数。(4)根据题意求出a+b+c的取值范围,再代入数据进行验证即可。 2.|a|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O的距离,例如:|3|=|3﹣0|,即|3﹣0|表示3、0在数轴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那么A、B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解决下面问题: (1)数轴上表示﹣1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P、Q两点的距离为6,点P表示的数是2,则点Q表示的数是________; (2)点A在数轴上表示数为x,点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多项式2m2n+mn﹣2的常数项和次数.________ ①若B、C两点分别以3个单位长度/秒和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t秒.当OC =2OB时,求t的值;________ ②用含x的绝对值的式子表示点A到点B、点A到点C的距离之和为________,直接写出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有理数难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设a 是最小的自然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b+c?的值为() A.-1 B.0 C.1 D.2 22004 (3( 4、 -567、x 是任意有理数,则2|x |+x 的值(). A.大于零 B.不大于零 C.小于零 D.不小于零 8、观察这一列数:34-,57,910-,1713,3316 -,依此规律下一个数是() A.4521B.4519C.6521D.6519 9、若1 4+x 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x 可取值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0、3028864215144321-+???-+-+-+-???+-+-等于() A .41B .41-C .21D .2 1-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请将3,4,-6,10这四个数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括号组成结果为24的算式 (每个数有且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2013×(-3 1)2014=; 13.若|x-y+3|+()22013y x -+=0,则y x x 2-=. 14.北京到兰州的铁路之间有25个站台(含北京和兰州),设制种票才能满足票务需求. 15.设c b a ,,为有理数,则由c c b b a a ++构成的各种数值是 16.设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则│b-a │+│a+c │+│c-b?│=________; 17.根据规律填上合适的数:1,8,27,64,,216; 18、读一读: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5+…+100”表示为100 1n n =∑,这里“∑”是求和符号,例如“1+3+5+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50 1(21);n n =-∑又如“333333333312345678910+++++++++”可表示为1031n n =∑,同学们,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请解答下列问题: (1)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 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2)计算:5 21(1)n n =-∑=(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 三、解答题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 初一重点题型全在这里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初一重点题型全在这里 初一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有理数加减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方 乘方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底数是a,指数是n,幂是乘方的结果;读作:的n次方或的n次幂。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2初一数学重点知识点 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⑵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3初一数学学习技巧 ①着重预习,学会自学 预习是自学的开始,进入初中以后,你会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甜头,自觉预习初一数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②专心听讲,乐于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首先,从实例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等),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数轴的绘画以及运用。绝对值以及相反数的运用。科学记数法的掌握 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实例:2008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 ._______2=-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的建筑面积是258000平方米,将258000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是( ) A.21x x ≤-??≥? B.21x x ≥-??≥? C.21x x ≤-??≤? D. 21x x ≥-??≤? 2009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3-的相反数是 . 2.2009年莆田市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学生总人数约为43000人,将43000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______. 3. 不等式组2410 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010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 2-的倒数是( ) A. 2 B. 12 C. 12- D. 15- 10. 2009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3350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元 18. 解不等式213436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11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 0 2 0 2 0 2 1- 0 2 1- 1- -2 0 -1

初中数学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答案:D 初中数学易错题及答案 1. 4 的平方根是.(A ) 2 (B ) ?、2 (C ) _2 ( D ) 2 . 解:..4 = 2 , 2的平方根为二'”2 2. 若|x|=x ,则x 一定是(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负数 D 、非正数 答案:B (不要漏掉0) 3. 当 x 时,|3-x|=x-3。答案:x-3 丸,贝U x3 4. 乎_分数(填“是”或“不是” 答案:三 是无理数,不是分数。 5. 尺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__ 。 答案:"6 = 4, 4的算术平方根=2 6. _________ 当m= 时,J _m 2有意义 答案:-m 2 X ),并且m 3 4 X ),所以m=0 x 5 +x —6 7分式 2 -的值为零,贝u x= ______________ ■ x -4 (A) a ::: -2, (B ) a - -2 , (C ) a ■ -2 , (D ) a 一 -2 . 2 - 答案:I x-6=0 ... x 「2,X 2 二 [x 2 -4 H0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2)x 2 -2(k -1)x k 0总有实数根?则K [k —2式0 答案:i . /-k<3 且 k = 2 9.不等式组 x= -2, a .的解集是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_3「.x 「3

10. 关于X的不^-<3等式4x-a"的正整数解是1和2:则a的取值范围是。 4 答案:2且3 4 11. 若对于任何实数X,分式于」总有意义,则C的值应满足______ . x +4x +c 答案:分式总有意义,即分母不为0,所以分母X2+4X+C =0无解,--C〉4 12. 函数v=也土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3 x -1 -0 、,‘ 答案:「X昌 |x +3鼻0 13. 若二次函数y =mx2-3x+2m-m2的图像过原点,贝U m = _______________ . m = 0 2- m = 2 2m - m =0 14 .如果一次函数y=k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辽x乞6,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 -11兰y兰9,求此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x = - 2 _|_x = 6 \ x =-2_|_x = 6 t . t,、“ 答案:当时,解析式为:时,解析式为 |y--11y=9 l y=9 y--11 15.二次函数y=x2-x+1的图象与坐标轴有 _______ 交点。 答案:1个 16 .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这种提高2元的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投资少而获利大,每床每晚应提高_________ 元. 答案:6元 17.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6,则最小角的正弦等于________ . 答案:3 或口5 4

初一数学有理数难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设a 是最小的自然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b+c?的值为 ( ) A.-1 B.0 C.1 D.2 2、有理数a 等于它的倒数,则a 2004是----------------------------------------------------( ) A.最大的负数 B.最小的非负数 C.绝对值最小的整数 D.最小的正整数 3、若0ab ≠,则a b a b +的取值不可能是-----------------------------------------------( ) A .0 B.1 C.2 D.-2 4、当x=-2时, 37ax bx +-的值为9,则当x=2时,37ax bx +-的值是( ) A 、-23 B 、-17 C 、23 D 、17 5、如果有2005名学生排成一列,按1、2、3、4、3、2、1、2、3、4、3、2、1……的规律报数,那么第2005名学生所报的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6、若|a|=4,|b|=2,且|a+b|=a+b, 那么a-b 的值只能是( ). A.2 B. -2 C. 6 D.2或6 7、 x 是任意有理数,则2|x |+x 的值( ). A.大于零 B. 不大于零 C. 小于零 D.不小于零 8、观察这一列数:34-,57, 910-, 1713,3316 -,依此规律下一个数是( ) A.4521 B.4519 C.6521 D.6519 9、若1 4+x 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x 可取值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0、30 28864215144321-+???-+-+-+-???+-+-等于( ) A .41 B .41- C .21 D .2 1-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请将3,4,-6,10这四个数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括号组成结果为24的算式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初中的数学知识虽然不会太过深奥,但是知识点琐碎,能够将琐碎的知识点灵活地应用到题目的解答中是初中数学教师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数学的中考试题简要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点的把握技巧。 一、把握细节,细化知识要点知识,本是琐碎之点,对于各类问题知识点的细致深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严谨的思维,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考试中都能应对较为细微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地将知识点细致的讲解与练习,仔细剖析其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提醒学生们平常不仔细的做题习惯,以便于应对考试中的题目“陷阱”。数学知识中的细节要点主要表现为图形的特点,比如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条件,中心对称,轴对称知识;公式的应用条件,比如二元一次方程两个根的判断;切线定理的具体应用,都是学生需要把握的细节,也是知识的要点。例如在中心对称的知识点中,学生们知道中心对称的定义是:将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但是在做题之中更应重视旋转180度是什么概念,许多学生在做题中没有将这一知识点细化,造成答题时概念混淆,下面我们结合一道中考题进行讲解:例: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本题中,出题者有意选取富有新意的图形来考察学生日常学习到的知识点,尤其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图形来考察学生们对旋转180度的认识,通过细节的变换来提醒学生们真正地掌握知识的每一个方面,这样才能应对每一个细节方面的问题。根据题目,B、C两个选项都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排除两个选项。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A和D中,只有A绕180度后才能够与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 一、判断 1、自然数是整数。﹝﹞ 2、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3、有理数只有正数和负数。﹝﹞ 4、零是自然数。﹝﹞ 5、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6、正整数是自然数,﹝﹞ 7、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8、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9、有最小的有理数。﹝﹞ 二、填空 1、某日,泰山的气温中午12点为5℃,到晚上8点下降了6℃.那么这天晚上8 点的气温为。 2 、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0C,那么零下5度记作 3、若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4、比海平面低2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三、选择题 5、在-3,-1 ,0,- ,2019各数中,是正数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下列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 ) A、-1 B、+3 C、0.12 D、0 7、飞机上升-30米,实际上就是( ) A、上升30米 B、下降30米 C、下降- 30米 D、先上升30米,再下降30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9、下列一定是有理数的是( ) A、B、a C、a+2 D、 四、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集合的相应大括号中: +6,-8,-0.4,25,0,- ,9. 15,1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五、解答题 1 、博然的父母6月共收入4800元,可以将这笔收入记作+4800元;由于天气炎热,博然家用其中的1600元钱买了

初一数学重难点梳理与学习套路

初一数学重难点梳理与学习套路 初一数学重难点梳理 一、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二、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x|b|=|ax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强烈推荐】初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带答案

初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带答案 1.已知数轴上的 A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2,那么数轴上到 A 点距离是 3 的点表示的数为 2.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 ,这个数是 。 3.用代数式表示 :每间上衣 a 元,涨价 10%后再降价 10%以后的售价 ( 变低,变高 ,不变 ) 4.一艘轮船从 A 港到 B 港的速度为 a,从 B 港到 A 港的速度为 b,则此轮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5. 青山镇 水泥厂 以每 年 产量 增长 10% 的 速度 发 展, 如 果第 一 年的 产 量 为 a,则第 三年 的 产量 为。 6.已知 a = 4, x = 1 ,则代数式 by 3ax 的值为 b 3 y 2 7ay 4by 1 7.若|x|= -x, 且 x= , 则 x= x x 8. 若 ||x|-1|+|y+2|=0, 则 = 。 y 9.已知 a+b+c=0,abc ≠0,则 x= |a| + |b|+ |c|+ |abc | ,根据 a,b,c 不同取值 ,x 的值为 。 a b c abc 10. 如果 a+b<0, 且 b>0, 那么 a,b,-a,-b 的大小关系为 。 11.已知 m 、x 、y 满足 :( 1) (x 5)2 m 0, (2) 2ab y 1 与 4ab 3 是同 类项 .求代数式 : (2x 2 3xy 6y 2 ) m(3x 2 xy 9y 2 ) 的值 . 12.化简 -{-[-(+2.4)]}= ;-{+[-(-2.4)]}= 13.如果|a-3|-3+a=0,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 2

经典七年级《有理数》提高类型难题

16、a 是有理数,代数式112++a 的最小值是( ) (A) 1 (B) 2 (C) 3 (D) 4 17、a 是有理数,则 11 2000 a +的值不能是( ). (A)1 (B)-1 (C)0 (D)-2000 18、若a = 1999 1998,b =20001999,c =20012000 则下列不等关系i 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B. a <c <b C. b <c <a D. c <b <a 22、如果 1=+ + c c b b a a ,则 abc abc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不确定 二、填空题 29、若︱x -3︱+︱y +2︱=0,则x +y 的值为_____________. 30、(茂名)有一个运算程序,可以使:a ⊕b = n (n 为常数)时,得 (a +1)⊕b = n +1, a ⊕(b +1)= n -2。 现在已知1⊕1 = 2,那么2008⊕2008 = 31、若00xy z ><,,那么xyz ______. 34、若,,,,,a b c d e f 是六个有理数,且11111 ,,,,23456 a b c d e b c d e f =-==-==-,则_______.f a = 36、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54-与4 3- (2)54+-与54+- (3)25与52 (4)232?与2 )32(? 37、(1) 111117(113)(2)92844 ?-+?- (2) 419932(4)(1416)4 1313 ??--?-÷-??? ? (3)、 2004 23)1()2(161)1()21()21(-÷-???? ???--÷-- (4) 100()()222 ---÷3 )2(32-+?? ? ??- ÷

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文/吴石金 【摘要】数学在学习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最重要的是练习设计,它可以起到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同时探究数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积极探索并且实施有效的练习创新思维。本文结合自身对数学的学习与探究,谈谈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所谓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师把教学的内容作为载体,用最恰当最易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出兴趣,呈现出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发现以及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数学探究的学习中也呈现出很多问题,诸如,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到位,不能把最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同学。因此,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的探究学生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中应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 1.教师不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正像伯乐发现千里马那样,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引导,每个人都隐藏着自身的创造力,只是缺少培养,缺乏挖掘。在课堂上发现每个学生都会迸发出一种创造力,这就可以说明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并且发掘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主动性,并且会不断地去探究问题,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 在探究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师生之间有更深的交流、沟通、互动。教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要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学生能够拥有积极探究问题的态度与热情,才是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积极鼓励学生的语言。比如: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答不上来。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说:“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还能学习”。而应该用激励的语言说:“不要着急,坐下来慢慢想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 二、落实学生的有效练习 1.有效练习的基本策略 1)自主性策略 在学习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练习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树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2)趣味性策略 在教学中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乐趣,通过一个人或某一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集中精力,热情饱满的去探究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差异性策略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室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去设计练习。尽可能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可以去延伸题目。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 4)应用性策略 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练习设计时选择实际的,与生活接近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这样可以使一些枯燥的数学题变得具有生活的气息,充满生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附答案带解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 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 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 正解:D. 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 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 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 正解:D. 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错解:A. 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 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 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错解:C或D. 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 正解:B. 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 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初中七年级数学有理数

有理数 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探索,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了解分类讨论思想; 2.借助数轴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学会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意义、绝对值的意义、倒数的意义,会进行与之有关的计算;4.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会进行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5.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6.了解近似数及有效数字的意义,会按题目要求取近似数. 中招考点 1.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2.互为相反数、倒数的有关计算.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的有关计算. 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的有关应用 题. 5.灵活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典型例题 在例题前,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章的 知识结构与要点. 例1 小红家、学校和小华家自东向西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红家距学校1千米,小华家距学校2千米,小明沿街从学校向西走1千米,又向东走2千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________. 分析:本题可借助数轴来解,如图所示,以学校为原点,学校以西为正方向,这样把实际问题转 小华家 学校 2 -11

化为数学问题,观察数轴便可知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小红家. 例2 若a与-7.2互为相反数, 则a的倒数是___________. 解:这道题既考察了相反数的概念,又考察了倒数的概念. -7.2的相反数是7.2,所以a=7.2,a 的倒数是5 36 . 例3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其中的四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1,2,3和-3,要在其余正方形内分别填上-1,-2,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A处应填_______. 解∶因为A的对面是2,所以正确答案是-2. 例4 已知有理数a,b满足条件a>0,b<0,|a|<|b|,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