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主题思想: (2)五.注解: (2)六.鉴赏: (3)七.课后习题: (6)第1课时同步练习 (7)第2课时同步练习 (8)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今年xùn qī( ),海河的水情一直píng wěn( )。
(2)琪琪的肢体xié tiáo( )能力很强,即使不穿xié( ),不wǎnzhe( )别人的手,也能在独木桥上保持píng héng( )。
(3)自从上次老师来做jiā fǎng( )后,阳阳便立志改掉lǎnduò( )的坏习惯。
2.俗语通常是由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和愿望创造的,说说你对下列俗语的理解。
(1)临时抱佛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到桥头自然直: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说不练假把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加给下面的字加偏旁成为另一个字,并组词急——( )( )共——( )( )孟——( )( )张——( )( )库——( )( )犬——( )( )4.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读完这篇课文,我用了________分钟。
我总结的快速阅读技巧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最基本的阅读习惯,二是“_______________”——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
(2)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摆放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展开,通过截取生活中几个平凡而又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赞美了乡亲们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__的美好情感。
(3)从语句“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中,我能感受到乡亲们__________的心灵美。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题1.每个人总有一些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它包括( ) ①私人信息②个人私事③私人领域④社会交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隐私受法律保护。
下列对隐私的认识正确的是( )A.隐私都是见不得人的、不健康的东西B.隐私不危及社会和他人,纯属个人的秘密C.有隐私的人肯定是思想不健康的人D.凡是正派的人都不应该有隐私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有利于( )①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②人们做错了事可以隐瞒③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④人们能够做一切想做的事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如图,图中人物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名誉权B.姓名权C.隐私权D.肖像权5.下图漫画中学校老师的行为( )A.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B.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C.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D.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6.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包括( )①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②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搜查③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住宅都不准搜查④任何人、任何机关都无权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 如图漫画中,网上信息发布者的行为侵犯了“我”的( )A.姓名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8.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
这一规定说明( )①隐私作为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不容他人侵犯②凡是公民自己的事情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④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隐私权的真谛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保护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②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③保护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④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一、选择题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2.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侵略战争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4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④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狙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6.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老二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C.老三住在上海租界内 D.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7.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8.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练习1.温馨的场景:因为有了搭石,家乡有了很多温馨的场景,它们有()A.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他们会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B.乡亲们经常在搭石边亲热地聊天问候。
C.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自愿背老人过去。
D.以上都是2.对“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赞美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沉默不语的品格。
B.这句话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这句话说明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D.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4.下列关于《搭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B.本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C.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D.在作家刘章家乡,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B.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里,任人踩踏,就像一条小路,可有可无。
C.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6.判断对错。
(1)“挽裤腿”的“挽”读wǎn,不读wán。
( )(2)搭石的时间多在汛期。
( )(3)在这里,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的。
( )7.读句子,完成练习。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这句话主要写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情景。
四年级下语文第五课《琥珀》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
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二、作者简介柏吉尔(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三、多音字扎zhā(扎针)zā(扎染)zhá(挣扎)没méi (没有)mò(淹没)四、词语解释美餐: 可口的饭食。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
逼近:靠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读完后你有哪些疑问呢?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1)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1)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炎热的夏天,老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二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陆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松脂球成了化石,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琥珀。
(2)琥珀有怎样的科学价值?科学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读课文第1~9自然段,说说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松脂球形成需要的条件太阳光、松脂、苍蝇、蜘蛛(2)松脂球形成需要的条件要有松树,才有松脂;在炎热的季节,可以渗出松脂;滴下的松脂多,才能形成松脂球;蜘蛛、苍蝇刚好挨得近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1)这块琥珀是松脂球化石,所以作者推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树林,有高大的松树,因为老松树才有”厚厚的松脂“;同时推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夏日的晌午,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森林,只有这样松脂才能晒得渗出;(2)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的躺着“,作者推测苍蝇飞入树林落在松树上,正当蜘蛛扑过去把苍蝇当美餐时,恰好被滴下的松脂包住。
5.《搭石》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章是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二、生字组词汛:xùn(汛情、汛期、防汛兵)访:fǎng(采访、访友、访问)鞋:xié(拖鞋、鞋子、皮鞋)挽:wǎn(挽留、挽裤、挽袖)隔:gé(相隔、间隔、隔三差五)懒:lǎn(懒散、懒惰、好吃懒做)惰:duò(惰性、惰心、怠惰)稳:wěn(稳定、稳重、平稳)衡:héng(平衡、均衡、衡量)协:xié(协作、协商、妥协)三、多音字涨:zhǎng(涨水) zhàng(头昏脑涨)间:jiàn(间隔) jiān(之间)调:tiáo(协调) diào(调动)四、近义词谴责——指责平稳——稳当间隔——距离懒惰——懒散协调——和谐联结——联系五、反义词谴责——表扬懒惰——勤劳轻快——笨重大概——确切美好——丑恶六、理解词语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暴发:突然发作。
间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平衡: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
协调:配合得适当。
本文指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配合得很默契。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本文指走在搭石上的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姿态非常好看。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联结:结合(在一起)。
七、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小溪是乡亲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为了通过小溪,人们在小溪里摆放搭石。
第二段(2):描写老人摆搭石的情景,反映了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三段(3-4):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四年级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最后一粒豆落在了哪里?()A.屋顶的水笕里。
B.窗台下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C.直接飞进太阳里去了。
D.落到水沟里去了。
2.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最后却落到了水沟里的那颗豌豆的性格特点是()A.随遇而安B.充满自信C.重视荣誉D.自高自大3.从课文中母亲“支”植物、“牵”绳子的动作,可以感受到母亲()A.对小豌豆苗的爱护。
B.对豌豆小花园的期待。
C.想把家打扮得更美丽。
D.渴望女儿健康。
4.下列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把豆荚当成一个家庭,小豌豆是家庭里的小成员,以极富诗意的想象,使故事更加人性化。
B.“‘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
‘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这段话是说豌豆们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
“恐怕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C.“‘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这句话是说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D.“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豌豆苗支起来,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母亲一个细小的动作寄托了对女儿获得重生的渴望,虽然她不相信一株小小的豌豆苗会创造奇迹,但她更愿意让这株豌豆苗陪伴着病中的女儿,给她带来获得重生的力量。
5.判断句子正误。
(1)国庆节,街道两旁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 )(2)张宁被评为“红花少年”的称号。
( )(3)同学们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 )(4)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完全告诉了我。
第五课《搭石》知识点和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2)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3)四、词语解释: (3)五、反义词: (3)六、近义词: (4)七、句子理解 (4)八、俗语: (5)九、课文主题: (5)十、问题归纳: (5)十一、课后习题: (6)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8)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9)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汛:汛期汛情防汛秋汛夏汛潮汛访:访友访古访问访查采访拜访.鞋:鞋子皮鞋拖鞋凉鞋棉鞋运动鞋挽:挽起挽弓挽救挽留力挽狂澜隔:间隔隔音隔断阻隔隔岸观火懒:懒惰懒汉懒得好吃懒做稳:平稳沉稳稳重稳定十拿九稳惰:懒惰惰性怠惰懈惰衡:平衡均衡失衡衡量衡情度理协:协调协和协商协助齐心协力绰:绰号阔绰绰约绰绰有余二、多音字:处:chǔ(处置) chù(四处)背:bēi(背枪) bèi(背面)涨:zhǎng(涨价) zhàng(头昏脑涨) 当:dāng(当心) dàng(当作)间:jiàn(间隔)jiān(夜间)三、形近字:汛(汛期)讯(喜讯)访(访问)仿(仿佛)懒(偷懒)赖(依赖)四、词语解释: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暴发:突然发作。
间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协调:配合得适当。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造句:这件事是你的错,你去道歉是理所当然的。
联结:结合(在一起)。
五、反义词:谴责——赞扬懒惰——勤劳平稳——摇晃满意——不满容易——困难轻快——沉重六、近义词:平整——平坦唯独——唯一谴责——指责懒惰——懒散难免——未免平衡——均衡协调——和谐大概——也许七、句子理解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练习)背诵:1. 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①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是行使权力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2. 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①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②自觉履行好义务。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关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练习:1.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秘书处议案组共收到代表们提交议案522件,内容涉及立法、监督等方面。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的议题广泛、形式规范、质量很高。
这集中表明了()A.人大代表文化素质都很高B.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C.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D.人大代表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2.“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必须把联系选民、反映民意,履行职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
这表明()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③人民代表大会由广大人民直接选举代表组成④全国人大代表由全国人民选举产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3.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这说明()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③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了全民的民主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决定》。
这次修改统筹兼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对于保障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土B、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特色C、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良好的环境D、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的水平是有差异的2、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与断魂。
”这句诗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场景。
对节日的认识正确的是()A、节日是人们的一种待人处事的方式B、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C、节日是世界人民共同确定的D、节日是不断变化的3、下列属于对世界文化正确评价的有()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②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将导致世界文化的单一化④多元的世界文化,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对待多元的世界文化,有的人“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这种认识()①是正确的,人应当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是错误的,全盘肯定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全盘否定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是正确的,既肯定了应该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肯定了外来文化的缺点④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是在看到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学习和借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以中外古典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频道,使观众通过它享受音乐、感悟人生。
据此回答5—6题5、对音乐频道的开播认识正确的是①音乐频道开播是中国文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②音乐频道在高雅艺术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新桥梁,为广大艺术家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新舞台,在艺术家和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一条新纽带。
③音乐频道开播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④音乐频道开播有利于让世界通过音乐了解我们,让我们通过音乐走向世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音乐频道以中外古典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启示我们对待丰富多彩的文化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①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应该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②要有开放的胸怀,[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③要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④古今中外的文化都要全部应该学习和借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据此回答7—8题7、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待接受礼物的不同态度说明()A、我们在交往中应该不卑不亢B、中国人很多疑、多虑,外国人很聪明、智慧C、生活在不同生活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D、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代表人物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8、我们对待文化差异应该①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②平等交流、互相学习③一开放的胸怀对待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9、对待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保护民族文化②以全球意识和开放的胸怀接纳外来文化③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④不断扩大交流,批判的继承外来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10、我国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向法国人民展示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和艺术以及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代文化精神。
法国在我国举办的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的法国文化年2005年夏落下帷幕。
举办“中法文化年”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要体现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②要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内的一切成果④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一、选择题:1.B 2.B 3.D 4.D 5.A 6.A 7.C 8.A 9.D 10.B二、非选择题:11、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列举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3个。
(不要重复题目中已涉及到的节日3分)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2)搜集资料,了解过春节的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说说你打算怎样搜集资料(至少三中不同的方法)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访问老人,从他们那里了解更过的春节习俗;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发放调查表格,请人们填写他所知道的春节习俗。
(3)说说你所搜集到的这些较为固定的过春节的习俗至少5个。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气氛。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游子们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一起包饺子过年,(4)结合你所搜集的这些春节习俗,说说你如何看待春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属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华夏儿女无论身居何处都会欢度春节这个节日,这样可以唤起我们中华民族的同宗同祖同血脉的情感;欢度春节,阖家团聚,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的美德;过春节,写春联、贴春联、年画,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春节人们相互的祝福,可以使人们心情愉悦,充满明天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12、这是一幅你熟悉的中国地图(注:不完整)。
请你仔细观看并分析地图上的标注(不考虑省会城市和直辖市)(1)说说这些标注有什么特点?这些标注都属于我国重要的文化景观,他们向世人展示中灿烂的中华文明。
(2)面对这幅地图的标注,老师相信你会想到很多,请谈谈你的感想。
(2)感想可以从对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热爱、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角度谈,也可以采取一个点进行分析,认识那里的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等。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13、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应该能过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可是有些同学无论遇到什么总是说:“我国的不行,还是外国的好”。
(1)对上述同学的言行,我认为:这个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要进行全面地分析,要看到我们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精华,也要看到其中的糟粕,从而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批判的继承外来文化。
(2)我提议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一项活动,帮助这些同学形成正确地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
确定活动的题目和活动形式:提示:写出一种具体活动形式)题目:_中华文化风采。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光辉照彻寰宇的的华夏文明等等。
活动形式:我准备这样组织开展好本次活动:(要求:应从活动准备及活动注意事项两方面阐述,具体可行)活动方式可以是宣传版报、系列广播、图片展览、故事会、演讲会等。
(2分)以设计图片展览为例说明:准备丰富的图片资料,通过和老师、图书馆联系,借用部分图片,同时上网搜索图片,展示我国灿烂的文化。
图片展览要有写。
(2分)注意事项:注意借用的图片的不要损坏,要按时归还。
出前言和结束语的内容要明确目的,要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书写要美观得体,文字不能太小等等。
(2分)(3)请你谈谈你设计这次活动意义:(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主题阐述,不少于3个角度的内容)意义:有利于对深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14、(9分):一个美国人从中国回国,他的朋友请他谈谈观感。
他说:“在中国吃一餐饭,要打架三次。
”他解释说;“一进餐厅,为了推让座位,主客就开始互相拉扯;接着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挡一番;最后为了付帐,更会开展一场精彩激烈的争夺战。
”(1)这则幽默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2分)(2)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列举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与习俗上存在的差异。
打招呼、招待客人吃饭等(3分)(3)面对各国文化与习俗的差异,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文化中?对不同文化和习俗要保持客观、平等、尊重的态度,要从欣赏的角度看其他文化,要多找共同的地方,要掌握交流的方法。
(4分)15、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某学校组织了一场八年级学生的辩论会,辨题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正方的观点:要民族文化,不要外来文化。
反方的观点:要外来文化,不要民族文化。
(1)如果你是正方辩手,你准备从哪些角度论证你的观点: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历史上看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等。
(3分) (2)如果你是反方辩手,你准备从哪些角度论证你的观点:历史上外来文化对中华民族进步所起的作用、近代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等。
(3分)(3)如果你作为本次辩论的评判专家,如何作最后总结评判。
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的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历史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等,证明中外文化应该融汇贯通。
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既要继承、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尊重、珍惜、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
(4分)第五课检测题二、非选择题:11、(15分)(1)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等。
(3个就可以,3分)(2)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访问老人,从他们那里了解更过的春节习俗;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发放调查表格,请人们填写他所知道的春节习俗。
等等。
(3分)(3)(以下的风俗习惯供参考,丰富我们春节习俗的知识5分)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