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透镜的应用知识点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级物理中透镜的应用知识点是一项必要的学习内容。
透镜的应用知识点包括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成像和光学仪器的使用等其他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是最基本的光学元件。
根据透镜的物理性质,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一种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透镜,可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
凹透镜则恰好相反: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可以将光线分散。
学生需要掌握透镜的形状特征、光线聚焦的原理等内容。
二、透镜成像透镜成像是透镜应用的重要部分。
对于透镜成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行光线会被透镜聚焦到焦点上。
当光线经过透镜时,按照它们射入透镜的位置和角度,透镜会将光线按照不同的方向聚焦到不同的位置上。
2. 图像的位置:针对不同的情况,透镜成像的位置也有区别。
当光线从左侧进入透镜时,成像图形出现在透镜另一侧的红色区域。
3. 成像方式(单透镜成像和多透镜成像):单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公式为: 1/f=1/p+1/q。
在处理多透镜成像问题时,需要求解每个透镜聚焦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才能确定多透镜系统的成像图。
以上内容是透镜成像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还需要掌握透镜与物体的距离与图像的关系、透镜成像的应用题等内容。
三、光学仪器的使用在现代光学实验中,透镜的应用广泛。
不同的透镜可以组成不同的光学仪器,如简单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等等。
1. 简单显微镜: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可像近物放大并被观察者看到。
此时要求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焦距相等,光轴一定。
2. 放大镜:放大镜是由一个凸透镜组成的,能够将物体放大数倍,常用于书写小号。
3. 望远镜: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物镜将物体成像到构造目镜的虚焦面上,目镜又按照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将图像放大,便于观测。
总结:透镜的应用知识点是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
需要掌握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成像和光学仪器的使用等知识点。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及分类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如图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折射光靠近主光轴)(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折射光远离主光轴)(如图)①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口诀:平行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过光心的不变②凹透镜作图:平同斜异,先虚后实,最后表箭头4、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记忆方法:三块区域两个特殊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①虚像与物体同侧,都是正立放大的(光屏不能承接);实像与物体异侧,都是倒立的(光屏能承接);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反而变大(总结: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③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④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判断实像的大小:当v > u时,为放大的实像;当v = u= 2f时,为等大的实像;当v<u时,为缩小的实像;⑤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相。
6、照相机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7、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眼睛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10cm;明视距离为25cm;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矫正;9、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矫正;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靠近眼睛一侧的凸透镜为目镜,靠近物体一侧的凸透镜为物镜;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同点:①、都用两个凸透镜组成;②、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③、物镜都成实像;1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点:①、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③、显微镜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成像;虽然望远镜经过物镜的像是缩小的,但经过目镜放大成像后,像离眼睛较近,所成的视角较大,所以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凹透镜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凸透镜凹透镜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透镜u=∞(平行光)v=f像与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测定焦距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u=f v=∞同侧不成像u<f v>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 同侧缩小、正立、虚像2、口诀记忆: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学科知识排序与课本略有不同)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汇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作用2、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圆周CC’叫主光轴,主轴上有光心,经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维持不变3、焦点焦距(画图记忆)4、常见光路图:(焦点光和平行光之间的转换体现了光路的可逆性)5、虚像和实像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u为物距,f为焦距)u;2f倒立缩小实像u=2f倒立等大实像f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实例(讲的都是凸透镜)1、照相机: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体离镜头较远,相当于u;2f)2、投影仪:射向天花板时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相当于f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这样它可以汇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第六感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第二章第三节)第十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圆周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抛物线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话题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细,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凸透镜都各有导火线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问题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棱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并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话题;经凹透镜后才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交叠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为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到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用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透镜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的概念:透镜使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透镜能让光线透过去,在进入和离开透镜时,光经两次折射而改变光路,所以透镜是一种折射镜。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把透镜分为两大类:如图甲所示,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乙所示,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析例如放大镜、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有时一滴水也能形成一个凸透镜。
物理名称 概念图示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简称主轴。
画主光轴应用“点画线”光心 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0”表示。
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注意:理解主光轴和光心应注意两点:①每个透镜都有且只有一条主光轴;②透镜光心在主光轴上。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让光通过一块薄薄的平行玻璃板,光几乎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带着由平行玻璃板制成的眼镜,对我们的视力毫无影响。
那么像近视眼镜(凹透镜)和老花眼镜(凸透镜)这样的透镜对光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探究①:如图所示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纸面,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汇聚成一个细小的点,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探究②:在凹透镜的四周加一屏障(屏障用硬纸板中间开一个圆孔制成)遮住从平行光源射向凹透镜周围的光,如图所示,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圆形光斑,光斑直径大于圆孔直径,将光屏向远离凹透镜方向移动,光斑变大。
这个实验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八年级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知识点概述一、透镜的基本概念1. 透镜定义: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通常由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具有至少一个平滑的表面,能够折射光线,从而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2. 透镜分类:- 凸透镜(汇聚透镜):两侧向外凸起,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
- 凹透镜(发散透镜):两侧向内凹陷,使平行光线发散,好像它们来自一个虚焦点。
二、透镜的光学特性1. 焦距(f):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汇聚或发散至焦点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为正值,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
2. 焦点(F):光线经过透镜后汇聚或发散的点。
凸透镜有一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一个虚焦点。
3. 光学中心(O):透镜中心的点,通过该点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
三、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时,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处时,形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与焦距之间时,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焦距之内时,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凹透镜成像规律:- 凹透镜总是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四、透镜的应用1.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观察细小物体。
2. 照相机:通过调整透镜与物体、成像屏之间的距离,捕捉清晰的图像。
3. 眼镜:根据视力问题,使用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4. 望远镜和显微镜:通过透镜组合,放大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观察细节。
五、透镜的数学描述1. 透镜公式:\( \frac{1}{f} = (n - 1) \left( \frac{1}{R_1} -\frac{1}{R_2} \right) \)其中,\( f \) 是透镜的焦距,\( n \) 是折射率,\( R_1 \) 和\( R_2 \) 是透镜的两个曲率半径。
2. 薄透镜公式:\( \frac{x'}{x} = \frac{f}{d} + 1 \)其中,\( x \) 是物体距离,\( x' \) 是像距离,\( d \) 是透镜到成像屏的距离,\( f \) 是透镜的焦距。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 一、分类★1、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如: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的镜头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如:近视眼镜 2、透镜的主轴和光心/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 光心(O )★3、透镜对光的作用二、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的焦点(F )。
凸透镜有2 2 2、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上一点,叫虚焦点(F)。
2★3 ★怎样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下方右图)将凸透镜放在太阳阳光下,让太阳光垂直于镜面。
在凸透镜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板,改变纸板和透镜之间的距离,使 太阳光在纸板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
这时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与 纸板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作图(画凸透镜三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特殊光线C 1C 2(主轴)F F O f f 1、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与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穿过焦点。
3、经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与主轴平行。
f F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 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物体照相机较远(u>2f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1)投影仪成像的特点: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1f<u<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右图)★2)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3、放大镜 实质:凸透镜★成像特点:物体离放大的镜头距离小于一倍焦距(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实像和虚像(区分)①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实像既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被光屏接收到。
如: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像、投影仪的像②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的, 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被光屏接收到,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八年级上册透镜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习中,透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成像原理的主要物理器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八年级上册透镜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透镜的定义透镜是一种充满透明物质的光学器件,可以将光线聚焦或者发散。
根据折射型式的不同,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二、凸透镜凸透镜外形如同中间比两侧厚的圆片,称为透镜面。
透镜面可以分为两类: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
(一)球面透镜球面透镜是由一个球体表面的一部分切割而成。
球面透镜可以再次分为凸面透镜和凹面透镜两类。
在物理学中,凸面透镜可以聚焦平行光线,将光线聚集到焦点上。
凸面透镜的焦点在凸面透镜的曲率半径与透镜中点连线的延长线上,距离中点越远,焦点也就越近。
凹面透镜不同于凸面透镜,它是将球心与一部分球体表面分离开切割成的。
凹面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发散,称为“散光镜”。
它的像是虚的,同样位于焦点。
凹面透镜的焦点在透镜与曲率半径延长线的交点处,距离中点越近,焦点也越近。
(二)非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是根据需要将透镜面非球形切割而来的。
它可以做到几何变换,用于纠正像面像差和畸变问题。
三、凹透镜凹透镜是将非球率高于球率的玻璃材料价格加工而成的。
凹透镜可以“发散光”,可以将光线从一个点发散到若干个方向。
与凸透镜不同,凹透镜的点在透镜的前面。
凹透镜的薄边向着物体,厚边向着像。
四、透镜公式透镜公式是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通常表示为:1/f = 1/v + 1/u其中1/f表示透镜的焦距,v表示像的距离,u表示物的距离。
五、透镜成像在数学上,透镜的成像可以通过透镜公式计算出来。
在物理上,透镜的成像符合光的反射原理。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会汇聚到透镜的焦点上,形成一个实像。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线会膨胀开来,形成一个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光线会缩小,形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上
册知识点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十、注意事项:
“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
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U=f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四、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五、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六、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