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脑卒中
- 格式:docx
- 大小:142.13 KB
- 文档页数:20
中风(脑血管意外)2020-08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症。
“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
“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
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一、疾病名称1、中医:中风2、西医:脑血管意外二、临床症状及体征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三、临证施护1、中经络(1)、临床证候: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2)、施护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①.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②.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③.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2).风痰瘀血,阻痹脉络证①.眩晕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脑中风的症状及急救措施引言概述: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急性脑损伤。
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了解脑中风的症状和急救措施对于及时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脑中风的症状1.1 头痛: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之一。
1.2 肢体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半身或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1.3 言语障碍:突然出现言语不清或口齿不清,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二、脑中风的急救措施2.1 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可能是脑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护人员前来救助。
2.2 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2.3 松解衣物:松解患者的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通畅。
三、脑中风的症状3.1 头晕:突然出现严重头晕,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3.2 视力问题: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双眼视物不清,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3.3 平衡问题:突然出现行走不稳、平衡失调,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四、脑中风的急救措施4.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发生。
4.2 观察患者症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4.3 不要让患者进食或饮水:避免患者误吞食物或液体,以免加重病情。
五、脑中风的症状5.1 意识丧失:突然出现昏迷或意识丧失,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5.2 呕吐:突然出现频繁呕吐,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5.3 心悸:突然出现心悸或心慌,可能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结论:脑中风是一种危急疾病,及时了解其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脑中风的认识,提高自救和急救能力,为预防和治疗脑中风做出努力。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 CVA)。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 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年龄多在40岁以上, 男性较女性多, 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 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脑卒中, 其治疗方式不同。
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 因此, 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 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病因迄今未明。
65岁以前发病者, 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方法1.智力训练勤于动脑, 以延缓大脑老化。
有研究显示, 常用脑, 常做有趣的事, 可保持头脑灵敏, 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 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
老年人应保持活力, 多用脑, 如多看书, 学习新事物, 培养多种业余爱好, 可活跃脑细胞, 防止大脑老化。
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 对维护脑力有益。
和朋友谈天, 打majiang、下棋等, 都可激荡脑力, 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2.多社交多社交有助于改善认知能力。
多与朋友外出进餐或参加体育活动、旅行、聚会、看电影、听音乐会、参加各种俱乐部、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常看亲朋好友等活动, 都有助于改善记忆和思维能力。
中风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中风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在当代社会中,中风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疾病。
许多人对中风有所耳闻,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本质和后果。
那么,中风是什么呢?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中风可分为出血型和缺血型,出血型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而缺血型中风则是由于脑血管堵塞、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
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突然失去意识、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受损的脑部区域有关。
为了更好地处理和治疗中风,了解其病因和危险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中风的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二是非血管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此外,一些生活方式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
中风可以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包括残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护理,甚至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因此,预防和治疗中风迫在眉睫。
预防中风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
首先,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其次,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应积极接受治疗,并保持正常的血压、血脂水平。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手段。
当然,对于已经患上中风的患者来说,及早的治疗和康复也十分重要。
治疗中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病情和控制风险因素,手术则可以清除血栓或修复血管,康复训练则是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和功能。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都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通过了解中风的名词解释、病因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中风,并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
希望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普及,能够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减少中风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脑中风早期症状和紧急处理措施脑中风,也被称为中风或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供血中断或大脑血管破裂导致的紧急疾病。
脑中风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早期发现脑中风的症状并迅速就医,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本文将探讨脑中风早期症状以及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脑中风早期症状1. 面部麻木或下垂脑中风可能导致脸部某一侧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或下垂。
当你尝试微笑时,一个侧面的嘴角可能下垂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是因为脑中风影响了控制面部肌肉运动的神经。
2. 极度头痛突发剧烈头痛可能是脑中风的早期症状之一。
这种头痛通常比平时的头痛严重得多,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突然感觉到强烈的头痛,应该立即警惕可能是发生了脑中风。
3.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脑中风可以导致言语能力受损,表现为口齿不清或有困难理解别人的话语。
患者可能会用错误的词语、混乱的语法表达自己,或者无法理解别人对他们的指令或问题。
4. 步行困难或失衡脑中风影响了大脑的运动区域,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或失调。
因此,患者在尝试行走时可能感觉腿部无力、无法保持平衡,甚至摔倒。
5. 运动功能障碍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抓握物体,或者无法控制手臂或腿部的运动,可能是脑中风早期的表现之一。
患者还可能感觉肢体沉重或僵硬,或出现不自主的抽动。
二、紧急处理措施1. 拨打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出现了脑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在电话中清楚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情况,并告知接线员病人的位置。
2. 静躺平卧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将患者放置在一个安静、平坦的地方,确保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
这有助于减轻可能引起脑中风的进一步血液流动障碍。
3. 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在确认患者出现了脑中风症状后,不要给他们吃喝任何东西,以防止窒息或进一步损害,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4. 保持通风和呼吸道开放确保患者的通风和呼吸道开放,松开紧身衣物,特别是领带或围巾等。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
什么是中风?中风是脑卒中的通俗说法,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脑部血管病变造成的局部脑组织损害引发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
中风的发病原因中风的致病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
另外,有中风家族史、冠心病、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大家普遍认为,中风是“老年病”,然而近年来中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发生中风占总数的9.77%,以缺血性中风为主。
出现这6个征兆要警惕!1哈欠不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无其他因素影响出现哈欠不断,是明显的病态反应。
一般中风发作前1周左右会出现不分时间地点,频繁出现打哈欠的现象。
2视力下降突发的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明显的视力下降。
3肢体或面部麻木肢体麻木,口唇、面部舌头灵敏度下降,耳鸣以及听力下降。
4语言表达困难语言表达困难,口吃,或不能理解他人语言,间断出现瘫痪或口不能言。
5肢体活动出现问题身体无力,协调性下降,活动不灵,走路不稳,还会一侧肢体麻木,口角向一侧歪斜。
性格、语气和行为的突然反常。
6头晕头痛阵发性的头痛和头晕,并越来越剧烈,跟平时的头痛有明显的区别。
预防中风,远离血管病多做这3件事!①补充α-亚麻酸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脂肪酸,有预防脑梗、心梗的作用,是目前现代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之一。
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不多,有深海鱼、苏子油、核桃油等食物,其中苏子油含量居高,达到66。
7%以上,是α-亚麻酸的良好来源。
补充方法:每日可以将5ml苏子油拌入酸奶或者淋汤即可,这样最大限度的保留营养素,有助于身体吸收。
②补充叶酸叶酸能促进高半胱氨酸转化为对血管无损害的蛋氨酸,还能降低血液中半胱氨酸的浓度,进而降低脑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一文带你了解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当常见。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从概念、如何识别、治疗、预防等方面全面介绍脑卒中,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堵塞或突然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该组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脑卒中不可控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相关家族史、种族。
(2)可控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若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血管时就会发生脑梗死;同时,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变性,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波动过大时,容易造成脑出血。
2.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损伤和动脉硬化。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8-6倍,并且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3. 血脂异常:高血脂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容易引起血栓和脑卒中。
4.心脏疾病:尤其是瓣膜性心脏病、房颤,心内栓子脱落随着血循环进入脑部,阻塞脑血管,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
5. 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7. 药物使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8.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9. 体力活动不足:合理的体育活动、锻炼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肥胖、血压升高等疾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10.心理因素:研究证实,心理压力过大可增加约30%的总体脑卒中风险;抑郁可增加约35%的总体脑卒中风险。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突发事件,通常由于脑动脉或静脉的血流突然中断或破裂所导致。
这种疾病往往具有突发性、严重程度高和致残率大的特征,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脑卒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前者是由于脑部的血管被血栓或血管内闭塞物阻断而导致的,占据脑卒中的大多数。
后者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而形成。
此外,还有一种罕见的脑卒中类型,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它是由于脑部血管供血暂时性中断引起的,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
缺血性脑卒中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脑梗死。
脑梗死发生时,脑部的一部分血流突然被阻断,导致该区域的神经细胞无法得到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从而引起细胞坏死和功能受损。
脑梗死有多种原因,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等。
脑梗死的表现可能是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些患者的功能可以得到恢复,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永久性的残疾。
出血性脑卒中较为罕见,但危害较大。
当脑血管破裂时,血液会从血管中涌出,积聚在脑组织周围形成血肿。
由于血液对脑组织的刺激,产生了局部的炎症反应,再加上血液中的酶类物质的作用,血肿扩大抵达更大的范围,造成周围脑组织的挤压和损伤。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偏瘫、脑神经损害等,患者病情严重,治疗过程也更加复杂。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心脏病等。
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也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和演变。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同时,在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快速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恢复性治疗等,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程度。
总的来说,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临床上被广泛地视为“脑的心脏病”。
中风的名词解释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病症。
它是由于脑动脉发生栓塞或出血,导致脑血液供应部位的缺血或梗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损害。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一般来说,中风有两种常见类型,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中风患者的大多数。
这种中风是由于脑部的血管受到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栓塞或血栓形成所致。
而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
中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壁的损伤,使其容易形成血栓或破裂出血。
另外,其他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中风的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中风发生的部位和程度。
一般来说,中风的症状可以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的头痛、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意识丧失或昏迷、肢体活动受限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短暂的,即所谓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可能是持续的,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风后的康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一般来说,即使症状有所改善,中风患者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或促进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独立性,减轻其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康复工作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针对不同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预防中风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如定期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
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的人,需要积极治疗和控制疾病,定期体检,并按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理解中风的定义和病因,以及采取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促进中风康复工作的实施。
因此,加强对中风的认知和宣传,对于提高中风防控水平和改善国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引起的脑血液循环急剧障碍而导致的脑功能缺损。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医学界制定了脑卒中的分级标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脑卒中的症状严重程度划分,另一类是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病情发展情况划分。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类分级标准。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划分的脑卒中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1. 无症状:患者没有出现任何脑卒中症状,通常是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查发现脑卒中。
2. 轻度脑卒中:患者出现轻微的脑卒中症状,如轻度面瘫、轻度言语障碍等,但能基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1. 稳定期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不再出现新的脑卒中症状,但可能存在残留的功能障碍。
2.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可以开始康复训练以恢复功能。
4. 转彻期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到无法挽救的程度,需要进行临终关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结合上述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除了分级标准外,脑卒中的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早干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是医学界制定的一种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希望通过医疗科研人员的努力,不断完善脑卒中的分级标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字数超过要求,重新摘要可以减少长度】。
第二篇示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根据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分级标准可以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了多种评估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NIHSS评分。
中风护理常规(新)1. 简介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的疾病。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及时正确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风护理的常规指导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 中风护理常规指导2.1. 保持安静和平稳中风患者的脑功能受到损害,容易对外界的刺激产生过度反应。
为了保持患者的安宁,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和平稳,避免嘈杂声和大声喧哗。
2.2. 防止感染中风患者因为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洗手、戴口罩、定时清洁换洗床品和衣物等,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
2.3. 保持皮肤健康长期卧床不动容易导致中风患者出现皮肤问题,如床垫疮和湿疹。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按摩和清洁患者的身体,保持皮肤的干净和健康。
2.4. 提供适宜的营养和水分中风患者的摄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分,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促进康复。
2.5. 定期康复训练中风患者在身体和言语功能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2.6. 心理支持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
3. 结语中风护理常规是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护理过程中注重细节,关注患者的需求,给予恰当的关怀和支持。
希望本文档对中风护理的实施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中风(脑卒中)诊疗方案田东县中医医院覃国焕一、定义:1.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2.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曾称“中风”。
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二、诊断:(一)病名诊断:1.中医诊断:中风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常见证侯分类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2.西医诊断:脑卒中西医脑卒中诊断标准参考2011年《中国脑卒中诊治指南》(二)证候诊断:1.中经络(1)肝阳暴亢证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尿黄。
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薄白,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或不语,口舌歪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面红烦热。
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证主症: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缓或细涩。
(5)阴虚风动证主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质红或暗淡,少苔或光剥,脉细弦或数,或尺脉沉而弱。
(6)气虚痰阻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头晕,头重,納呆,胸脘满闷,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沉弦或濡弱而滑。
2. 中脏腑(1)阳闭证(痰热内闭)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固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同时还伴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阴闭证(痰蒙淸窍)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固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脑卒中的概念名词解释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脑血供中断,导致脑组织受到损害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健康问题,因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脑卒中的概念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1. 脑卒中的分类脑卒中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脑卒中疾病的大部分比例,其发生原因通常是脑血管阻塞。
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脑卒中类型。
2.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管内形成血栓或者动脉狭窄,导致脑血供不足而引发的。
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脑梗死,即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导致部分脑细胞缺氧、死亡或受损。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除了脑梗死外,还有一种较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是脑血栓形成,即血栓在脑内形成并引起脑血管阻塞。
3.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而引发的。
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出血,即在脑组织中发生出血,压迫周围正常脑组织并引起损害。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除了脑出血外,还有一种较少见的出血性脑卒中类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即动脉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膜的腔隙中。
4. 卒中的症状卒中具有多种症状,根据受累脑区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的面瘫、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眩晕、失去平衡控制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需要尽快就医诊断和治疗。
5. 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来减少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脑卒中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控制血脂水平、控制糖尿病、戒烟限酒、保持适宜的体重和规律锻炼等。
同时,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如心脏疾病和动脉瘤等,也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手段。
当患者出现卒中症状时,就医迅速并尽早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中风(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在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中风中医护理的一些重要措施。
调理饮食1. 忌烟酒:中风患者应该戒烟戒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烟酒对血液循环和血管健康有害。
2. 注重高纤维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常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3. 适量摄入蛋白质:中风患者需要适量的蛋白质来维持肌肉和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4. 合理控制盐摄入:控制食盐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减轻中风的风险。
运动康复1. 适度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机能和血液循环。
2. 按摩推拿:中医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舒适度。
3. 穴位保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体内的平衡。
心理疏导1. 建立信心:中风患者需要建立积极的心态,相信康复是可能的,并且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取得进步。
2. 提供支持:家人和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中药治疗1. 个体化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以促进康复和健康。
2. 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结合特定的药材和食材,可以起到辅助康复和调理的作用。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一些措施,但请注意,在实施任何中医护理措施之前,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与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协商。
参考文献:- 张子荐,强心注射液配合中草药治疗中风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2014,28(25):786-787.- Chinese Medicine Stroke Clinical Study Group. Pinxuanji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stroke[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 36(4): 402-406.- Shen YH. Clinical study on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C]. World Congress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logy society (2015).。
脑卒中的定义名词解释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中风或卒中。
它是由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部组织受损或死亡的疾病。
脑卒中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麻木、瘫痪,或者言语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
脑卒中的严重性取决于受影响的大脑区域和病情的发展速度。
如果病情发展迅速,脑卒中可能导致严重的残疾或死亡。
脑卒中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
此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如抗凝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紧急救治、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紧急救治包括拨打急救电话、迅速就医等。
手术治疗包括血管重建手术和脑保护手术等。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康复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关键。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此外,对于那些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或者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应该更加注意脑卒中的发生。
中风的预防中风也叫脑卒中。
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浮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以及治疗费用高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升。
中风发病前往往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病,重者偏瘫或者死亡,幸存者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而且有1/4 以上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后1~5 年内会再次发生中风,因此,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是中风的高发人群,男性的发病风险略高于女性。
统计资料显示,64% 病例发生在55~75 岁年龄段,其中55~65 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为34.6% ,45 岁以下发病的比例占4.4%。
近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因此,55 岁以上人群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但40 岁以上的人群,也应加强预防。
一、中风的危(wei)险因素归纳为如下3 类:第一类:无法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或者民族、家族遗传史。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发生中风,家庭成员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也增加。
第二类: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和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等,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中风的首要危(wei)险因素。
上述因素可以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增加,但经过控制或者合理治疗后,发病的可能性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第三类:有望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少、高脂饮食、酗酒、血液高凝状态等。
这些因素经过控制或者治疗后有希翼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下降,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确凿的证据。
具有上述一个或者数个危(wei)险因素的人群通称为易患中风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