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心理病理观_任其平

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心理病理观_任其平

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心理病理观_任其平
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心理病理观_任其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病理学Z 作业2

《病理学Z》第2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 [1分] E.肺内支气管扩张 2. 细胞水肿的器官光镜下病变特点是: [1分]B.细胞肿大,胞浆呈粉红染颗粒状 3. 促进血栓形成的三种主要因素是: [1分]C.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减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 4. 变性的概念,下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组织或细胞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5.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一般来自: [1分]A.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 6. 局部贫血的器官肉眼观察的主要变化是: [1分]A.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失去光泽,温度下降 7. 粘液样变性是指: [1分]C.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8. 脂肪变性最常见于: [1分]C.肝细胞 9. 机化指的是: [1分]D.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10. 关于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C.肉芽呈苍白色,明显水肿 11. 气性坏疽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 [1分]C.恶性水肿杆菌感染 12. 关于动脉性充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E.动脉性充血对机体有利,不引起不良后果 13. 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 [1分]B.胞核的改变 14. 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是: [1分]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 15.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 [1分]D.细动脉 16. 心肌褐色萎缩,脏器呈褐色主要是由于: [1分]D.脂褐素沉积 17. 萎缩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1分]B.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基本正常 18. 细胞水肿主要发生的器官为: [1分]C.心、肝、肾 19. 有关纤维素样变性的描述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C.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 20. 股静脉内血栓脱落引起栓塞,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分]B.都发生出血性梗死 21. 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 [1分]C.血肿机化 22. 血栓形成是指: [1分]E.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3. 关于萎缩的病理变化,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分]E.萎缩器官实质细胞内出现含铁血黄素 24. 形成血栓性栓子是由于: [1分]D.血栓软化脱落 25. 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下列哪一项病变? [1分]E.适应性反应 26. 发生细胞水肿的器官,肉眼病变特点: [1分]D.器官肿大,包膜紧张,混浊无光泽,切面隆起,边缘外翻 27. 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 [1分]D.气体栓塞 28. 肝淤血不会导致: [1分]D.肝细胞气球样变 29. 下列哪一项不是淤血引起的后果? [1分]D.器官组织代谢功能增强 30. 肺出血性梗死形成的重要条件除了肺动脉的阻塞以外,还需有: [1分]B.严重肺淤血 31. 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到达某器官或组织内,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这一过程称为: [1分]C.栓塞 32.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 [1分]D.线粒体不肿大 33. 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 [1分]B.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34. 关于贫血性梗死的病变描述错误的是: [1分]B.梗死灶切面均呈楔形 35. 脾、肾梗死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 [1分]B.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36. 脑室腔长期积水,使脑组织发生的萎缩属于: [1分]D.压迫性萎缩 37. 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 [1分]C.脑 38. 血栓形成的关键性始动过程是: [1分]D.血小板在血管内膜局部粘附和堆积 39. 引起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 [1分]E.病毒性肝炎 40. 骨折后肢体长期被石膏固定而不活动引起的肢体肌肉萎缩属于: [1分]D.废用性萎缩 41. 细胞坏死时,胞核在光镜下的变化是: [1分]D.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42. 右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1分]B.肝、脾及胃肠道 43. 有关心肌梗死的病变,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1分]C.病灶呈楔形,尖端对着心尖 44. 混合血栓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1分]E.血小板小梁及纤维蛋白网,网眼内网罗大量血细胞 45.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原因? [1分]D.侧支循环不丰富 46. 纤维素样变性常发生于: [1分]D.间质胶原纤维 47. 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组织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 [1分]E.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浙大远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离线必做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第1章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身体和心理异常 2. 亚健康:指身体虽然没有患病,却出现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水平低下的状态。主要是表现是疲劳、胸闷、头疼、失眠、健忘、腰酸背痛、情绪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因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所以也叫第三状态。 3. 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二、填空题 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动物实验学、临床观察、和体外实验。 2.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自稳调节紊乱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因果转化规律、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三、简答题 1. 简述死亡过程分期。1.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此期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生理功能趋于衰竭,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处于抑制或丧失状态,死亡即将发生。此期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抢救,生命仍可复苏。 2.临床死亡期又称躯体死亡期或个体死亡期,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由大脑皮质扩散至皮质下部位,延髓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临床表现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短暂而微弱的代谢活动。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5~6分钟,若时间过长,则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此期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病人生命仍有复苏的可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生物学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此期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终止,出现不可逆变化。此期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而且,随着此期的进展,会相继出现一些尸体现象,如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1分] 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临床病理学 D.医学遗传学 E.临床免疫学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1分] A.动物实验和临床疗效观察 B.尸体剖解和临床疗效观察 C.活体组织检查和临床疗效观察 D.细胞学检查和临床疗效观察 E.活体组织检查 3.死亡的标志是: [1分] A.脑死亡 B.心跳停止 C.呼吸停止 D.瞳孔散大

E.心电图处于零电位 4. 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1分] 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临床病理学 D.医学遗传学 E.临床免疫学 5.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1分] A.疾病是指机体不舒服 B.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过程 E.疾病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6.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指在疾病原因作用下,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 B.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C.对某一疾病是条件因素,可能对另一疾病是原因 D.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E.有的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有的则延缓疾病的发生 7.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1分] A.鉴定疾病的类型 B.描述疾病的表现 C.揭示疾病的本质 D.研究疾病的代偿功能 E.诊断与治疗疾病 8.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1分] 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 B.有机体解体,所有细胞死亡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D.意识永久性消失而呈植物人状态 E.心电图消失 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免疫性因 素 1. 佝偻病 [1分] A B C D E 2. 烧伤 [1分]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1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但也有人对霍桑实验提出批评,认为它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研究者没有考虑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会的作用以及其他厂外力量对职工态度的影响。 2."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病理学Z 作业6

《病理学Z》第6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胃溃疡发病的病灶部位主要在: [1分]D.胃小弯近幽门处 2.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1分]B.食道曲张静脉破裂 3.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1分]D.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 4.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见于: [1分]D.慢性活动性肝炎 5. 下列小叶性肺炎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E.病变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样变 6. 干酪性肺炎通常是哪条途径播散所致? [1分]C.支气管 7.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为 [1分]A.肺泡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 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1分]A.经输血.输血制品传播 9. 在下列肺外结核中哪一个可不经过血道播散而发生? [1分]D.肠结核 10. 急性普通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是由于: [1分]B.肝细胞坏死较多时对胆红质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 11. 肝硬变时,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 [1分]B.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及肝血窦受压 12. 下列对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1分]A.上叶空洞主要发生于原发性结核病 13. 下列所述哪项是错误的? [1分]E.骨结核多发生于趾(指)骨 14. 原发性肺结核发生是由于: [1分]E.机体对结核病缺乏免疫力 15. 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1分]B.出血 16. 下列有关小叶性肺炎的病变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A.渗出物中以纤维素为主 17. 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由于: [1分]D.结核菌量大,毒力强,变态反应增高 18.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合并症是: [1分]C.肝性脑病 19. 大叶性肺炎咯铁锈色痰出现在: [1分]B.红色肝变期 20. 对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1分]B.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 21. 小儿发烧5天,咳嗽,胸部透视可见右下叶散在小灶性阴影,最可能是: [1分]C.小叶性肺炎 22. 肝脏表现粗大结节性肝硬化是指: [1分]B.坏死后性肝硬化 23.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 [1分]E.肺褐色硬变 24. 慢性胃溃疡之肉眼形态所见通常是: [1分]C.直径2cm以内,溃疡断面呈斜漏斗状,尖端斜向贲门 25. 以下哪项不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 [1分]C.不会发生干酪样肺炎 26.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有: [1分]E.广泛肺纤维化 27.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 [1分]B.桥接坏死 28.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 [1分]A.肝细胞气球样变 29. 郎罕氏多核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变形成的? [1分]D.类上皮细胞 30.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程迁延在一年以上则可能发展为: [1分]B.坏死后肝硬变 31. 关于肺心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1分]D.由于肺小动脉痉挛和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肥大 32.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为: [1分]D.支气管及肺泡化脓性炎症 33. 产生肝昏迷的机制目前认为: [1分]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 34. 肝硬变假小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5.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1分]C.胃酸持续增高 36. 与肝性脑病有关的假性神经介质是: [1分]C.苯乙醇胺 37. 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脏体积增大主要是由于: [1分]C.肝细胞弥漫地气球样变 38.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是: [1分]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 39. 大叶性肺炎早期最严重的合并症为: [1分]C.中毒性休克 40.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1分]B.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胸膜处 41. 下列关于小叶性肺炎的记述中,哪项不正确? [1分]E.病菌多来自血行感染 42.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是: [1分]B.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病理学1

填空 1.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 2.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和细胞培养。 3.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物性因素2理化因素3集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4遗传性因素 5先天性因素6免疫性因素7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4.脑死亡的特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行深昏迷3瞳孔散大或固定4脑干神经反射消 失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6脑血液循环停止。 5..玻璃样变性又称为透明变形,指结缔组织,血管壁和细胞内等处发生的在HE染色染片 中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6..坏死的类型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结局,溶解吸收,分离 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7.出血按其发生的规律可分为两类,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8.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9.血栓的类型包括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微血栓(透明血栓) 10.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 11.常见的渗出性炎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12..白细胞的渗出过程边集、粘着、游出、和趋化作用。 13.蔓延扩散:1、局部蔓延2、淋巴道播散、血道播散 14.吞噬细胞的种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5.肉芽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构成,伴有炎细胞浸润。 16..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的膨胀性和外生性,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是浸润性和外生性 17.肿瘤TNM分期YNM分别代表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血性转移情况。恶性 肿瘤经血道转移时,多转移至肺、肝等脏器。 18.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期是脂纹脂斑 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 19.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2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其次是右冠状动脉。 21.高血压病的分期机能紊乱器,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22.高血压病变主要包括动脉系统病变,心脏病变,肾脏辨病,脑部病变的病理改变。 23.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上行性和下行性。(尿源性和血源性)以上行性最为常见 24.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有中毒性休克,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和肺肉质变。(病理变 化,充血水肿期,红色肝阳变期,灰色肝阳变期,溶解消散期) 25.门脉性肝硬化的侧枝循环形成有食管静脉丛曲张,脐周静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 26..细胞性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 27..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在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28.(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27.风湿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分三期: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纤维化期(愈合期) 28.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泡沫细胞可能来源于巨噬细胞源性和平滑肌细胞源性。 2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名词解释 1.死亡: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将心跳、呼吸永久性停止和各种反射消失作为判断死亡 的标志。分类: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死亡是个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病理学Z-2》答案

病理学Z – 2 A型题: 1. 血栓形成是指:E.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 右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B.肝、脾及胃肠道 3. 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正确的?E.萎缩器官多伴有间质的增生 4. 脑室腔长期积水,使脑组织发生的萎缩属于:D.压迫性萎缩 5. 下列哪一项不是淤血引起的后果?D.器官组织代谢功能增强 6. 关于萎缩的病理变化,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E.萎缩器官实质细胞内出现含铁血黄素 7. 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到达某器官或组织内,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这一过程称为:C.栓塞 8.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D.线粒体不肿大 9. 下列坏死组织的结局中,哪项是错误的?E.化生 10. 细胞坏死时,胞核在光镜下的变化是:D.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11. 引起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E.病毒性肝炎 12. 肝淤血不会导致:D.肝细胞气球样变 13. 肺淤血时,痰中出现的吞噬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C.心力衰竭细胞 14. 脾、肾梗死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B.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15. 心肌褐色萎缩,脏器呈褐色主要是由于:D.脂褐素沉积 16. 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组织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E.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17. 关于贫血性梗死的病变描述错误的是:B.梗死灶切面均呈楔形 18. 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B.胞核的改变 19.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D.细动脉 20. 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下列哪一项病变? E.适应性反应 21. 气性坏疽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C.恶性水肿杆菌感染 22. 变性的概念,下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组织或细胞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23. 局部贫血的器官肉眼观察的主要变化是:A.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失去光泽,温度下降 24. 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 C.血肿机化 25. 有关纤维素样变性的描述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 26. 粘液样变性是指:C.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27. 混合血栓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E.血小板小梁及纤维蛋白网,网眼内网罗大量血细胞 28. 细胞水肿主要发生的器官为:C.心、肝、肾 29. 萎缩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基本正常 30. 关于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肉芽呈苍白色,明显水肿 31. 关于动脉性充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动脉性充血对机体有利,不引起不良后果 32. 机化指的是: D.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心理病理学

心理病理现象 (精神障碍症状学) 郑州大学教育系 郑州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 概述 精神性症状的特点 1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4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注意障碍 四记忆障碍 五智能障碍 六情感障碍 七意志障碍 八动作与行为障碍 九意识障碍 十定向力与自知力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 一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一)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系指感觉阈值低下,弱刺激出现强反应的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常见于浅层感觉,其中尤以痛觉过敏多见。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由于神经兴奋阈增高而感觉反应减弱,感敏感度下降,对刺激感受力低下。感觉减退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睡前磕睡状态、催眠状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 (二)知觉障碍 错觉(Illusion)把客观存在的事物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符的另一事物称为错觉,或者说,错觉是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幻觉是在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属严重的知觉障碍和常见的精神症状。

按幻觉体验的器官分类 1 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声音的情况下,患者却能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如讲话声、呼喊声、歌唱声、无线电广播声。 最多见的是言语性幻听。依据其不同方式又可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按幻觉体验的器官分类 2 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 3 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 4 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 5 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 6 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Pseudo hallucination)又称概念性幻觉或伪幻觉。由Kandinsky 于 1890年首先描述,其特点是幻觉出现于主观空间即脑内,是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 按幻觉体验产生的条件分类 机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又称功能性幻觉。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的幻觉。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即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即出现幻觉。 入睡前幻觉(Hypnagogic hallucination)为在觉醒至睡眠的过渡阶段中出现的幻觉体验。 心因性幻觉(psychogenic hallucination )是在强烈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三)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 指患者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包括个人躯体本身)的某些部分属性,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空间结构和时间关系产生歪曲的知觉。常见有:视物变形症、空间和时间感知障碍、非真实感等。 二思维障碍 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通过联想和逻辑过程来实现。正常思维过程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和实践性。 思维障碍(disorders of thought)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在临床上,目前倾

数字病理远程会诊解决方案

UNIC Technologies Inc.
优纳科技“数字病理远程会诊系统” 一、公司介绍
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美国优纳科技集团在中国的总部,于2005年在中关村国际 孵化园注册成立,是一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北京中关村百家试点 企业”、“火炬计划实施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科技强国、实业报国”的理 念,现已发展成为集软件、硬件和服务于一体,提供机器视觉领域全方位信息技术服务和 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集团公司。 优纳科技的业务主要涉及两大领域:基于“数字病理远程会诊”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医 学影像领域的和基于机器视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半导体及工业检测领域。公司还在以下方 面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临床病理数字化诊断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定制服务;机器视觉产品 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提供和咨询服务。同时,优纳科技还为全球大多数半导体设备商 和 LCD 生产商提供包括晶圆缺陷检测,晶圆字符识别,LCD 平面缺陷检测以及其工业化生 产过程的自动检测控制,各种机器视觉应用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 依托位于美国硅谷的全球化优势,优纳科技先后在中国苏州、深圳和日本东京等地成 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营销中心,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优纳科技拥有国内自主 研发专利十余项,软件著作权及电路认证二十余项。 作为国内首家提供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数字病理扫描及远程会诊解决方案的企业,优纳 科技立志要在中国实现病理数字化和远程化,为中国的病理界提供国际一流的诊断、信息 共享和交流平台做不懈的努力,为中国的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奋斗!
二、PRECICE(赛睿)系列全自动数字病理扫描系统介绍
PRECICE(赛睿)是由优纳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病理图像远程会诊系统,该系统由全 自动数字切片扫描设备和数字病理远程平台两部分组成。 以 PRECICE500 为代表的 PRECICE 产品系列切片扫描仪在中国率先实现“盒式”一体 机设计,打破了传统显微镜概念的局限性,可以实现将玻璃切片扫描成全息的数字病理切 片,在远程计算机实现切片图像的放大、缩小,分析,诊断等功能,每张图片像素可达到 十几亿,每个像素点可以精确到 250 纳米。PRECICE 系列产品可以覆盖从 1 张切片到 250 张切片的全自动批量处理,无需人工操作。
1

心理异常

第一章心理异常概述 第一节:心理异常及其病理学模式 什么是心理异常 (一) 心理异常就是某一时期或长期的、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没有能力按照社会所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 心理异常的三个特征: a)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客观环境失去了同一性。 b)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失去了协调性。 c)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稳定性。 心理咨询分为“调适性”和“发展性”两种。 调适性心理咨询的目的: 1.渲泄。 2.改变,即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和思考方向。 3.激发,即激发来访者的潜能,让他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提供,即提供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目的: 1.启发来访者正确地认识自我。 2.防止和处理各种发展性问题。 3.促进来访者更好地发展自我。 (二)心理异常的类型 心理异常分为: 1.非病理性心理异常(即一般心理问题,mental block)。 2.病理性心理异常(即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 是否具有情景性为这两类心理异常的区别标准,即特定的情景才能引起的心理异常,为非病理性心理异常。 病理性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又分为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失常,amentia),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lance),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状态(bordering state)。 心理疾病是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群的集中综合体现。 心理疾病分为轻性心理疾病(主要是心理紊乱的集中的突出的体现)和重性心理疾病(主要是精神失常、边缘状态的集中的突出的体现)。 心理障碍的特殊类型分为心身障碍(psychosmatic disorders)和心身疾病(psychosmatic disease)。 (三)心理异常的病理学模式 1.生物学模式。 认为心理异常也与躯体疾病一样,都有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各种精神症状都可以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如麻痹性痴呆,儿童多动综合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作业2

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1分]E.肺内支气管扩张 2.细胞水肿的器官光镜下病变特点是:[1分]B.细胞肿大,胞浆呈粉红染颗粒状 3.促进血栓形成的三种主要因素是:[1分]C.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减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 4.变性的概念,下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组织或细胞内岀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5.肺动脉栓塞的栓子一般来自:[1分]A.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 6.局部贫血的器官肉眼观察的主要变化是:[1分]A.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失去光泽,温度下降 7.粘液样变性是指:[1分]C.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8.脂肪变性最常见于:[1分]C.肝细胞 9.机化指的是:[1分]D.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10.关于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C.肉芽呈苍白色,明显水肿 11.气性坏疽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1分]C.恶性水肿杆菌感染 12.关于动脉性充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E.动脉性充血对机体有利,不引起不良后果 13.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1分]B.胞核的改变 14.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是:[1分]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 15.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1分]D.细动脉 16.心肌褐色萎缩,脏器呈褐色主要是由于:[1分]D.脂褐素沉积 17.萎缩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1分]B.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基本正常 18.细胞水肿主要发生的器官为:[1分]C.心、肝、肾 19.有关纤维素样变性的描述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C.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 20.股静脉内血栓脱落引起栓塞,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1分]B.都发生出血性梗死 21.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1分]C.血肿机化 22.血栓形成是指:[1分]E.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3.关于萎缩的病理变化,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1分]E.萎缩器官实质细胞内出现含铁血黄素 24.形成血栓性栓子是由于:[1分]D.血栓软化脱落 25.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下列哪一项病变?[1分]E.适应性反应 26.发生细胞水肿的器官,肉眼病变特点:[1分]D.器官肿大,包膜紧张,混浊无光泽,切面隆起,边缘外翻 27.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1分]D.气体栓塞 28.肝淤血不会导致:[1分]D.肝细胞气球样变 29.下列哪一项不是淤血引起的后果?[1分]D.器官组织代谢功能增强 30.肺出血性梗死形成的重要条件除了肺动脉的阻塞以外,还需有:[1分]B.严重肺淤血 31.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到达某器官或组织内,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这一过程称为:[1分]C.栓塞 32.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1分]D.线粒体不肿大 33.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1分]B.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34.关于贫血性梗死的病变描述错误的是:[1分]B.梗死灶切面均呈楔形 35.脾、肾梗死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1分]B.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36.脑室腔长期积水,使脑组织发生的萎缩属于:[1分]D.压迫性萎缩 37.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1分]C.脑 38.血栓形成的关键性始动过程是:[1分]D.血小板在血管内膜局部粘附和堆积

抑郁和躁狂的心理病因及心理病理机制

抑郁和躁狂的心理病因及心理病理机制 张正华 (zhangzh9921@https://www.doczj.com/doc/613831985.html,) 摘要:采用个案分析、模拟体验等方法,探究抑郁、躁狂的心理致病因素和心理病理机制。认为:抑郁和躁狂的心理致病因素均为人与人际世界的情感断裂,这是个体在情感上将自己从人际世界中分离出来造成的。许多原因会导致这种情形发生,同时人仍然渴望在情感上融入人际世界。这种心理冲突的持续,会导致人的心理能量被耗竭,并使人最终在情感上摒弃人际世界。此后如果人的兴趣、心理能量朝向自我(self)将发生抑郁;如果朝向与愿望、欲望、情绪和情感关联的意象将发生躁狂。 关键词:抑郁;躁狂;心理致病因素;心理病理机制;与人际世界的情感断裂;心理冲突 分类号:R395.2; R749.4+1 1 引言 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消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病理状态,严重时会有自杀倾向。躁狂(mania)的主要表现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有些人会罹患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即抑郁和躁狂有间歇期地交替出现。对于抑郁和躁狂的病因及病理机制,长久以来专业领域从生物化学、内分泌、遗传学及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赵靖平,司天梅,2009)。但是,尚没有确定的研究揭示抑郁、躁狂的病因及病理机制。比如精神障碍者的生物化学异常,与精神障碍的症状何者为因何者为果,其实是不确定的,也有可能两者都是另外的原因导致的(钱铭怡,2006)。 在心理学领域,一些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抑郁的病因、病理做出了阐释。心理学家认为抑郁者是自恋(narcissism)的,这值得重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S. Freud)(1917/2006)在《哀伤和抑郁》这篇文章中,研究了重要的爱的客体的丧失如何导致抑郁。现代的精神分析,共同的观点是抑郁“常常源于早年的丧失”,“个体早期的创伤被现在的事件(如失业或离婚)所激活,这将患者带回到了婴儿期的创伤” (钱铭怡,2006)。素质—应激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是较为公认的,它认为是消极的生活事件和个体的易感因素共同导致了抑郁(布朗,1998/2004)。被归入素质—应激模型的有贝克(A. T. Beck)的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和Abramson等人的无望(hopelessness)理论等。至于行为主义理论,则是用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解释抑郁的发生。Lewinsohn等人(引自贝内特,2003/2005)认为抑郁“是个体先前曾拥有的报偿系统消除后的结果”。Seligman(引自贝内特,2003/2005)则用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解释抑郁,认为抑郁“源于个体无法回避环境中的负性刺激”。对上述各种理论,事实上都是可以提出疑问的。临床事实表明,有些生活事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病理学Z-1》答案

病理学Z-1 A型题: 1.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C.揭示疾病的本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E.活体组织检查 3.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D.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4. 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A.病理解剖学 5. 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6. 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7. 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B.病理生理学 8. 死亡的标志是: A.脑死亡 B型题: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应 E.病理反射 9. 休克 A 10. 瘢痕形成 B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11. 炎症 A 12. 关节炎后的关节强直 B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3. 先天愚型 C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 E A.基础理论 B.现代医学 C.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D.桥梁 E.科学研究 15.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 D 16.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 C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7. 烧伤 A 18. 佝偻病 D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19. 克氏征(屈髋伸膝征) D 20. 关节强直 B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21. 白细胞升高 E 22. 肺结核 C A.动物实验 B.尸体剖解 C.动物实验与尸体剖解 D.动物实验与细胞学检查 E.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23.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C

老年心理病理

老年心理病理

————————————————————————————————作者:————————————————————————————————日期: ?

老年心理病理第二次形考_0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40分钟试卷得分: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得分:60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强迫观念 A. 强迫计数 B. 强迫性怀疑 C. 强迫性回忆 D.强迫性恐惧 满分:5 分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神经症的特点 A. 患者能意识到是冲突 B.精神痛苦 C. 损害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D. 不具持久性 满分:5 分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强迫性病因 A. 生物遗传因素 B. 人格特征 C. 生活应激事件 D. 环境影响因素 满分:5分 4.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A.正确

B.错误 满分:5 分 5. 评估与诊断的关系正确的是 A. 评估和诊断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 诊断是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对评估结果的一个总结 C. 评估是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对诊断结果的一个总结 D. 以上均不对 满分:5 分 6. 下列哪项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常有的表现 A.闯入性再体验 B.回避 C. 高警觉 D.假热情 满分:5 分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信度是指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B. 效度是指一种评估技术是否测试到了想测试的内容 C. 标准化是指为某种评估方法确定一套标准或常模的过程 D.评估就是给患者问题贴一个标签。是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对诊断结果的一个总结。 满分:5 分 8. 下面哪项不属于心理障碍评估的常用方法 A. 临床诊断 B.身体检查 C.行为评定 D. 心理测量

浙大远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线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72分单选题 1.【全部章节】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 A 细、小动脉 ? B 大、中动脉 ? C 细、小静脉 ? D 大、中静脉 ? E 毛细血管 ? 单选题 2.【全部章节】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 A 右冠状动脉主干 ? B 左冠状动脉主干 ? C 右冠状动脉内旋支 ? D 左冠状动脉内旋支 ? E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 单选题 3.【全部章节】病因是指()。 ? A 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 B 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 ? C 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 D 作用于机体并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 E 与疾病无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 ? 单选题 4.【全部章节】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 A 神经性萎缩 ? B 废用性萎缩 ? C 压迫性萎缩 ? D 营养不良性萎缩

? E 生理性萎缩 ? 单选题 5.【全部章节】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 A 肿瘤的肉眼形态 ? B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C 肿瘤的大小 ? D 肿瘤的异型性 ? E 肿瘤的继发改变 ? 单选题 6.【全部章节】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 A 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 ? B 有机体解体,所有细胞死亡

? C 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 D 意识永久消失而呈植物人状态 ? 单选题 7.【全部章节】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 ? A 高血压 ? B 高蛋白血症 ? C 高度水肿 ? D 低脂血症 ? E 肉眼血尿 ? 单选题 8.【全部章节】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 A 外上象限

心理学家__阿德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理论 心理学史作业cl

阿德勒的生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学习了有关心理学、哲学的知识,并受到良好的医学训练。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这期间,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结婚。罗莎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拥有特权的家庭,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也很能干的女人。但她突出的个性和热烈的有点社会主义意味的激情与阿德勒矜持而保守的贵族气质不太一致,以至他们的婚姻最初常有摩擦。阿德勒在回忆录中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但后来两人还是恩爱非常,白头偕老。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一开始就潜伏着有朝一日会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