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25
食源性寄生虫病1、基本概念广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食(饮)入被感染期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水源而引起的人体感染的寄生虫病。
狭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动物/植物体内或表面而发育或繁殖,并以该种生物作为生活史过程中的宿主或传播媒介,人若食用含有该虫的未熟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
表1 食源性寄生虫病来源于分类来源分类临床常见疾病肉源性寄生虫病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亚洲带绦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等鱼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日本棘隙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异尖线虫病、膨结线虫病、裂头绦虫病、颚口线虫病等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并等两栖爬行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舌形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裂头蚴病等节肢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西里伯瑞列绦虫病、长膜壳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巨吻棘头虫病、管线虫病等植物源性寄生虫病姜片吸虫病、片形吸虫病等软体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拟裸茎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等水源性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溶组织阿米巴病等2、流行病学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决于是否存在自然疫源性,是否获取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以及是否有生食、半生食动植食物的习惯。
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从以自然疫源性为中心的地方性流行,扩展到跨区域性传播;部分地区出现了流行范围的扩大和流行水平的上升。
(1)传染源不同类型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寄生宿主和保虫宿主的不同,其传染源差异较大。
例如弓形虫病的传染源是猫及猫科动物,人经胎盘的垂直传播也具有传染源意义;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等的传染源是能排出虫卵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鼠类)。
体内存在寄生虫并能排出虫卵(或包囊、卵囊、幼虫等)而造成新的感染的人或动物均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含有感染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和水而感染,使用被感染期虫卵及幼虫污染的器皿等也有可能感染。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所有能够经口随食物或水源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
这种病通常都是病从口入,是被我们吃进去的。
食源性寄生虫病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很多种,跟我们关系密切的有肉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链状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等,寄生于猪肉、牛肉等动物体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有布氏姜片吸虫、肝片形吸虫等,寄生于菱角、茭白、荸荠等植物中)、鱼源性寄生虫病(致病虫主要寄生于淡水鱼、螺类、鱿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体内)等。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在我们体内,会掠夺我们的营养,还妨碍宿主自身的营养吸收;寄生虫在体内的活动,还会造成我们身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表膜脱落物以及虫体死亡分解物包含着大量的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分子可引起寄生部位乃至宿主全身的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的预防
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餐前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的来源,不干净的食物(特别是野生动物)不要吃,不卫生的餐馆(特别是路边摊)不要去。
非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三种非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它们分别是肾膨结线虫病、猪巨吻棘头虫病和阔节裂头绦虫病。
内容以介绍形态、生活史、致病、流行诊断和防治为主。
对普及寄生虫病知识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字寄生虫肾膨结线虫猪巨吻棘头虫阔节裂头绦虫食源性流行防治肾膨结线虫肾膨结线虫Dioctophyma renale(Goeze,1782)Stiles,1901是一种大型寄生线虫,俗称巨肾虫(The giant kidney worm)。
本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寄生于犬、水貂、狼、褐家鼠等20多种动物的肾脏及腹腔内,偶可感染人体,引起肾膨结线虫病(dioctophymiasis renale)。
形态与活史成虫:圆柱形,活时呈血红色,体表具横纹;虫体两侧各有一行乳突;口孔位于顶端,其周围有两圈乳突;雄虫长14~45㎝,宽0.4~0.6㎝,尾端有钟形无肋的交合伞,具交合刺一根;雌虫长20~100㎝,宽0.5~1.2㎝,阴门开口于虫体前食管之后的腹面中线上,肛门位于尾端;寄生在人体的虫体发育较差,其大小,雄虫为9.8~10.3㎝x 0.12~0.18㎝,雌`虫为16~22㎝×0.21~0.28㎝。
虫卵呈椭圆形,棕黄色,大小为60~80mm x 39~46mm ,卵壳厚,表面有许多明显的小凹陷。
动物可因食入含有第二期肾膨结线虫幼虫的寡毛类环节动物而获得感染。
人的感染一般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该虫第三期幼虫的蛙或鱼类而引起,亦可因吞食了生水中的或水生植物上的寡毛类环节动物而获得感染。
幼虫进入人体消化道后,穿过肠壁随血流移行至肾盂发育为成虫,并产卵。
虫体亦可在膀胱、卵巢、子宫、肝脏、腹腔等部位寄生。
致病肾膨结线虫通常寄生于终宿主肾脏中,导致肾脏显著增大,约70%的感染者在肾盂背部有骨质板形成,骨质板边缘有透明软骨样物,大多数肾小球和肾盂粘膜乳头变性。
肾盂腔中有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或有脓液。
病变后期,感染肾萎缩,未感染肾因代偿而肥大。
现代生活方式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0 引言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osis )指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
食入感染期虫卵或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等而感染的寄生虫病不在此列。
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即食源性寄生虫。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种类繁多,地区分布广泛。
目前感染人体的60多种寄生虫中,就广义而言,食源性寄生虫竟高达30多种,约占总数的50%。
从病原学分类上看,食源性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和绦虫等多种虫种;从感染来源上看,食源性寄生虫主要分为两大类:植物源性寄生虫,如姜片吸虫、肝片吸虫等;动物源性寄生虫,如旋毛虫、弓形虫、带绦虫等。
动物源性寄生虫又可分为以下七类:肉源性寄生虫(旋毛虫、弓形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牛带绦虫及肉孢子虫等)、螺旋性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卫氏病殖吸虫及斯氏狸殖吸虫等)、鱼源性寄生虫(华支高吸虫、异性吸虫、棘口吸虫、异间线虫、后睾吸虫、颚口吸虫、阔节裂头绦虫及肾澎湃结线虫等)、两栖类、爬行类源性寄生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虫)、海洋贝壳动物源性寄生虫,(拟裸茎吸虫等)、非正常食品动物源性寄生虫(缩小膜壳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犬复孔绦虫等)。
全国目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华支睾吸虫病、弓形病虫、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姜片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和曼氏裂头坳病等。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主要因为生食或半生食含寄生虫感染时期的食物所致。
感染方式有两种:一是主动生食,如生吃鱼片、蛇胆、各种动物肉类、动物血液;二是无意半生食,如吃生鱼粥、醉蟹、各类烧烤、凉拌螺肉和刷火锅等。
一些患者感染是因为食入加热温度和时间不够的食物。
与寄生虫有关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一般不会引起中毒性病症。
其潜伏期长短和临床表现与食人的寄生虫种类、数量、毒力、虫体移行的途径、寄生部位、人体的营养和免疫状态等有关。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感染途径及方式】感染途径:经口吃进幼虫囊包。
感染方式:人感染旋毛虫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尤其是猪肉及其制品)。
如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日菜肴:白族的“生皮”、傣族的“剁生”,哈尼族的“噢嚅”,均系用生猪肉制作。
西南地区的“生片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福建的“沙茶面”等,都是将生肉片在热汤中稍烫后,蘸佐料或拌米粉或面条食用。
还有熏食或腌肉不再经火蒸煮。
肉片火锅,涮猪肉、烤猪肉串、涮羊肉等肉类通常未熟透,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包子或饺子,如蒸煮时间过短,易使人感染。
或生熟砧板不分,易造成交叉污染,而致人感染。
目前已知猪、狗、羊、牛、鼠等120多种哺乳动物有自然感染。
【致病】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其对人体的致病程度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感染力、侵犯部位人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诸多因素有关。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未及时诊治,可在发病后3~7周内死亡。
据统计本病死亡率,国外为6%~30%,国内约为3%,在暴发流行时可高达10%。
旋毛虫致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
1.侵入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由于幼虫、成虫对肠壁组织的侵犯,可引起十二指肠、空肠炎。
受累部位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疡,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同时可伴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全身反应。
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此期病程约为1周。
2.幼虫移行期指新生蚴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过程。
主要病变部位在肌肉,故可称为肌型期。
幼虫移行时的机械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使所经之处可发生炎症反应,患者可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如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水肿、发热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甚至可出现浮肿(以眼、脸面部位常见),眼球结膜充血。
幼虫移行至肺,可对肺、支气管、胸膜等组织产生各种损害,出现肺部局限性或广泛性出血、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累及中枢神经者可致颅内高压。
食源性寄生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food-bornepara sitosis )。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临床上以纳差、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特征。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猪肠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人、畜均可通过吃带有囊蚴的生或半生的水生植物如红菱、荸荠等而感染。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而得病。
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以咳嗽、咳棕红色痰为主要表现,也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
带绦虫病:是猪带/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尾蚴的猪、牛肉而感染。
此外,当人误食猪带绦虫卵或孕节,囊尾蚴可寄生于人脑、眼部或肌肉、皮下组织,引起猪囊尾蚴病。
旋毛虫病:是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受感染的猪或其他动物肉而得病。
旋毛虫幼虫主要寄生于肌组织,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
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在人体皮下、脑、眼等部位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
人食用含有裂头蚴的生蛙肉或蛇肉,或用生蛙肉敷贴创伤,或饮用裂头蚴感染的剑水蚤所污染的水等均可发病。
异尖线虫病:是异尖线虫的第三期幼虫寄生于人体胃肠道引起的疾病。
人因生食含活幼虫的海鱼和海软体动物而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腹症症状或过敏症状。
淡水鱼、虾旋毛虫成虫 猪带绦虫成虫 猪带绦虫成虫形态 旋毛虫囊包幼虫在肌组织中蝲蛄、溪蟹 肝吸虫成虫姜片虫成虫肺吸虫病肺部病变肺吸虫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