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时指出,随着人民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形成、流行、危害和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 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前言: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更需要安全卫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其中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污染食物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爆发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种限制,食品安全己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 中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重点放在数量安全而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关注则相对较少。
食品安全性的优劣已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数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稳定。
近年来由于食品卫生问题而导致的全球性恐慌事件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日本的O157,英国的疯牛病, 上海的甲肝, 法国的旋毛虫病及李氏杆菌病,SARS及禽流感、四川的猪链球菌病、北京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美国的含沙门氏菌花生酱, 以及我国新近发生的大规模乳业三聚氰胺污染。
我国肉类总产量(8051万吨,2006), 占世界总产量的30%。
居世界第一;2006年生猪出栏6.3亿头,猪肉产量达5197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10373万吨)的一半, 然而出口量不足丹麦(500万人口)的1/30, 主要原因源自我国肉食品安全性信誉.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达到数十亿例。
•食品污染概述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目
•总结与展望录
来源
生物性污染01
化学性污染02
物理性污染
03
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广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
规范加强食品检验和风险评估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污染的控制与预防
定义
分类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食物中毒
肠道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是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是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食物中毒的定义与原因
原因
定义
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
01020304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应急处理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食品安全,包括
预防
•食品采购
•食品储存
•食品加工
•食品运输
•个人卫生
对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认识与总结
食品污染的认识
食物中毒的总结
未来食品安全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寄生虫病与食品安全_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哪种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参考答案:曼氏迭宫绦虫2.容易发生自体感染的绦虫有:参考答案:猪带绦虫3.如果蛙肉烹饪和使用不当,患什么绦虫病的风险比较高?参考答案:裂头蚴病4.治疗猪肉绦虫病后,观察疗效的重要依据是:参考答案:查头节5.以下是人感染囊虫病的途径的有:参考答案:人体内猪带绦虫所导致感染者的自体内感染_吞食猪带绦虫病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6.以下哪些情况有可能导致人患裂头蚴病?参考答案:局部敷贴生蛙肉_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_误食感染的剑水蚤7.吃未煮熟的猪肉可能导致哪些寄生虫病?参考答案:带绦虫病_旋毛虫病8.诊断包虫病时,哪一项措施是绝对禁止的参考答案:诊断性穿刺9.可以不经过中间宿主而完成生活史的绦虫是参考答案:微小膜壳绦虫10.哪种绦虫不能用人的粪便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参考答案:细粒棘球绦虫11.可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的绦虫病是参考答案:裂头蚴病12.哪种绦虫的成虫不寄生于人体内参考答案:细粒棘球绦虫13.组织活检可诊断的绦虫病有参考答案:囊尾蚴病_裂头蚴病14.人粪检方法可以找到虫卵的绦虫病有参考答案:缩小膜壳绦虫病_微小膜壳绦虫病15.人既可作为中间宿主又可作为其终宿主的寄生虫有参考答案:旋毛虫_猪带绦虫16.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是:参考答案:肉食哺乳动物17.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防治原则是:参考答案: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18.肺吸虫感染的方式是:参考答案: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喇蛄19.旋毛虫在人体内寄生的虫期有:参考答案:成虫_幼虫20.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体的虫期有参考答案:假包囊_包囊_卵囊21.没有明显的运动细胞器的原虫是参考答案:刚地弓形虫22.弓形虫感染后的主要表现是参考答案:隐性感染23.完成生活史需要两种及以上脊椎动物宿主的原虫是参考答案:刚地弓形虫24.隐孢子虫在人体的主要寄生部位是参考答案:小肠25.急性弓形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参考答案:速殖子26.对宿主选择最不严格的原虫是参考答案:刚地弓形虫27.可寄生于人体脑组织的原虫是参考答案:间日疟原虫_溶组织内阿米巴28.既有再燃,又可引起复发的疟原虫虫种是参考答案:卵形疟原虫_间日疟原虫29.疟疾患者红细胞受破坏的原因是参考答案: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功能亢进_虫体裂体增殖破坏红细胞_免疫病理损伤_骨髓造血功能障碍30.疟疾典型发作的主要症状有参考答案:高热_汗出热退_寒战31.蚊是间日疟原虫的参考答案:终宿主32.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方式有参考答案:配子生殖33.疟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参考答案:子孢子34.疟疾再燃的原因是参考答案:残存的红内期原虫35.对于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发展中国家远比发达国家严重36.根据Symbiont(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将Symbiosis分为:参考答案:Commensalism,Mutualism and Parasitism37.根据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将其分为:参考答案:直接型和间接型38.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参考答案:掠夺营养,机械损伤和毒性及免疫损伤39.人体感染钩虫的方式有?参考答案:经母乳和胎盘_经皮肤_经粘膜40.【图片】这是在某医消化科就诊的患者的胃镜发现,请问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是:参考答案:钩虫41.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参考答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4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包括:参考答案:自然因素_生物因素_社会因素43.对“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好发在全身各处,分为内脏和皮肤幼虫移行症_通常是由动物寄生虫引起44.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参考答案:输血_经水_直接接触_经食物45.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感染是由于原本自生生活的生物进入到人体参考答案:错误46.广谱驱肠道原虫的药物是参考答案:甲硝唑47.寄生虫病防治的主要原则包括: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参考答案:正确48.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主要致病机制是参考答案:大量虫体吸附肠上皮阻碍营养吸收49.蓝氏贾第鞭毛虫区别于其他原虫的形态结构是参考答案:吸盘50.下列症状中可能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是参考答案:营养不良_腹胀_便秘5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离体阶段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是参考答案:滋养体_单核包囊_双核包囊_四核包囊52.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引起的是:参考答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53.下列哪项不是钩虫引起宿主慢性贫血的原因:参考答案:宿主脾功能亢进54.【图片】这是一张患者的肺部组织切片,HE(苏木素-伊红)染色,发现了某种寄生虫,请问最有可能是哪种寄生虫?参考答案:蛔虫55.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可能是因为:参考答案:食用了未清洗的蔬菜_生食螺类_喝生水_生食或半生食蛙、蟹或鱼虾56.蛔虫病人会有:参考答案:胆道蛔虫病_营养不良_肠梗阻_全身超敏反应57.线虫发育会经过哪几个阶段?参考答案:虫卵_幼虫_成虫58.下列对蛔虫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主要治疗药物是肠虫清_儿童严重感染常伴有并发症_主要引起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_是目前寄生于人体的最大的线虫59.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参考答案:十二指肠60.肠外阿米巴病最常见的脏器是参考答案:肝61.急性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参考答案: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找活动的滋养体6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参考答案:四核包囊63.在粪便中可检获虫卵的寄生虫是:参考答案:卫氏并殖吸虫_血吸虫64.日本血吸虫病所引起的肝硬化为:参考答案:干线型肝硬化65.成虫主要寄生在牛羊体内,偶而可感染给人的吸虫是:参考答案:肝片形吸虫66.在痰液中可查到的寄生虫虫卵可能是:参考答案:卫氏并殖吸虫67.含有布氏姜片吸虫囊蚴的水生植物称为:参考答案:媒介植物68.斯氏狸殖吸虫的主要致病虫期是:参考答案:童虫69.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是:参考答案:沼螺/淡水鱼70.下列有关并殖吸虫生活史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参考答案:感染阶段是尾蚴71.布氏姜片吸虫的主要致病虫期是:参考答案:成虫72.旋毛虫病确诊的方法是:参考答案:腓肠肌压片镜检73.丝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参考答案:感染期丝状蚴74.诊断蛲虫病最适合的方法是参考答案:透明胶纸法75.以下哪种结构的形态不能用于区分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参考答案:虫卵76.下列哪些线虫在人体有血内移行期?参考答案:旋毛虫_钩虫_丝虫77.人感染马来丝虫后可出现:参考答案:下肢象皮肿_上肢象皮肿78.线虫生长发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参考答案:蜕皮。
如何预防食源性寄生虫食源性寄生虫是指通过食物或水摄入人体后寄生并引起人体疾病的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绦虫等。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
为了预防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规范食品加工与烹饪食品加工与烹饪是防止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避免购买有异味或变质的食品。
其次,在加工过程中要保持清洁环境,使用干净的器具和工具。
蔬菜、水果等食材要彻底清洗干净,肉类要彻底煮熟,以杀死潜在的寄生虫。
2. 做好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可以减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首先,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后和使用洗手间后应洗手。
使用温水和肥皂,认真搓洗双手,并用干净的纸巾或手干机干手。
此外,保持指甲的清洁和整齐,避免将寄生虫卵藏匿在指甲下。
3. 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和用具也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家庭厨房、餐具和餐具储存区域都应保持清洁,并使用洗碗液或消毒剂进行清洁。
此外,定期清洗被褥、床单、毛巾等物品,并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和干燥。
4. 饮食卫生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卫生,以预防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首先,饮用水要经过过滤或煮沸处理,确保水源卫生。
其次,购买食品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和食品,避免购买街边摊贩的食品。
此外,要注意食品的保存,避免食品变质或受到其他污染。
5. 合理养殖和农业管理在农业养殖过程中,合理管理和控制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关键。
农场应注意养殖动物的健康和消毒措施。
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农药和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食物受到农药污染。
6. 定期体检和药物预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此外,一些特定区域或高风险地区的人们可能需要定期服用预防性药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对于预防食源性寄生虫感染至关重要。
寄生虫病与食品安全寄生虫病与食品安全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这些寄生虫可以在人体内寄生并繁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全球范围内,钩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人们的饮食密切相关,食品安全在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寄生虫病的危害寄生虫病的主要危害是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寄生虫在寄生的过程中,会释放一些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导致贫血、营养不良、肠道梗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此外,寄生虫病还会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如蛔虫病和慢性胃炎、肠炎等症状的关系密切。
二、寄生虫与食品安全1.肉类食品肉类食品是重要的寄生虫传播源之一。
家禽、畜生体内的细菌、寄生虫、卵类等都有可能通过屠宰、加工等过程传递给人类。
因此,在选购肉类时,需选择有合法执照的正规屠宰场或超市,人们应该选择新鲜的肉类食品,避免选择过期或过长时间存放的肉类,以及臭味异样或色泽不正常的肉类,特别是禽肉一定要充分烤熟、煮熟。
2.水产食品水产食品对寄生虫的滋生有很高的风险,这是因为许多鱼类、贝类在生长过程中都会摄取乙肝病毒等微生物,因此在食用水产食品时一定要保证水源的清洁。
特别是海鱼、淡水鱼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被吸附一些寄生虫卵,因此当准备食用生鱼片时一定要冷冻处理。
3.蔬果类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蔬果类食品很容易遭受浸泡,以及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污染,从而成为了传播寄生虫疾病的重要途径。
人们在选购蔬果类食品时,应选择正规的食品销售点,尽可能减少野生蔬果的食用。
三、预防寄生虫病的措施1.保证食品安全选择新鲜、无异味的食品,避免选择劣质、过期食品。
对于蔬菜清洗要彻底,烹饪时要熟透,生鱼片等刺身食品要经过充分冷冻消毒后再食用。
在野外采摘蔬菜以及野生果树下的水果要格外小心,因为那些食品可能带有病原虫或寄生虫卵。
2.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换衣服、勤洗澡、勤洗手等习惯。
论饮食卫生与食源性寄生虫病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09级姓名:学号: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如果食品变质或者含有毒物质,就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健康。
劣质食品极大得危害了人的健康,轻则拉肚子腹泻,重则中毒昏迷,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死亡。
食品卫生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例如,学校周边有许多小店,那诱人的“美食“发出阵阵香味,监管部门的松懈,同学们的“放心”,导致不卫生的食品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食物对于人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愉悦功能,也就是满足我们的嗅觉和味觉器官对于香气和美味的欲望,同时消除饥饿感觉。
二是营养功能,为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提供各种营养素。
三是预防疾病功能。
特别是预防那些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
吃的健康与否,不但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延续。
饮食卫生联系着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每种营养素都有独特的生理功能。
人体从食物中摄入这些营养素,不仅保证自身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基本需要,而且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护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乃至脑功能等生命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各国营养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人体对不同营养素的需要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仍然难以杜绝;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农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面临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威胁,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害,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课程论文食品安全与寄生虫感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出现在了生活中,有的东西甚至被搬上了餐桌。
很多人不注意正确的饮食习惯,或是正确的烹饪方法及饮食心理,往往会染上严重的疾病。
在这其中,食源性寄生虫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类病。
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时指出,随着人民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参考徐艿南、甘运兴编著的《动物寄生虫学》中的绪论:“寄生虫是一种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上(体内或体外)的生物,被它们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
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或多或少的一段时间同宿主之间生物学和生态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经常利用宿主作为食物的来源,并经常地或暂时地利用宿主有机体作为留居场所,同时局部地或完全地依靠宿主来调节它们和周围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进行发育、生长和繁殖,并给宿主带来危害。
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都是通过它们的祖先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则寄生虫不能完成发育。
或趋于死亡。
寄生虫受到寄生虫危害的现象,叫做寄生虫病。
”关于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食物传播。
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
第二、暴发性。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
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 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
第三、散发性。
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第四、地区性。
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饮食的丰富多样化,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类型,结合上海我国食品安全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现状和防控。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流行趋势现状防控【前言】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一: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类型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因进食生的或未经彻底煮熟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一下是自整理的一种分类方法。
二:上海市市售食品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状况调查折射出的食品安全问题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 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2013年6月17-19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公布以下数据: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9万亿元, 仅次于石化丁一业,位居第二,而农药、化肥、饲料、食品添加剂等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产值就超过l万亿元。
日前我国拥有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疾病榨制中心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各类环境监测站等监测机构达230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达到4 0多万家。
然而,2005-2010年对上海市18个区(县)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淡水类水产品、海水类水产品、蔬果类、肉类、螺类和蛙类等样品,分别采用消化法、压片法、剖检法和漂浮法检测寄生虫囊蚴、幼虫和虫卵。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甄世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我国把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由于各地的风味吃法(生食或半生食),以及饮食习惯随着交通的便利相互交融,致使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有所上升。
目前,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存在以下两大流行特点: 1.感染群体的变化以往,食源性寄生虫病多见于农村或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大,一些人以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为时尚,烧、烤、涮等大排档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使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几率增加。
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大都市也有发生暴发的潜在威胁,2006年北京市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群体感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感染区域的扩大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的地区,原来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及江浙等地。
但随着气温的上升、人员流动性增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近些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呈现出“南病北移”的趋势;以乡村流行为主扩展为城乡共有寄生虫病增多;新发和输入性寄生虫病时有发生。
这种趋势增加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疫情暴发的风险。
常见的食源性寄生中病目前,我国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有60多种,其中食源性寄生虫高达30多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鱼源性寄生虫病以华支睾吸虫病最为常见。
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俗称肝吸虫。
该虫的幼虫阶段发育需经2个中间宿主,即螺蛳和各种淡水鱼虾。
传染源除人外,还有狗、猫、猪、鼠等20多种哺乳动物。
人感染主要是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引起,包括吃鱼生片、鱼生粥、烤鱼片、烟熏鱼、料理、酒醉虾等。
研究表明,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在鱼体内几乎遍及全身,但大部分集中在鱼体背部和尾部的肌肉中。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㊀Vol.33No.3Jun.2021㊀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收稿日期:2020-10-24㊀修回日期:2020-12-06作者简介:孙献周(1963-),男,河南省洛阳市人,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工作㊂ә通信作者:张巧,Email:zhangqiao@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危害孙献周1,于㊀琪2,张㊀巧2ә(1.孟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河南孟津471100;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450001)[关键词]㊀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现状[中图分类号]㊀R155.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276(2021)03-0335-05㊀㊀随着食品供应日益全球化,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㊂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约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约42万人死亡,其中多数是由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1]㊂我国研究资料[2]也表明,微生物因素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其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㊂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㊁寄生虫㊁病毒或化学物质经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后导致的,具有毒性或传染性㊂食源性疾病多达200种,其中多数由微生物引起[3],如沙门氏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副溶血性弧菌㊁大肠杆菌O157㊁产气荚膜梭菌等[4]㊂发病症状通常以呕吐㊁腹泻以及腹痛为主㊂由于婴儿㊁老年人和孕妇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如果发生食源性疾病,往往会对健康造成更严重后果㊂因此,加强对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研究与监测,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至关重要[5]㊂1㊀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情况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往往呈现群体性,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发病的时间和地点上具有明显的关联,如家庭食源性疾病或学校食源性疾病的暴发等,且细菌性微生物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原因[6]㊂有数据[7]显示,我国在2006 2010年共发生202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62920人,死亡967人㊂其中,因微生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40.09%和61.92%,以副溶血性弧菌㊁沙门菌等致病菌引起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7]㊂也有数据[8]表明,2003 2015年全国共报告1050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人数37281人次,由蜡样芽孢杆菌(29.24%)㊁金黄色葡萄球菌(20.93%)㊁沙门菌(16.01%)㊁大肠杆菌(15.85%)和志贺菌(7.54%)所致的发病人数依次位居前列,且发病主要集中在9月[8]㊂此外,由于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家庭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同样不可忽视㊂据统计[9],中国2010 2016年共发生5197起家庭食源性疾病,累计发病数29210例,平均每年发病数约为4173例,死亡780例,病死率为2.7%,且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比2010年增加约6000例㊂同时,调查发现主要原因为食物主要受菌类和生物性污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沙门菌㊁副溶血弧菌等㊂因此,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在我国仍然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且细菌性微生物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危险因素㊂2㊀食源性致病菌地污染状况分析2.1㊀不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㊀2014 2018年我国多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数据经统计[10]显示,在采集的10类11223份市售食品中,总检出率最高的食品种类依次为水产品(19.48%)㊁米面制品(15.62%)㊁餐饮食品(12.12%)和豆制品(12.00%)等,其中米面制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㊁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以及肉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㊁沙门菌等检出率较高㊂2.1.1㊀水产品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的饮食习惯差别较大,不同食品中检出致病菌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各类食源性致病菌分布的地区也不尽相同㊂由表1可知,文山州㊁南平市和汉中市食品中致病菌总检出率较高[11-1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在广州市和文山州水产品中检出率较高[13-14],这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㊂广州位于我国南㊃533㊃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3卷部沿海地区,水产制品在市售食品中占较大比例,容易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文山州虽然地处内陆,可能因为较为单一的供货源,加上运输渠道等环节的交叉污染,从而使该菌检出率较高㊂此外,嘉兴市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也很高,其可能与采样时间㊁器具消毒不严及交叉污染等因素有关[15]㊂2.1.2㊀米面制品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由表1可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南平市米面制品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35%和17.36%[11]㊂此外,嘉兴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15]发现,熟制米面制品的主要污染菌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㊂这一现象可能由于米面制品(如米粉㊁粿条㊁米饭等)在售卖时常常暴露于空气中,同时高峰时期人员密集拥挤,再加上环境湿润,从而为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㊂表1㊀我国各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样品来源检测结果主要污染对象参考文献2012 2018年南平市314份餐饮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22.29%,蜡样芽孢杆菌(25.73%)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0.95%)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78%)米面制品㊁盒饭㊁中式凉拌菜等陈萍等[11],20192015 2016年广州市2044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11.79%,副溶血性弧菌(56.36%),蜡样芽孢杆菌(3.68%)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56%)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3%)㊁沙门菌(0.49%)水产品㊁生鲜肉㊁焙烤食品等张健等[14],20172017年嘉兴市475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16.63%,副溶血性弧菌(85.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9.56%)㊁蜡样芽孢杆菌(4.78%)㊁沙门菌(2.96%)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67%)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61%)双壳类海产品㊁生鲜畜肉㊁熟制米面制品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等陈黎霞等[15],20192016 2018年郑州市561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8.73%,弯曲菌(7.58%)㊁蜡样芽孢杆菌(6.95%)㊁克罗诺杆菌属(5.52%)㊁沙门菌(1.78%)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78%)㊁产气荚膜梭菌(1.51%)㊁金黄色葡萄球菌(0.21%)餐饮食品㊁肉与肉制品㊁水果及其制品等戴蕾等[17],20192017年桂林市205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11.71%,蜡样芽孢杆菌(12.00%)㊁沙门菌(8.50%)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50%)㊁金黄色葡萄球菌(0.95%)冷冻肉糜类食品㊁牲畜肉㊁调理肉类㊁乳粉㊁面包糕点等王彦文等[16],20192014 2017年汉中市950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21.58%,弯曲菌(24.00%)㊁蜡样芽孢杆(23.18%)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0.27%)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34%)㊁沙门菌(5.68%)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00%)㊁霍乱弧菌(2.69%)㊁副溶血弧菌(1.71%)生禽肉㊁调理肉制品㊁流动早餐等陈雅丽等[12],20192016 2018年文山州535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26.73%,副溶血性弧菌(55.00%)㊁产气荚膜梭菌(28.57%)㊁变形杆菌(13.09%)㊁霍乱弧菌(10.00%)㊁创伤弧菌(10.00%)㊁沙门菌(9.23%)㊁弯曲菌(6.84%)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06%)㊁蜡样芽孢杆菌(4.78%)㊁金黄色葡萄球菌(3.78%)水产品㊁肉与肉制品㊁豆制品㊁地方食品㊁速冻面米制品㊁蔬菜及其制品等张练等[13],20192010 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899件食品样品总检出率 6.5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67%)㊁副溶血性弧菌(1.22%)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00%)㊁沙门菌(1.00%)牲畜肉㊁生牛乳㊁餐饮荤素烧烤类即食食品㊁鲜冻水产品等潘峰等[18],20172.1.3㊀肉类及其制品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桂林市牲畜肉中沙门菌检出率较高[16],可能因为该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彻底煮熟,或受到了交叉污染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在汉中市调理肉制品中的检出率均较高,可能与致病菌的交叉污染以及农贸市场宰杀禽类等污染问题有关[12]㊂以上统计数据表明,较为严重的致病菌污染主要出现在水产品㊁生禽肉类等食品中㊂水产制品易受到副溶血㊃633㊃第3期孙献周,等㊀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危害性弧菌污染,肉制品主要受沙门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且不同地区间食品中致病菌污染也不相同㊂2.2㊀不同场所中致病菌污染情况2.2.1㊀农贸市场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不同采样场所采集的食品样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不同,尤其是来自农贸市场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10],如南平市和汉中市农贸市场采样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比其他采样场所高[11-12],北京市农贸市场销售的食品受致病菌污染程度也明显高于超市㊁便利店和餐饮单位[18]㊂这一现象可能与农贸市场特殊的地理位置㊁售卖环境㊁销售方式等因素有关,比如农贸市场所售卖的食品可能会随意摆放㊁包装方式大部分为散装㊁固定时间段内人流拥挤和空气流通不畅㊁经营者的卫生意识不强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食品中致病菌的繁殖㊂2.2.2㊀其他场所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除了农贸市场食品中存在致病菌地污染,其他场所如超市㊁小吃店㊁饮品店㊁零售加工场所㊁一些流动摊点等也存在同样的污染问题㊂嘉兴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15]显示,超市㊁小吃及饮品店等采样场所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小吃及饮品店㊁零售超市售卖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达18.00%和16.30%,便利店和加工店食品中也存在致病菌污染㊂开封市食品监测结果[19]表明,零售加工店㊁小吃店㊁冷饮及快餐店㊁超市等场所的食品中同样存在致病菌污染问题㊂因此,在食品的加工㊁储存㊁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食品卫生问题㊂3㊀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人体若摄取了受致病菌污染的食物,生命健康就会受到威胁㊂除了致病菌自身及其代谢产物会损害机体健康,其代谢过程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0]㊂一旦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可能出现以急性肠胃炎症状为主的急性中毒,症状往往较轻,因而经治疗后恢复较快,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神经系统㊁呼吸系统等),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21]㊂3.1㊀副溶血弧菌㊀副溶血弧菌在沿海地区的海水和海产品中广泛存在,往往在生鲜海产品中检出率较高[22]㊂生活中若不慎食用此类受污染的食物,可出现腹痛腹泻㊁恶心呕吐㊁发热等急性肠胃炎症状,患者以水样便为主要特征,且粪便常混有黏液和脓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㊁昏迷等,甚至死亡[23]㊂如果餐饮行业卫生消毒不严格,就可能在运输㊁储存或是销售环节发生交叉污染,进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㊂3.2㊀沙门菌㊀水源和畜产品很容易受到沙门菌污染,该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24]㊂沙门菌在100ħ加热数分钟就可被杀灭,而在简陋的环境下就餐㊁食物食用前未加热或食物制备过程生熟未分开,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威胁身体健康[25]㊂若不慎食用了受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患者可出现败血症㊁急性胃肠炎等中毒症状[26-27]㊂3.3㊀蜡样芽孢杆菌㊀蜡样芽孢杆菌可附着在泥土㊁不洁净的工具以及从业者的双手上,导致食品生产加工链上的各个环节出现潜在污染风险[28]㊂此菌在10~45ħ下均可生长繁殖,100ħ20min可将该菌繁殖体杀灭,而其产生的芽孢需在120ħ1h才能被杀灭[29]㊂由于蜡样芽孢杆菌可产生肠毒素等多种致病物质,若不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可造成恶心㊁呕吐㊁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脑膜炎[30]㊂3.4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在低温下存活,一旦黏附在材料上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抵抗杀菌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31]㊂新生儿㊁老年人㊁孕妇及免疫缺陷人群容易受该菌影响,表现为发热㊁自然流产㊁脑膜炎㊁败血症等,其特点为致死率较高[32]㊂3.5㊀阪崎肠杆菌㊀除此之外,阪崎肠杆菌易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对新生儿存在很大的健康威胁[33]㊂新生儿自身器官发育还不完善㊁免疫力低下,婴儿配方乳粉一旦受到污染,会引起新生儿脑膜炎等疾病,因此,对这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监测也应作为重点㊂4㊀解决对策4.1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㊀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可以更加明确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源及污染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㊁制定监管计划㊂目前,我国关于食源性疾病的统计数据可能只是实际发生中的一小部分㊂我国在监测方面存在主动性差㊁各部门协调能力较弱等问题[34],因此现阶段应提高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主动性,对监测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推进与落实㊂同时可以加强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上报数据的质量[35]㊂此外,对于一些致病菌污染率较高的食品(水产品㊁畜禽肉制品等)以及一些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场所(如农贸市场),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㊂4.2㊀严格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操作流程㊀某些㊃733㊃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3卷食品生产经营者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在食品原料中掺杂有害物质以提高检测的通过率,如三聚氰胺事件等;也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达到提高食品的保质期和食品卖相等在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物质(苏丹红㊁瘦肉精等)[36]㊂此外,市场上也存在一些达不到卫生要求或不具备食品生产资质的经营者㊂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大对市场上商户的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标准[37]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明确责任机制,保证对生产㊁加工㊁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致病菌污染的可能且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㊂4.3㊀优化升级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㊀目前,在食品检测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检测手段不先进,检测体系不够详细以及市场上缺乏统一验收标准等[37]㊂我国现有的快速检测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生化鉴定技术,检测所需时间长㊂对于一些基层食品产品仍不能达到高效率的检测,因此应该尽快普及较为灵敏和迅速地检测技术㊂同时,发展致病菌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㊂4.4㊀舆论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常识㊀为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消费者不要到无证摊贩处购买各类食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尽量购买新鲜食品㊂个人要养成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处理食物要生熟分开㊁煮透烧熟,避免病由口入㊂对政府来说,通过微信㊁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向大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也是有效的宣传和科普途径㊂参考文献[1]㊀WHO Food-borne disease[EB/OL].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food-safety.[2]㊀付萍,王连森,陈江,等.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志,2019,31(1):64-70. [3]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GB/T4789-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4]㊀王伟华,张新武,周靖波,等.食源性微生物快速检测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1(4):182-188. [5]㊀施春雷.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研究的新动态[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8):5981-5982.[6]㊀韩进兰.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22.[7]㊀庞璐,张哲,徐进.2006 2010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简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6):560-563.[8]㊀马智杰,王岗,杨淑香,等.中国2003 2015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时间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82-85. [9]㊀张晶,李薇薇,杨淑香,等.中国2010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10): 1379-1382.[10]张雅薇.2014 2018年我国多地在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分析[J].福建轻纺,2019(11):18-21. [11]陈萍,叶丽丹,黄娟.2012 2018年南平市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9,35(19):2630-2632,2637.[12]陈雅丽,张志强,刘红丽,等.2014-2017年陕西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9,35(2):117-120,124.[13]张练,白丽晶,田会涛.2016-2018年文山州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22):7649-7655.[14]张健,邓志爱,伍业健,等.2015年-2016年广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1):1608-1609,1612.[15]陈黎霞,李萍,高蕾,等.2017年嘉兴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1):2666-2668,2672.[16]王彦文,黄辉,王春旭,等.2017年桂林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J].华夏医学,2019,32(1):118-121.[17]戴蕾,王松强,李倩,等.2016-2018年郑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50-1453. [18]潘峰,韩林,赵惠玲.2010-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7,33(10):1335-1338. [19]许姣,陈磊,巩飙.2016-2018年开封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5):408-411. [20]许喜林,郭祀远,李琳.食品生产中微生物危害的分析与控制[J].微生物学通报,2002(2):67-71.[21]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4(5): 1353-1360.[22]宫春波,王朝霞,伍海燕,等.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副溶血弧菌的污染概况及致病风险评价[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3):216-221,234.[23]张德福,付绪磊,张明,等.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36(7):216-222. [24]姚雪婷,蒋玉艳.肉类食品沙门菌污染食源性疾病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9,25(6):520-522.[25]李杭生,邱春晖,李丽丽,等.农村家宴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调查与防控措施[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0,26(1):79-80.[26]CARRIQUE-MAS J J,DAVIES R H.Sampling and bacteriological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poultry and poultry premises:a review [J].Rev Sci Tech,2008,27(3):665-677.[27]刘书宏,吴科敏,周辰瑜,等.食源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致病性研究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J].食品科学,2018,39(17): 182-186.[28]张伟伟,鲁绯,张金兰,等.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0(5):1-4.[29]许姣,陈磊,巩飙.开封市售奶茶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与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4):308-310. [30]BERTHOLD-PLUTA A,PLUTA A,GARBOWSKA M.The effectof selected factors on the survival of Bacillus cereus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tract[J].Microb Pathog,2015(82):7-14.㊃833㊃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㊀Vol.33No.3Jun.2021㊀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31]张亚红,王娉,王玮,等.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2):18-22.[32]郭亮,张闻桐,闫帅帅,等.一株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S.epidermidis G26菌株的分离筛选[J].工业微生物,2020,50(2):1-6.[33]周庆女,黄华飞,钟文华,等.新生儿阪崎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一例[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1):1552-1553.[34]潘宇靖.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1):58-63.[35]张若鸿,杨洋,李晓然,等.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对比及前景展望[J].卫生研究,2019,48(6):1024-1031.[36]王星宇.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34,50.[37]杨丽娟.试析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食品,2019(23):115-118.医学护理收稿日期:2020-08-17㊀修回日期:2020-11-08作者简介:段生连(1989-),女,河南省信阳市人,本科,主管护师,从事脑血管疾病护理工作㊂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段生连(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00)[摘要]㊀目的㊀探讨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PD)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㊂方法㊀选取86例PD 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㊂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㊂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㊁Berg 平衡量表(BBS)]㊁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㊁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问卷(PDQL-39)]㊂结果㊀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87.79ʃ5.61)分㊁BBS(49.51ʃ3.26)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0.13ʃ5.06)分,(46.55ʃ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ESCA(35.69ʃ2.73)分㊁自我责任意识(25.58ʃ3.87)分㊁自我护理认识(26.54ʃ3.90)分及健康认知程度(55.37ʃ5.72)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6.49ʃ4.52)分,(20.01ʃ3.35)分,(22.84ʃ3.46)分,(46.72ʃ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的PDQL-39疾病症状(12.24ʃ0.60)分㊁系统症状(10.24ʃ0.67)分㊁情感功能(12.21ʃ1.23)分㊁社会功能(15.20ʃ0.41)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㊀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应用于PD 患者,有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㊂[关键词]㊀帕金森病;Roy 适应模式理论;康复护理;活动能力;自我护理能力[中图分类号]㊀R473.7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276(2021)03-0339-04㊀㊀帕金森病(PD)也称震颤麻痹,属于中老年人群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㊁运动功能减退㊁肌强直或体位不稳等,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发展[1]㊂对PD 患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与控制,可减缓病情进展速度,降低或避免致残风险㊂Roy 适应模式理论主要围绕人的适应行为,促使服务对象在生理㊁自我概念㊁角色功能与相互依赖等方面产生适应性反应,进而帮助其充分参与康复护理过程,改善日常生活质量[2]㊂本研究探讨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对PD 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㊂1㊀对象与方法1.1㊀对象㊀选取2018年1月 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的86例PD 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㊂纳入标准:①依据诊断要求,确诊为PD 者[3]㊂②Hoehn-Yahr 分级:Ⅱ~Ⅳ级[4]㊂③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器质性功能损伤㊂②无法完全主动配合试验㊂③伴有其他影响步行功能的神经㊁肌肉或骨关节疾病㊂排除标准:①入组后存在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根据研究方案进行试验的病例,予以剔除㊂②入组后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无法继续接受试验者㊂㊃933㊃。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
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卫生部日前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指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目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最后提出一些预防寄生虫病的建议。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食品安全预防
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当前,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
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其中,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也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念
通过对《食源性寄生虫病》课程的学习,我们得知: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寄生虫的几个概念。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参考徐艿南、甘运兴编著的《动物寄生虫学》中的绪论:“寄生虫是一种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上(体内或体外)的生物,被它们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
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或多或少的一段时间同宿主之间生物学和生态学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经常利用宿主作为食物的来源,并经常地或暂时地利用宿主有机体作为留居场所,同时局部地或完全地依靠宿主来调节它们和周围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进行发育、生长和繁殖,并给宿主带来危害。
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都是通过它们的祖先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则寄生虫不能完成发育。
或趋于死亡。
寄生虫受到寄生虫危害的现象,叫做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与人们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肉类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二、几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1.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引
起的疾病。
通过进食未经煮熟含有活的华支睾吸虫囊的淡水鱼虾而从消化
道感染是它的传播途径。
生食鱼肉或虾是主要的感染方式,此外,烤、煎
等烹饪时间不够完全杀灭囊蚴,或炊具生、熟食不分也可致感染。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主要是肝受损,轻者可以引起腹痛、腹泻、营养不良、
肝肿大,重者可以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
2、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
广州管圆线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
如果人不经煮熟就吃,很容易招惹上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寄生虫病。
以前这
种病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南病北移”现象很明显。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可进入人脑等器官,使人发生急剧的头痛,甚至不能受到任何震动,走路、
坐下、翻身时头痛都会加剧,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
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
3.姜片虫病
姜片虫病是由姜片虫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儿童。
姜片虫吸附在肠粘膜上吸取营养,还损伤肠粘膜引起发炎、出血溃烂,
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严重时可发生营养不良、
浮肿、贫血、甚至发育障碍。
4.绦虫病
肠绦虫病系由寄生在肠道内幼绦虫所引起的疾病。
我国所见主要是牛
肉绦虫病与猪肉绦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猪肉而感染的猪带绦虫,可出现消化
道症状,并发肠梗阻、阑尾炎;人若食入含有猪带绦虫卵的食物还可以引起脑
囊虫病,造成癫痫、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三、影响食品来源安全
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着我们的食品来源安全,其中重点表现为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当牲畜感染了寄生虫后,常表现为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生产的肉、毛、皮张数减少,质量降低。
淡水养殖方面从生产情况看,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细菌性体表病,而寄生虫造成的损伤常是这类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们食用了这些食品后,他们的健康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根据搜狐网调查统计,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
其中,以华支睾吸虫感染最为严重,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流行区的感染率为2.4%,估计流行区感染者达到1200多万人,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省(区)分别上升了182%、164%和630%。
调查还发现,带绦虫感染率也比1990年上升了52.47%,其中西藏、四川两省(区)的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上升了97%和98%,主要因牧民生食牛肉而感染。
另外,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和鱼、蟹等引起的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比较高。
可以说,食源性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四、预防意见
1.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促进教育,增强全民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意识,提高自
我保健能力。
我校开设的公选课《食源性寄生虫病》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让上课的同学们从对食源性寄生虫病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并能自觉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积极预防“病从口入”。
因此,此类的宣传是极有效果的,应该大力推进;
2.个人应该多关注、多了解相关知识。
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未熟的肉类及水生物,不食生菜,不饮生水,改进烹调方法,注意生、熟食的厨具分开使用;
3.政府应加大对肉类市场及禽类市场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管理工作,完善主动监测机制。
加强粪便管理和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
严格执行肉类检疫制度。
五、结束语
食源性寄生虫病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食品安全体系,也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小心对待。
当然,食源性寄生虫病也不是无解的。
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杜绝“病从口入”,我们就能远离食源性寄生虫病,我们的食品安全也就能有所保障。
六、参考文献
1.《食源性寄生虫病影响食品安全》 2005年05月18日11: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2. 余森海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 4 :2 4 1一2 4 7
3. 蒋廷玉《寄生虫病危害居民健康不容忽视》新华日报/2007 年/1 月/23 日/第A02 版
4. 陈家旭《食源性寄生虫病》百度百科 /2009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