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产品推广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9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手册第1章农业科技概述 (3)1.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3)1.2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展望 (4)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4)2.1 土壤类型与特点 (4)2.1.1 水稻土 (4)2.1.2 旱地土 (4)2.1.3 红壤 (4)2.1.4 草地土 (4)2.2 土壤改良技术 (5)2.2.1 物理改良 (5)2.2.2 化学改良 (5)2.2.3 生物改良 (5)2.3 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技术 (5)2.3.1 土壤养分管理 (5)2.3.2 施肥技术 (5)第3章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 (6)3.1 农业水资源状况 (6)3.2 节水灌溉技术 (6)3.3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6)第4章农作物种植技术 (7)4.1 作物生长习性 (7)4.1.1 水稻 (7)4.1.2 小麦 (7)4.1.3 玉米 (7)4.2 高效栽培技术 (7)4.2.1 育苗技术 (7)4.2.2 土壤管理 (7)4.2.3 水分管理 (7)4.2.4 病虫害防治 (8)4.3 间作套种与轮作 (8)4.3.1 间作套种 (8)4.3.2 轮作 (8)第5章农业生物技术 (8)5.1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8)5.1.1 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8)5.1.2 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8)5.1.3 生物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9)5.2 转基因作物 (9)5.2.1 转基因作物的种类与特点 (9)5.2.2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与管理 (9)5.3.1 生物农药 (9)5.3.2 生物肥料 (9)5.3.3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9)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0)6.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0)6.2 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 (10)6.3 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 (10)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11)7.1 农产品加工技术 (11)7.1.1 粮食加工技术 (11)7.1.2 油脂加工技术 (11)7.1.3 肉类加工技术 (11)7.1.4 水产品加工技术 (11)7.1.5 果蔬加工技术 (11)7.2 农产品储藏与保鲜 (12)7.2.1 常温储藏 (12)7.2.2 低温储藏 (12)7.2.3 气调储藏 (12)7.2.4 化学保鲜 (12)7.2.5 生物保鲜 (12)7.3 农产品物流与配送 (12)7.3.1 农产品物流 (12)7.3.2 农产品配送 (12)7.3.3 农产品质量追溯 (13)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3)8.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13)8.1.1 土地资源退化 (13)8.1.2 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13)8.1.3 生物多样性减少 (13)8.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8.2.1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13)8.2.2 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13)8.2.3 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8.3 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14)8.3.1 生态循环农业 (14)8.3.2 低碳农业 (14)8.3.3 生物多样性农业 (14)8.3.4 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14)8.3.5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 (14)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4)9.1 农业信息化建设 (14)9.1.1 概述 (14)9.1.2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14)9.2 农业大数据应用 (15)9.2.1 农业大数据概述 (15)9.2.2 农业大数据应用领域 (15)9.2.3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15)9.3 农村电子商务 (15)9.3.1 农村电子商务概述 (15)9.3.2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15)9.3.3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措施 (15)第10章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 (16)10.1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6)10.1.1 农业科技推广概述 (16)10.1.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成 (16)10.1.3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 (16)10.2 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 (16)10.2.1 农业技术服务 (16)10.2.2 农业技术培训 (16)10.2.3 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的协同发展 (16)10.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实践 (16)10.3.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7)10.3.2 农业科技推广实践案例 (17)10.3.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挑战与对策 (17)第1章农业科技概述1.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2-0129-04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李平亮,董向丽,任维超,郭磊(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摘要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是基于农药学应用相关知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活动。
但是,目前仍缺乏农药利用与管理相关的教学案例资源库。
文章以该课程教学需求为出发点,以真实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为导向,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建设了课程教学案例库。
案例库由12个教学案例组成,对应相应的课程章节,内容主要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重点记述科研探索与实践。
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带动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整体学习效果及最终考核成绩,保障了专业学位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教学案例库;植物保护;研究生课程;专业学位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2.042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case Database for the Course Efficient Useand Management of Agrochemical ProductsLi Pingliang,Dong Xiangli,Ren Weichao,Guo Lei(College of Plant Health and Medicin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266109,Shandong,China) Abstract:The Efficient Use and Management of Agrochemical Products is a professional-degree graduate cours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knowledge of pesticide science.As an open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case-teaching is very suitable for this course. 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teaching-case resources related to pesticide use and management.This paper took the teaching needs of the course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regarded the authenticity,innovation,practical and enlightening as the guidance.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is course were introduced to built the teaching-case database.The case database consists of12cas‐es,with respect to the corresponding chapters.The content mainly comes from the people and things around us,focusing on our own researc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case database have driv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improved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final scores,and guaranteed the education goal.Key words:teaching-case database,plant protection,graduate course,professional degree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的教育培养模式逐渐从以学术型为主,转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第一章智能农机装备概述 (3)1.1 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与发展 (3)1.1.1 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 (3)1.1.2 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 (3)1.1.3 智能农机装备的分类 (4)1.1.4 智能农机装备的特点 (4)第二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现状分析 (4)1.1.5 智能农机装备发展概述 (4)1.1.6 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4)1.1.7 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水平有待提高 (5)1.1.8 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成本较高 (5)1.1.9 农民认知度不高 (5)1.1.10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5)1.1.11 产业链协同发展不足 (5)1.1.12 市场竞争激烈 (5)第三章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5)1.1.13 概述 (6)1.1.14 关键技术分析 (6)1.1.15 概述 (6)1.1.16 关键技术分析 (7)1.1.17 概述 (7)1.1.18 关键技术分析 (7)第四章智能农机装备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8)1.1.19 政策法规背景 (8)1.1.20 政策法规体系 (8)1.1.21 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8)1.1.22 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9)1.1.23 标准体系构建内容 (9)1.1.24 标准体系构建措施 (9)第五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模式摸索 (9)第六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区域布局 (10)1.1.25 概述 (10)1.1.26 布局策略 (11)1.1.27 概述 (11)1.1.28 布局策略 (11)1.1.29 概述 (11)1.1.30 布局策略 (11)1.1.31 概述 (11)1.1.32 布局策略 (11)第七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 (12)1.1.33 补贴原则 (12)1.1.35 补贴方式与标准 (12)1.1.36 税收优惠原则 (12)1.1.37 税收优惠措施 (13)1.1.38 税收优惠实施条件 (13)第八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13)1.1.39 培训目标 (13)1.1.40 培训内容 (14)1.1.41 培训方式 (14)1.1.42 人才培养目标 (14)1.1.43 人才培养措施 (14)1.1.44 人才培养体系 (15)第九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15)1.1.45 风险类型 (15)1.1.46 评估方法 (16)1.1.47 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16)1.1.48 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16)1.1.49 政策风险防范措施 (16)1.1.50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6)1.1.51 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17)第十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实施步骤与策略 (17)1.1.52 政策制定与规划 (17)1.1 组织专家团队,对国内外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第二章:现代农业技术概述 (3)2.1 现代农业技术定义 (3)2.2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4)2.2.1 高度信息化 (4)2.2.2 节能环保 (4)2.2.3 生物技术创新 (4)2.2.4 智能化 (4)2.3 现代农业技术分类 (4)2.3.1 生物技术 (4)2.3.2 资源利用技术 (4)2.3.3 环保技术 (4)2.3.4 信息技术 (4)2.3.5 农业工程技术 (5)2.3.6 农业经济与管理技术 (5)第三章:我国农业技术应用现状 (5)3.1 技术应用规模 (5)3.2 技术应用效果 (5)3.3 存在问题 (6)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6)4.1 推广模式 (6)4.2 企业推广模式 (7)4.3 农民合作社推广模式 (7)第五章:农业技术应用策略 (7)5.1 技术筛选与应用 (7)5.2 技术培训与推广 (8)5.3 政策支持与激励 (8)第六章: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8)6.1 技术集成原则 (8)6.1.1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8)6.1.2 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9)6.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9)6.2 技术集成方法 (9)6.2.1 技术筛选与评估 (9)6.2.2 技术优化与组合 (9)6.2.3 技术示范与推广 (9)6.3 示范基地建设 (9)6.3.1 示范基地选址 (9)6.3.2 示范基地规划与布局 (9)6.3.4 示范基地培训与推广 (10)第七章: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10)7.1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0)7.1.1 目标与任务 (10)7.1.2 建设内容 (10)7.2 信息采集与处理 (10)7.2.1 采集范围与渠道 (10)7.2.2 信息处理 (10)7.3 信息发布与传播 (11)7.3.1 发布渠道 (11)7.3.2 发布内容 (11)7.3.3 传播策略 (11)第八章: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交流 (11)8.1 人才培养机制 (11)8.1.1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1)8.1.2 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12)8.1.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12)8.1.4 开展农民培训 (12)8.2 人才交流与合作 (12)8.2.1 建立人才交流平台 (12)8.2.2 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 (12)8.2.3 促进区域间人才合作 (12)8.3 人才激励机制 (12)8.3.1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12)8.3.2 设立荣誉称号 (13)8.3.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13)8.3.4 加强人文关怀 (13)第九章:农业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3)9.1 国际合作现状 (13)9.1.1 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13)9.1.2 合作层次逐渐深入 (13)9.1.3 合作成果日益显著 (13)9.2 国际合作策略 (13)9.2.1 建立多边合作机制 (13)9.2.2 实施精准合作项目 (14)9.2.3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14)9.2.4 促进技术创新与转移 (14)9.3 国际交流平台建设 (14)9.3.1 建立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中心 (14)9.3.2 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展览与论坛 (14)9.3.3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合作 (14)9.3.4 拓展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渠道 (14)第十章: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展望 (14)10.2 应用前景 (15)10.3 挑战与对策 (15)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日益凸显。
执行农药宣传方案的格式及执行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种植者来说,农药已经成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必需品。
然而,由于农药使用不当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对环境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科学合理地使用,加强对农药的宣传与应用管理,已成为了当下农业发展中必须重视和采取的重要措施。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一个较为完善、科学严谨的农药宣传方案,并制定执行标准,以确保对于农药的使用能够达到科学、安全、环保的目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宣传方案的格式公众宣传平台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广大农民以及社会公众,应利用广泛的宣传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比如利用电视、报纸、村委会、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途径,宣传农药的种类、用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农药的安全使用知识。
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是一种比较实效的手段,其专业性较强,能够将具体而专业的知识传递给农户,因此应当实行各项宣传工作。
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农技人员代表团队在农民中发动宣传;其次,通过图片、标志、标语等各种形式,让农民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最后,对于具体的农药使用情况,可以提供特许专家指导等辅助技术手段,以确保农民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
农药生产企业针对农药生产企业,可以从产品生产、销售、投诉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农药使用宣传。
通过品牌推广、促销等手段,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优势与优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抵触情绪。
同时,在产品的使用说明中添加很好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使用方法,让消费者了解正确的农药使用知识,坚守科学环保的理念。
执行标准对于农药宣传方案的执行标准,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定:合法使用农药为保障农民及消费者权益,农药的生产与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取得必要的资格证书和相关合格证明,并交纳相关的使用费用。
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使用场合加以记录,并留存好相关文件,以便日后进行检查。
2009-2010第二学期选修课考试论文推广农业技术的基本方法(论文)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推广农业技术的的概念:农技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与咨询服务等形式,把农业技术和信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部过程的活动。
农技推广以达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使农民增进知识,改进技能,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善其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为目的。
农技推广有狭义的、广义的和现代的农技推广之分。
1.狭义农技推广:是指一个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技术水平,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作为农技推广的主要内容。
(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农技推广主要属于这个范畴,以对农民开展技术指导为主)。
2、广义农技推广: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农业技术已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农技推广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除技术外,还有以“培训、教育农民”为主的农技推广内容,即既要推广农业技术,又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主要处在这个阶段)。
3、现代农技推广:是指一个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后,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达,技术因素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次要因素,而为农民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作为推广的首要内容,即主要为农民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其次是提供技术服务。
也就是由单一生产领域服务为主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综合领域转变,由以提供技术服务为主向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转变(我国已进入农业现代化建设阶段,该类型的推广工作正在起步),农业生产正向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二、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构成及职能我国农技推广是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如农业院校)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农技推广体系。
1.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指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省、市、县农技推广站(或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农机站、畜牧站、水产站等)五级构成,主要负责公共管理、开展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
NONGYE ZONGHENG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支撑,其在提高作物产量、优化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推广渠道不畅、农民接受度不高、技术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
因此,深入探讨农业技术推广及应用的要点,对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满足市场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及应用的要点,探讨有效的推广策略和方法,对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技术的定义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农业技术是研究农作物生产技术和原理的一门科学,涵盖了从农作物的选种、育种、栽培、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到农田灌溉与排水、农产品的初步加工与储藏,乃至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农业技术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效益。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农业技术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育种和栽培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使农作物在不利环境中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技术,能够确保农作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二)农业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资源紧张和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农业技术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不仅能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保障,也能为农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要点与实施方案第1章: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3)1.1 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 (3)1.1.1 品种选育技术日益成熟 (4)1.1.2 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创新 (4)1.1.3 植保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4)1.1.4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4)1.2 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4)1.2.1 品种选育技术的精准化 (4)1.2.2 耕作栽培技术的智能化 (4)1.2.3 植保技术的绿色化 (4)1.2.4 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化 (5)1.2.5 农业种植技术的集成创新 (5)第2章: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 (5)2.1 品种选育方法与技术 (5)2.1.1 常规选育技术 (5)2.1.2 现代生物技术 (5)2.1.3 育种资源库建设 (5)2.2 优良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5)2.2.1 优良品种筛选与评价 (5)2.2.2 推广策略与措施 (5)2.2.3 农民参与与培训 (5)2.2.4 品种推广与产业链建设 (6)2.2.5 监测与评估 (6)2.2.6 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 (6)第3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6)3.1 土壤类型与特性 (6)3.1.1 砂质土 (6)3.1.2 粘质土 (6)3.1.3 壤土 (6)3.1.4 盐碱土 (6)3.2 土壤改良措施 (6)3.2.1 砂质土改良 (7)3.2.2 粘质土改良 (7)3.2.3 盐碱土改良 (7)3.3 土壤管理与保护 (7)3.3.1 合理施肥 (7)3.3.2 轮作与间作 (7)3.3.3 土壤水分管理 (7)3.3.4 土壤生态环境保护 (7)第4章肥料施用技术 (7)4.1 肥料种类与选择 (7)4.1.2 化学肥料 (8)4.1.3 生物肥料 (8)4.2 施肥原则与方法 (8)4.2.1 施肥原则 (8)4.2.2 施肥方法 (8)4.3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 (8)4.3.1 土壤养分变化 (8)4.3.2 作物产量和品质 (8)4.3.3 肥料利用率 (9)4.3.4 作物生长状况 (9)第5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9)5.1 常见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9)5.1.1 病害识别 (9)5.1.2 虫害识别 (9)5.2 防治方法与技术 (9)5.2.1 农业防治 (9)5.2.2 生物防治 (9)5.2.3 化学防治 (9)5.3 病虫害防治策略 (10)5.3.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0)5.3.2 分类指导,精准防治 (10)5.3.3 绿色防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0)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设备 (10)6.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0)6.1.1 农业机械化水平概述 (10)6.1.2 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差异 (10)6.2 农业机械设备选型与应用 (10)6.2.1 农业机械设备选型原则 (10)6.2.2 主要农业机械设备类型及功能 (10)6.3 农业机械化作业与管理 (11)6.3.1 农业机械化作业组织与管理 (11)6.3.2 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控制 (11)6.3.3 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 (11)6.3.4 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 (11)第7章节水灌溉技术 (11)7.1 节水灌溉原理与方式 (11)7.1.1 节水灌溉的定义 (11)7.1.2 节水灌溉原理 (11)7.1.3 节水灌溉方式 (12)7.2 节水灌溉设备与系统 (12)7.2.1 节水灌溉设备 (12)7.2.2 节水灌溉系统 (12)7.3 节水灌溉管理与优化 (13)7.3.2 灌溉制度优化 (13)7.3.3 灌溉设备维护与管理 (13)7.3.4 灌溉技术与农艺措施的融合 (13)7.3.5 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13)7.3.6 灌溉管理人员培训 (13)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3)8.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3)8.1.1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3)8.1.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8.2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4)8.2.1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概述 (14)8.2.2 主要生态农业模式及推广 (14)8.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4)8.3.1 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14)8.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4)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4)9.1 农业信息化技术 (14)9.1.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9.1.2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 (15)9.1.3 农业电子商务 (15)9.2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5)9.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5)9.2.2 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 (15)9.2.3 数据应用实践 (15)9.3 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设备 (15)9.3.1 智能化农业生产技术 (15)9.3.2 农业物联网技术 (15)9.3.3 智能农业服务平台 (15)第10章: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实施方案 (16)10.1 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16)10.2 技术推广方法与途径 (16)10.3 实施方案与评估体系 (16)10.4 成果转化与推广效果评价 (16)第1章:农业种植技术概述1.1 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种植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第一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概述 (2)1.1 推广应用背景 (2)1.2 推广应用意义 (3)第二章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3)2.1 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3)2.1.1 智能化 (3)2.1.2 生态化 (4)2.1.3 集约化 (4)2.2 国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4)2.2.1 信息化 (4)2.2.2 绿色化 (4)2.2.3 精准化 (4)2.2.4 集群化 (5)第三章农业科技成果筛选与评估 (5)3.1 科技成果筛选标准 (5)3.1.1 科技创新性 (5)3.1.2 实用性 (5)3.1.3 成熟度 (5)3.1.4 环保性 (5)3.1.5 经济性 (5)3.1.6 社会效益 (5)3.2 科技成果评估方法 (5)3.2.1 文献调研法 (5)3.2.2 实地考察法 (6)3.2.3 专家评审法 (6)3.2.4 成果转化率评估法 (6)3.2.5 指标评价法 (6)3.2.6 综合评价法 (6)第四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 (6)4.1 推广体系组织结构 (6)4.2 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6)第五章农业科技培训与人才培养 (7)5.1 农业科技培训内容与方法 (7)5.2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策略 (8)第六章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 (8)6.1 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8)6.1.1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8)6.1.2 系统化推广 (9)6.1.3 信息化推广 (9)6.2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实践 (9)6.2.1 创新推广模式 (9)6.2.2 创新推广手段 (9)6.2.3 创新推广机制 (9)第七章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 (10)7.1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体系 (10)7.1.1 政策目标 (10)7.1.2 政策内容 (10)7.1.3 政策实施机制 (11)7.2 农业科技推广法规建设 (11)7.2.1 法规体系构建 (11)7.2.2 法规内容 (11)7.2.3 法规实施与监管 (11)第八章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管理 (12)8.1 项目策划与申报 (12)8.1.1 确立项目目标 (12)8.1.2 项目策划 (12)8.1.3 项目申报 (12)8.2 项目实施与监管 (12)8.2.1 项目实施 (12)8.2.2 项目监管 (13)第九章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 (13)9.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9.1.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3)9.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3)9.2 评价方法与实施 (14)9.2.1 评价方法 (14)9.2.2 评价实施 (14)第十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保障措施 (14)10.1 组织保障 (14)10.2 资金保障 (15)10.3 技术保障 (15)10.4 社会保障 (15)第一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概述1.1 推广应用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新一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方案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2)1.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定义 (2)1.2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2)1.2.1 保障粮食安全 (2)1.2.2 保护生态环境 (2)1.2.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1.2.4 提高农民收益 (2)1.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1.3.1 现状 (3)1.3.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原理 (3)2.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 (3)2.2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4)2.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环境适应性 (4)第三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体系建设 (4)3.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技术体系 (4)3.2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管理体系 (5)3.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体系 (5)第四章种植前准备 (6)4.1 土壤处理 (6)4.2 种子处理 (6)4.3 生产资料准备 (6)第五章绿色种植技术实施 (7)5.1 绿色种植技术操作流程 (7)5.2 绿色种植技术关键环节 (7)5.3 绿色种植技术管理措施 (7)第六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保障 (8)6.1 政策法规保障 (8)6.2 技术培训与推广 (8)6.3 资金投入与扶持 (8)第七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评价 (9)7.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效果评价 (9)7.2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环境影响评价 (9)7.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10)第八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案例 (10)8.1 典型案例分析 (10)8.1.1 项目背景 (10)8.1.2 技术应用 (10)8.1.3 实施效果 (10)8.2 应用效果对比 (11)8.2.1 产量对比 (11)8.2.2 农药使用量对比 (11)8.3 经验总结与启示 (11)8.3.1 政策支持 (11)8.3.2 技术创新 (11)8.3.3 农民参与 (11)8.3.4 产业链延伸 (11)8.3.5 生态环境改善 (12)第九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12)9.1 国际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12)9.2 国内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12)9.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方向 (13)第十章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建议 (13)10.1 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13)10.2 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体系 (13)10.3 提高农民绿色种植技术水平 (13)10.4 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 (14)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1.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定义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环保、节能、高效的生产方式,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的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指南第1章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 (3)1.1 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3)1.1.1 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3)1.1.2 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3)1.2 农业技术政策环境分析 (4)1.2.1 政策支持与扶持 (4)1.2.2 政策法规与监管 (4)1.2.3 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 (4)1.3 农业技术发展对策与建议 (4)1.3.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4)1.3.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4)1.3.3 增加农业技术投入 (4)1.3.4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4)1.3.5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4)第2章农业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 (4)2.1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5)2.2 农业遥感技术 (5)2.3 农业物联网技术 (5)2.4 农业大数据分析 (5)第3章精准农业技术 (5)3.1 精准农业基本概念 (5)3.2 精准种植技术 (6)3.3 精准养殖技术 (6)3.4 精准农业发展趋势 (6)第四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4.1 生物技术概述 (7)4.2 转基因技术 (7)4.3 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7)4.4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 (7)第5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 (7)5.1 农业机械化技术 (7)5.1.1 耕作机械化技术 (8)5.1.2 播种机械化技术 (8)5.1.3 收获机械化技术 (8)5.1.4 植保机械化技术 (8)5.2 农业自动化技术 (8)5.2.1 自动灌溉技术 (8)5.2.2 自动施肥技术 (8)5.2.3 自动温湿度控制技术 (8)5.3 农业技术 (8)5.3.1 育苗 (9)5.3.3 收获 (9)5.4 农业无人机应用 (9)5.4.1 农田信息监测 (9)5.4.2 植保作业 (9)5.4.3 土地测绘 (9)5.4.4 牲畜监测 (9)第6章植物保护技术 (9)6.1 农药合理使用技术 (9)6.1.1 农药种类与选择 (9)6.1.2 农药使用方法 (9)6.1.3 农药配制与施用 (10)6.1.4 农药安全使用 (10)6.2 病虫害防治技术 (10)6.2.1 病虫害监测 (10)6.2.2 综合防治策略 (10)6.2.3 化学防治 (10)6.2.4 生物防治 (10)6.3 植物检疫与防控技术 (10)6.3.1 植物检疫法规与制度 (10)6.3.2 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监测 (10)6.3.3 防控技术 (10)6.4 生物防治技术 (11)6.4.1 天敌昆虫的应用 (11)6.4.2 病原微生物的应用 (11)6.4.3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11)6.4.4 生物制剂的应用 (11)第7章农业水土保持与节水技术 (11)7.1 农业水土保持技术 (11)7.2 节水灌溉技术 (11)7.3 降水高效利用技术 (11)7.4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12)第8章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2)8.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8.1.1 秸秆利用技术 (12)8.1.2 稻壳利用技术 (12)8.1.3 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12)8.1.4 农业废弃物饲料化技术 (12)8.1.5 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技术 (12)8.2 农业生物质能技术 (12)8.2.1 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 (13)8.2.2 生物质发电技术 (13)8.2.3 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 (13)8.2.4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 (13)8.3.1 种养结合模式 (13)8.3.2 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13)8.3.3 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 (13)8.3.4 农业生态园区模式 (13)8.4 生态农业技术 (13)8.4.1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3)8.4.2 水土保持技术 (13)8.4.3 农业节水技术 (13)8.4.4 生态种植技术 (13)8.4.5 生态养殖技术 (13)第9章农业气象服务与灾害防御 (13)9.1 农业气象概述 (13)9.2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14)9.3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14)9.4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 (14)第10章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15)10.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概述 (15)10.2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策略 (15)10.3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5)10.4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与措施 (15)第1章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1.1 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1.1 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领域。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在科技发展带动下,农业机械化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不断创新,应用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对地区农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该文介绍了通榆县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应用情况,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并就推广措施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
从当前农业发展实际来看,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生产水平,实现高产高质,还可以大大降低农业劳动强度,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
在具体的推广和应用中,需要地区结合实际,全面把握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要点,确保推广应用效果达到预期。
1通榆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通榆县地处吉林省西部地区,隶属白城市管辖,地域面积为8476 km2。
全县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以平原、沙丘等为主,地形平坦且开阔;土壤类型以黑钙土、风沙土为主,土层疏松,种植肥力高;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四季特征鲜明,雨热同季,干旱少雨,年均气温5.4℃左右,年均降雨量为348 mm左右;境内河流水系主要有霍林河、额木太河、文牛格尺河。
截止2018年,全县可耕地面积有386667 hm2,农作物种植面积为301334 hm2,主要农作物类型有小麦、玉米、杂粮杂豆、蓖麻等,2021年,通榆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量达34665 hm2,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达到100%,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0万kW,拖拉机保有量在5.1万台左右,配套机具13.1万台,新采购联合收割机25台,大型拖拉机32台。
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基本上实现了生产种植的全过程机械操作,农业种植产量逐年增加。
2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意义2.1 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在科学技术带动下,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机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第1章:总论 (4)1.1 技术推广背景与意义 (4)1.2 目标与任务 (4)1.3 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 (5)第2章:农业技术选择与评估 (5)2.1 技术筛选原则与方法 (5)2.1.1 原则 (5)2.1.2 方法 (5)2.2 技术评估体系构建 (6)2.2.1 评估指标 (6)2.2.2 评估方法 (6)2.3 技术评估流程与实施 (6)2.3.1 评估流程 (6)2.3.2 评估实施 (6)第3章新技术研发与引进 (7)3.1 新技术研发方向与重点 (7)3.1.1 节水灌溉技术 (7)3.1.2 抗逆性作物育种技术 (7)3.1.3 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7)3.1.4 农业生物技术 (7)3.1.5 农业信息化技术 (7)3.2 技术引进策略与途径 (7)3.2.1 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 (7)3.2.2 产学研结合 (7)3.2.3 企业主体作用 (7)3.2.4 政策引导与扶持 (8)3.3 技术集成与优化 (8)3.3.1 技术集成创新 (8)3.3.2 技术优化与示范 (8)3.3.3 建立技术评价体系 (8)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8)4.1 推广组织与管理 (8)4.1.1 组织架构 (8)4.1.2 管理制度 (8)4.2 推广人员培训与激励机制 (8)4.2.1 培训体系 (8)4.2.2 激励机制 (9)4.3 推广渠道与方式 (9)4.3.1 传统渠道 (9)4.3.2 网络渠道 (9)4.3.3 示范基地 (9)4.3.5 创新推广方式 (9)第5章:农民培训与教育 (9)5.1 培训需求分析与目标群体 (9)5.1.1 培训需求分析 (9)5.1.2 目标群体 (10)5.2 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10)5.2.1 培训内容 (10)5.2.2 课程设置 (10)5.3 培训方式与效果评估 (10)5.3.1 培训方式 (10)5.3.2 效果评估 (11)第6章农业技术试验与示范 (11)6.1 试验基地建设与管理 (11)6.1.1 建设目标 (11)6.1.2 建设内容 (11)6.1.3 管理机制 (11)6.2 技术示范与推广 (11)6.2.1 示范内容 (11)6.2.2 示范方式 (12)6.2.3 推广网络 (12)6.3 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 (12)6.3.1 成果筛选与评估 (12)6.3.2 成果转化 (12)6.3.3 应用推广 (12)第7章:政策支持与保障 (12)7.1 政策体系构建 (12)7.1.1 技术创新政策: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农业技术源头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操作手册第1章农业技术概述 (4)1.1 农业技术发展简史 (4)1.2 农业技术分类与特点 (4)1.3 农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5)2.1 土壤类型与特性 (5)2.1.1 水稻土 (5)2.1.2 旱地土 (5)2.1.3 盐碱土 (5)2.1.4 红壤 (5)2.2 土壤改良技术 (5)2.2.1 物理改良 (6)2.2.2 化学改良 (6)2.2.3 生物改良 (6)2.3 土壤管理与保护措施 (6)2.3.1 合理耕作 (6)2.3.2 科学施肥 (6)2.3.3 水土保持 (6)2.3.4 生态环境保护 (6)2.3.5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第3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6)3.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6)3.2 播种时间与方式 (7)3.3 种植模式与密度 (7)3.4 种植地整理与施肥 (7)第4章灌溉与排水技术 (8)4.1 灌溉水源与水质 (8)4.1.1 水源种类 (8)4.1.2 水质要求 (8)4.2 灌溉方式与方法 (8)4.2.1 灌溉方式 (8)4.2.2 灌溉方法 (9)4.3 灌溉制度与灌溉设备 (9)4.3.1 灌溉制度 (9)4.3.2 灌溉设备 (9)4.4 排水技术与排水设施 (9)4.4.1 排水技术 (9)4.4.2 排水设施 (9)第5章农药使用技术 (10)5.1 农药种类与剂型 (10)5.1.1 液剂(L):以水或有机溶剂为载体,将有效成分溶解或悬浮,易于喷雾施用。
105.1.2 粉剂(D):有效成分与填料混合,呈粉末状,适用于撒施、喷粉等。
(10)5.1.3 颗粒剂(G):将有效成分与载体颗粒混合,便于撒施,减少漂移。
(10)5.1.4 胶悬剂(SC):有效成分以微小颗粒形式悬浮于水中,稳定性好,适合喷雾。
105.1.5 乳油(EC):以油为溶剂,与水混合后形成乳状液,易于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