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7.20 KB
- 文档页数:5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系统工程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力。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室研究,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并讨论了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引言农村生活污水通常包含有机物、氨氮、磷和微量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往往面临运营成本高、技术要求复杂等问题。
而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以植物为主的自然工程技术,以其低运营成本、易维护和对水体的净化功能成为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种新方法。
二、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2.1 潜流人工湿地的构筑方法潜流人工湿地的构筑方法通常分为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两种。
人工湿地是利用人工手段构建湿地,可按照不同的环境特点进行处理单元的选择和设计。
天然湿地则是指利用已经形成的天然湿地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2 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过程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吸附和沉淀等多个环节。
污水经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区,受到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和土壤的过滤,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得以去除。
同时,湿地植物的根系区域可以吸附磷和一些微量重金属。
2.3 潜流人工湿地的关键因素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受多个因素影响。
植物种类、反应器长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水质负荷是影响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和排列方式,适当延长反应器长度以及控制适当的水力停留时间,都有助于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三、实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构筑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的潜流人工湿地,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估。
实验中以不同水质负荷为条件,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与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潜流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磷等污染物。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探究摘要: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普遍执行一级A标准,近京地区部分新建和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厂执行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且基本直接排入地表水系,以地表水Ⅲ类为例,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5~15倍(COD为1.5-2.5倍,总氮为15倍)。
当污水处理厂受纳水系污径比大于5%时,受纳水体就需要较长时间完成自净作用,当污径比大于10%时,很可能导致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
如何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降低对自然水系的影响,已是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标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污水处理1、前言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剧,同时淡水资源短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在迅速发展,正在积极探索水环境污染全球效应问题,各种水处理污染的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投资,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10----1/2),维护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同时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等特点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
2、我国工湿地的应用与发展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人工湿地的研究。
首例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工作始于1988~1990年在北京昌平进行的表面流人工湿地。
处理量为500m3/d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占地面积为2ha,水力负荷为4.7cm/d,HRT为4.3d,BOD负荷为59 kgBOD/ha.d。
用于处理水解池出水或原污水。
1990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华南环境科研所在深圳白泥坑建造了占地8400m2的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处理规模为3100m3/d城镇污水。
该系统自从投入运行以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2006年,山东沙河水库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采用橡胶坝+生态滞留塘+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污染河水进行处理,占地面积约1500亩。
利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郝堂村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概述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净化技术;自然村
引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在生活污水的处
理中,潜流人工湿地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
郝堂村是广东省一自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直以来生活污水的处理都较为落后。
因此,我们在郝堂村建造了一座潜流人工湿地,通过将废水引入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以期达到较高的净化效果。
方法
在郝堂村建造了一座面积为800平方米的潜流人工湿地,将村民家庭产生的污水导入
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为了监测处理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指标:
1. COD:需氧量,可以反映有机物的含量和水质的好坏。
2. NH3-N:氨态氮,可以反映污水中的氮含量。
3. TN:总氮,包括氨态氮和其他有机氮的物质。
5. SS:悬浮物,可以反映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含量。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数据:
1、COD:进水COD的平均值为138.9mg/L,出水COD的平均值为45mg/L,去除率为67.3%。
讨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郝堂村生活污水的效果是
显著的,COD、NH3-N、TN、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67.3%、70.1%、63.0%、54.5%、77.2%。
但是,在处理生活污水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处理效果不够稳定,可能与不同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系。
其次,由于底部的过滤层和生物膜的存在,潜流人工湿地在长期使用
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阻力增大的问题。
结论。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处理和净化污水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投资成本低、维护简单、生态友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概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介质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处理。
与传统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三、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1. 物理去除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通过介质过滤、吸附和沉淀等物理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
介质中的颗粒物能够吸附和截留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湿地中的植物根系也能截留部分颗粒物,进一步增强物理去除效果。
2. 化学去除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介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湿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使其从污染物质中解离出来。
此外,湿地中的pH值也可以通过缓冲作用影响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和活性。
3. 生物去除生物去除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最为重要的污染物去除机制。
湿地中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膜、生物膜内部的微生物群落等作用,将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来说,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氮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等过程转化为氮气;磷则被微生物吸收或与介质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
四、结论通过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技术利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
物理去除主要依靠介质的过滤、吸附和沉淀作用;化学去除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和活性;生物去除则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和吸收作用来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潜流人工湿地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杨贞武1*,钟晨1,周梦雨2,胡玉洁2(1.葛洲坝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摘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人工湿地技术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理想选择。
本研究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实际农村生活污水,探讨了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结果显示,潜流人工湿地对实际农村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去除效果良好,但对磷酸盐(PO43--P)和总磷(TP)去除效果欠佳。
因而,在应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应着重提升系统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净化;脱氮除磷引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水环境保护已然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多数农村地区缺少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致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普遍偏低,而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水环境会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有4个特点,即①排污面大且排放点分散;②欠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处理率普遍较低且难以集中收集处理;③有机物和氮磷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好;④水量波动大,总排放量小,但排放量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快速增长。
结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其净化处理需要一种能耗低、价格低廉、操作管理简便和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技术。
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为人工湿地、化粪池、浮床、厌氧净化槽、稳定塘和土地快速渗滤等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1]。
而与其他分散式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技术通常就地取材,施工及运营管理成本低,易于维护且处理效果好,是一种适应性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且已进入大规模工程应用阶段。
人工湿地对水污染的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水生态修复技术,通过人工建设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净化水污染,改善水质环境。
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在水污染净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1. 人工湿地的构建与原理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水文环境、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来进行构建的。
通常,人工湿地可以分为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形式。
水平流人工湿地主要利用水流的水平流动,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而垂直流人工湿地则通过水的垂直流动,使水在多层介质中流动,净化水质。
2. 人工湿地的水污染净化机制人工湿地净化水污染的机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
物理净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沉积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悬浮物和一些难以溶解的有机物。
化学净化作用则是通过湿地植物的分泌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转化为无毒化合物,从而净化水质。
生物净化作用则主要是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的去除作用。
湿地植物通过吸收和代谢有机物和养分,有效减少水中的营养盐含量。
同时,湿地植物的根系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物室内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3. 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人工湿地净化水污染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植物种类的选择是影响净化效果的关键。
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差异。
例如,硝酸盐对生长缓慢的湿地植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有机物对快速生长的湿地植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其次,湿地的水力条件对净化效果也有影响。
水流速度适中的情况下,有利于净化物质通过植物根系和介质的吸附和解析作用。
较快的水流速度会削弱物质的吸附作用,而较慢的水流速度则会导致湿地内水淤积,影响净化效果。
此外,湿地的水深和面积大小也会影响其净化效果。
较深的湿地可以提供更多的生境空间,促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净化效果。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探究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本需求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VSSF CW)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修复领域,其奇特的污染物去除机理备受关注。
本文将盘绕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探究。
第一部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基本原理1.1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结构及运行方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构筑物模拟自然湿地过程的生态工程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水平流状预处理区、垂直潜流排水区和水平流状的后处理区。
底部为排水层,上部依次是渗水层、植物根系层和表层覆土层。
1.2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去除污染物:1) 生物降解机制: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2) 吸附机制: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和介质颗粒表面具有吸附性能,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3) 沉积机制:污染物在水流通过湿地过程中,由于流速减小而沉积到介质颗粒和根系周边;4) 离子交换机制:湿地中介质颗粒表面带有电荷,能够与水中带电离子进行离子交换来去除污染物;5) 微生物作用机制:湿地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有生物转化作用,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第二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探究2.1 有机物的去除机理有机物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主要去除机理包括生物降解和吸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另外,湿地介质颗粒表面的有机质和植物根系能够吸附相应的有机物。
2.2 重金属的去除机理重金属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主要去除机理为吸附和沉积。
湿地介质颗粒表面以及植物根系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将其从水中去除。
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摘要:人工湿地根据水面的位置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gds,SSFCWs)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CWs)于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的KahteSeide)开创。
当前,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最普通的设计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但目前潜流人工湿地(VSSFCWs)越来越流行。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1概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传统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基建投资大、设备及其运行费用高、专业管理要求高等。
更是迫切需要研究出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来满足需求。
潜流式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低成本、低投入、易管理而且可持续和稳定运行,正好符合本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环保政策,更是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水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文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现况2.1自由表面流式湿地系统自由表面流式湿地类似于沼泽,污水以较慢速度从湿地表面流过,与污水接触面积较大,停留时间较长,因而对悬浮物(SS)、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
另外,藻类、浮游植物沉积物构成的好氧—厌氧环境,易于硝化—反硝化,为脱除氨氮提供了有利条件。
2.2水平潜流式湿地系统水平潜流式污水在填料层表面下,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充分利用了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和丰富的植物根系,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保湿性好。
与自由表面流式人工湿地相比,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大,对五天量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悬浮(SS),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且很少有恶臭和滋生蚊蝇现象,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
它的缺点是控制相对复杂,供氧有所不足,氨氮硝化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