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最后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2.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与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宋海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和《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片、相关史料、PPT 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货币,包括贝壳、铜钱、铁钱、白银、黄金等。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自主探究: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导入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你早有所闻。
其实,早在唐代,曾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就对苏杭的美景极尽赞美之词。
晚年回到北方的他,在《忆江南》中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眷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描述过江南的美丽与富足。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
唐宋时期为什么会对江南有这么多美好的描述?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新课讲解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师: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分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经济发展在当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通过对宋代经济状况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对当今经济发展的启迪。
本文将从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该教材进行分析。
一、内容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宋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海外贸易、货币金融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进修,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基本情况,包括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的繁荣等方面。
同时,通过对海外贸易和货币金融的介绍,学生也可以了解宋代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及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内容。
起首,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组展示,让学生通过合作进修的方式,深入探讨宋代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教材的进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经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通过进修这一内容,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认识和经济认识,了解经济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为今后的进修和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对宋代经济的进修,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通过对其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学生的进修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本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为他们的进修和成长提供更多的启迪。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出人民币的各种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学生简单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第九课,共同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二、讲授新课1、简单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2、在授课中创设了一个历史人物宋有才,在这个人物背景下带领学生展开一场宋代之旅。
(一)农业的发展“大家好,我是宋有才,是宋朝北方人,在开封附近做点小买卖,但是这几年世道不好,连年战争,实在是混不下去了,麻烦大家帮我想想我应该上哪里去混口饭呢?”学生想到了南方,眼光也转到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大家的主意真的太棒了,我举家迁到了南方,这里真的是山清水秀,一片祥和,可是来到这里我也要重新生活,现在本钱不多,我就先卖点小东西?你们能说一说南方农业方面有什么好的项目?”学生回答种植水稻,茶树,棉花,也可以贩卖。
从而了解到宋朝农业的发展情况。
针对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教师出示四个史料,生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认识到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二)手工业的兴盛创设历史情景:“大家真是聪明啊,上次根据大家的项目介绍,宋有财贩卖水稻,茶叶,慢慢的积累了财富,我想再把生意做大一些,宋有财发现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4.乡村四月 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财从何处来?(1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大家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了解到宋在不同时期里与辽、西夏、金议和,给予岁币。
宋朝哪来这么多钱呢?之前不是说宋朝“积贫积弱”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秘大宋的生财之道吧!尝试解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关注宋朝如何“生财”。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处着手,制造出思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钱财流动(31分钟)师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第44页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生答:人群熙熙攘攘,有很多店铺和流动摊贩,还有大大小小的船。
师说:大家看得很仔细。
我们就以画上的店铺和船为线索,串联起这节课。
教师用闻名天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探秘大宋生财之道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上的内容,使学生捕捉到本课的信息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一)何以生财?(11分钟)【教师设问】大家来观察画作的另一部分,能找出画中有哪些酒肆吗?【学生行为】仔细观察画作,寻找酒肆。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师问: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开封城内的酒肆之多。
大家想一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经营酒肆?生答:肯定是赚的钱多才会纷纷开店。
师问:好。
从酿酒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奠定了酒业繁荣的基础?生答:酿酒的原料充足,粮食富余。
师说:对,粮仓充盈才会有富余的粮食用于酿酒,才会出现大量的酒肆酒家。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就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根据这一要求,把教材分析好、分析透,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
二、教材分析首先,我们要通过分析教材,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历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本课的主题为“宋代经济的发展”。
尽管两宋在政治上没有出现大一统局面,但是在经济方面却在前代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继隋唐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繁荣时期。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千年之变。
因此,宋代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明确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我们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确定出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解读教材文本和相关历史资料,学生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宋代农业南方超过北方的表现、手工业兴盛的表现和南方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与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比较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宋代粮食生产状况、植棉特点以及茶叶种植情况,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观看临沂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上关于本节课宋代瓷器的微课片段,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与方法。
通过引领学生探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启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意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代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
XXX初级中学教学设计科目历史主备班级领导签字课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授课人教学理念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在上册中已经涉及到南方经济发展的知识,因而在学习本节课宋代经济发展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
教学目标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知识归纳法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资源教材、材料、多媒体板书设计当堂检测1.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2.习题检测(见课件)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提问:现在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那么在什么时候中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表: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时间。
3.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宋朝时,哪一作物的种植区域推广到东南地区?哪一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3).手工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三个行业?4).我国的瓷都指的是哪里?南宋时,哪个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5).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哪两个?宋朝出现了哪些新的“市”?6).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的朝代、地区、纸币的名称。
8).经济重心的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完成?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唐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中的图二“交子”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的( )A.农业繁荣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是在什么时候?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宋代时期的经济状况,了解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了解宋代时期的商业贸易状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认识绍兴市场的兴起与特点。
4.了解宋代时期的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概述。
(2)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
(3)绍兴市场的兴起和特点。
(4)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方法:(1)探究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
(2)阅读法: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思考、阅读、理解中掌握商业贸易和绍兴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3)比较法:教师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钱币和农业税收政策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猜谜题。
(1)出谜面:·我是一种发现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中央政府一定数量的钱币。
·人人来使用我,可我有重量、大小、资料等不同。
·我的正面上写着圣贤名言和时代吉祥语,背面上刻着我的价值和当权者姓名。
(2)提示:当然,这不是硬币,而是一种古代货币。
(3)解答:这是古代的纸币。
2.阅读活动:分组阅读《宋朝社会经济概述》。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3-5人,各小组阅读相应章节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掌握宋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明确宋代时期商业运作方式和其特点。
3.总结讨论:学生围绕宋代时期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变化进行总结和讨论。
(1)教师提问:·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哪些特点?·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学生回答:·宋代时期商业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商业贸易集中在市场,市场商人垄断经济。
②富户经商比例高,使得商人阶层得以壮大。
③商业贸易节节发展,保障了商品的流通。
·宋代时期商业贸易发生了以下重要变化:①货物经营范围扩大,网络较片面。
【高分上岸】初中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试讲稿+说课稿《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丝织、瓷器、造船为主的手工业发展和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
理解宋朝经济的繁荣以及经济上出现的南重北轻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养成历史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朝经济的繁荣景象,感知五大名窑的灿烂的瓷器文化,了解宋朝海外贸易的繁盛景象,培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历史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占城稻的推广,宋代五大名窑,北宋商业贸易发展。
三、教学难点理解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名画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对于图片描述的场景你有什么感触?”学生欣赏名画后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触。
老师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宋朝商业的繁荣,由此引入《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感知历史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经济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
学生阅读后了解到课本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展开的。
活动二:整合历史知识教师分组,引导每组学生分别寻找农业、商业、手工业中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在黑板上列出表格请小组代表填写。
学生分组寻找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填写表格。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及补充。
活动三:深化历史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宋朝经济的发展南方要优于北方,教师提出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提出经济发展的条件:政治稳定;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生产力高;生产工具进步;政府支持以及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其维度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并进行品评与总结,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稳定;宋朝政府支持;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大量人口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这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展示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经济繁荣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难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历史史料和相关学术资料。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介绍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宋代经济特点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初一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与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难点: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自主预习(一)农业的发展1.由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2.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3.南宋后期,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地区。
(二)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2.棉织业: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3.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和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2.纸币:(1)产生: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3.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口:、。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四、合作探究1.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概括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3.宋代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五、巩固提升()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水稻 B.小麦 C.小米 D.玉米()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
这一现象说明宋朝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科技进步 C.海外贸易扩大 D.商品经济发展()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采用情景及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国经济和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9课。
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文化丰富的朝代,它处于我国经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而宋朝物质生活丰盛的同时,精神生活、文化韵味也非常浓。
所以说,它对于研究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有着重大作用。
2、学情分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较以前也多了。
就课堂而言,已不满足于老师无论多么生动的讲解,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主动参与中学得知识与智慧、获得情感与体验。
所以在设计中,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宽松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掌握新知。
另外初一学生对于经济这类较为抽象的历史,兴趣相对淡薄。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淡化某些抽象概念的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不自觉地构建和巩固新知。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设备说明。
(1)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传授。
(2)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引导、讲解相结合。
(3)教学设备:多媒体。
三、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通过概括、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图”,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本课的重点是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
本课的难点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本课所展现的是宋朝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兴趣及教材的论述,通过情景展示及问题的设置将教材进行整合和编排,前后知识糅合讲述,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所把握。
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讨论,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