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家族60年风雨岁月
- 格式:pdf
- 大小:442.15 KB
- 文档页数:5
【大事记】1875年 3 月 19 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 1 岁生于奉天海城县西90 华里北小洼村1887年光绪十三年12 岁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1888年光绪十四年 13岁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随母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
1889 年光绪十五年14 岁学木匠当货郎卖包子学兽医。
1890年光绪十六年 15岁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1894 年光绪二十年 19岁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哨长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 20岁清军移防离队回乡当兽医,与赵家庙村赵占元次女赵春桂结婚。
(后生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1896 年光绪二十二年 21岁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 25岁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混乱。
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6 岁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生张学良。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27 岁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
1904 年光绪三十年 29岁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1907 年光绪三十三年 32岁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总督,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
1908年光绪三十年33 岁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缴陶克陶胡叛匪。
1909年宣统元年 34岁奉锡良总督之命追缴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
1911 年宣统三年 36 岁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
张作霖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先祖张水贵于清道光年间,迁居辽宁省海城县叶家堡(此地现在改名为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农场叶家堡屯).张永贵是张氏家族在这里定居的第一代人.到了祖父张发时,张家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富户."躬耕之余,兼理烧碱业,家计赖以充裕,乡里称素封".张发生有四个儿子,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排行老三.张发死后,父辈几个兄弟才分家另过.张有财娶妻邵氏,未生育.邵氏病逝后,续娶王氏.王氏共生三子一女:长子作泰,18岁时病故;次子作孚,宣统年间任黑山县预警总长,剿匪阵亡;作霖行三;女最幼,嫁给杨姓.张家极贫,张有财死时,张作霖才10岁左右.张作霖共有6位夫人.原配夫人赵春桂相貌端庄,性情温和,能辛苦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传说眼睛有点斜视,但从新发现的照片,一点也看不出来.张作霖好骂人,常与同伙发生争吵,经赵氏从中斡旋,赖以相安无事.张作霖婚娶赵氏,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张作霖在学兽医时,仍喜欢赌博.一日,因输钱不给,被人绑在树上毒打.张作霖不甘示弱,还破口大骂.时村中赵老恒,"家道小康,见而奇之",拟将女儿许配给他.可是,遭到妻子和内弟的反对,而末成功.后来,张作霖参加毅军,升为哨长.他感到提亲的时机成熟了,便请了两个月的婚假,带着立功的功牌、哨长的札委和见面的厚礼.来到赵家,先未提婚事,假说串门,对未来的岳母和舅舅,极为恭敬有礼,并出示所得功牌和哨长札委等.他见时机成熟,就托人向赵家求婚.赵家感到这个小伙子会有前途,这次全都同意了,于是他们就办了喜事.那年,他们都是21岁.生有一女二男,1898年生冠英(又名首芳),1901年6月3日生学良,1904年生学铭.1911年冬,赵氏携学铭到奉天找张作霖要钱.赵氏和学铭住外间,张作霖住里间.因为夜间学铭啼哭,把张作霖吵醒,张起来,把学铭打了一顿.赵氏与张争吵,次日回新民家中,转年4月间病逝;时冠英14岁,学良11岁,学铭7岁.从此,卢夫人便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后来张作霖续娶了5房姨太太,都没有扶正.张作相对赵夫人评价签高:"大帅能成就大业,多亏我那老嫂子!"世人评论赵氏说:"善良贤淑,相夫教子,对于张作霖的勋业很有帮助."第二房是卢夫人,名寿萱.她是北镇县中安堡一个塾师的女儿.能书会写,美貌异常.一日被张作霖看见,想入非非.他找了一个借口,说为其帮首程敬芳提亲.女孩的舅舅推托说:"程是外乡人,不知底蕴不嫁.若像你这样的人,才能嫁."舅舅的意思是,你张作霖已经有了妻子,所以随意说说而已。
张作霖父兄四人皆未得善终据说与祖坟风水有关导语: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帅张作霖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以绿林出身,恰逢乱世,左冲右杀,纵横捭阖,最终控制了整个东北,成为声名赫赫的“东北王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帅张作霖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以绿林出身,恰逢乱世,左冲右杀,纵横捭阖,最终控制了整个东北,成为声名赫赫的“东北王”,的确令人佩服。
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一生与日本人打交道,可从未让日本人捞到半点好处,更别提染指东北的半寸土地。
以至于“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的老人们都说,“有大帅在,必不至此。
”可惜,日本人明着玩不过张大帅,就玩起了阴招儿。
1928年,关东军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炸了张作霖的火车,使得张作霖死于非命,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奇怪的是,张作霖父兄四人,不仅张大帅未得善终,其余三人,也是死于非命。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是张家祖坟的风水有问题?也许是吧。
张家第一个惨死的,是张作霖的大哥张作泰。
蹊跷的是,张作泰居然是被他老爸张有财亲手打死的。
张有财为何要打死自己的儿子呢?原来,张作泰是个小白脸,长相英俊,风流成性。
仗着这个优势,张作泰就与别人的老婆勾搭上了。
结果,此事被女人的丈夫发现了。
该丈夫发现后,居然没有自己动手报复,而是跟张作泰的老爸张有财打了个小报告。
张有财不知是哪根筋出了问题,抄起一根木棍,对着张作泰就是一棍。
事情就怕凑巧,这一棍,正好打在了张作泰的腰上,结果就给打死了。
据张学良的说法,张有财是嫌儿子做了丑事,给他丢脸,才打死儿子的。
可事实上,这个张有财也不是个什么本分人。
张有财好赌。
最终,他也正是死在了这个“赌”字上。
据说,张有财是因为欠了别人的赌债,被债主堵在路上,活活打死的。
但据张学良自述,却是另一个版本:赌徒老王出老千,赢了别人很多钱,后来居然让人家把房子和地都抵押给他。
一边的张有财打抱不平,就拆穿了老王的把戏。
结果,老王为报仇,就在半路上把张有财弄死了。
到底哪个版本更符合逻辑呢?读者自己判断吧。
王元涛身穿大元帅服的张作霖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很可能是最后一代评书主角了。
他们置身的时代,信息相对闭塞,史事记录不详,尤其是张作霖早年经历,确凿可信的资料不多见。
有谜团,才易于造假,易于神化。
而谜团与神化,正是评书不可或缺的元素。
传说四下流布,闲人添枝加叶,最终,在说书人的阔嘴之下,从“土匪”到大帅,张作霖成为大东北莽莽荒原出产的一个传奇。
东北土匪的真实境况,在萧红小说《生死场》里有逼真的描摹,张惶、滞重、艰辛、缺乏方向感。
而作为标准军阀,张作霖主要依靠杀伐与恫吓来分割政权,维持地盘,这不过是中央集权政治陷入衰落时最容易侵入社会肌体的一种病毒。
事实上,评书之易于传扬,还在于它与部分大众的价值观高度契合。
中国民间社会,缺乏普世情怀的土壤。
对个体遭遇,如张作霖少年时代报杀父之仇的举动,历来不乏同情;如果复仇成功,看客还会代入感极强地拍手称快。
而对于那种动辄数万人死伤的无意义战争,如张氏父子为抢夺势力范围而发动的第一次及第二次直奉战争,却欠缺基本的人道悲悯,自动认同“成王败寇”的低等级丛林法则。
因此,像张作霖这种无信仰、轻准则的枭雄,像张学良这样胸无城府、冲动妄为的“少帅”,才会成为贩夫走卒心目中的豪杰。
有什么样的社会土壤,即有什么样的“英雄”,古今如此,中外皆然。
投机分子孙中山的儿子,与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孙科在《八十略述》中说:“从前听说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以为他粗鲁剽悍,及见面之后,方知他长得非常清秀,个子不高,不像土匪一类的人物。
”足见“土匪”之说,早在民国年间即已流传甚广。
但事实上,张作霖从没当过土匪,倒是加入过正规军。
张学良晚年在自述中说,张作霖为父报仇误杀他人后,曾在宋庆的毅军短暂栖身。
中日甲午战事平息,毅军回防关人 物张作张作霖父子 世无英雄(上). All Rights Reserved.位于沈阳的张氏帅府孙科内,张作霖不舍乡土,脱离军队返回老家辽宁新民,与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等共组保卫团。
张作霖1875——1928
年幼时父亲与人斗殴致死,张作霖幼年家庭贫困,只读过三个月私塾。
成年后,入赘赵家,与张学良母亲赵氏结婚。
在岳父的帮助下,张作霖组织了一支小型武装,以收保护费起家。
张作霖懂谋略,善于利用局势,长于计谋,巧遇应对。
1902年率队招安受抚,当上清政府的官,足见其政治头脑。
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脚踏三只船,队伍非但没有损失,反而扩充为三个营。
会用人、会做人的张作霖凭借智擒打土匪杜立三,镇压革命党等功绩,因势利导,平步青云。
1912年清政府覆灭后,张作霖为了借势,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人,但日本人此时并不看好他。
1916年张作霖当上奉天督军,遇到一次日本人对其的刺杀,策划者是川岛浪速。
1920年之前,张作霖利用日本人的因素,扩大自己在东三省的实力。
但当1920年张作霖率奉系大军入关与直系、皖系作战,成功当上北洋政府的陆海军大元帅后,张就决心摆脱日本人控制。
张作霖家族60年风雨岁月作者:孙晓青来源:《小康》2010年第05期显赫的家世带给张家人的并非荣华富贵的生活,历史飘摇中,他们经历了逃难、隐姓埋名、家族离散、困苦求生,不得不“活在历史中”的苦涩甘辛,唯有张家人冷暖自知“80年过去了,张氏家族在东北的功和过到底如何,只能用更长远的历史去判定它,我是真实地回到原点来寻找我心中的答案,爷爷来不及完成他的梦想,大伯父也不在乎人们对他的评论,只要自己认定方向走下去就有意义。
”张闾实感慨地说。
张闾实1962年在澳门出生,1967年随家人到台湾生活,爷爷是“东北王”张作霖,其父张学浚是张作霖的第六子,大伯父就是鼎鼎有名的少帅张学良。
这样显赫的家世带给他和家人的并不是荣华富贵的生活,在历史的飘摇中,张闾实从小到大的记忆里布满了逃难、隐姓埋名、困苦求生、家族离兮等等坎坷经历,在他看来,这一路成长体会到的是只有张家小孩才能了解的苦涩和彷徨。
近日,张闾实历经三年考证写出的《漫漫归乡路》在沈阳召开了新书发布会,并在全国公开发行,书中讲述了一个张家人亲历的历史版本,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张氏家族的人生故事。
如今,张闾实带着夫人从台湾回到沈阳定居,这个仍然操着温软台湾腔的男人打定主意要做一个东北汉子,“张家后人将近80年来没人回故乡东北,沈阳这座城市对张家人来说可能有太多的伤痛,但时间的流逝让我已不再感到哀痛,所以决定将张家的血脉重新带回沈阳,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沈阳人。
”不准从政的张家人当45岁的张闾实第一次踏上故乡沈阳的土地,他激动得哭湿了脸庞,他知道终于到家了。
“有多少张家人因为等不及而没能回来,这心里的期盼与彷徨只有张家的小孩明白,其他人是没有这么深的感触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活在历史里。
”在中国近代史中,张学良的一生可谓浸染了浓厚的传奇性和高度的戏剧性,尤其是其政治生涯中最后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
张学良晚年时曾对口述历史权威唐德刚先生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
历史人物张作霖简介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现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
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
人物大事年表1875年3月19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 1岁生于奉天海城县西90华里北小洼村1887年光绪十三年 12岁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1888年光绪十四年 13岁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随母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1890年光绪十六年 15岁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1894年光绪二十年 19岁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哨长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20岁清军移防离队回乡当兽医,与赵家庙村赵占元次女结婚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1岁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25岁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逃走,地方混乱。
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6岁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生张学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27岁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1904年光绪三十年29岁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32岁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总督,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1908年光绪三十年33岁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缴陶克陶胡叛匪1909年宣统元年 34岁奉锡良总督之命追缴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1911年宣统三年 36岁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1912年民国元年 37岁因镇压革命党人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
2014.11 77杀人立威张作霖离世,奉军众多将领推举张作相承继大位。
但张作相称,如果老帅寿终正寝,他肯定同意接位;但现在,老帅死得这么惨,他怎么能忍心呢?因此,他力推张学良接班。
这里实际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张作霖横死,就一定要张学良接班呢?按正常逻辑,正因为张作霖死得突然,局势纷乱,才更需要张作相这种老臣出来弹镇局面。
形势危急,反要推出黄嘴小子来主事,这是什么道理?可是,老将张作相,就这样利用众人的恻隐之心,把张学良扶上了帅位。
据张学良讲,在张作霖面前,老伙计张作相一向十成忠诚敬服。
一把年纪了,张作霖依然会像骂孩子一样王元涛张作张作霖父子 世无英雄(下)骂他,他就乖乖站着听,毫无怨意,从无叛意,一生如此。
张学良90岁时在自述中还说,父亲并没有提拔他,而是张作相在一路提拔,由营长而团长,由旅长而师长—张学良这样说,好像他根本不认识张作霖似的。
对此,自述主撰者唐德刚认为,张学良生为“东北王子”,“上无其心难测的上司,中缺争权夺位的同僚,下面多的是忠心耿耿的死士部属;日常行政处事,一切为国、为民、为公、为系,也就是为着自己。
他没有搞勾心斗角之必要,因此他也就没有做小政客的历史磨炼了。
”由是,唐德刚盛赞张学良一直保持“赤子之心”,到90高龄,仍未褪色。
唐先生好口德,说“赤子之心”。
和平时期,你有“赤子之心”,当个吃喝玩乐不害人的富二代,当然奉系元老张作相年轻的张学良. All Rights Reserved.人 物不错。
可是,你接手的是一座摆满火药桶的活火山,你“赤子之心”,怎么可能应付这样的危局?郭松龄是张学良的军校老师,后来两人一起升任旅长。
张学良整天忙于玩乐,不常在军中露面,于是两个旅都由郭松龄管理。
郭每发布一道命令,都是一式两份,同时给郭张二旅,下面署名张学良和郭松龄,然后只要郭一人盖章即可生效。
张学良的这副德性,在奉军中不是秘密,因此,张作霖留下的若干重臣打心眼里瞧不上他,也就毫不奇怪了。
张作霖罕见家族照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现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
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E-mail文化传播网幻灯片制作:蕴秀园背景音乐:东北民歌•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
张作霖的六个漂亮女儿合影张作霖的八个儿子张作霖家族照张作霖与五子、六子合影。
张作霖五夫人(寿懿)。
张作霖为官的第一张照片。
张作霖戎装照。
任东三省巡阅使时的张作霖。
着洪宪帝制朝服的张作霖。
张作霖旧照张学良与学曾、学思合影张学曾结婚照二夫人卢氏与子女合影晚年的寿夫人(寿懿)与马岳卿(右,张作霖的六夫人)张学良、赵氏、日本领事夫人张作霖三女张怀曈与丈夫赵世辉合影•张作霖-皇姑屯事件•由于张作霖不肯满足日本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包括开矿、设厂、移民和在葫芦岛筑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时许,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时年53岁。
其子张学良后成为著名爱国将领。
E-mail文化传播网幻灯片制作:蕴秀园。
一世枭雄张作霖:东北王是怎样炼成的张作霖,字雨亭,原籍河北大城县,张家祖辈早在大清道光年间就挑着担子闯关东来到东北,落籍辽宁(旧称奉天省)海城。
张作霖1873年2月12日生于辽宁海城县西小洼村,父母替他起了个乳名叫张老疙瘩,发迹后人称大帅、老将或雨帅。
张学良在其口述历史中说:“我父亲小时候很聪明”。
据张学良说,其父张作霖自幼聪明顽皮,可惜因家贫只读了一年私塾就辍学了。
张作霖的父亲、学良的爷爷张有财好赌,一次在赌桌上揭发别人出老千,与人起了争执,后怒发动起手来,被那人打伤,被人抬回家后因延误了救治伤重而死。
张有财死后,张家本就贫困不堪的家境变得更加艰难。
不久后,张作霖的母亲因生活所迫,改嫁给了村里的一位姓张的兽医。
在陌生而新奇的环境下,张作霖对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主动帮忙打起了下手,机灵的他很快就在继父的指导下学会了一手相马、医马、驯马的绝活,不曾想这无意中掌握的技术,竟与他日后能飞黄腾达有莫大的关联。
张学良在自述史中幽幽地说道:“我们家以前是很苦很穷的,我父亲说我的上辈没有一个是正儿八经死在炕上的,我的父亲一提到这事就掉眼泪”。
张有财一共有三个儿子:老大张作泰,老二张作孚,张作霖最小,所以叫老疙瘩。
有些资料说张作霖“大哥早亡,二哥张作孚上山为匪,后被官府逮到处死”。
此为谬传!张学良澄清道:“大伯父与村里的一个女人偷情,那女人的丈夫知道后告诉张有财,张有财一气之下将大伯的后腰打伤,他出手很重,大伯伤重致死”。
大哥的死,张作霖久久难以释怀。
张有财被那个嗜赌如命的土豪殴伤致死后,二哥张作孚与张作霖商量要替父报仇,二人乘夜黑风高携枪摸进仇家,不曾想被人发现,慌乱中张作霖扣动扳机,失手误伤人命,众人一拥而上,二哥被擒,张作霖则乘乱逃走。
二哥张作孚被判了十年,张作霖成了官府通缉的杀人要犯,后来他逃到营口投了军。
张作孚的一个伯父自愿替他坐牢,后死在牢中。
张作孚脱险后参加了保安团,因勇猛不怕死升至团总。
在一次剿匪战斗中,他不幸面部中弹,当场身亡。
;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身为农民,却无半点儿吃苦耐劳的淳朴精神。
适逢作霖出世时,已是五口之家,生活贫瘠得近乎凄凉,连基本的餐食都成了问题。
不久,张有财携妻带子举家迁到海城驾掌寺,在那里开了一家小商铺,因经营不善,赔本关门。
其后,又相继搬往附近的叶家铺、栾家铺等村居住。
张有财虽屡屡迁居,但始终不能改变家道衰败的况境,主要原因是他本身是一个游手好闲、嗜赌成性之徒所致。
他寄希望于空手捉鱼,不劳而获。
张作霖的母亲王氏与前夫结婚后,生有一子作泰。
不久,丈夫去世。
孤儿寡母难以维持生计,经人介绍便草草与刚刚丧妻的张有财再婚。
蛹后,又生了作孚、作霖二子及一个女儿。
王氏本指望张有财能力本务农,好好过日子,可谁知她竟是一个不务正业,终日在外以赌为业的人。
赌赢了就托人捎几个钱回家,赌输了就一连数月杳无音讯,不见踪影。
面对着刚刚懂事的作泰、作孚和嗷嗷待哺的作霖,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使出浑身解数。
外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家里,三更半夜,填补浆洗,真是吃尽了苦头。
张作霖在家里排行老末(妹妹未出生时),长得瘦小,受到母亲的格外偏爱,一有病灾,动辄到庙上进香,求老佛爷保佑儿子平安。
张小时候十分机灵、贪玩,“打野鸭子、下河抓鱼,是他的拿手好戏。
每和其他孩子们玩时,总以‘大王’自居.发号施令,有不服者则拳脚相加”。
王氏对这个孩子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他有时会给她那艰难的日子带来一点点快乐:给她那苦不堪言的心灵送去一丝慰藉,但有时也让她恼火、心悸。
张作霖初具童年人的智慧时.受父亲的影响,竟也迷恋起赌场来。
王氏的苦口婆心,批评、恐吓以及小恩小惠,对他似乎都无以“建树”。
一晃到了上学的年龄,家中负债累累,哪有钱让他念书呢?尤其是张有财又以“不认字照样活着”为由,让作霖放猪,以补助家庭开销。
王氏则不然,她虽然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在她的潜意识里总觉得作霖这孩子有点特别,他的机警;聪明似乎有大福大贵之命,不识字是不行的。
她耐心诱导张作霖要上学读书,并保证借钱也要让他进私塾。
张作霖:我也有钱
苏文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东北军两名士兵无故遭日本查道兵打死,事后日方赔给士兵家属每户120元了事。
张作霖获悉后大为光火,下令东北军:“碰到日本查道兵就打,我也有钱。
”东北军早对日军恨得牙痒痒,闻令很快打死了12个日兵,惹得日本驻沈阳领事跑去找张作霖,提出抗议。
【总页数】1页(P55-55)
【作者】苏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有钱人,没有你想象的有钱
2.有钱人,没有你想象的有钱
3.有钱人,没有你想象的有钱
4.陈宦与张作霖的政治抱负与谋略之比较——论护国后陈宦未能像张作霖那样割据称王的原因
5.有钱人,没有你想象的有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